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讨论】岳飞为何被杀 -- 孟词宗

共:💬32 🌺301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讨论】岳飞为何被杀

    岳飞之死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冤狱之一。

    对于岳飞为何被杀历来有几种主要说法。

    一种以文征明的《满江红》为代表,认为宋高宗主要害怕“迎回二圣”后无以自处,皇帝没得做了。而岳飞北伐,力主“迎回二圣”,自然不能为宋高宗容忍,于是借秦桧之手将其诬陷致死。

    这个说法明显是看到了明朝发生的实例而产生的。明英宗土木之变被俘,他的弟弟在于谦等人的支持下登基上台打退了北元的进攻。北元方面把明英宗关了一阵之后就放了回来。景泰皇帝对他无法处理,只好软禁起来。结果几年之后发生“夺门之变”,明英宗复辟。景泰皇帝莫名其妙得“病死”了。

    从明朝的例子看,赵构的确有不把“二圣”迎回的动机。但赵构和一般长在深宫的皇帝不同,他可以说基本是白手起家,毕竟也好歹有一个从无到有的班底。真要是“二圣”(其实大部分时期只剩钦宗)回来,好一点的以唐肃宗对待玄宗的方法,差一点的自有手下会让钦宗被“病死”。他有一定的危机感,但并没有到非因此要自毁长城的地步。而岳飞虽然有一阵高喊“迎回二圣”的口号。但他归根到底是赵构一手提拔上来的。高宗后来不提“迎回二圣”了,他也就闭嘴了。

    而要“迎回二圣”,其实并不是看谁的口号响。实际情况是南宋只要彻底打败金国,“二圣”自然就会回归。杀不杀岳飞都是一样。

    不过文征明的这个说法直指赵构本心,本就是无法证实之事,又为明朝史实所注解,于是也就成了流传最广泛的正统说法。

    另一种说法则是赵构、秦桧卖国。为了讨好金国,就故意杀掉自己的大将以取悦敌手。

    这个说法有两个分支。一个说秦桧其实是金派来的卧底。这个说法后来被各小说、评书广泛采用。但这也是经不起推敲的。秦桧就算是金国间谍,但他已经坐到了相位。就算一统北方,他还是宰相。宋朝的规矩是武将最后能进枢密院(国防部),能当国防部长,但国务院总理还是必须是文臣出任。也就是说,他卖国未必就能得到更大的好处,而一旦南宋灭亡,他肯定是没法做金国宰相的。那么两相取舍,他该干啥就很清楚了。

    另一个分支则更异想天开。到岳飞被杀时,南宋占据战略优势,是进攻势态,而赵构、秦桧一心偏安江南,就干脆在政府里对主战派大清洗,以求平衡战略均势。而岳飞是当时南宋诸将中唯一有能力打败金的将领。所以赵构为了求和首先就要杀他。而金国方面也视其为眼中钉,兀朮给秦桧写信说:“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于是岳飞不得不死。

    这个说法任何心态正常的人大概都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的。明显是某些不接地气的变态“公知”们憋出来的大肠气。

    首先“必杀飞,始可和。”的信件为孤证,很多史家认为并不存在,是后人敷衍。这事多有论证,此处不再赘述。

    最重要的破绽是:战略均势并不是玩跷跷板。杀了岳飞固然可能降低南宋的作战能力。但万一这个作战能力降太低了呢?万一杀了岳飞,军心涣散了,女真打过来都挡不住了怎么办呢?而从此前的战绩看,每次女真打过来,赵构除了逃跑还是逃跑。中兴四将一个管用的都没有。甚至所谓的“黄天荡大捷”也是吹牛的成分更多一点。

    即使要求和,“打铁还得自身硬”,要杀自己的大将也得等到和谈成功了再杀吧。要不你这边把岳飞杀了,金那边立刻反悔咋办呢?这类事件历史上又不是没发生过。张仪的“六里封地”最后把楚怀王都给骗来抓起来了。凭啥赵构就那么相信金国的承诺呢?

