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正德五年:明武宗的失败之年。 -- 天煞穆珏

共:💬1910 🌺13848 🌵145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武宗即位时面临的局面

         孝宗逝于弘治十八年的五月七日,武宗即位。当时武宗面临的内外局面如下:

         外部局面:

         地震:

         

      六月,四川茂州地震

         陕西庆阳府环县及平凉府固原州地震,同日宁夏地震

         四川威州地震

         九月,陕西朝邑县地震,有声如雷,次日复震。

         南京城中地震有声,松江、苏州、常州、镇江四府,扬州府,通州、和州、淮安、宁国府同日各地震。

         山西平阳府、蒲州角羊县、绛县、夏县、平陆、荣河、闻喜、芮城、猗氏、俱地震有声如雷,而安邑、万泉特甚,民有压死者。

         

         水灾:

         

      六月,狭西临洮府,河州沙子沟,夜大雨。雷震石崖,山崩约移七八里,崩处裂为沟。压居民三户,男妇二十一人及田庐牲畜俱陷焉。

         七月:丙申给事中许天锡言,皇上即位以来,久阴积雨,自夏徂秋,水涝为灾,比连诸群,坏庐舍伤禾稼,加以北虏猖獗侵及近地,人心摇兀……

         浙江余杭等县骤雨,山水漂房屋,伤禾稼,民有死者。

         八月,给事中杨一渶奏:雨多途淖运卒僦车甚费,若用小船沿河乘水剥运,至近京去处,乃以车运,可省脚价之半,从之。

         

      九月,以水灾免直隶凤阳府所属寿州等十六州县,中都留守司所属寿州等十四卫所,夏税有差

         福建守臣言:建宁府山水暴发,崩塌城垣,官厅军民房屋推陷,建阳等县田地民有死者,请修理崩坏赈恤贫难,工部覆奏,从之。

         十月,户部以淫雨为灾……米应输京仓者不至……

         

         这一年一直到十月仍然是淫雨为灾,米粮难运。

         

         兵灾:

         

      弘治十八年五月,总督漕运都御史张缙等奏:徐泗凤阳等卫兑运官粮长洲吴江等县民运白粮中途为贼劫去千三百余石……

         

      兵部言:皇城四门以拱护宸居,京城九门以讥察奸宄,迩来门官太多科占军士逼致逃亡,门禁渐弛,其流弊有不可言者……

         

      十一月,礼科给事中等官葛嵩等奏:清查过留守中等七十一卫所官军原额为数三十三万九千二百六十五人,除逃亡一十八万九千二百二十五人,实在凡一十五万四十人。

         

         兵灾并不仅仅是打仗,官军逃亡才是更可怕的事。而竟然能逃亡一半官军,这不能不说孝宗朝在军事上的政策有很严重的问题。以孝宗的仁懦,足以说明这样严重的问题是出在那些内阁大臣们的身上。

         

         虏患:

         

      六月,虏大举入寇。宣府营于牛心山、黑柳林等处,长阔二十余里。巡抚都御史李进、总兵官都督佥事张俊,初得谍报,即议分兵御之……虏由新开口毁垣而入……虏拥众大至诸军为所诱不得应援……为虏所围……虏纵骑蹂二营,雄荣遇害,众得脱者才十二三,诸军被围困六七日,人马饥乏,俊等度力不能支收兵还……是役也官军死者二千一百六十五人,伤者一千一百五十六人,失马六千五百余匹,掠去男妇畜产器械不可胜计,议者谓:自己巳年兵祸以后,所未有也。

         

      张俊等复奏:虏众日增,恐兵力不支请发京军策应。

         

      八月,免陕西诸司五品以上正官赴京贺即位。以延宁河西等处番虏出入,户部右侍郎顾佐奏:留正官预备粮草故也。

         

      大同守臣奏北虏拥众入寇四散无忌。

         

         如果需要出动京军策应,这已经说明地方军队已经不足以对付小王子的部队,而且出动京军,兹事体大,后果严重,会导致天下臣民惶恐不安,动摇统治根基。

         

         内忧:

         

      乙巳工部奏:大行皇帝丧仪所需一应物料,本部钱粮不敷,欲派在外司府办纳,恐缓不及事,伏读遗诏,惓惓以节用、爱民为本……葬仪冥器并山陵殿宇等项务从减省应用。

         

         封建社会皇帝便是天子,大行远去,仪葬一定要做得好才能体现臣民的恭敬之心。如果不是实在没有钱,相信工部也不会上这样一道奏折,更何况孝宗皇帝生前就不是一个铺张浪费之人,他的陵又能如何奢华?如此尚且不能满足仪葬,可见当时至少宫内用度是吃紧的。那么钱去了何处?

