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九三”胜利日纪念帖,同时征集河友长辈的敌后故事 -- 春秋的老胡

共:💬152 🌺1361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也只是历史玩票者

                  关于家康和明的外交也都是凭借印象中的二手资料,未必有什么确凿的文献证据。

                  不过关于德川幕府是否放弃了日本国王称号,可能得查查明朝册封是在哪一年。1605年家康把征夷大将军之位让给了儿子秀忠,在07年移居骏府馆。后来的德川幕府有着骏府、江户的二元结构,如果拒绝封号在让位之前可以说是德川幕府拒绝了这个称号;如果在之后,那么自称“大御所”的家康却并非是幕府的名义领导人,而是秀忠,故而也就不能说是德川幕府拒绝了封号,而仅仅只能说家康本人拒绝了封号。

                  • 家园 兄台,没有看到过明朝册封德川的记录,称臣是不是指这件事:

                    早在1599年,当时还是内大臣的德川家康就向明朝示好,命令萨摩藩主岛津义弘将在朝鲜泗川之战中被当做人质带到日本的明将茅国器的弟弟茅国科送还中国。1600年6月,岛津义弘派商人鸟原宗安护送明朝人质返回中国的同时还致书明朝总理军务都指挥茅国器,希望日本能够“到皇朝亦如前规,以金印勘合可作往返”。

                    “到皇朝亦如前规”是不是日本一厢情愿的“称臣”表示?明朝似乎也没有什么响应。

                    • 家园 个人以为应该是

                      关于家康自称“日本国大君”可能也和德川幕府奉“朱子学”为指导思想有关。作为天皇名义上的臣子,称“王”实为违制僭越,故自称“日本国大君”既维护了君臣的大义名分,却又可以显示家康实际上在日本的统治地位。

                      • 家园 兄台,看过1635年9月将军称号为“大君”是否合适的讨论

                        有这样的记录:

                        其不称上之王也。将军者,又于汉唐为中下之官矣。所要只欲不奉称王者,而御位亦不降也。

                        另:兄台可否来参与关于東政図(南部次郎)的讨论,有朋友建议得邀请“研究幕末还懂封建的人”来参与讨论:

                        链接出处

                        • 家园 南部氏可算名门之后的

                          都可以追溯到河内源氏源义光的后代,和甲信名门武田、小笠原有着共同的祖先。这个源氏的含金量可比家康那个三河的乡下武士要高多了。

                          如果要扯到幕末时期的一些站队问题,那么南部这个陆奥地区传统的地头蛇还是有的说的。要说日本西国和东国在地缘上和文化心态上的分歧可以说是古已有之。早先平安时代的落幕就和以镰仓为中心的源氏武士集团的崛起大有关系。而源氏武士集团在掌握了京都之后,却又迅速的公家化,之后实权又被外戚北条氏(区别于伊勢盛時创立的后北条氏)所攫取,再尔后又绝嗣。期间除了有南北朝两个分裂的天皇法统以外,实际上对武士阶层的统治也是分裂的,除了有镰仓幕府之外,另在京都设置了六波罗探题。而后来的室町幕府很大程度上也是重复着这一分裂,除了京都的公方,古河御所还有另一个公方。武士阶层的上层在掌权之后慢慢公家化,慢慢和东国的武士们疏远了联系(后来家康把幕府设立在江户恐怕不无对这些历史教训的吸取)。并且西国的大名(大内氏)在整个室町时期又掌握着对明朝的贸易(德川幕府时期为岛津氏所取代),所以实际上中央政权对西国的控制力由于勘合贸易的存在并不是很强。

