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学佛那点事 -- 语迟

共:💬31 🌺13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学佛那点事

     上个月,2月份,我参加了一个居士们的聚会。。。吃的素菜馆子。。。我属于滥竽充数的一类。其实我对这些德育活动没什么兴趣。只是,这次可以见到一位久违的朋友。。。这位朋友我时常想起,但找不到理由经常联系的。。这才是我去的目的。。所以,这饭吃的有点怪。木有酒,也不能抽烟。。。话题有些凌乱,我是脚着,我打着佛的旗号,也不知道胡说了点啥。。

    我现在写个贴,谈谈我以前学佛的那些事儿,算是给我一些学佛的朋友看的,希望能看到,知道我对于佛学,是怎么想的。。。

     24岁以前,我是个稀里糊涂的人(当然,也不能说现在是个明白人,还谈不上),没什么想法。那时我主要的思想活动都在围绕着我心理的抑郁,抑郁是一块石头,沉甸甸的压在心里。让你没有心思去想其他的。就在24岁这一年,1998年11月,我记得很清楚,我读了一本佛经。。。

     1998年夏天,我在北京,听同学讲了个故事,说他曾经有个同学,吃喝嫖赌,活的象滩泥。。。直到有一天,这人看了一盘佛学讲经的录像,忽然人就变了,烟酒不沾,而且开始吃素。这是比较奇怪的事。。。当时我没有想到,很快,这样的事情就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抑郁症这个事情就是个慢性病,有时发作得很厉害。。1998年11月的深秋,那是一个明媚的周末的上午,我心里苦得难以承受。。那时和老婆还没结婚,她在我这儿放了一本金刚经和心经的合订本。。我以前因为看不懂。。根本不看的。。。

    我百无聊赖地,把那本书翻到最后,翻开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我的人生可能就是因为这么几行字改变了。就在看到“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几个字,那么一瞬间,忽然的,这个坐在写字台前的“我”,没有了。。消失了。。房间、写字台、阳光。。。统统的都没了。。。怎么来形容呢?那么一瞬间,我“看”到了全部的宇宙。。。浩渺无穷的真空。。。一片寂静。。。

     现在写起来挺平常,当时的感觉却不是仅仅“震撼”两个字能表达的。后来读《宗镜录》,开头就说,“伏以。。真源湛寂,觉海澄清。。”这个“湛寂”和“澄清”用来形容我当时“看”到的那个情景是很合适的。。用词非常好。仅仅是“寂静”并不足以形容,用个湛蓝的“湛”字,才可以稍准确的描述,那种无与伦比的清澈与庄严。。。

     这个状态持续了可能有一两分钟的时间。。。很快,一切又如常了。阳光洒进来,照在我的写字台上。

     我呆坐着,手里捧着那本佛经。。。狂喜从内心迸发出来,弥漫了周身,我就象一只在黑暗中苦熬了数年的蝉,终于见到了阳光。。。我明白了,这个坐在写字台前的“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是假的,没有“我”,哪里还有什么苦难。。。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这个宇宙的本源是空寂的,是寂静的,是清澈的,那为什么还要变得这么混乱,这么痛苦,为什么不那样一直寂静下去呢?我终于想通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本源一边是寂静和清澈的,另一面就是我们这个世界这幅样子了,有着历史的延续。。充满了痛苦与混乱。。。一物两面。。狗皮袜子没反正。。。从有这个世界开始,一直就是这样。。。。

     当天晚上,晚餐是我娘炖的一只鸡,炖了一下午了。饭桌上,我愣了一下,说,妈,我以后不吃肉了。从此开始,我吃了7年的素食。。鸡蛋也不吃。。烟断了两年,酒断了五六年,一直到2004年,才渐渐恢复。一点也没有勉强,很自然的。。就是不想吃了。。。

     现在14年过去了。再回头看看当年那一幕,当时我脚着我的抑郁症立刻好了,生活中阳光灿烂,一切苦厄都烟消云散。接下来的一段日子,的确是这样,我内心极其宁静,无欲无求。。。每次上楼梯,吃饭,我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我都看得清清楚楚。。。没有一切胡思乱想。。。于此同时,我的内心也充满了对伟大的佛陀情真意切的信仰与感激,我开始读佛经,我每每都想跪着读。。。