         武宗直接面对的内部局面:

         

         

      户科给事中刘茝言:先帝临御十八年,悯念民艰,痛惩时弊,极力振作以图维新,不意此志不竟,大渐之际,召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于卧榻托以,陛下垂泣而语,期于克缵先业。今梓宫未葬,德音在耳,而政事多乖,号令不信,中外皇皇,人皆失望。

         

         “先帝临御十八年,悯念民艰,痛惩时弊,极力振作以图维新,不意此志不竟”这个‘不意此志不竟’虽然是大臣总结,却多半可算是孝宗内心最真实的反映:虽然想‘痛惩时弊’,无奈‘此志不竟’。

         

         ‘政事多乖,号令不信,中外皇皇,人皆失望’。武宗才继位,大臣就说这种话,怎么看都像是在威胁他,逼宫他。

         

         逼宫什么呢?就是这位大臣以下说的话:

         

         

      先帝留健等三臣以辅……健等不得与闻而壅蔽之,所由始也。今咎徵已应天戒凛然,伏愿深思遗命,信任老臣,政无大小,咨之内阁参详可否。而诸司各具题奏之数,赴内阁以查遗漏,则凡天下大利害大得失密勿之地无弗与知,而庶政举宗社安矣。

         

         按白话文的解释就是:现在的天灾都是因为陛下你不听话对你的惩戒,只要你老老实实的信任老臣,事无大小都交给内阁来裁决,那么就肯定会政举宗社安了。

         

         这种话说给孝宗听可能有效,但是说给武宗听?当年孝宗的爹宪宗,因宫乱而祸及朝政,所以孝宗继位就倚重内阁而清肃内廷。只有一个皇后在侧,除了孝宗本人的性格原因之外,想必也有要将宫庭拨乱反正的政治意义在内。但是孝宗对内阁听话了十八年,老臣们手握权柄不放,孝宗在深宫中的无奈,武宗肯定是看在眼里的。老臣们治国十八年,也并没有给武宗留下一个真正强盛、清明,可以让他无忧无虑做太平皇帝的朝政格局。连京军都要出动平虏,武宗怎么可能在北京安睡?他肯定是不想成为第二个英宗的。更何况他还是一个十五岁(实岁十四)正血气方刚的孩子,你跟他说要老老实实听老臣的话?于公于私,都有很多的理由促使他收回皇权,自行决策,可惜最后他失败了,五年的岁月足以磨平他性格上的一些棱角。

         

      弘治十八年未,当时申报的的人户是:岁户一千二百九十七万二千九百七十四户,口五千九百九十一万九千八百二十二名。

      • 家园 为啥皇帝屁股就一定是励精图治,大臣的屁股就一定是集团利益

        难道大臣们就不能以集团利益的发展来发展帝国利益吗?

        皇帝就一定要掏空官僚的利益才能发展帝国利益?

        • 家园 这是由双方不同的性质所决定的。

          皇帝做为一个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无论从主动还是从被动方面考虑,他都不可能只为私。

          不说从前,就说现在,全国这么多的省和自治区,李克强能因为自己是安徽人,就只顾着安徽的发展吗?如果他这样做,马上就会被其他省份的人骂死。就算他是天下第一自私鬼,他也不可能这么做。

          中央到地方是垂直的上下管理体制。

          但是利益集团就不太一样。如果你把现在的三十多个省自治区看成是一个个利益集团,比如说广东向中央要的利益,他会不会分给湖南?那可能就不会。因为湖南与广东是平等的省份,广东还害怕湖南超过他,因为湖南一旦超过他,就可以向国务院要超过广东的利益。

          土共立国后建国有企业,拥有自己的经济通道就不用受利益集团控制。而曾经没落一段时间后的世家大族非常明白这一点,所以一有机会就鼓吹国企私有化。

          广东总是被人垢病有利益集团,还直指花帅,有时候想想也是可能的,因为花帅跟老曾家有联姻吗。新旧两大世家的政治能量得多大啊。

          • 家园 我的中学历史知识有点生疏了,皇帝不是地主阶级的总头子吗?