    再一种说法是岳飞上书请求立太子,犯了赵构的忌讳。这其实也挺牵强的。在“苗刘兵变”的时候赵构的儿子给立成皇帝。后来赵构由韩世忠保驾复辟成功。这个小孩不久后就“吓死”了。此后赵构就患了阳痿,养不出儿子了。一个组织如果不解决继承人问题,就很容易失去向心力和凝聚力。岳飞要求立太子也不过是随大流而已。到绍兴八年秋,赵构召见他。命他去资善堂见皇太子。见面之后,岳飞退而喜曰:“社稷得人矣,中兴基业,其在是乎?”

    “资善堂见皇太子”说明赵构已经承认自己无后的现实,而转为考虑托孤事宜。岳飞明显是托孤大臣中的一员。这样所谓的“参与废立”实在不能成为赵构杀岳飞的理由。

    还有一种说法是赵构担心岳飞成为军阀,最后篡夺皇位,所以定要杀他。

    这个说法在绍兴十年北伐前应当是不成立的。和其他的中兴诸将不同,岳飞可以说是赵构一手提拔起来的嫡系。其他的中兴诸将例如韩世忠高宗朝之前就崭露头角了。而岳飞直到赵构登基之后才开始显露锋芒。赵构对其一直信任有加,提拔重用。由于岳飞年轻,他甚至准备把岳飞作为托孤大臣(当然,赵构当时肯定没想到他能活那么长。)

    而岳飞也并不跋扈。岳飞有时候比较任性。例如几次撂挑子不干。但赵构对其还是恩宠有加。而岳飞也没有“将在外”。赵构要他从北伐收兵,他立刻就收兵了。听话的很。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岳飞在北伐收兵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被诬陷致死呢?这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秦桧的陷害。秦桧主和与岳飞主战冰炭不容。到绍兴十年北伐,甚至出现岳飞在前面打胜仗,秦桧在后面拖后腿要求退兵。而绍兴和议以秦桧为主导。如果和议不成,那么作为主导的秦桧自然没有好果子吃。搞掉主战最力的岳飞自然是秦桧的首选。

    但是,秦桧的能量再大,赵构不点头的话也是没有用的。那么赵构为啥有要杀岳飞呢?归根到底,赵构害怕岳飞夺权。

    岳飞在绍兴十年北伐前深得赵构信任,甚至可以托孤。但绍兴十年的北伐却使赵构看到了岳飞的号召力和心机:

    《宋史》这样记载的“先是,绍兴五年,飞遣梁兴等布德意,招结两河豪杰,山砦韦铨、孙谋等敛兵固堡,以待王师,李通、胡清、李宝、李兴、张恩、孙琪等举众来归。金人动息,山川险要,一时皆得其实。尽磁、相、开德、泽、潞、晋、绛、汾、隰之境,皆期日兴兵,与官军会。其所揭旗以“岳”为号,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兀朮欲签军以抗飞,河北无一人从者。乃叹曰:“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金帅乌陵思谋素号桀黠,亦不能制其下,但谕之曰:“毋轻动,俟岳家军来即降。”金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将官李觊崔虎华旺等皆率所部降,以至禁卫龙虎大王下忔查千户高勇之属,皆密受飞旗榜,自北方来降。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也就是说岳飞早在北伐前五年就派遣梁兴等人去建立敌后根据地。而岳飞人望之高,达到了让金兀术无法征集壮丁,而金国本土将帅都丧失抵抗信心的地步。而一路所向,望风披靡,敌军相继来降。

    这种人望是赵构无法不忌讳的。

    南宋并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南北分治。五胡乱华南北朝出了很多大将以北伐之功最后取而代之的故事。这些故事有成功有不成功的。不成功的如桓温,最后他的儿子篡位但没保住。成功的如刘裕,以平乱起家,以北伐建功,最后建立一个也叫“宋”的国家,当了皇帝。