     然而,生活并没有从此结束,生活不是电影,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日子,那是不可能的。。。。

     那次事情以后,我的心思变得清明了,无论大藏经典四书五经,我一读就明白。不过也许并不是真的明白,只是自己脚着明白罢了。

     苏东坡说的,“书到今生读已迟”。上辈子我也许也是个读书的,读了几辈子的书,仿佛忽然都记得了。有一个证据,我第一次看到“叔梁纥”这几个字的时候,那时还上中学,这个“纥”字我肯定是不认识的,从来也没接触,也没注音,但我心里就隐约脚着,这个字读“和”。完全没有来由。这也许就是前世的记忆。。。

     那段时间读了不少书,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与此同时,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的抑郁症却悄然无息地卷土重来了。。。

     学佛三天,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天边。一开始,我很用功。。。用佛家的话讲就是所谓的精进。。结果我木有常性,用功了几天,渐渐脚的没啥意思。也就懈怠了。。有一天我正打坐,一歪就睡着了。。没有正式躺下。。歪靠着。。半梦半醒间。。恍恍惚惚的。。卧室的门开了,一个长的挺像我老婆的女人。。似乎穿着古代的衣服。。慢慢地走过来。。。照我肩膀就是一巴掌。。。啪!然后这女人,那句话怎么说的?就是假装生气眼睛里还带着笑的那种。。就这么说,怎么这么不争气!

     我一下子醒了。肩膀居然还在疼。。脚的挺阴森的。。这件事以后,我就不再做功课了。。

     平静而浑浑噩噩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003年。这一年的深秋,我爹病了。。

     2003年夏天,我爹回新疆旅游,我送老爷子上了火车。。。火车开动了。。。站台上,我目送着火车渐渐离开。一阵阴森的冰冷从背后泛上来。。。几个月以后,我陪着老爹第一次去医院检查。。。那种阴冷的感觉又来了。。。我晓得了,大事不妙。。。

     老爹的病确诊了。我的精神也几乎垮了。这并不是因为父子情深,,这是我积攒了几年的抑郁,突然爆发了。。

     我用尽了一切从佛经那儿学到的理论和方法,来帮助我爹,也帮助自己。我爹在我的教唆下,也开始虔诚地打坐,读经,念佛,日行一善。。。

     而这么做的结果却是,7年以后,我爹将死之时,我去看他,偶尔也会说,爸,又想什么呢,念佛不好吗,念念佛吧。这时老爹就会把头偏到一边去,很烦的样子。。。。

     抑郁症折磨着我,我忧心如焚。每天行尸走肉,不知道这么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我试着用禅宗的办法来克服,那么多年,只有一次,很得力。我的心把忧虑一时挡住了。不被它牵着走了。。心里变得很宁静。。。我睡着了。。。

     我清晰地听到耳边的一声叹息。。。深沉而悠长。。。就象《围城》里方鸿渐在破落小旅馆听到的那样。。。我很怀疑,老子是不是被鬼给缠上了。。。

     那些年的事情我在以前的贴里写过一些。。。社会是所好大学,生活的经历才是真正的学问。。。那些年,我做的唯一正确的事情,就是忍耐。。。因为没有其他任何办法摆脱,没有办法,只好忍耐。。。长时间的忍耐。。。有时就象一条狗,躲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地忍着疼。。。。

     无穷无尽的忍耐,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到了2008年的时候,距离我爹去世不到两年。。我的另一次机会来了。

     这次也是因为一句话,不过没有上次那么那啥,这次很平常。经历了几次风雨,我的心绪也渐次平定,这句话给了我一个平静的答案和总结。许多令我困惑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这句话就是《老子》说的,“反者道之动”。勉强翻译过来,就是说,“所有的事物都在向着它的反面转化”。

     这话的核心意思,其实还是佛说的,“无常”。我用了10年时间,才理解了仅仅这么两个字。那么,能说现在我已经完全理解了“无常”了么?我还不敢这么说,也许我仍然木有明白。。。

     很多例子,不仅是我爹,有些人学佛,很用功,功夫很好,可偏偏死到临头,听到佛就烦。。。这就是事物在向它的反面转化。生将变作死,爱将变作恨,虔诚也会变得玩世不恭。。。所有的事情,物质,精神,心理,情绪,都在变,都在向着它的反面转化。。。