                          说到幕末的站队问题,那么关原合战的站队问题就不得不提。实际上后来倒幕运动的主力萨摩(岛津)长州(毛利)在200多年前的关原站队上都是和德川家不对付的,并且由于海外贸易的获利,有财力可以做土皇帝(实际上家康在关原和大阪战后并未对这些西国的强藩大名彻底赶尽杀绝,或许一定程度上也有力有未逮的因素吧)。相对而言,南部作为陆奥地区(苦寒之地)的传统大名在经济上大多依赖传统的小农经济,不可能依靠大规模的对外贸易积攒财力,并且由于离幕府的政治中心地理上相对地较为接近,所以东国大名造幕府反的动力远比西国大名要小很多。后来幕府的残余势力甚至一度在北海道成立了虾夷共和国。

                          而至于明治维新的意义远非主流的历史叙事(似乎是自康梁等人而起)里那么具有“划时代”意义。现在看来更像是一群利欲熏心的地方大名和走投无路的中下级武士共同出演的一场向幕府发起的争权夺利的大戏。明治维新并不必然导致日本的现代化,现在看来日本人后来在整个东亚的顺风顺水则更像一系列战略冒险误打误撞的运气之功,而在二战中彻底赌光了他们的运气之后一败涂地。

                          • 家园 多谢兄台的补充,幕末的故事看来是千头万绪的……

                            兄台那边对幕末颇有研究,可否继续讲一讲盛冈藩作为“大政奉还”时的“朝敌”,战败后变成“白石藩”的情况?

                            兄台也能否多介绍一下该藩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的主动废藩置县的经过?这过程之中南部次郎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家园 历史课学的,三国时期魏国册封日本的邪马台国。现在知道明代

              还在册封日本的了,漫长历史时期都是臣藩啊。

    • 家园 八一五光复多好听,九三就是个狗屁!
      • 家园 先晒一下你出言不逊的,国民党也从1946年以每年9月3日

        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被日本占领的国土,重新回归了祖国才叫“光复”,可是8月15日当天日本马上彻底停止抵抗、放弃占领了吗?没有!日军那一天还实际控制着占领区的啊,占领的国土重新回归那是9月3日才正式发生的,“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当之无愧的。

        不懂得历史可以学,别出言不逊好不好?

    • 家园 【整理】《祖辈的战火烽烟》篇外篇之二 (关于武昌起义)

      这一位Cooper_K网友讲述长辈的故事是关于武昌起义的,转到这同时想展示一下,即使只听到了少许的事迹,整理出来了也很有意义——

      Cooper_K 先和学弟有交流:

      说起大刀,我的太姥爷就是武昌起义手提大刀冲进总督衙门的

      学弟:

      唔 一晃快100年过去了 历史要在我们手中传承下去啊

      问一下 您太姥爷当时应是新军吧 是南洋第8镇的吧?说说这段历史 一定也是很值得回味的啊

      接着Cooper_K讲述了他听到的故事:

      就是第八镇的,还和熊秉坤是一个标的。

      当时起义很匆忙,把打楚望台的计划忘了,直接向总督府进发,半路上发现枪支不够才又去楚望台军械库,再次向总督府进发半路又想起要占领制高点蛇山炮台,于是分兵去占领炮台。

      当时起义军拿了很多枪,但是忘记搬子弹了,当时新军好像有专门送子弹的兵,拿枪的兵只带一定量的子弹,可是送子弹的兵也拿枪去了,结果攻打总督府的时候子弹用完了。

      当时和我太姥爷一起当兵的很多都是秀才,这个时候大眼瞪小眼,我太老爷是粗人,抡起大刀就往前冲,但奇怪的是没有清军向他开枪,他第一个冲进总督府,才发现清军没几个人,都和总督大人跑了。(这些事情是我姥姥去世的时候,一些从来没见过的亲戚在喝酒时谈论的)

      至于那口大刀目前在我的一位亲戚家中珍藏,文物部门数次上门征集都被谢绝了,据说哪位亲戚是觉得补偿费太低,2003年的那次要价七位数的人民币。这几年武汉城郊大量的拆迁和建设极大地刺激了这里人对财富的欲望,只要碰到有政府补偿的事,那都是狮子大开口,我的太姥爷若有知不知对此当做何感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