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北平藏了多少共谍:抗战时期TG地下军事情报网管窥 -- 混天球

共:💬18 🌺31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北平藏了多少共谍:抗战时期TG地下军事情报网管窥

    题目很大,但实际上是读了史MM的榆社之战好文之后做一点功课的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喜欢搜罗情报界故事的朋友,可能对一个问题始终挠头。为了覆盖一定的情报目标,到底需要派多少间谍?看惯了电视剧里军统如何如何嚣张,共谍如何如何遍地都是,抛头颅洒热血成波次的往上冲,大家可能以为这么重要的工作,那一定是要什么给什么,编制经费啥的更是没得说。真实的情况是核心情报人员的数量远低于人们的一般想象。

    这次要讨论的内容源自2009年第9期《百年潮》,文章题目是“林一:八路军出色的女情报科长”。链接是http://www.globalview.cn/ReadNews.asp?NewsID=20068 。

    这篇文章的立意是回顾滕代远夫人林一,在1940年下半年至抗战胜利期间,担任八路军前方总部(1943年下半年和129师师部合并)情报部派遣科科长的事迹。虽是一个典型的老战友追忆文,而且有点干巴巴的,但却给我们管窥八路军一个方面军单位(129师)在日伪地区的地下军事情报工作规模和布点网络提供了难得的翔实数据。

    随着八路军东进部署的进展和八路军前方总部(彭德怀,左权等人)立足于山西辽县已稳,伴随流动的军队的情报保障工作要跟进。中央社会部派遣林一为首的七人工作组,都是情报工作专业人员,奔赴辽县支持建立八路军前方总部情报工作。经过半年的准备工作,包括情况摸底,资料准备,人员筛选,和培训,准备开张。大背景是中央军委要求各大战略单位加强情报工作,于1941年5月批示前方总部,115,120,129师,冀中军区,和新四军各自成立情报处。前总的情报处,除了总部职责内的情报工作,还要负责所在地太行军区五个分区的地方情报站建设。几个月后,前总情报处正式开张,参谋长左权兼处长,左牺牲后继任的滕代远还是兼着情报处长。林一始终是派遣科科长,专门负责筛选,培训,派遣共谍,直至抗战结束。

    前总情报处的情报分工是搜集战略情报,而各军区军分区情报单位的职责是搜集战役和战术情报。其中,北平作为华北的核心和最大的城市,当然是战略情报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得到加强。北平共设有三个独立的情报站,姚继鸣情报站8人,主要掩护单位是西四的水果店和驻河北遵化的伪治安军。王岳石情报站10人,掩护身份是北平武装警察大队第7队。贾建国情报站7人。此三人背景都很了得,姚当过国民党军的副师长,王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当过129师作战科长,贾当过八路团长,姚和王都是北平本地人。河南开封情报站站长郭有义,领导8人,掩护身份是开封市税务局事务股主任。其他情报站点包括山西太原,河北邢台、邯郸、石家庄、张家口,河南安阳、洛阳、郑州,天津,东北瓦房店,还有南京。前总情报处共向敌占区,包括华北,东北,和华中的日占大城市派遣和发展骨干170余人,重点是华北地区。重点打入单位是日伪政府,军队,警察,商社,和交通运输部门。搜集的战略情报主要包括兵力兵器部署,人员编制变化,人事派系斗争,重大国防经济情报(从中国运走多少资源矿产什么的),还有一部分策反工作。

    所以总结一下,前总情报处在华北,东北,华中的真正地下情报人员共170余人,其中在北平25人。当然,这不是TG在这一地区工作的全部情报人员,漏掉的部分大致如下:

    1.上述人员是骨干,真正的地下党。他们周边还有大量外围,在主动或被动的搜集情报,包括一些知道是在为共产党效力的情报关系。

    2.上述人员是一线情报人员和交通人员,情报分析人员在总部,未算在内。

    3. 其他情报业务职能,比如保卫和反间谍工作,未在上述人员内。

    4.技术侦察另有编制,在总部情报处其他科名下。

    5.其他战略军事单位,如新四军,120师,115师情报处的派遣人员可能有重复的派遣。

    6.前5点所述都是军事情报系统的资源,TG专业的地下情报和地下交通单位,中央社会部什么的,另算。

    总结一下,将170人扩大10倍,应该是比较保险的估计,用不到两千人覆盖日战区TG的全部情报工作,还是挺艰巨的。 情报活动有自己的科学和规律,各情报机关一定有一些普遍性指导性的原则,要覆盖多大的范围和深度,只需投入多少人力编制和预算,就能把握住情报目标的脉搏。比如以纳粹德国对德国社会掌控之严,也只需重点关注政府机构、纳粹党部、工业界、影剧界、新闻业和警察这几个重点行业,每周通过千把个“义务通讯员”(舒伦堡回忆录里面有,我忘了具体数字了,都是些医生,律师,工程师,教授之类的社会精英和社会活动核心)的一两页纸简报,依靠50万片人事档案资料卡,就可以搞定了。喜欢这类技术细节的, 欢迎大家讨论。