     我24岁那一刻,从思想的困顿转化为狂喜,也是这个规律。也许这与心经佛力只是表面的关系。其实不过是 “穷(极)则变”罢了。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如此而已。。

     现在,我之所以可以坦然地把这件事讲出来,而不是象以前那样,作为一个深藏不露的秘密,暗自得意地支撑着我的自负,是因为我现在似乎明白了,这事儿很平常。无数人都有类似的经历。。甚至也许几乎每个人都曾经经历,也必将经历的。。我幸运的是,在那个神秘体验发生的时刻,我正好在读佛经,正好在说这件事。让我对这件事有个清晰的认识与回忆。而其他一些人,也许是把这个瞬间忽略了。那样一个清明无为的时刻,很可惜,湮没在习惯性的难以抗拒的意识流转之中。。。

     我爹一辈子没有挫折,待人待事比较强悍。从来没有人也没有事情来打击他的自尊。。很多人都怕他。。人生天地之间,这怎么能行呢?于是就有病来打击他,奴役他,病让我爹朝东,我爹就不敢往西,言听计从,唯唯诺诺。我跟我爹说的佛学上的那些方法,其实都是对的。只要坚持下去。可惜老爹的心力不比癌症强大。他放不下。这种事情得豁得出去。豁出去了,其实就是放下了。佛学说的这办法那办法,不过是帮着你放下。。。

     巨大的蝉,对于那些残害蝉卵的,渺小的蚋,“只需一踏,就可压扁它们”。然而蝉从未想着这么去做。法布尔认识到,“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这就是蝉还有蚋的命运。。上帝安排的。。

     简册写虚名,蝼蚁侵枯骨。千古光阴一霎时,且进杯中物。。不饮便康强,佛寿须千百。八十余年入涅槃,且进杯中物。。。

     那天吃饭的时候,我问一位居士,几乎就是这次聚会的核心人物了,我问他,您如此修行,最终会有一个什么形式?阿弥陀佛接引,往生什么的?甚至虹化,预知时至,无疾而终,烧出舍利来,等等吧。总要有个形式吧?居士说,是会有个形式,需要一个形式。但他没有说具体是什么。

     我认为,这个问题,佛陀应该也很矛盾。他老人家应该不愿意把他的教会也变成彩票性质的社会群体,就象我们这个世俗的社会一样。彩票这个东西是对我们世俗社会很精确的一个抽象。这玩意儿很哲学。。。

     佛应该不愿意用那些神奇的形式,来诱使人们接受他老人家的说教,因为那些形式都是精英主义的,极少有人能够达到。。。所以,佛陀拈花而笑,不发一语。就象我们读到辛弃疾的这首词,也会会心一笑。不饮便康强,佛寿须千百。八十余年入涅槃,且进杯中物。。。

     曾经有个小同事问我,佛究竟都说的啥?我回答说,佛说的是,生和死,都是假的。。。这个道理我似乎是明白的。可是我毕竟不能象那些伟大的觉悟者那样,超然物外。。感冒了我还是脚的难受,忙不迭输液吃药。我也还想着,多挣些钱,换辆好车,在西郊买套房子,将来妞读幼儿园,上学,可以方便点。。

     我虽不能感悟佛的境界,然而对于苦难和逆境,我们凡人也不是没办法。忍耐就是办法。忍着就行了。。我们可以忍耐。。。这是因为“无常”,一切都在变,都会结束。。忍耐甚至会加快苦难转化的速度。。。。失恋的痛苦,相思的痛苦,甚至癌症,甚至死亡,再痛苦的事,都会过去的。

     现在我的抑郁症可能好了。也许是因为不管我能不能做到,起码我从道理上明白,你就是看见了上帝,感知了宇宙的本源,那也没啥。这样的人多了,没什么稀罕的。伟大至于佛陀,也不过就是个和善的老头罢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佛陀光着脚,自己去讨饭,再捧着饭回来。佛陀洗了洗脚,安静地坐下来,默默地把饭吃完。。。如此而已,如此而已。