    而岳飞的人望恰恰是赵构最为害怕的东西。

    赵宋的皇帝最怕的就是武将学习赵匡胤也来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对赵构来说,中兴四将的武力多来自他们的私军。私军的战斗力强,但毕竟和皇帝还是隔了一层。而“苗刘兵变”更是给赵构上了现实的一课。这也就是为什么“苗刘兵变”过后赵构大力提拔岳飞这个年轻将领。无非是要掌握嫡系罢了。

    赵构要对军队进行整合。除了提拔岳飞等年轻嫡系,另外还要收缴老将们的兵权。韩世忠虽然救过赵构的驾,但赵构还是不能对其彻底放心。于是他通过秦桧策划让张俊和岳飞趁视察韩世忠所部的时候把韩世忠的嫡系部队分别收编。

    结果张俊通知岳飞动手,岳飞不肯。不但不肯而且还在韩世忠的部下被捕,秦桧将要诬陷韩世忠的时候派人飞马将秦桧的意图告诉给韩世忠。结果韩世忠接到消息后跑到赵构哭闹一番终于平安无事。

    岳飞的这个举动让赵构彻底害怕了。赵构不怕老将们造反,因为他自认掌握了岳飞这个嫡系,足以造成政治上的平衡。但现在岳飞居然和老将们穿一条裤子了,赵构当然无法对此容忍。而经过一次兵变后的他,当然更害怕再经历一次。特别是他认为自己最信任的人居然“背叛”了他。虽然实际上岳飞可能只是出于韩世忠与其同是主战派而对其同情而已。

    岳飞被捕前名义上已经交还了所有的兵权。但兵权这个东西并不仅仅是“虎符”或者“大印”。更多的是在军中的影响和人脉。故此,当秦桧对症下药诬告岳飞串通部将张宪要造反时,赵构立刻找到了除掉岳飞的理由。

    虽然岳飞并没有要搞政变,虽然岳飞给张宪的所谓书信连秦桧都只能说“莫须有”,虽然杀岳飞是自毁长城,但赵构毕竟最关心的只是自己的皇位。他要的不是一个百战百胜岳飞;更不是一个百战百胜但和老将们同心同德的岳飞;绝对不是一个百战百胜得到了无数百姓拥戴的岳飞。

    赵构要的,只是一条会打仗,能打胜仗的忠狗而已。

    而现在忠狗“不忠”,更有取而代之的可能。而金人的威胁还很遥远,“不忠”的忠狗的“威胁”却迫在眉睫。那么赵构还会如何取舍?岳飞又怎能不呼出那句“天日昭昭”,含冤九泉!

    这才是岳飞的悲剧所在!

    而类似的悲剧,在中国历史上一再上演。岳飞不是第一个,更不是最后一个。

    关键词(Tags): #岳飞#赵构#秦桧#莫须有#冤狱通宝推:西安笨老虎,红军迷,大漠老兔,牛栏山二锅头,花大熊,上善若水,煮酒正熟,清风席卷,何求,益者三友,晨池,上古神兵,tesst,任爱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李涯说:“。。。再信任也是有个限度的”

      作为一位皇帝,把自己和家族的命运押在信任岳飞不谋逆上,风险可以想像。

      历史上失去皇位的皇帝结局宋帝不会不知道。

      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人,一般也是有能力的多吧?或许多数情况下,肚量和能力成正比。

    • 家园 其实岳飞是被赵构当成翻版刘寄奴了,就这么简单
      通宝推:范进中举,
    • 家园 祖宗的皇位来路不正,末世孙子们就更加地疑神疑鬼

      防家臣胜过防外敌,时时担心自己成了周恭帝第二。

      再如满清以少数民族铁骑征服得到的皇位,即使三百年后自身已经彻底地汉化了,也依然把汉人当成心腹大患,心甘情愿当洋人的买办

      从这个简单化的对比来看,真要叹一声大明,白手起家干革命,轰轰烈烈死社稷,足以

      • 家园 除了舜禹哪个王朝来路是正的

        是掌权的就会疑神疑鬼害怕别人夺权,这是人之常情,就象是人就怕别人偷他的钱,这和他的钱是赚来的还是偷来的没有关系.

