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九三”胜利日纪念帖,同时征集河友长辈的敌后故事 -- 春秋的老胡

共:💬152 🌺1361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整理】一位学弟记录长辈的敌后故事《祖辈的战火烽烟》之四

      说到祖父参加了新四军,那就从他参军的第一天说起吧,当兵的地方就是新四军一师驻地三仓河。

      理发洗澡自不必说,然后领了两套藏青土布军服 接下来的物品就有点意思了:三友实业社"祝君早安"毛巾一条(这个祖父印象很深)。搪瓷缸一个,牙刷一支,牙粉一袋,还发了一套丝绸铺盖。难怪后来孟良崮战役的时候山东兵见到北上的江苏兵,都说怎么从南面来的都是些个地主兵啊,睡觉都盖老财的绸被---这也是地方民情所致,苏中一带种桑养蚕产绸,丝绸做被也不是件大不了的事情。

      生活杂物领到手了,下面就该领士兵最重要的物件了--武器。祖父满心欢喜地被领到军需那边 ,心想钢枪就要到手了,没料成到手的也是枪--红缨枪。于是影视剧里常见的一幕出现了:指导员耐心地语重心长地淳淳善诱地教导说:“要用枪,就要从敌人手中来夺......”云云 若非祖父说来,我还真有些不信电视里的那些个酸掉人打牙镜头是真的--一师只有见过阵仗的兵有枪,那我上过战场,就该给我发枪了吧?对不住,要用枪自己缴,你就是上过N次战场,没缴着枪,那还是老老实实地伺候你的梭镖大刀吧。

      不过机会很快就有了。训练结束进部队马上就会投入到实战中。 新四军经常以连为单位,尾随下乡的大队日伪,然后以班排为单位补俘落单的伪军(我本来想写日伪二字的,可祖父说从来就没见到过落单的日军 只有如实写下了)。祖父第一次参加这种战斗,就碰上了这么一件事:两个落单伪军对一个留在村里不肯走的老太灌辣椒水,逼她说出家里值钱的东西放在哪里,老人不肯说。被灌得直呛血。祖父和战友当场抓到这两个伪军时,老太已经不行了。几个战士怒火中烧,按住两个伪军 把辣椒水全给灌下去了。于是又如影视剧里的情节--关禁闭、吃批评、自我检讨......云云,缴着的枪自然也没他们的份了。

      下面这一段说的,是祖父经常挂在嘴边,可以算得上是投笔从戎第一功了。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新四军进马塘了”。

      灌伪军辣椒水的事情刚过没多久,陶勇陶旅长就来找祖父谈话了,先教育再批评再教育。正当祖父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领导唱的是哪出戏时候,旅长发话了“小鬼啊,想不想学开摩托车啊?”原来前段时间一师的部队在里下河地区从伪33师那里缴了几辆日本“陆王”摩托,粟裕将军准备在特五连里面编一个摩托排---后来车桥战役的时候,粟裕从东台坐摩托去车桥,用的就是这支部队了。

      没吃处分,还捞到这么一个好差事,祖父自然是欢喜都来不及了--学摩托的经过,就不赘述啦。

      这时驻扎在东台南面如东县的是国军江苏省游击第五纵队徐继泰部(第五纵队,这名字取的),和陶勇的一师三旅驻地相接,这个摩擦自然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少不了的。不过小打小闹的,大纰漏倒也没出过。不过这时李长江率部投敌了(这个前面说到过,李长江算是开曲线救国的先河了,投敌后任汪伪第一集团军司令),日军的实力一下子在泰(州)(南)通地区占绝对优势了。南通的南浦旅团趁势对徐继泰部又打又压。于是,徐继泰也准备走李长江的金光大道了。

      如果徐继泰投敌,那么在泰州南通地区的新四军和陈泰运的那几千号税警团(一年以后,税警团也投敌了)要顶住日伪全部的压迫,压力可想而之。于是,陈毅委托陶勇去如东县城马塘镇和徐继泰沟通--坐摩托去的。

      一行人来到马塘镇外,祖父自然也在其中,不想徐部的哨卡拦住众人不让放行,祖父回忆当时的情况:国民党的哨兵拦住我们不放,陶司令脸一阴:“告诉徐司令,说陶勇来拜会他了”,哨兵还是不让,陶司令沉沉的说了一句“真是铁了心啊”,然后手一挥“我们回去吧”。众人不解,但也只得照做,摩托开出几十米远,陶司令突然下令“全体有,掉头,给我冲进马塘”!!!

