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英国的煤炭历史(读书笔记)(0)引子 -- PBS

共:💬174 🌺709 🌵1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有一点沙文主义啊!
              • 家园 那不是全球性的

                英美达到的高度是全球性的。从地域,经济,科技,文化,军事和政治这些全面衡量的指标来看,雄汉盛唐不过是井底之蛙的判断。

                • 家园 全球性又如何?文明不是一天建成的

                  影响范围大个几千万平方公里、晚了千把年而已,这才哪到哪,不是还没跑出地球去吗?文明在不断成长,人类对文明的认知应该像一个成年人审视自己的过往,曾经的无知、幼稚和青涩是必须承认和正视的。再过几千年,也许有人会觉得现在的人类连井底之蛙都不如,那么他说得有道理吗?我会说那怎么可能?我们的影响力已经遍及全球了!也许会有人极端厌恶这段充满了霸权、用极端落后的武器互相威胁杀戮、充满了贫穷饥饿剥削压榨的黑暗历史,我会说我们比从前进步多了,太监缠足凌迟娶小老婆什么的早就被扔进历史垃圾桶了,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 家园 我不满意吹捧太监郑和

                    太监缠足凌迟娶小老婆什么的早就被扔进历史垃圾桶了,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训练舰以郑和命名是对解放军海军的侮辱。

                    退一万步讲,以一个太监郑和来命名解放军海军的摇篮训练舰本身就是一个不吉利的做法。

                    • 家园 太监也是人,也有抱负,也有英雄,如纳尔西斯

                      您最后一句何尝又不是一句二流子气的说法呢

                    • 家园 郑和的功绩摆在那里,看不到他的功绩,只看到他身体缺陷

                      我只能为你感到悲哀!

                      估计你也不满意同性恋图灵吧?

                      估计你也不满意残疾人华罗庚吧?

                      估计你也不满意病人霍金吧?

                      他在那种环境下还能做出这么伟大的功绩,更是难能可贵,你还觉得“侮辱”,作为一个受过N年严格科学熏陶的人居然谈什么“不吉利的做法”,我真的无语了

                      • 家园 郑和恰恰没有功绩而是一个真正的废人

                        比郑和晚了70年的葡萄牙人麦哲伦首次环绕地球航行,不单单为了显示葡萄牙王国的威风,而是一次地理大发现,为了扩张而进行的行为。

                        郑和除了为内斗寻找潜逃的废帝之外,没有利用7次下西洋的机会建立殖民地,桥头堡和战略要点。最终中华民族没有建立起一个海外支撑点,最后萎缩于大陆,闭关自守。

                        • 家园 请问“真正的废人”是如何定义的?谢谢
                        • 家园 郑和还是有收获的,公费去了趟麦加光宗耀祖

                          郑和下西洋被我们这么热烈的讨论,本身就体现了中国历史上航海之弱,他就是延着阿拉伯人跑了几百年的航线走了几趟,这都能有可能让中国成为日不落帝国,那阿拉伯人早该统治太阳系了。

                        • 家园 小小歪一下楼

                          楼上是说郑和7下西洋,但是没有完成你给他布置的任务,所以年底考核是0分

                          正好年底在绩效考评,应景而发,楼上包涵。

                        • 家园 兄弟不要动气,还是得多看看史书

                          细节才说明问题。

                          葡萄牙人麦哲伦的全球航行,肯定不是为了宣扬葡萄牙的国威,因为他是替西班牙王指挥的舰队啊。他最初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环球航行,而是他计算远东最富庶的香料群岛,向西航行路线更近;可以让自己和恩主西班牙王一起发财。

                          谁说郑公公没有建立据点了,马六甲就是大明的属国,当地有中国政府的仓库、码头;另外苏门答腊的旧港还有一个 旧港宣慰使司,头领是下南洋的华人施晋卿。

                          其实郑和舰队的行动和规模,与葡萄牙人经营远东都类似。郑和把锡兰王抓到南京,总不是什么和平行动吧。另外,一般网上强调郑和舰队的强大,总是和哥伦布、达伽马的首航比,人家是探索性活动,最初总是不会押太大的宝,哥伦布和葡萄牙人卡布拉尔指挥的第二次航行,都是十几只大船,近2000人,以西葡的国力,几乎是倾国而动了(尤其是葡萄牙,当时人口不过百万,仅有明朝的50-100分之一;西班牙强大一些,但航海的只是其中的卡斯提尔部分,阿拉贡还没资格呢)

                          郑公公的失败,1是规模太大国力无以为继(其实葡萄牙人在远东也就风光了80年左右)2是中国人对外洋货物的需求不像西方那么强烈

                          经济动力不足,3是最搞得,就是皇室的垄断力度太强,不单限制民间插手海外贸易,连一般的官僚阶层也不单沾不到好处,还要吃亏——明初纸币信用差,政府没有足够贵金属,于是就拿下西洋得到的苏木、胡椒当工资发给官员们,折支的比例又很高,大家辛苦卖命,得到的是一堆自己消费不了,折价卖又很难出手的东西

                          所以中国最好也是最后一次海外扩张的机会就失去了,但这是整个帝国政策的问题,和郑和这个具体执行者关系不大啊

                          通宝推:铁手,赵沐浴,晨池,
                          • 家园 花一下,郑和实际上和两牙的航海家相比没有什么区别

                            第一,都是公立的

                            有些无耻的专家把郑和比喻成国企,把哥伦布、达伽马比成私企,这实际上是错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实际上也是皇室掏的钱,郑和也是皇帝出的钱,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第二,郑和干的事情,也是干涉主义,和两牙没啥区别,也是到处布据点,保持航路畅通。