        • 家园 赵匡胤可谓死的不明不白,烛光斧影皇位非常的晃荡不正!
          • 家园 网上有不少对这个故事的争议啊

            据说这个斧全名玉斧,镇纸的东西,砸人有难度啊

            如果是真斧头,俺很怀疑赵匡胤的品位,一个皇帝,又不是斧头帮的蝼罗,整天裤腰上别口斧头晃来晃去,成何体统?

            • 家园 这个好像没有砸人的情节吧

              原始的出处是文莹的《续湘山野录》:祖宗潜耀日,尝与一道士游于关河,无定姓名,自曰“混沌”,或又曰“真无”,每有乏则探囊金,愈探愈出。三人者每剧饮烂醉。生善歌《步虚》为戏,能自引其喉于杳冥间作清征之声,时或一、二句,随天风飘下,惟祖宗闻之,曰“金猴虎头西,真龙得其位。”至醒诘之,则曰:“醉梦语,岂足凭邪?”至膺图受禅之曰,及庚申正月初四日也。自御极不再见,下诏草泽遍访之,或见于轩辕道中,或嵩洛间。后十六载,乃开宝乙亥岁也,上已祓禊,驾幸西沼,生醉坐于岸木阴下,笑揖太祖曰:“别来喜安。”上大喜,亟遣中人密引至后掖,恐其遁,急回跸与见之,一如平时,抵掌浩饮。上谓曰:“我久欲见汝,决克一事。无他,我寿还得几多在?”生曰:“但今年十月廿日夜,晴,则可延一纪;不尔,则当速措置。”上酷留之,俾泊后苑。苑吏或纪见宿于木末鸟巢中,止数日不见。帝切切记其语。至所期之夕,上御太清阁四望气。是夕果晴,星斗明灿,上心方喜。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赵光义),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拄斧截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逮晓登明堂,宣遗诏罢,声恸,引近臣环玉衣以瞻圣体,玉色温莹如出汤沐。

              这里的拄斧可不是斧头,也不是什么镇纸,而是拂尘。“斧”通“拂”。在另一个故事里,宋太祖同样用到了这件道具。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宋太祖赵匡胤)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日: “此外,非我有也。” 这里的玉斧也是拂尘。看地图的时候用根杆子指指点点才是正常的。

              至于烛影斧声故事本身其实是为了赵光义即位制造合法性的。但由于用了错别字,后人望文生义,把烛影斧声在演义小说里曲解成拿斧头砍人了。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明朝 + 天朝

          得位最正!

          汉唐宋都是篡主

          • 家园 从传统理论上来说元朝得国最正

            其他的朝代,开国大佬多少都是前朝的治下之民。满清自吹得国自流寇,但也改变不了曾经是大明建州卫后来造反的历史。只有元朝一天宋朝的官都没当过。所以不算是篡主。

      • 家园 明朝其实也不咋地

        从这个简单化的对比来看,真要叹一声大明,白手起家干革命,轰轰烈烈死社稷,足以

        明朝搞岳飞式的冤案从头搞到尾。常遇春、徐达死的不明不白就不说了。

        蓝玉辛辛苦苦把北元打残,转眼就给扣上谋反的帽子。

        于谦拥立新帝,抗击北元,稳定江山,英宗复辟后都说他无罪,但照样给杀掉。

        曾铣打击北元得力,奈何皇帝亲自出马诬陷他把他杀掉。

        胡宗宪平定倭寇,最后落得个冤死下场。

        明末杀熊庭弼、袁崇焕更是自毁长城。

        南明只剩江南一隅,仍然党争不断,几个皇帝窝里斗得欢。最后大家一拍两散把江山断送给胡人完事。

        通宝推:晴空一鹤,
        • 家园 按照封建礼法,袁元素该杀!

          元素视崇祯如无物,平台召对,居然大言不惭:五年平辽,是为欺君!

