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闲话历史周期律之“夺天下易,传三世难” -- 迷惑不解

共:💬28 🌺76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闲话历史周期律之“夺天下易,传三世难”

    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天朝大地上不断上演改朝换代的大剧,新王朝不断地建立,又不断地崩溃。长命的王朝有几百年,短命的王朝只有几十年,弱小的王朝不一定都短命,强大的王朝也不一定寿命长,这就是我理解的所谓历史周期律。

    在历史周期律里面有个频繁出现的现象,叫做“夺天下易,传三世难”,就是很多王朝征战南北打下天下的开国皇帝都很牛,但开国皇帝一死,传到第二代、第三代,大多数就会出问题:或者被篡权,或者被推翻。

    秦始皇――

    秦王政扫平六合,建立秦朝,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规定子孙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

    但到秦二世时,刁臣刁民们就不给面子了,或者阴谋篡权,或者揭竿而起。

    秦的帝国传到三世,秦就亡了。

    在秦二世时,大臣赵高都敢当作秦二世胡亥的面玩指鹿为马的游戏,这秦二世也太憋屈了,岂止是憋屈,最后还被赵高的女婿阎乐逼迫自杀了。

    不过秦始皇九泉之下也不用太难过,因为自秦以后,许多的王朝传到第二、三代时都要出问题。

    西汉刘邦――

    刘邦,本是秦朝江苏沛县的亭长(乡村级别干部),都快50岁的人了,竟然伙同县里面两个公务员(科员级别)萧何和曹参跟风造反。一开始不过鼓动了那么百把人在沛县造反,但只用了七、八年光景就打下了天下,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大汉王朝。

    刘邦驾崩后,17岁的儿子刘盈即帝位。汉王朝传二世时就出毛病了。二世皇帝刘盈虽然年纪小点,但起码也是个少年,又是刘邦的正宗血脉,能说有啥大问题呢?

    问题是刘盈摊上个强势的老妈吕后,吕后不光专权,史书上还说刘盈不满其母的残忍,弃理朝政,日子过得很压抑,24岁就死了。刘盈死后,吕后接连换了两个来路不明的小孩子做傀儡皇帝。吕后又给吕氏家族封王封后,把刘邦的白马之盟当成了摆设,搞成了外戚集团专权的局面。等到吕后一死,国防部长周勃伙同刘氏诸王搞流血政变,株杀吕氏外戚集团。

    尽管吕氏外戚集团覆灭,但吕后开了外戚专权的头,刘家天下又有个特点,经常出现小屁孩当皇帝,终于冒出个王莽,颠覆了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而王莽就是属于外戚集团的。按史书上说法,王莽这人很会装,装圣人,算是历史上头号影帝。

    所以呢,刘邦的汉王朝传到二世时还是有问题的,而且问题不小。

    三国刘备――

    刘备,小商贩兼手工业者(贩草鞋、织草席),伙同逃犯关羽、屠夫张飞(也有说他家是大地主)结伙起兵。这三个人都是20郎当岁的愤青,在河北涿县拉起一支估计也不过几百人的队伍去参加打黄巾军(穷人打穷人?)。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军阀混战之中,刘备南征北战,冬逃西躲,曹操还夸他:“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就这样打拼了差不多三十多年,天下打成了三国鼎立,刘备终于也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四川称王了。(刘邦起事时快50岁了,刘备起事时才20多岁;刘邦用了七、八年光景就打下了天下,刘备打拼了三十多年才“三分天下有其一”。姜还是老的辣,诚不虚言也。)

    刘备死后,儿子刘禅即帝位(小名阿斗)。刘禅人品不是太差,也没有碰到篡权夺位的大臣、外戚之类,但刘备建立的蜀国在他手上亡了国是事实,属于二世而亡。

    三国曹操、曹丕――

    曹操,属于官二代,当过东汉政府的“武警”军官(营团级?)。三十几岁的人了,眼见天下大乱,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下定决心“散家财,合义兵”,并在另一个有钱人的友情赞助下,拉起一支几千人的队伍,参加了在袁绍同志领导下的讨伐军阀董卓的战争。

    曹操拉队伍虽然比刘备晚了五、六年,但起点比他高,水平也比他高,玩了招“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汉末的军阀混战之中曹操打成了最强的一路。打拼了大约25年光景,终于也“三分天下有其一”,而且还占了大头。

    曹家二世:曹操死后,曹操儿子曹丕继位。曹丕二十几岁起就在他爸爸手下当过将军、副丞相。曹丕不仅搞政治、搞军事很有水平,而且还是个文学家、诗人,非一般官二代可比。曹操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 但曹操没有称帝,尽管东汉的皇帝只是个摆设。曹丕废掉东汉傀儡皇帝,自己称帝,改国号为魏。所以,由于曹操对接班人的选择和培养工作做得不错,曹家天下传二世不仅没有出问题,还发扬光大。

    曹家三世:曹家天下传到三世,没出大问题,但留下大隐患。曹丕死后,22岁的曹叡继位,曹叡这皇帝人品不差,军政水平也行,就是命太短,35岁就挂了,挂了就挂了,错就错在识人有误:临死前托孤给曹爽、司马懿,曹爽和司马懿互相不团结,司马懿还是个大阴谋家,野心大大的。

    曹家四世:曹叡死后,8岁的小娃子曹芳继位,曹家天下传到了第四世。四世小皇帝曹芳好不容易长大到18岁,托孤大臣司马懿搞政变,发动高平陵事件,杀了另一个托孤大臣曹爽,把曹芳变成了傀儡皇帝。又过了5年,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看不惯曹芳,一句话就把他废了,你说这曹四世的天下姓曹还是姓司马?

