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难道本地孩子就没有学方言的权利? -- goodgunner

共:💬228 🌺910 🌵1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难道本地孩子就没有学方言的权利?

    上海市教委表示,将在全市幼儿园开展上海乡土文化教育,通过开展以上海城市为背景的各类主题活动,以学唱上海童谣和儿童游戏的方式,加深儿童对上海方言的感知。(5月15日《东方早报》)

    据调查,目前上海18岁以下本地青少年对方言的驾驭能力每况愈下,大多数只能听懂不会讲。在上海两会上提出强化对学龄前儿童沪语教育提案的上海市政协委员钱程称:“很多孩子入园前本来会讲一点上海话,可是一进幼儿园就只允许讲普通话,回家后也难以逆转这种习惯,加之父母在语言使用方面的迁就,孩子渐渐从不愿说上海话发展成了不会说上海话。”

    对上海孩子不会说上海话的担忧,也许是上海市教委在幼儿园试点沪语教学的主要原因。毕竟方言本身也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不懂方言就无法深入了解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而当下一代都不会说方言时,等于城市的文化出现了断层,诸如地方戏曲之类的传统文化也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由于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对南方城市而言,方言危机感无疑更加强烈。

    现在都在提倡学校开设乡土文化课,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认识家乡。可不懂家乡话,能真正了解乡土文化吗?恐怕连老人讲的民间故事与俚语都听不懂。幼儿园里外地孩子多也不是反对开展方言教学的理由。且不说这些外地孩子大多数都是新上海人子女,将来会在这里“落地生根”,当然应该了解和掌握本地方言。即使只是在上海暂住,了解一些上海话,接触点海派文化也无不可,既方便与本地孩子交流,也能就此拉近与上海的距离,没准以后哪天就能用得上。

    现在很多新上海人甚至交钱去上沪语培训班,有免费的沪语教育当然是大好事。虽然现在官方只开展学龄前儿童沪语教育,但等孩子晚上回到家,一家三口都能试着用上海话交流,没准学起上海话来会更快。毕竟在上海生活、工作,不可能完全拒绝上海话。除了服务行业必须听懂上海话,以更好的服务市民特别是不太会说普通话的老人外,其他行业的员工最好也能学几句上海话,以便拉近自己和同事、客户的距离,让老上海们更有亲切感,办起事来自然事半功倍。

    一些人以方言教育歧视外地人为由加以反对,实在让人感觉莫名其妙,难道本地孩子就没有学方言的权利?学龄前儿童沪语教育既不考试,也不影响今后孩子的入学,不想学或是学不好都不会对孩子有何影响,根本就不是强制性的,家长和学生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参加,怎么就和歧视挂钩了?反对传授本地方言的人,回到老家,不也是一口流利的方言?真要是用一口普通话和乡亲们交流,不是被指责忘本就会被人嘲笑是在故意装腔作势。

    虽然普通话是我国的官方语言,但包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内的法规都没有剥夺老百姓说方言的权利。因为方言本身也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一部分,不该强行禁止。推广普通话与使用方言并不矛盾,把普通话与方言对立起来的做法是极为错误的。这不仅可能引发人们对推广普通话的抵触情绪,也不利于土生土长的本地市民与外地来的新市民之间的团结,等于人为制造矛盾对立。

    地域歧视也与方言无关,不能把一些人受到的歧视归咎于方言,更不能因此剥夺本地人说方言和学方言的自由。否则,何尝不是对本地人的逆向歧视,始终抱着这种心态,怎么可能融入当地,和本地人关系紧张也就在所难免了。

    作为国语的普通话要学,本地方言同样应该会说。在城市建设越来越大同小异的今天,方言不仅是城市的文化符号,也是其重要特征之一。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方言,市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无疑也会降低。土生土长的本地孩子学习父辈们从小说到大的方言理所应当,不应该也没有理由反对。