            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全国的整体利益的代表了?

            • 家园 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总头子

              和皇帝也是全国的整体利益的代表,并不冲突。地主阶级是全国整体的一个子集啊。所谓政权合法性就是代表整体利益。当然整体内部轻重占比不同。

            • 家园 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历史总结可以说他只代表地主阶级,你也可以这么继续抠字眼,但皇帝自己不会认为他只代表地主阶级。皇帝也不会认为他只能统治地主阶级。后人在回看历史的时候,也不会个个都认为皇帝只代表地主阶级。当然在事实面前,很多时候随着皇朝的建立和太平盛世的到来,皇帝容易忘记自己的职责,容易被地主阶级或者利益集团所控制,或者自己本身也愿意成为地主阶级的总头目也是历史的一部分事实。

              你抠字眼也无法否定历史有两面性,不可拆分。这就像你所学的初中历史里面,同样也会有对汉武唐皇这样伟大君王的赞美。而且现代史的‘地主阶级总头目’的论断,你可以认为是一个定义,但也可以认为这正好是共产党人对封建王朝皇帝的批评,认为身为皇帝者没有履行他做为全天下人民领导人的职责。

              所以这样的皇帝必须推翻,必须建立没有皇帝的共和制度。

              历史的两面性,在共和制度面前,也依然是普遍存在的真理。

    • 家园 顶一下此帖。

      今天有闲,上来砸个淡话,建议有兴趣的河友们系统的关注一下龙眼先生在此帖的所有发言及河友们的回复,绝对大有收获。

      会有什么收获呢?

      首先会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历史自豪感,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通过龙眼先生雄辩的论证,我们会发现,其实中国历史上是长期存在民主选举制度的,那就是科举制度。以我可怜的历史知识,科举制度好像是隋朝开始的,也得1500年了吧。一个长期实行民主选举制度的国家,反历史而发展,成为一个独裁、集权国家,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其次会让我们对中国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龙眼先生用他自己的话说,

      在两边都当过多年的公差
      ,对中、加两国公务员的差别有着切身的体会,通过他的经历,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到黑和白的区别。更有甚者,龙眼先生
      现在要想回国都能继续当
      ,而且还想回国进政协。这是怎样一个世界,这是怎样一个社会,值得深思。

      另外我们还可以向龙眼先生学习如何看待历史、历史是拿来干什么用的。有些刻薄的人说,历史就是一个婊子,任你摆布。纯洁宽厚些的人则说,历史是个小姑娘,任你打扮。通过龙眼先生对历史的精研和行云流水般的运用,我们会对历史这门社会科学有着崭新的认识,进而提高我们运用这门科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感谢龙眼先生,感谢西西河。

      • 家园 这个贴子已经歪得完全脱离了原来的主贴

        你还要在俺的贴子里发这种冷讽贴,真是让俺看得不舒心。

      • 家园 科举是选举但不是民主选举

        中国古代的推举和科举突出的是‘举’,是有别于上级提拔下级的‘提’的选才制度,它是人才进阶的一道门槛,也和后面的提拔相结合,但远远好过毫无标准的上来就任人唯亲,随意提拔。

        科举是一种选举,但和民主无关。但是说民主,讲民主也不是丢人的事情。中共从建党以来的多数时期都宣传和追求人民的民主和自由,从建国以来的多数时期,其最高领导都强调和努力实现人民的民主和自由,只是最近几年,特别是上届政府,才开始大规模鼓吹‘民主无用论,自由有害论’。其关键原因是跨不过“8X8”这道坎。

        对于其他人身攻击不予回应。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