    从曹操算起,曹芳是四世。但从曹丕称帝算起,曹芳是三世。还是出大问题了。

    三国孙氏兄弟――

    三国孙氏兄弟孙策、孙权的开国故事要从他们的父亲孙坚说起。

    孙坚,东汉的地方公务员,比刘备大五、六岁,和曹操同庚。差不多和刘备在河北拉起一支队伍去参加打黄巾军的同时,30岁左右年纪的孙坚也在江苏拉起一支约一千多人的队伍去参加打黄巾军。打了大概四、五年黄巾军,又去参加了在袁绍同志领导下的讨伐军阀董卓的战争,然后又帮助袁术搞军阀混战。袁术派孙坚去征讨荆州攻打刘表时,孙坚中暗箭身亡,死时才36岁。

    虽然孙坚没有在汉末军阀混战中打下一块地盘,但他的两个儿子太有出息了,继承父亲遗志,继续打拼,终于也“三分天下有其一”,建立了吴国。

    孙策是孙坚的长子,孙坚死时孙策才17岁,虽然年纪小,但为人处世、带兵打仗一点也不含糊。孙坚死后,孙策投靠了袁术,袁术一见他就感慨说:“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孙策向袁术借兵去报仇,据说袁术把孙坚旧部借给了他(或者是还给了他?)。孙策带兵南向,兼一路招兵买马。用了大概四、五年时间,拿下了地跨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四省的“江东六郡”。不过他比较低调,只给自己封了个“会稽太守”,那时孙策才20出头。26岁时,轻骑外出狩猎的孙策被刺客暗杀,不久就去世了。

    孙权是孙策的弟弟,小孙策八岁。孙策死时孙权也不过18岁。虽然年纪小,但为人处世、治国理政、带兵打仗比他哥哥还有水平。曹操是这样夸他的:“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孙权继承了他哥哥的事业,而且发扬光大,不仅巩固扩大了地盘,还联手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大军。孙权战斗了约30年后,正式登基做了吴国的皇帝。

    根据各人贡献,把孙策、孙权都算东吴开国皇帝吧,两兄弟合起来都算做吴国的第一世皇帝。

    孙权当了23年皇帝,驾鹤西去。吴国皇帝传到第二世孙亮。孙权有七个儿子,孙亮是最小的儿子,继位时才9岁。少年英雄的孙权老了也会犯糊涂,这接班人选的太玄了。继位6年之后,小皇帝孙亮就被权臣搞政变废了。吴国孙世皇帝传到二世就严重出问题了。

    吴国的孙世皇帝传到第三世孙皓时,国就亡了。孙皓是孙权的孙子,史书上说他是个昏君。

    西晋司马家族――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天下一统, 晋王朝成立了。虽然晋王朝的建立是司马家祖孙三代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司马炎应该算做西晋的一世皇帝。

    司马家祖孙三代“打天下”的简要经过如下:

    70岁的魏国托孤大臣司马懿搞政变,杀了另一个托孤大臣曹爽,把曹家三世皇帝曹芳变成了司马家的傀儡皇帝。搞政变后大约过了一年司马懿就死了。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看不惯曹芳,一句话把他废了,换十四岁曹髦做傀儡皇帝。

    司马懿的另一个儿子司马昭,又看曹髦不爽,干脆杀了他,换十四岁曹奂做傀儡皇帝。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逼迫曹奂禅位,自己当皇帝,改国号为晋(西晋)。司马昭灭了蜀国,司马炎灭了吴国。

    不管怎说,司马家的晋王朝算是半打半偷下来的,不那么光明正大。

    据说当时有些读书人看不惯司马家偷天下的勾当,但是又不敢说、也不敢对朝廷采取不合作行为,于是就三天两头地搞些装痴装傻、酗酒裸奔之类的行为艺术,其中特别有才华的7个人就是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贤”。

    虽说有少数读书人看不惯,但从中央到地方的广大官员应该都会衷心拥戴司马炎的。因为司马炎规定:大官可以荫庇九族,小官也可以荫庇三族。至于司马家族的人,司马炎更是大方,大手笔封王,封了大概是近二十七个司马王。

    西晋王朝从司马炎一世皇帝算起,帝位总共传了四世。

    司马皇帝第二世司马衷:

