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读《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笔记 -- 2313234454dfsd

共:💬369 🌺3794 🌵22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冯小刚有一句经典:尊严是从人的肚皮开始的。

            虽然我对冯小刚不感冒,但对这句话,我还是举双手加双脚赞成的。

            武帝下《罪己诏》是迫不得已,再不改变现行的穷兵黩武政策,就会蹈亡秦的路。这一点不正说明了冯小刚那句话的真理吗?统治者都不能为他的子民提供最起码的生活保障,这子民还会是他的子民吗?——即使你活得再有尊严!抗战时期河南民众帮日军打国军是一个道理。

            具体到汉武帝,对匈的战争政策和休养生息的民生政策是一对矛盾,很显然,汉武帝没有掌握好这个平衡,最终只能将对匈战争半途而废。

            另外,兄台洋洋几千言,可有细细品味“滥用”、“过度”等词的真义?直白点说,滥用批评的不是武帝对匈的战争政策,而是平衡没掌握好,罔顾民命;过度批评的不是武帝的扩张政策,而是不顾国力条件的好大喜功。

            理想的状态是,保持国家整体的平衡,就像毛主席一样。即保持着对匈的战争压力,让其不得休养生息,又调整关注国内民生,特别是注意经营西域,屯田实边,让自己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一步一步地压迫匈奴的生存空间。

            • 家园 事后诸葛要不得,更不能苛求古人

              用理想状态来衡量古人要不得,用理想状态要求现代人更要不得。

              理想的状态是,保持国家整体的平衡,就像毛主席一样。即保持着对匈的战争压力,让其不得休养生息,又调整关注国内民生,特别是注意经营西域,屯田实边,让自己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一步一步地压迫匈奴的生存空间。

              这种理想状态无论古今中外都不可能达到,即便战略水平伟大如毛主席,平衡能力微操能力伟大如毛主席,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评价历史人物也好,评价当代人物也罢,万不可事先设立一个理想的标准,然后用这个理想的标准去衡量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人和事。俗话说,看人挑担真不累。看历史也是一样,不能用上帝视角去看待历史上发生的事,要从当时的人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历史。

              就说汉匈之战,如果汉武帝不是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性格,姑且就用这两个词吧,一开始就不可能对匈奴连续用兵。也就没卫青霍去病这些名将什么事了。既然历史选择了汉武帝,也就选择了他的穷兵黩武和好大喜功,既然历史给了卫霍的赫赫战功,那历史也就会有李广利的败绩。卫霍因武帝重用外戚而成就赫赫战功,那武帝也会重用李广利这样的外戚打败战。

              你说的理想状态,就相当于要汉武帝只用卫霍不用李广利。试图把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之类的缺点从武帝身上剥离开来。就没想过,把这些所谓的缺点剥离出来以后,汉武帝还是汉武帝么?还会有历史上那波浪壮阔的汉匈战争么?一个人不可能剥离缺点,光有优点,国家民族亦是如此。历史上发生的事,实际上就是历史的最优解了,把唐宗宋祖搬到西汉,也不可能做的比汉武帝更好。

              一句话,历史没有假如。国人常说以史为鉴,但历史上很多事却一再重复的发生,是因为古人没智慧还是后人没智慧?都不是,而是人性,虽然这个词用得很滥了,但用这个词最合适,而是人性从古至今都没什么不同,任何人都是趋利避害,这是本能。而人群中的雄才大略者,多半不在意普通人的感情,古今中外莫不如此,这也是本能。儒家的信条,要求上位者既有雄才大略,又能心怀万民。而这个要求其实是把天子看做半神来对待。这也是儒学到后期僵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老子早说过,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实和圣人是差不多的。

              而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历史上真正出现了既有雄才大略,又能心怀万民,拯救苍生的半神式的人物的时候,儒家的信徒们,文人知识分子们却又一个劲的妖魔化他。这个人就叫做毛泽东。比秦皇汉武唐宗明祖更雄才大略,有着老子孔子释迦牟尼等同等智慧,而又时时刻刻同底层的人民站在一起的半神式的人物。

              通宝推:雷石,西安笨老虎,watomi,阴霾信仰,忘情,说几句,水过云飞,qiuqiu,ErgoSum,发了胖的罗密欧,acton,龙战,天天向上A,朝雨,小河妖,贼不走空,桥上,
            • 家园 对于一个普通老百姓,生活在汉武帝年代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