    通宝推:波波粥,
    • 家园 姚继鸣值得多写几句

      他原是满清正黄汉军旗人后代,从小在印书局当学徒和排字工,自修成才。

      25年投军考入冯玉祥、孙岳和樊锺秀合办的河南军官学校,26年随冯军拦截吴佩孚,接应北伐。激战中,自告奋勇、以文书身份果敢顶替阵亡的连长,率部打垮敌一个营的进攻,随即接任连长,屡建战功。深得樊锺秀器重,被委任为教导队队长。29年在邓宝珊的第八方面军任副师长兼参谋长、干部学校教育长,初识葛纪云、吴鸿宾、舒玉章、张经武等中共地下党员。

      “九一八”事变后,在邓宝珊手下继续接受南汉宸、葛纪云和申伯纯等人的革命启蒙。36年被张经武动员赴延安,入红军大学(抗大)第二期学习。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姚继鸣奉毛泽东之命在太原八办彭雪枫、朱瑞领导下,利用原旧军队关系做孙殿英部军事统战工作。在蒋派特务清理之前撤出,返回八路军总部。后随刘伯承到129师,任随营学校参谋长。

      国民党收复北平后,姚继鸣作为八路军总部平津情报站和中共华北中央分局城工部北平地下组织的总负责人,曾机敏地躲过多次搜捕。但其警卫员兼交通员陈志新某次在前往军调部中共代表处秘密汇报工作时,不慎遭特务跟踪并被捕。陈志新历尽酷刑,宁死不屈,国共破裂后遇害;姚继鸣侥幸脱险,身份却已暴露,只能潜回根据地干军事工作的老本行。

      姚继鸣夫人李玉盈,一个出身贫苦人家的普通家庭妇女,也义无反顾地支持协助丈夫的工作,成了组织的“编外”联络员,为此还蹲过日伪特务的大牢,经历生死考验。

      46年5月起,姚继鸣就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参谋长,辅佐王近山和杜义德,将麾下李德生、肖永银和尤太忠几支部队锻造成二野赫赫有名的劲旅。六纵老战士对他的评价是:参谋长是个知识分子,看地图、打仗很厉害,字也写得好,会编顺口溜。他编的顺口溜不但在六纵广为流传,其他纵队也几乎人人皆知。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途中最惊险、最关键一战的抢渡汝河,多年后一位老将军曾对姚继鸣的女儿回忆说:“当时敌人前堵后追,情况严重得很。你父亲可真厉害,他是渡河的总指挥,在河岸边画了一条线,未经许可,谁也不准跨越一步,连刘邓首长也不例外,都要听他的命令,让谁过谁才能过,安排得井井有条。结果,六纵掩护中原局和野司总部顺利过了河,直插大别山。”

      解放后,姚继鸣“在三反运动中态度不端正,有抵触情绪”,由西南军区后勤部转入地方工作,未能参加授衔,名气也远不如六纵的其他将领。

      姚继鸣喜欢滑冰、打网球、跳舞、驾摩托车越野。1954年10月,他上调北京任建筑工程部安装工程总局局长。因酷爱网球,便建议在住所后院建了一个网球场,休息时与同事们打球。时任建工部副部长的万里,就是被他拉下水,打来打去最后成了中国网球协会名誉主席。

      姚继鸣的女儿姚明,在延安和老红军罗洪标喜结良缘,罗洪标1961年晋升少将,曾任兰州军区副参谋长;侄女姚新则嫁给老红军杨国宇,另一位1961年少将,前海军副司令员。

      姚老自己未能授衔,晚辈里倒有两位开国少将,也算是一种补偿吧。

      通宝推:金书,混天球,
      • 家园 应该是控制使用而不授衔的

        三反有抵触情绪只是借口

      • 家园 多谢兄的好文,我有两个问题

        1.姚本人既是军队系统派出的情报人员,又兼着华北局城工部的负责人,算是党的情报系统的人。这样的话,说明我原文猜测的情报人员重复配置现象至少在姚身上不存在。这是当时TG情报工作的普遍现象吗?

        到了1950年吴石朱枫案发,到蔡孝乾和台湾地下党全军覆没,始终是华东局的党的情报系统的事情。军队情报系统没有蒙受什么损失,保存了下来。说明这时候两个系统相对独立。而军队和党/政府/外交情报系统分离,也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一定有它的道理。TG情报系统是什么时候完成这个转变的呢?

