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特欣赏《大秦帝国》中对赵括的描写 -- 回风舞雪

共:💬5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特欣赏《大秦帝国》中对赵括的描写

    传统道德教育告诉我们的赵括一直是这么样的一张面孔:夸夸其谈胶柱鼓瑟不知变通,败军误国无能至极,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是高分低能的典型代表。

    这种看法,绝对是典型的传统型的成者王侯败者贼的评论,再加上历史自司马迁如是评论之后产生的名人效应以致人云亦云,尤其是“纸上谈兵”的成语的产生,因此传统看法就自然而然教给我们这么样一个思想认识。

    细细推来,秦赵相拒三年多,互相稳守阵地,等待对方的破绽,显然就是一个拼国力拼消耗的过程。用武侠小说的描述,此时的状态就是两个内功高强的人四掌相抵,比拼内力。这个时候,谁出现破绽,谁就有可能因此而丧命。为了促使赵国出现人为的失误和破绽,秦国大使离间计,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赵军换将。只要赵军换将,就有可能因此而出现破绽,从而出现局势的转机(阵前换将一般都是兵家大忌,一般换将都是因为朝局对被换将领的战法持批评态度,论述起来又可以写一篇长文了,具体在此不论述)。只要换将,换谁都可以,只要不再是那个固守待机的廉颇主军就行。对于秦军来说,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而没有实际战争经验的赵括无疑使再合适的目标不过了;而对于赵括来说,则是比较不幸的。咋秦国偏偏就挑上了他呢!

    年轻的赵括就这么半推半就着被驱赶到了那个历史性的时刻了。

    再回过头来看,赵括对于战阵、理论的研究之高超,显然是不让人有任何怀疑的,否则,怎么可能年纪轻轻的就在朝野有那么大的知名度!然而,战争毕竟是残酷的,没有见识过战争的残酷,没有经历过战场的惨烈,一上来就肩负着这么一个关乎国家存亡的大战阵,急于扭转时势危局,且这场战争中几乎不允许他出现一点点的失误,这个要求,无疑是太过苛刻。反观秦将白起,那可是经历过无数的战争,是从伍长起一级一级爬升到秦军主将的位置的。对战争必定深怀敬畏之心,恰好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可悲赵括,能不悲乎?

    孙皓晖借白起之口如此评价赵括:如果此战赵括不死,经历过如此战役的赵括,将来必定是秦国最危险、最恐怖、最致命的敌人。赵括之死,实乃秦国之幸(非原文,大致意思)。窃以为实在是非常客观的评价。后世有如此评论,赵括在天之灵,也可以瞑目了。呜呼哀哉。

    战争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就不说了。

    诚然,以上看法乃是我的一点浅见和感思,也未必就是正确的。不过我认为,相对来说,应该还是有些道理的。敢于将这些心得写下,一来,尽管逝者已逝,但仍希望能为英雄正名,二来,也劝诫世人(呵呵,貌似用词不当,太过托大,毕竟我乃无名小辈。一时词穷,见谅),在看书论事的时候,多一些思考,不盲从,不人云亦云,在我看来,这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种精神和态度。在下也时常迷信史书,不易思考,还敢于教导他人,实在是惭愧、惭愧。

    • 家园 关键是从你的描述看不到赵括英雄在何处

      一来,尽管逝者已逝,但仍希望能为英雄正名

      赵括对于战阵、理论的研究之高超,显然是不让人有任何怀疑的,否则,怎么可能年纪轻轻的就在朝野有那么大的知名度!

      仅凭这一点称不上英雄吧。在一场赌国运的战争中输得精光,赵括即使想苟且偷生,以雪前耻,赵王也不会给他机会。赵括的母亲提前就为自己求过情了。

      • 家园 没成功的英雄吧

        出身未捷身先死,赵括的命运其实挺可悲的。好歹一心报国,结果败军身死,空留千古骂名。就其敢于担当,身先士卒,不够称作英雄么?其本人也是死在冲锋的路上吧?比起清末和民国时期听到日寇就望风而逃的叶志超、唐生智、蒋家军阀而言,不够称作英雄么?

      • 家园 知子莫若母
        • 家园 两位的观点,我认为仍然是一种结果论的看法。

          所谓“知子莫如母”,我觉得还是结果论。如果最终结果是赵括战胜的话,那么其母的行为无伤大雅,瑕不掩瑜。可惜的是赵括战败,其母就显得很有未卜先知的能耐了。

          我觉得,赵括战败,指挥失当,当然是罪无可卸,但是仍不要仅仅用成王败寇的思想去批判他。

          就结果而论,赵括显然是失败的一塌糊涂的。但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正是想让大家不妨换一个角度,而不是仅仅从结果来看待此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