              其实,唐太宗对战争的热衷远超汉武帝,但却很少有人指责李世民穷兵黩武(征高丽等少数情况除外),这是因为唐朝的对外战争通常带有明显的经济目的,军事胜利与商贸繁荣是相互促进的,形成了良好的正反馈,也给国民带来了巨大的实际收益,使得百姓踊跃从军——换句话说,通过对外战争,朝廷和国家分享了利益,并反过来相互促进了对方的积极参与。

              反观汉武帝,他发动的远征多是出于单纯的军事目的,为的是天子的面子并向各政权重申汉帝国的宗主地位,当然这不能说错误,但除了少数战争贩子外,普通百姓很难从中看到什么希望,而这种比较纯粹的军事目的导致庞大的军费开支难以从战争本身的收益中弥补,最终还得转嫁到百姓身上。对于汉朝百姓来说,打仗卖命的是他们,负担战争的也是他们,寥寥无几的天马和虚无缥缈的臣属关系又不能当饭吃,他们感到满意才怪呢。

              通宝推:玉垒关2,随机微分算子,京华烟云AMIP,
              • 家园 有一种思想是错误的

                有一种思想里,“普通老百姓”成为一种政治正确,仿佛“普通老百姓"就是评价一切的标准,普通老百姓就是一切行为的最终目的,再说白点,老百姓就是白莲花那么干净,就是钻石那么纯洁,一切都要向着他们的满意而发展。

                实际上,这种思想是错的。

                通宝推:纹石,
                • 家园 想想当年袁督师惨死就不由得觉得这话有理

                  虽然我也知道兄台的话及其政治不正确。

                • 家园 同志,你的思想很危险啊!

                  一个或几个普通老百姓,你怎么说都可以,但是普通老百姓往往泛指所有普通人,也就是人民。

                  • 家园 普通老百姓和人民可根本是两个不同概念

                    1 所有普通人是"民主"的讲法,代表公民.中国人民是中国特色的带有阶级性的名词.比如"右派"在批判改造思想之前,就不算人民.

                    2 就算是"人民",也不天然代表所有事情都伟光正,只是说大方向正确了.具体事情也需要党这一先锋队的领导和带领.

                    • 家园 嗯,追究起来我也不太了解

                      这些理论性的东西。

                      在我心中,普通老百姓和人民没有区别,就是代表所有普通人嘛,而且我认为大多数人也这样认为。

                      所以楼主说老百姓怎样的时候,我就不爽,你至少加一个“个别”吧?你这样说会得罪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老百姓。

              • 家园 唐太宗和汉武帝不能比,顺水推舟比开天辟地容易多了

                唐太宗时期和多数的中国封建王朝一样是在开朝的初期,经过多年战乱,人民早已习惯战争和牺牲,而军事力量正处于顶峰,优秀将领和沙场老兵都在,所需要的只是国家一时的休养生息和储备粮草。同时,当时的突厥草原发生了天灾,牛羊损失很大,人有菜色,食不果腹,这时的唐太宗抛弃仁义道德,果断出击,一战而定突厥。但那些名将都是内战时就积累起来的军事精英,唐太宗只要做一个英明的统帅就足够了。这样类似的丰功伟业其他中国王朝的开朝初期也有,比如秦朝初年和明朝永乐年间都有很好的对外战绩,当然唐太宗的成绩最优秀。

                可汉武帝所处的年代正是多数中国王朝由国力增加而转向腐败的拐点时候,这时人心思安,不习战事,七国之乱积攒下的那点军事力量也都不适合对外作战,而且将领和沙场老兵也都快退役了。这时按照西方学说,如果不对外用兵消耗一些国力和人力,那么很快国家就会转入腐败之中,人性思乐:为君昏庸,为官贪腐,为民享乐,就是匈奴不来入侵,也会提前走唐朝中期,北宋中期,明朝中期,和几乎所有封建王朝的,受腐儒思想毒害的,以和平发展为主轴的王朝的相同道路。只有汉武帝是沧海横流,逆水行舟,军事、政治、经济、人事一把抓,把国家机器合理转向,推向对外发展的扩张道路,几乎是从无到有训练军事人才,鼓舞士气,开动国家机器,去面对张牙舞爪的匈奴。没有汉武帝一人为国家的奔走呼号,所谓国力强大了就会如何如何是瞎扯,国力一提高就人心思乐才是顺水人情,谁不想放着舒服日子过呢?当时的匈奴还没到大举进犯内地的时候,少数边境汉人倒霉,管多数内地汉人何事?和亲、输币、开市不就搞定了?可问题是摊开中国地形地图看看就知道了,只要胡人有突破三北山区防线的能力,面对肥沃富饶的中原美景,再来个英明的胡人领袖,他们想不大举侵略都不可能了,这也是人家的民意。而到那时候,中原王朝早已腐朽得不可收拾了,晋朝,唐朝,北宋不都是这样倒了大霉吗?