          专横跋扈,擅杀大将,明显越权,按律该杀!

          和后金私下媾和,赠与粮草,这就是通敌了,最该杀!

          辽东的部下成了袁某的私军,只知有袁督师,不知有今上,这就不可容忍了,必须杀!

        • 家园 明太祖大规模杀功臣是洪武十三年以后的事

          常遇春于洪武二年病死于取元上都开平胜利班师回朝途中,实在和冤案扯不上关系。徐达更和冤案扯不上,太祖虽杀功臣,但从来都是用政治事件明杀,而不搞暗杀,徐达是善终的。太祖从来没搞过,岳飞式这种莫须有的冤案。而蓝玉自从破北元班师蓝玉班师途中在喜峰口强行破关,更别说强占民田、蓄养假子、飞扬跋扈、横行不法,说他谋反一点也不冤枉他。别说明太祖了,任何一个皇帝都由不得蓝玉这样胡来,这是自取其死,更和岳飞式冤案搭不上边。

          • 家园 借兄台的贴说下愚见

            文史底子不深,才有上面的简单化对比,得两位兄台点评,不敢造次,说一下我上文的观点

            我的简单化想法是,开国者的上位过程,会影响这个朝代的动作机制,也就是君相戚宦文武等各方政治势力的游戏规则。最终在朝代的末途更加显露地表现出来。

            洪武能废除相位,一力独挑朝政,大举屠刀砍向官僚体系,正因为他白手起家,发自些微,最终平定天下,逐蒙古于漠北,上位上得堂堂正正。所以他才有雄厚的政治资本按自己的意愿改革和清洗。这样的过程,这样的结果,造成皇权和官僚的斗争,贯穿有明一代的游戏规则。最后闯王进京,清兵入关,只剩个崇祯孤零零的自尽于煤山,也是死于他祖宗所造就的这一套游戏规则。

            同样,回到宋代,无论是赵构杀了岳飞,还是秦桧杀了岳飞,同样是赵家老祖宗在前世种下的孽根:皇权对武将势力的猜忌和约束,同样贯穿有宋一代。究其原因,多少也和那不甚光明的黄袍加身有关。虽然也有吸取唐朝教训,削弱节度使,集兵权于中央的原因,但皇权对武将的约束甚至制约,不仅导致宋成为大一统王朝中武功最为悲催的,更加剧了整个官僚势力及至皇权自身对外族入侵的妥协主义甚至投降主义。自毁长城以媚外族,只求苟且偷生。

            当然朝代的更替实在有太多的因素在作用,这样的对比法确实太过简单化。只是将这首尾两端简单地串联起来对比的看,却是有点有趣。

    • 家园 党争没有道理可讲,不是普通人的思维和情感能解释的

      主和主战,严重对立,君主无法平衡,那么退而求其次就只能借助其中一派的力量,既然借重就必须满足这一派的要求。

      南宋的行政和经济大权在主和派手中,他们很容易就可以制造出数据、舆论来迫使赵构和朝廷接受苟安的局面,皇权不强就难以摆脱他们的控制。

      岳飞之死,个人觉得就是因为他违背了南宋大多数苟安官僚的意志。

      舆论上,岳飞的一言一行,都让这些人显得更猥琐软弱无能。

      行动上,岳飞的北伐一旦成功,朝局肯定大洗牌;一旦失败,则南宋偏安局面不保。无论他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肯定影响到秦桧一派的富贵,所以干掉他维持现状就是主和派计算出的最优解。

      赵构没保住岳飞,无论是主观上没想保,还是客观上保不住,最后也都付出了代价,他最后那些年形同傀儡,日子难过得很。南宋自他起,一直到灭亡为止,屡出权臣奸相,不是偶然的,所谓奸臣,就是上欺君下残民,当时的状况就是民如草芥君如牌位,南宋历代君主大多都是虚君了。

      孟兄将六朝与南宋做类比,个人觉得确实看得透彻。

      通宝推:混沌之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