                            最大的区别是,大明对重金属的渴望不象两牙那么疯狂。对于两牙来说,周围都是和他们规模差不多的小国,拿到钱后可以从邻国买到任何东西,包括粮食。

                            而对大明来说,拿到钱后除了引发国内通货膨胀以外,带不来任何必需的物资,因为粮食这样大宗货物是无法通过贸易从邻国获得的,还是得靠国内生产。这也就是儒家特瞧不起郑和的原因。

                            • 家园 基本赞同,有个细节值得商榷

                              “大明对重金属的渴望不象两牙那么疯狂”,是吗?

                              那么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白银,和葡萄牙人在日本套购的白银都到哪里去了呢?

                              其实在大航海时代,两牙的商人都觉得,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痴迷于白银的人种(金子到不怎么样)

                              中华帝国的经济结构是有问题的,需要巨量的白银来润滑才能运转自如。如果需要,中国人也会买粮食,清中叶中国江南已经人口饱和,主要靠手工业维持生计了,为了鼓励暹罗人卖米给我们,清政府规定,如果暹罗商人携带一定数量的米来,则其他商品可以享受免税待遇

                              儒生瞧不起郑和,主要是他的身份,太监是皇帝的奴才,和儒生出身的大臣明显是利益冲突的对象。

                              另外,郑公公没带回多少银子,如果他能象西班牙人狗屎运那样得到大量白银,说不定中国的海外政策会发生比较微妙的变化

                              • 家园 不是经济结构有问题

                                而是中国缺少货币,中国严重缺铜,铜不够铸币的,导致通货紧缩。越紧缩铜就越值钱,结果老百姓就把铜留在家里藏着,于是就更加缺铜。

                                至于金子银子呢,中国更少得可怜。

                                长期铜不够,到了唐末就用铁铸币,到了宋代干脆率先出现纸币,这都是被缺铜逼得。

                                纸币是个好主意,但印钱的权力掌握在政府手里,中国的政府又是集权的,没人管得了,所以就拼命印钱,印出来东西自然没什么信用。在民间,谁都知道重金属是好东西。

                                但是明代前期,政府对民间控制得很严,纸币信用的背后是政府的权威:用金银交易是违法行为。而且对于当时的朝廷来说,财政还是以实物为主,就是收粮食再发出去,纸币基本就是零花钱。。。

                                到了到了明代中期,一是经过这么多年的通胀,纸币实在没什么信用了,二是政府的执行力也不行了,压不住了,三是有南美来的白银了,于是又退回去用金属货币。明中期田赋开始折银,就是原来交粮食,现在交银子就行,这样银子就成了硬通货。那时如果有白来的银子,朝廷肯定抢着要。到了明末,绝望中崇祯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又开动了印钞机,不过很显然,他印的纸币跟废纸没区别。

                                但是如果我们回到明初,就算郑和带回银子来,朝廷很可能也看不上,第一,这玩意换不来粮食,第二,那时的朝廷如果缺钱的话,开动印钞机就行了,比银子方便多了。。。

                                • 家园 经济结构的问题还是明显的,迁都北京之后加剧了

                                  全国性的中央政府,每年要转移大量的物资到北部边防区以及北京,这在古代,是异常巨大的工程,也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对于铸钱的宋代,典型的特点是西北边疆物价高涨,东南财税区则不断钱荒,政府为了遏制钱荒就加强了铜的国家管控,结果铜器价格高涨,又引发了销钱为器——一个国家一方面疯狂铸钱、一方面民间大量把铜钱改铸成器物,这个经济结构没问题?

                                  明代的纸币是个彻底的失败,连元代都不如。为啥?宋、金、元都用纸币,一代不如一代,但至少部分农业税也用纸币,宋代一般是搭收,最多可以70%是纸币(交子、关子、会子等),苏轼的诗里抨击新法“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说明政府收货币税,收货币税就必须要纸币(政府再怎么想耍无赖,也不能完全不接受自己发的货币吧),元代末年通货膨胀非常严重,但国家预算和税收仍然还是以钞计的,那就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用。

                                  明代初期的体制,政府绝大部分收入是实物税,只有商税是收钞的,而当时商税的数目(相对农业税)是很低的,可是朱元璋却一年之内就发行了超过全国两年财政总收入的纸币,这样的纸币要是不变成废纸倒是没有天理了。其实在明初期(土木堡之前),纸币就已经无法流通,最多只在洪武中后期(前期还是钱钞混用,二十几年才全面纸币化,洪武最后几年连自己发的钱也不许用了,只许用钞)到永乐年间还勉强用着,宣德年间政府就不得不出台近乎惩罚性的商税、流通税来回收钞,以保证钞的用途,正统年间开始允许折收金花银,钞法彻底败坏。这种经济体制没问题?

                                  白银的流入,使得政府可以以货币手段解决国内的物资转运问题,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财政膨胀,政府需要很多很多的白银,只要白银流入一断,经济运转就会滞涩不灵。(早期明政府用食盐专卖制度,驱动盐商运送粮食等物资到边疆去,这个制度异常复杂,不可能长期运行不出问题)

                                  至于崇祯,他只是设想过发钞,实际没有发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