                所以汉武帝是中国不世出的伟大君主,沧海横流,独木单擎将国家机器调整轨道,与强大的匈奴对冲对决,终于后来将其碾碎,并首次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版图。对汉武帝的赞美远远没有超越其应得的赞誉,这都是腐儒思想在作祟。至于后期用兵失利也是前期其训练和储备的军事人才消耗殆尽造成的,而且大家忽略了及其重要的一点,就是汉武帝是中原王朝派军事力量跑到人家地盘上主动出击,狗撵兔子似的打得匈奴东躲西藏,匈奴只能靠跑反和打伏击获得胜利,这和多数中原王朝在自己家门口搞防守反击的意义完全不同,只有后来的永乐大帝可以与之媲美,有时候失利也是正常的,只要国家能够坚持就应该坚持,后来满清对付蒙古准格尔也是前仆后继,经过几代人才搞定的。

                要想解决中国发展的死局,即一发展就享受,一享受就腐败,一腐败就崩盘的死循环,就必须象汉武帝那样走出去发展,其实就是象西方人那样对外移民和殖民,人家才是汉武帝的好学生,我们是不肖子孙,除了靠自宫的腐儒思想和计生政策,拿不出好的对策,而反过来检讨所谓汉武帝的政策得是,我看还是先了解一下世界大历史再说吧,这个问题上,史迁和多数中国古今历史学者都是井底之蛙。

                通宝推:迷途笨狼,路过幸福,大黄,浣花岛主,watomi,忘情,奥运光芒,中国陈,aiyoho,诸法空相,ErgoSum,箫十一郎,春临,履虎,朝雨,小河妖,泉畔人家,飒勒青,
                • 家园 不能这样简单地类比

                  不能这样简单地类比,作为一个皇帝,还要看选人用人的眼光和手段,唐太宗看人很准,知人善任,很有人格魅力,所以打仗基本上没数过,而汉武帝选的统军将领则不尽然,输的差不多成光杆司令的战役都有几次,这还只是军事方面。至于施政,唐太宗强的不是一星半点啊!记得释放死囚事件吗?窃以为,那是中国历史上最佳政治秀!

                • 家园 汉唐时代不同

                  比较汉武唐宗,需要考虑他们的时代。

                  汉武帝时期,中国刚刚实现了从封建制向郡县制的转型。秦始皇第一次统一天下取消封建制,项羽第一次复辟封建制,汉高祖不得不迁就现实,实行郡县制与封建制杂糅的政治制度。经过汉高祖时代的内战 ,异姓诸侯基本消灭,同姓诸侯上升为主要国内矛盾。经过汉文帝、汉景帝两代的内战,才初步解决了国内政治实体内战的问题。汉武帝时期,大力推行推恩令等削藩政策,才算消弭了内战危险。所以汉武帝时期也可以算是一个刚刚稳定下来的时代。说起来,由于前代一直进行正规国家之间水平较高的战争和政争,汉朝自身也立足于天下大义的地位不断收拢人才和加强自身建设,所以,汉武帝的根基还是很雄厚的,比起唐太宗,可以说还要好一些。

                  唐太宗的根基可以说还不如汉武帝。唐太宗的根基与汉武帝相同的地方是,二者的时代都是继承了前代国内基本获得安定的局面。不同的地方是,汉武帝继承的是一个拥有一大块经过几代人经营的根据地、掌握着几代人经营的天下君王的名义、在上一代刚刚解决内战问题的政治实体,唐太宗所拥有的则是只经过一代人经营、在上一代刚刚解决内战问题的政治实体。

                  同时,唐太宗本人通过政变上台,政治上有瑕疵,内部矛盾时有时无。汉武帝的困难在于登基时年龄尚小,但是他在政治资历上却相对干净。

                  所以唐太宗的危机要大于汉武帝。

                  所以唐太宗的个人努力其实很值得称赞。

                  但是,就时代而言,汉武帝时代有一些超越唐太宗时代的地方。所以唐太宗与汉武帝达到了相似的水准。

                  时代上来说,汉武帝时代的中国军事制度,采取了职业兵与义务兵结合的制度。在全民范围内开展的军事选拔与训练制度,保证了西汉时代的军备能力和国防能力。全民义务兵役制,在遇到民族危机时可以提供更好的抵抗力。全民义务兵役制可以保持军事广度,职业兵役制(一般称做志愿兵役制)则可以通过小范围的特别训练保持军事高度。汉朝组建的一批特色部队,保证了军事建设水平。

