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为什么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上) -- 冷酷的哲学

共:💬1516 🌺8640 🌵16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看懂我的意思就好了
                        • 家园 您说了半天与主题无关的抒情

                          看懂和没看懂差别已经不大了。

                          话说,菲律宾的诺奖得主你不管愿意与否都得告诉我。

                          大唐的时候就是汉语强阿,用象形文的有发展前途,等到清的时候又是字母文有前途。您这么多主题里面只表达出了您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先有结论后找论据。当您第一天开始做研究的时候您的导师或者师兄什么的就没有告诉过您这是做研究的大忌么?

      • 家园 毛主席这叫解放思想,大胆假设,他可没有说一定要用字母啊

        别忘了后面还有实事求是,小心求证嘛

    • 家园 读了之后发现了自己一直困惑的问题

      楼主说读英文时大脑工作顺序是:字形-〉发音-〉意义,读中文时顺序是:字形-〉意义。

      问题是我经常读着英文试图直接跳过发音,或者读着中文过渡纠结读音,结果中英文速度都受影响。

      • 家园 英文的快速阅读法就是直接从字形 -〉意义。

        读英文时大脑工作顺序是:字形-〉发音-〉意义,
        只是对刚扫盲的英美人来说的。

        美国有一阵“推销”英文的快速阅读法很火,杂志报纸到处都招呼“快速阅读”培训班。我看了几篇HOWTO的文章,就是说英文的快速阅读主要就是“看”词,不用一个一个“读”出来;而且是跳着看,一目十行,......。我心想:这不就是咱家读中文的办法吗?

      • 家园 只是阅读习惯不同罢了,我中学读小说可以一秒2行的。

        凡是小时候读大部头的孩子,都有“捋”生僻字的能力

      • 家园 嘿嘿 我读两种文字都是: 字形-〉意义

        所以我对楼主的这种说法有些怀疑。不知道以英文为母语的人 有多少也是用 字形-〉意义 这种理解法。

    • 家园 借着兄台的人气,提一个问题

      未来的中国人,是否还能看得懂今天的中文?

      说实话,以我这半吊子的古文水平,读起《尚书》来,老费劲了,但是,读起太史公翻译的《尚书》,就省事儿多了。

      某一天知道了,在很久以前竟然就有人看不懂前四史了,还得需要有人加注解,才能看得懂,吓了我一跳。是我太聪明了,还是古人太笨?

      我承认自己不是很笨,但是,我也不觉得我能比那些需要注解才能看懂前四史的人更聪明,问题出在哪儿呢?

      唐朝时期的古文运动,也就是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格式。有了这种格式,后世还有谁会去专门注解唐以后的史书呢?

      古文运动起来后,所有上档次的文章,都是“之乎者也”的。后人只要掌握不多的技巧,就能欣赏其美妙。

      在当今之世,大多数人都是行文不拘一格,后人有样学样,也不拘一格。不拘一格+不拘一格,就是“不拘一格”的平方,乃至三次方还多,如此循环下去,后人还能看懂今人的文章吗?

      当然,今人的文章也大都不足观也,能不能流传到后世,作者本人都不会太在乎。

      只好自我安慰一下,后人会比我们更有智慧,能够做好传统和现实的连接。

      • 家园 以后的古文会越来越难懂

        现在的书面语和口语已经很接近,怎么说就怎么写。古人我想还是有差别吧,毕竟那时候写起来比说起来麻烦多了。

        口语的变化相对来说会更容易一些,过个几十年,说的和现在的可能就有很大差别。

      • 家园 还有那种用脸滚键盘的

        那种东西,看不懂就看不懂了吧

        保存信息的代价再低也架不住信息数量的庞大

      • 家园 文化与书写方式都在变迁,世界各地都是如此

        你现在想看懂公元前几百年的书籍,还只是费劲。

        那让欧洲人民情何以堪啊。不是专业人士,能看懂多少?

        • 家园 呵呵,可能是我太自恋了

          我觉得,既然我这种半吊子都能凑合着看懂几千年前的文献,我也希望几千年后的人能看得懂今天的东西。

          咱别跟没文化的欧洲人比,好伐

          认真的说,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一体化,确实有利于知识的传播、文化的扩散。太史公的《报任安书》跟秦国普通士兵的家书比,几乎没有两样,可见,当时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是一致的。那时候,也确实是一个知识、文化大扩散的时代。但是,随着口头表达的变迁,后人再想看懂前人的书面表达,就费劲了。还好,我们用了表意文字,只要稍加注解,就能让后人看懂七七八八。

          古文运动的关键是,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分离,换句话说,书面表达就是不说人话。这么做的好处是,能够让书面表达的东西传至后世,让后人知道曾经的经验教训(如果没有古文运动,恐怕我们今天也没资格拿欧洲人开涮);坏处是,没经过专门训练的人,没法书面表达自己。

          我们今天又处在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一致的时代,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呢?

          通宝推:铁手,
          • 家园 如果没有唐宋古文运动,你可能需要看的不是太史公的文字,

            而是汉魏六朝的骈体文。给你一篇《两都赋》《哀江南赋》《四本论》你看起来会比《师说》《岳阳楼记》《六国论》容易懂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