    司马炎死后,传位给二儿子司马衷,二世皇帝司马衷是个白痴,也就是那个听说百姓饿死,来了句“何不食肉糜”的奇葩皇帝。晋王朝有了这样奇葩的二世皇帝,不出妖蛾子才怪。

    二世皇帝司马衷的皇后老婆名叫贾南风,据说很厉害,杀大臣,尤其杀姓司马的大臣时,很有些手段。但天妒奇才,这么厉害的皇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来。于是这个皇后就毒死了太子,从自己娘家亲戚那里抱了个小娃娃说是自己生的,要立这个来路不明的小娃娃做太子。皇后贾南风搞的这些勾当惹出个“八王之乱”的大祸害来了。先是有个司马王杀了贾皇后“清君侧”, “君侧” 清完了,这个司马王觉得不过瘾,就废掉二世皇帝要自己当皇帝。于是又冒起来八个司马王,他们还要接着“清君侧”、互相“清君侧”,都想打进京城做皇帝或者做太上皇。“八王之乱”混战了十六年,打得最后只剩下一个王才消停。

    “八王之乱”中,有一个叫司马颖的司马王,请了个厉害的帮手来中原帮他参加混战。这个厉害的帮手说来也是朝廷封的大官,但他还是是匈奴部的头领,名叫刘渊,据说他“修孔学,射艺精熟,膂力过人。体貌伟岸,姿仪不凡”。 司马颖请了个帮手,也请进来了西晋王朝的催命鬼。

    司马皇帝第三世司马炽:

    司马炽是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司马炎儿子真不少,据说司马炎后宫美女以万计)。司马炽当了四年皇帝后,司马颖请的那个帮手刘渊的儿子、匈奴王刘聪的军队攻入洛阳,三世皇帝司马炽当了俘虏,两年后被刘聪毒死。据说至此西晋王朝的军队主力基本消灭,已无可战之兵。

    司马皇帝第四世司马业:

    司马业是司马炎的孙子。躲在长安的晋朝遗老拥立13岁的司马炎当了西晋王朝四世皇帝,也就当了4年,又被刘聪的军队抓了俘虏,第二年被杀。

    ―――――――――――――――――――――――――――――

    关于“夺天下易,传三世难”的现象,把自秦朝到西晋的历史粗略地捋了一下就是这个样子了。后面的朝代,我印象中好像也差不多。虽然都是老生常谈,但对我这种业余的,捋起来其实挺费劲,主要是想通过这样子捋一下,我自己才记得主这些朝代,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以前老是记不住分不清。“夺天下易,传三世难”的原因,看起来无非就是“子弱母强,子弱臣强”,外戚、权臣篡权夺位。大概、主要、可能是16个字:“皇位世袭,后继乏人。皇权世俗,缺少神性”。就是接班人的选择和培养工作经常搞不好(也没法经常搞好)。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搞不好。思想教育工作搞不好,后果很严重。皇权缺少神性,对皇帝的位置,随便啥人物都敢来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或者来一句“彼可取而代也”。臣民们都有这种思想,你说这皇帝的位置怎么传得牢坐得稳?

    通宝推:金书,铁手,
    • 家园 既然是戏说,我也来配合一下:)

      感觉像是个管理问题的题材:

      怎么样增加企业向心力,和忠诚度?

      不知西河高人们可有见教?

    • 家园 DEL

      D

      • DEL
        家园 谢支持,我本就是个历史盲..........

        有一年去婺源参观江湾祠堂,记得上面介绍江氏祖姓萧,祖上有人当过皇帝,当时搜遍脑袋也没有萧姓当皇帝的印象。近来有空恶补中国通史,感觉这朝代太繁杂了,记不住捋不清。所以找个由头捋一下让自己记得清楚点。后面的朝代更加罗嗦,尤其东西晋五胡16国南北朝之类,一头雾水.......以后有空再就这个由头捋一下,就怕贻笑大方.........

    • 家园 夺天下易么?对此极端存疑。

      谁不服,就夺一个天下给咱们大家看看。

    • 家园 开国皇帝多半是拼杀出来的

      拿性命去拼杀,是真的需要有能力,特别是领导力,才能有一批文武跟随。最后能登台的,那是过五关斩六将,无论人君人臣,都不是等闲人物。第一代之后继承皇位的,就很难有这种建功立业,组织自己班子的机会,被功臣小看甚至弃置一边的可能性不小。

      • 家园 皇帝的风险也是最大的

        看一下鲁肃怎么说的:“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乱世就不用说了,在汉朝和唐朝,做皇亲国戚也比士兵冲锋陷阵要危险得多,所以曹操不称帝,真是聪明,但继承的皇帝总是只知道荣华富贵,不知道危险,这也是个问题。

      • 家园 说得对,王八之气还是必须有的,不然别人哪会有从龙之心
    • 家园 兄台

      应该再讲讲南北朝,五代十国什么的,这天下大乱,这个传三世难更适用

      • 兄台
        家园 印象中那些年代传三世不亡的都算极少了

        我是“结论先行”,然后努力凑出传三世难的"证据”.....闲话一下而已...见笑了

    • 家园 你是不知道在一无能帝手下干活的憋屈,君臣都是这么想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