     一个人如果自觉超凡高尚,他的内心就会象高高的山崖那样,崖岸高峻,这种地方风必摧之,苦寒随之。这样的人的内心会很痛苦。这可能是相当一部分人抑郁的原因。

     或者也许是因为我有了女儿。孩子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孩子让我们懂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谦卑。爱和付出可以解决不少心理问题。。。我以前根本不懂。不懂付出,不懂怎么去爱别人。现在正在慢慢地学。

     将来我的抑郁症会不会复发,谁也不知道。不过我不是很担心。即便将来又复发了,佛说过,烦恼即菩提。大烦恼藏着大智慧。祸兮福所倚,也许未必不是好事。。。

     (2012-3-10凌晨 全文完)

    通宝推:大山猫,奔波儿,史老爷,
    • 家园 药不能停

      从文字看,走火入魔的可能性很高

    • 家园 看到佛陀那段

      竟鼻头一酸…

    • 家园 抑郁症好像跟身体健康状况有关系

      没有学过佛。

      抑郁症好像跟身体健康状况有关系,看着像是精神方面的问题,实际上是身体出了某种问题。 建议找个好中医大夫,好好调理调理。

      另,好的中医大夫的标准,是认真负责、仔细全面地了解病人的当前状况,然后再根据情况开方施药,像北京城里有一些“名老中医”,既不望闻问切,也不辨症,直接病人报个西医诊断的结果,他就按套路开方抓药,这种"名老中医",不看也罢。

    • 家园 《狂喜之后》

      杰克康菲尔德 Jack Kornfield 著

      推荐看一下。

      相对楼主的程度,并不艰深。

      胡的推荐序不错。

    • 家园 佛事始终则未入佛

      对大多数人来说,佛只是一种心理调节器,如果一辈子只在这里面打转,那么终究只是在解决“我是谁”的问题。何来何去随风飘曳,实质上只能是小处清明大处混沌,连自己也未必度得了,惶论度他人了。

      真要入佛,必要有入有出,多番出入后,你依然选择佛为最终归属,那时方能不费一言而心随意动。真佛是活的,你现在却是死物,如此罢了。

    • 家园 排队,占个位置。

      我听过“缘起性空”的说法,也算与佛陀有些关联。

    • 家园 汉传里大部分都是伪佛经,外道假托佛名伪造的。

      后期佛教混入了大量外道的东西 到了密教已经走样到面目全非了

      =======================================================

      唯识非了义

      只是后期佛法的方便说,原始佛法是绝对没有一切唯心造,万法唯识这种近似于神创的理论的。研究唯识只会浪费时间,徒增我慢。

      原始佛法不承认任何可以创造万事万物的本体概念,不管这个概念是人格的,实体的上帝,还是非人格的,无实体的真如或者八识。

      而大乘佛法(唯识和如来藏真如体系)则是佛陀入灭将近千年后发展起来的,它本身是融合了印度教的梵我思想,再次提出了类似于梵的概念。而且越到后期越接近于梵

      大乘佛法刚开始说万法唯识,后来又发展成真如生万法,一切唯心造,在这些理论支撑下,佛土,极乐世界就有了理论基础,因为一切唯心造,所以解脱者绝对可以造个佛土给人住,整个世界,宇宙那都是真如心造出来的。大乘的解脱者,变成了几乎万能的人,它可以创造任何,因为它证真如性,懂得创造的机制,这些东西看起来很有吸引力。而以出离轮回为根本,以涅槃为取向的原始佛法,也就是大乘污蔑的小乘佛法(小乘在印度是很粗俗的恶语,指低劣的意思)则受到大乘的歧视,斥责为焦芽败种,甚至在梵网经菩萨戒里有一条就是不能阅读小乘佛经的戒律。也有绝不证小乘果位的经句。

      为什么大乘的人发明出了万法都是真如变现或者幻起的根据之一,因为古时印度修行人修禅定非常普遍,在修禅定的时候有修法叫做地遍,水遍,火遍等,当它进入很深的禅定的时候,它将出现周围全都都是火或者水的禅相,受这种禅定境界的影响,有些人就想象物质也很可能就是心如此创造出来的,但是这样就有回到佛陀最反对的神创论的危险,于是就开始变换说法,发明出8识以及真如心等各种类似概念,而且很有欺骗性,但本质其实就是印度的梵我概念