                  唐朝在军事制度上是弱于汉朝的。唐朝的军事制度,是游牧民族军事制度汉族国家化的军事制度。西魏北周杨隋以来实行的府兵制,本质上就是将游牧民族的部落兵,汉族国家化,中原政权化,改编为军府。这种中原外衣下的草原军事制度在规范化的中原王朝内实际上是无法长久生存的。北极熊在寒带地区的主要优势在热带地区的汪洋大海里都是致命伤。唐朝这种局部义务兵役制的直接后果就是无力承担长期大规模大消耗战争,军事广度太小直接导致军事高度无法长期保持。最后唐朝的军事制度变成了大大小小的藩镇割据,实际上就相当于整个国家的草原部落化。唐太宗时代是府兵制的尚且十分繁荣的时代,但是经过几次高句丽战争,也逐渐表现出难以应对时代需要的问题。在唐太宗时期,面对大规模战争的需要,唐朝采取的对策是建立相应的军府。看起来这似乎是合适的事情,但是,过分依赖中枢后期调配的制度缺陷,却已经暴露无遗了。相比之下,汉武帝所需要做的只不过是看一看每年的军事训练名单,就知道整个国家到底有多少军事潜力,然后比照一下现时手中的军事力量,就知道自己最多可以吃多大锅的饭。即便是后期调配,汉武帝也知道自己可以调配多少数量、多高水平的军人。这是制度的差异,局限在制度之内,唐太宗再努力也无法突破时代给他的限制。

                  实际上,隋炀帝建立骁果军的悲剧历史,已经为后来唐代军事悲剧埋下了伏笔。

                  西汉王朝从来没有遭遇过军事上的真正危机。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本钱,也掌握着这些本钱。这与唐代不同。汉武帝所达到的高度,是周秦以来无数英杰层垒而来的高度。

                  此外唐太宗的时代还有一个巨大的劣势。与汉武帝时代周边国家科技严重落后、政治严重落后不同,唐太宗时代的周边国家已经十分强大。文明之火熊熊燃烧,灼热乃至引燃了周边霉湿的柴草,浓烟反卷,几乎要窒息了原来的火焰。这是唐太宗遇到的局面,坏于汉武帝,虽然要好于石重贵。

                  汉武帝的个人能力很出色,唐太宗的个人能力也很出色,汉武帝的失误在于过度进行战争,唐太宗的失误则是培育了过于强大的对手,他们的成功建立在时代的背景之下,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时代之光辉增色。他们的失败也建立在时代的背景之下,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时代之刀锋所伤。

                  通宝推:金口玉言,
                  • 家园 这句点评尤其精彩!

                    此外唐太宗的时代还有一个巨大的劣势。与汉武帝时代周边国家科技严重落后、政治严重落后不同,唐太宗时代的周边国家已经十分强大。文明之火熊熊燃烧,灼热乃至引燃了周边霉湿的柴草,浓烟反卷,几乎要窒息了原来的火焰。这是唐太宗遇到的局面,坏于汉武帝,虽然要好于石重贵。

                    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和形象。当时已经处于文明普遍崛起的时代,唐太宗实在不容易,几乎是按下葫芦起了瓢,先灭东突厥,后灭薛延陀,再灭吐谷浑,再灭高昌,当然把那个死硬分子高句丽打的奄奄一息,还有若干其它外战。而汉时只需面对一个匈奴,而且它的文明也比较弱。

                    其实被灭的这些周边民族都不是善茬,虽然面对中国都是失败者,但匈奴跑到西亚东欧震撼整个欧洲,突厥跑到西亚同样如此,造成了一系列后果,于是多米诺骨牌一路往西推,贸易路线被垄断和中断,逼的整天想发财的欧洲领主们没办法,只能往茫茫无际的死亡大海闯,好在地球是圆的,付出了无数牺牲之后,还真给他们闯出了一条路来。

                    但是如果当初匈奴或突厥成功南下、越活越滋润的话,那还能有中国什么事?

                    特别要强调的是,隋末大乱人口损失惊人,唐太宗也想打仗多征几个兵,就遭到了魏征无情打击和讽刺,由此可见唐太宗手里的牌有多么的局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