        2.关于姚在孙殿英部的统战工作。因为孙是杂牌,属于鸡蛋上的缝,是TG兵运和统战活动的重点,这个不稀奇。我有一个疑问,就是TG军事统战工作的目标是什么?如果工作很多年,但是还是没有达成整个敌伪部队成建制起义反正,这个努力是不是算完全白费呀?也就是说,在顽敌(0值)和彻底起义(1值)之间存不存在中间状态或者说阶段性成果?问这个问题时因为TG情报系统花费了大量资源搞军事统战,但真正成事的没有几个,所以有这个值不值的问题。

        • 家园 0和1之间还是有很大的空间

          在共军胜势明朗之前,对国军那些非嫡系杂牌来讲,0和1都不是最佳选择,而首鼠两端脚踩两条船才是他们的常态。这0和1之间还是有很大空间的:

          1.和平共处,特别是在我军环境艰难时,这更是难能可贵。抗战时八路军对孙殿英和高树勋的统战就很好地做到了这点。

          2.提供情报。

          3.促使这些杂牌军消极避战。黄桥决战时,二李部队的作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4.在国军部队之间栽下了相互猜疑的毒刺。对刘汝明部队的策反虽然没有成功,后来甚至还损失了几位情报员,但在淮海战役的蚌埠前线,李延年兵团和刘汝明兵团的一些部队之间可是相互放警戒哨的,而刘峙的总部对身旁的刘汝明兵团也是感到芒刺在背。

          关键词(Tags): #军战史
        • 家园 试着回答一下

          日本投降时,姚继鸣在八路军总部汇报工作,在返回北平途中经过张家口。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向他口头传达中央的决定:八路军总部派出的情报站与晋察冀中央分局城工部在北平的地下组织合并,统一由刘仁领导;姚继鸣仍负责北平、天津等地的情报站,并与崔月犁共同领导北平地下党工作。立刻着手准备从日伪政府手中接受北平的工作。

          此一决策,应该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之举,并不具备普遍性。一般而言,TG情报工作的原则还是各系统垂直领导,尽量不发生横向联系。吴石朱枫案恰恰是军委将吴石这样重量级、只应单线谨慎联络的战略间谍下放给华东局社会部,而华东局又违反了上述基本原则(朱枫精神可嘉但远不够老练,一人同时接触吴石和蔡孝乾),代价惨重。另外,吴石案牵连的陈宝仓,其实是民革李济深和华南局/香港分局方方和饶彰风另一条线的。

          孙殿英这边,姚继鸣好歹还拉出来邢肇棠(解放后的宁夏省人民政府主席,河南省副省长),不算无功而返。军事统战比较理想的是牺盟会决死队这个路子,借统战对象之力抓TG自己的枪杆子。不过大小军阀在涉及实利的问题上比TG还鸡贼,想占便宜也难。

          • 家园 受教,特殊时期,不过TG当时还真梦想着接收北平不成?

            那可是美欢脱了。

    • 家园 关于林一,我倒是想八卦一下

      和她一比,99.9%的人年龄都活到狗肚子里了。

    • 家园 哦,北平解放后有个地下党聚会

      记得是来了几千人,忘了是6000还是4000。当时还特别指出,这个并不全,还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公开身份。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党外积极分子,通共人士,民主党派人员(如民革)

      一句话,因为傅作义一开始在华北打共军成绩不错,包括成功的密码工作,使得共军很是重视他,终于让他达到了“天下无谍”的成就。

      • 家园 我记着那个大会是四千人,不过

        虽然是地下党是肯定的,但多数不是做情报工作的。有一部分是统战,大部分是做组织工作的,进入各大机关,工厂,学校,社团,已经准备接收和组织新政权了。

        以我父亲为例,48年还是北平的大学里的外围组织挂着,就业求职组织不管,家里给安排的中国银行(国民党政府的)天津支行。然后组织再靠上来,转到天津地下党,打仗之前入的共青团还是什么的。攻城之前和另一个小年轻只能团结支行里烧锅炉修电灯的工友,保护单位资产。想搞点转移资产的情报,最低级的这俩小职员啥也搞不到。然后就是大军进城,地下转入地上,领着前来接收的老革命们交接,汇报留下来的经理们哪个是纯业务干部白专,哪个和前政权贴心。这样的人其实是当时大城市地下党组织的多数。你说情报吧也沾边,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情报人员。

        台湾共产党组织被破坏,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这部分组织工作的为了迎解放,得瑟的太厉害,转入半地下半公开太早。

        • 家园 您父亲这种搞不了啥情报的共谍是大多数,

          航天工程有总工,也有操作工,而且后者是大多数。

          另外,千万不要忽视情报里面的统战和宣传,情报只是一小部分,不管是对于共谍,还是CIA和KGB。

          当然对于统战和宣传,当敌人对我们是使这种手段的时候,应该用的词语是“腐蚀拉拢”和“造谣煽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