    虽然不喜欢上海话和上海人,但支持开设方言课的想法。

    关键词(Tags): #上海话 方言 文化 苏州通宝推:刹那芳华,
    • 家园 混法拉盛福州话比普通话管用的多

      用福州话说,我是福建青年会的,马上有人给钱。你用东北话说,我福清帮的,回头不被打成猪头才怪。

    • 家园 这个嘛,我倒是乐意考虑

      等我把英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都学差不多了,有空闲了也乐得学点地方方言。套用一句英语,It is the last thing I will study。我可没说不学。

    • 家园 各自体会吧

      百多年前,上海还只是一个小渔村.沪语中的各地成分(包括洋泾浜)很多,这恰是不同籍贯背景的移民在上海的成长过程中相互融合的结果.中国好客的地方不少,您老要是留下来反客为主试一试?新老上海人各自体会吧.

      • 家园 上海真的不算特别排外的,普通话普及也做的很好

        上海终究是新兴城市,对外地人算是友好的(当然我觉得不如北京,哈哈哈),我见过的地域歧视也就是图个嘴爽。

        西安作为一个旅游城市,经常有店家抱着外地游客不宰白不宰的心态。搞得大家都得不时亮几句此地话,以防被坑了。

        • 家园 北京人不是排外,而是在外地人面前一股子傲慢

          上海一些人排外,多少让人有些同情和可怜,北京那种傲慢则窃以为比之排外更让人难以接受。

          • 家园 都不是正宗北京人吧?

            现在要在北京找到前三代是北京人的,概率很小的,1百万/2千万=0.05,正宗北京人也没啥牛的,当然家里有个小四合院就大几千万。其它没啥,大多数牛人(爱吹牛的)都不是正宗土著。

            • 家园 哪有什么正宗土著

              吃袁督师肉的算还是生活在日占时期的算?

              跟随成祖朱棣进京的估计后代没多少了。。。

              • 家园 从燕太子丹时期算

                荆轲后人被特批北京户口......

                我身边的朋友里面按照祖宗上溯,最古老的是个当年随清兵入关的八旗后裔,我们开玩笑叫她格格。至于有没有能上溯到明朝的,就算有自己也不记得了。

                • 家园 不是说清朝只有满人才能住北京城里吗?

                  本猫同学里能称为几代北京人的都是姓金的姓阎的什么的,其它都是本猫这样的,最多两代人在北京出生,有的甚至不是北京出生的,普通话说得不错没口音而已。

                  几代土生北京人也没什么牛的。北京当大官的,加上太子党什么的,都没土著什么事。

                  • 家园 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啊!

                    就满族的那点人口,够填满北京的吗?

                    满朝的汉族大臣难道都住城外,或者统统入了旗?家里的丫环仆人都是满人?出门拉车的卖菜的卖糖葫芦的全是满人,或者是住城外的汉人?

                    瑞蚨祥,同仁堂,全聚德,都是满人开的?

                    南城(宣武崇文)也是二环(城墙)内好不好。

                    哥们儿,您都是听谁说的啊,也不带这么编排北京人的吧?

                    • 家园 按照百度的图,内城就是二环一点点

                      南城怎么会在城墙里,天坛什么的,怎么会摆在城里?天桥什么的,都属于城外。二环基本就是北京环城地铁那一圈。

                      至于北京有多少人。北京解放前就是五十万人左右,这个包括了南城这些城墙外的地区。

                      • 家园 哥们儿,二环可不等于二号线

                        二者北边基本重合,南边可差大发了,要不您百度下看看?

                        如果非要管南城(宣武崇文)叫外城,也还说得过去,但好歹也是城墙(二环)内的好吗。

                        • 家园 本猫在内城靠南的地方住了好多年

                          很清楚崇文宣武在哪里。南城在城墙外,严格意义上的北京城当然不包括它们。所以说毛当年拆城墙其实是大功一件,否则北京城就局限在芝麻大的地方。

                          • 家园 明朝的北京城,已经是品字形了

                            明朝的北京城,最初好像是到前门。后期又往南扩展了一圈,变成了品字形。

                            清朝入关,把北城(前门以北)的居民,都赶了出去。南城(从前面往南,直到南护城河)的居民,仍然以之前的居民为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