      国军的哨卡一下子被冲开了。陶勇让大家高呼“新四军进马塘了”。 结果国军哨兵边往驻地跑也大呼小叫“新四军进马塘了”,老百姓也跟着大喊“新四军进马塘了”,一行摩托绝尘而去~~~

      “当时的感觉,现在想起来,就像苏联电影里面朱可夫带头领着红军进斯摩棱斯克一样”,祖父如是说。我知道,苏联电影里的是假的,这份拉风的感觉,却是真的。

      对了,最后说一下,虽然陶勇见到了徐继泰,不过后者还是不负众望,如期投敌了。

      (待续)

      通宝推:穷贱忙人,乡谊,大漠老兔,一无所之,胡一刀,土八路,麦田揭发韩,
    • 家园 【整理】一位学弟记录长辈的敌后故事《祖辈的战火烽烟》之三

      新四军在东台城里的时间不长,但是却开展了很多工作,效率很高地建立了各级机关不说,在我们当地取缔了绣楼(妓院),打击了烟土的贩卖,这两点颇受百姓们的支持,另外还组织政工人员和中学学生开设明理堂普及文化--"老百姓真是佩服得不得了",曾祖父如是说,“有新四军在这边,街上扒手少了,乌七八糟的东西也不敢上街了,邪皮头子(我们当地指地痞流氓)也不见了,街上爽清多了,这个生意做得舒服啊,感觉大同治世就要到了!”--我个人的感觉是,新四军的这短期的工作仅仅只是恢复了当地的秩序,肃清了治安,别的工作都没有展开,但是长期处于战乱中的百姓对于生活的要求仅仅限于一个和平的秩序,谁能够提供这样一个秩序,谁便能得到民心。

      我的祖父当时由东台中学的共青团组织介绍参加了新四军的宣传队,白天在街上宣传革命道理,晚上给夜校上课,关于这件事,我问过曾祖父他当时的态度,曾祖父的话很值得玩味:“我们老百姓一般是不想沾军队的边的,但是有哪样军队能做这么多善事呢?你爷爷要去当先生给人教书,这是好事,我们自然是不拦的。”——这句话放在现在都有教育意义呐。

      可好景不常,1941年年初皖南事变爆发,驻扎在泰州的李长江部投敌了。二李因为各种众说纷纭的原因投敌,但不管怎么说也是报与老蒋批准的,这样一来可就开了曲线救国的先河,于是国军由此开始成建制地“曲线救国”了。这里另外要赘述一点的是,二李中的李明扬不愧是从北伐走来经历过众多风风雨雨的老将,心里有着全面的打算,他索性将军权全部交给李长江,自己挂个江苏特别行政公署主任的虚职跑路到里下河水网地区了,解放以后也得以善终;而李长江拿到兵权后被南浦襄吉招去赴宴,被毒成了残废,部队被新四军打散了一部,其余地都被整编成汪精卫的“和平”军了,这一出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曲线救国”大戏真是让人无语......

      新四军军部在盐城(东台以北40公里)重建后立即遭到日军的扫荡,为了不与日军硬拼,粟裕所部新四军一师的部队从东台城撤至黄海边的三仓镇,建立了苏中区。随后日军南浦旅团旦马大队进占东台城,我个人以前看到这段史料总是郁闷,虽说日军一个大队算是比较难对付的,可新四军一个正规师不至于要被逼到海边去呐,后来再一查资料,随着日军跟进的还有伪伪二十二、二十五、二十六、三十四师和三十五师共计4万余人,偶滴个神呐,哪来这么多伪军的? 另外想想日军一个大队行动,配合的伪军竟然有5个师,真是,唉.....

      日军再次占领东台城后,鉴于新四军的主力就在海边,特地从南通调了一个宪兵中队过来加紧对城内的控制,不过这支宪兵中队在汉奸县长吕景颜的带领下正事没干多少,倒是在“吕县长”的带领下成了绑票专业中队。这个吕景颜,但凡经历过抗战的东台人提到他都咬牙切齿,用我们现代的话讲,此人原先是地方上有保护伞的黑恶势力,有国民党党籍,日军来了后当了伪县长,其他事情不干,专干勒索绑票,城中有点殷实家底的人家都被他瞄着,过个几天就带着鬼子宪兵到某户家人家里声称此人通新四军,然后绑走等着家属拿钱来赎人,即便人赎出来也被折磨得不成人形了。一天曾祖父听熟人讲说吕景颜瞄上你们家了,曾祖父一咬牙:“反正我家儿子已经给新四军当过先生了,陈毅将军粟裕将军陶勇将军我都认识!我现在就把他送到新四军那里,看吕景颜怎么办?”--我祖父就这样参加了新四军,说来也是蛮有点意思的。

      再说这个吕景颜听说我曾祖父把儿子送到新四军一师当兵了,倒也真给吓住了,这些汉奸做尽了坏事,却是欺软怕硬的主儿,也想给自己留后路,遇到真正的新四军家属却也不敢真怎么样,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后来43年时,吕景颜一行人在下乡清乡时中了台北(现大丰市)独立团的伏埋伏被活捉,公审后给毙了(据说当时到场有一万余人,足见其民愤之大),这是后话。

      (待续)

      通宝推:老醋花生,穷贱忙人,麦田揭发韩,
      • 家园 独立第十二混成旅团

        南浦襄吉少将在侵华日军将领中颇有些另类。

        塘马之战,新四军16旅罗忠毅旅长、廖海涛政委战死沙场。战后,南浦下令从当地财主家取走两副上等楠木棺材,将罗、廖两人尸体收敛,请和尚在别桥超度三天后埋入稻田,以示敬重;

        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第4纵队司令陈中柱,在与日寇激战中壮烈牺牲,头颅被割下。陈中柱遗孀王志芳拉着幼女,拖着即将分娩的身体走进日军司令部,毫不畏惧地向南浦襄吉讨要丈夫的头颅,南浦竟然也答应了;

        苏中“清剿”之三阳启东斜桥伏击战,粟裕麾下三旅七团全歼日军70余人、伪军100余人,缴获敌全部武器装备,包括一门平射炮。南浦低声下气写信拍马屁,意欲索回大炮:“贵军三阳镇伏击,可谓英勇神速,殊堪钦佩。如蒙归还皇军前所丢失之平射炮,尔后贵我两军当和睦共处。”;

        谢家渡战斗,七团再挫南浦旅团第五十二大队。毙伤日军100多人,生俘日军3人,大队长保田中佐毙命。战后,粟裕指示将保田尸体入棺送至日军据点麒麟镇,并附信一封,警告日军不要再屠杀中国人民,否则难逃保田的下场。南浦襄吉复信致谢:“贵军战后归还战骸,宽仁厚德,诚贵军政略之胜利。”;

        日军第六十一师团小林信男在四分区“清乡”时,南浦因利益受损,为发泄私愤竟下令停止或不主动进攻,暗中支持新四军反“清乡“;

        最奇葩的是他在中国一面打仗,一面还开公司做生意赚钱。真正做到杀人越货两不误

        第十二混成旅团作为一只战斗力较强的野战部队,在粟裕领导下的游击战术面前完全占了下风。最终该旅团被撤销建制,旅团长南浦襄吉被免职,离开泰州调回日本不知所终。

        估计这家伙后来八成是去开商社做生意了。

        • 家园 他调任了。

          昭和18年6月10日 陸軍中将・西部軍司令部附

          昭和18年7月4日 予備役

          昭和19年7月14日 前橋陸軍予備士官学校長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南部襄吉的情况,刚才这里写了一些,供各位河友参考

          链接出处

        • 家园 “南浦襄吉”应为“南部襄吉”之误

          独立混成第12旅团并没有被撤销建制,而是在1943年5月将原来的5个独立步兵大队,再加上新编的3个独立步兵大队扩编为第64师团,后来转属华中的第11军,参加了一号作战。

          扩编师团时,南部襄吉转任日本本土的“西部军司令部附”,晋升陆军中将,随即转入预备役, 1944年7月被重新召集,担任前桥陆军预备士官学校校长,直到日本投降。

          关键词(Tags): #南部襄吉#军战史通宝推:春秋的老胡,
          • 家园 南部襄吉是東政図(南部次郎)次子,这在国内一直不为人知

            南部次郎幼年经历有些曲折,18岁成为盛冈藩的家老,然后又推动过“藩籍奉还”,当过大参事的。

            石原莞尔把南部次郎当做恩师的:

            在陆军幼年学校学习期间,求知的石原莞尔还通过同学的引见,认识了晚年隐居的南部次郎。从他那里,石原莞尔领略到了向中国大陆扩张,拓展生存空间的思想。

            石原莞尔可以认识南部次郎,应该也与南部襄吉有关,石原莞尔和南部襄吉是仙台陆军幼年学校的同学。

            石原莞尔日后的军事战略思想,“指导”了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南部次郎则是这个思想的启蒙人。

            ——————————————————

            南部襄吉从1938年7月15日起担任过一年步兵第二十联队的联队长,东史郎曾是该联队的士兵。

            该联队当时隶属于于第十六师团步兵第十九旅团,与南部襄吉一起到任的第十九旅团旅团长也很有名:酒井直次。

            南部襄吉次年卸任第二十联队联队长的当月,其父的“学生”石原莞尔担任第十六师团师团长。这两个当年的同学“擦肩而过”了……

            南部襄吉完整的履历还有待于进一步查询。其从步兵第二十联队离任前好像是来南京短暂任职的,有一个没查到原始出处的记录:

            华中派遣军驻守兵总司令部陆续从日本运来一批批慰安妇。1938年5月来的一批,是仙台市川内“女子挺身队”。其中有女招待、女职员、女工、家庭主妇和私娼,到达南京第三天,经过妇检后,230多名慰安妇到中山东路励志社编队分组。南京警备司令部南部襄吉大佐原是第16师团步兵第20联队长。他奉命负责将慰安妇分组。

            ——————————————————

            南部次郎本人很早也来到中国窥伺,查戚其章老先生的《甲午日谍秘史》有这样的记录:

            后曾游学欧洲,眼界为之大开。又因受到“兴亚”思潮的影响,便辞去盛冈县大参事之职,等待机会航渡中国大陆。

            当1874年日本发兵入侵台湾时,南部亲自拜见主管一切侵台事务的大藏卿大隈重信,提出一旦战争发展为“征清之役”,愿意率旧南部藩士500人攻清国一地,希望能够得到批准,允许便宜行事。大隈上报右大臣岩仓具祝,岩仓颇嘉许之。于是,南部留东京以待命。随后又到上海等待机会,但因日本从台湾撤兵而不得不回国。据南部观察,清国王道久废,非加以“改造”不可。因此,他决定再次来华,在北京视察政局,一住就是三年。

            1882年朝鲜壬午兵变后,大院君李罡应被移居保定。日本外务省为证实此事,特命南部设法前往省视。南部通过署理直隶总督张树声的幕宾,假扮中国官员,夜间亲至大院君居处相见,并摄其小照为凭。外务省对他的才干十分欣赏,决定派他为驻朝鲜釜山领事。

            他赴任后,感到此职与其志向相违,上书称:“山东省之芝罘,前临渤海,乃清韩交通往来的必经之港,故一旦有事此港尤为重要之地。前英国已在该地设有领事馆,至望我国亦设领事馆于此港,小官愿充领事之任。”南部的建议受到外务省的重视,命令他回国待命。1883年,外务卿井上馨命南部赴芝罘办理开馆事宜;并传内旨日:“领事日常事务可由书记生处理,君则留心政局,以大要上报。”南部莅职芝罘领事后,日以“改造”中国为念,多有“兴亚”志士寄足此间,故领事馆又有“芝罘组”之称。

            “芝罘组”以在中法战争时期曾策划暴乱而“留名”史册。

            通宝推:麦田揭发韩,桃源客,豹子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