      另外,由于原始佛法是无我论,这个概念实际是非常难理解的,这个无我论一直被外道所嘲笑,因为到底什么是轮回的主体看起来很难解决,原始佛法的缘起论对于某些人总觉得无法满足,他们无法想象记忆这些是如何保留的,所以就创造了一个种子说,后来又发展出能藏,所藏,也就是如来藏。这个如来藏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厉害,它变成了可以生万法的本体,后来就有真如生万法的理论。

      不过8识,如来藏体系的理论确实是非常玄妙的,发明了大量的名相来补自己的窟窿,又和不二论结合,万法就是真如,真如就是万法,生死和涅槃不二这些玄说,靠着这些玄论以及诡辩,大乘迅速在印度发展起来,但可惜最后这些伟大的创新反倒成为印度佛教灭亡的根本原因之一,当商羯罗出世以后,看到了大乘的概念非常接近梵的思想,于是就进行了融合,然后使得婆罗门的梵的思想和大乘的思想几乎一致,印度佛教失去了独特的个性,最后衰败灭亡。这正应验了佛陀当时的预言,“像法出,正法灭”,佛陀的正法实际仅仅兴盛了500年,就因为大乘学说的兴起而衰败了,佛陀对此也做了准确预言,说正法只住世五百年。

      想想这些历史,确实让人慨叹,众生的无明使得佛法越来越变质,佛陀累劫轮回,而终于在2500年前证悟宇宙的真理,提出了缘起说,以及四圣谛,但是众生由于贪欲,由于无明,在佛陀入灭后短短的几百年时间,佛法就开始变质,直到现在已经变得不成样子了,整个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完全一派乱象,也因此才被很多外道邪师钻了空子。而唯一让人欣慰的就是代表原始佛法的上座部佛教还有一些保留,我们还能够依稀看到原始佛法的原貌,但是还远远不足够。正法的光非常非常衰微。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个没有那么简单

        最高深一层的东西,不是完全小乘那一套能触及的。

        小乘的教理就是,涅槃后再也不来,这和事实不符,要证悟到罗汉就涅槃不来,佛怎么出来的?

        佛法分很多层次,每一层都有共同的地方,但是也有差异的地方,随便拿着一派否认另外一派是很恐怖的做法,

        小乘相对简单些,

        大乘,需要智慧高深的人士才能掌握,不是普通的选手能做到的。

        具体到了大乘对于心识的剖析,非常深刻,没有哪个佛门以外的人能伪造,当然唯识那一套佛法,非常难,稍微不注意就会变成邪道。

        比如对阿赖耶识的执着,真如也类似,阿赖耶识很多人有个错觉说是恒常的老板,这些都是读书不认真的结果,佛反复说,阿赖耶识,种子恒转如瀑流,非断非常,阿赖耶识和前7识互为因果,没有前7个兄弟给传入种子,也没有办法运作,一切相也将彻底断灭。

        这一理解点建议去看陈兵教授汇集的《佛法无我论》,里面做了很好的汇集,有助于理解。

        ,佛在楞伽经等里面反复宣说,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两面都有,仔细推敲,和般若无我没有本质区别。

      • 家园 谢科普性好贴,觉得原始佛法很有独到之处

        当然我不同意你贬低其他的说法,觉得这跟你说的"无我"是矛盾的。

        "我"都没有了,何来高下之分呢?

      • 家园 最典型的外道见是汉传如来藏的真常唯心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3499722/

        为什么说如来藏的真常唯心是外道见

        很多有如来藏思想的人不愿意承认如来藏的真常神我倾向,但是如来藏经典里面却清清楚楚的显示了这些倾向。 如来藏思想出来之后引起争斗,很多人不同意不认可如来藏思想,于是编造如来藏经典的人,就借着伪造经典打击对手,说他们是在谤法,这也是后期经典惯用的。

        原始佛法的《一切燃烧经》

        诸比丘,一切在燃烧。诸比丘,何为一切在燃烧? 眼在燃烧,色在燃烧,眼识在燃烧,触在燃烧,从眼而生起的苦乐,或非苦非乐的感受亦在燃烧。因何而燃烧?我说此由贪、嗔、痴、生、老、死、忧悲、苦恼,点着而燃烧。

        -------------------------

        后期佛教的《大般涅槃经》

        不依不了义。不了义者如经中说。一切烧燃一切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无我。是名不了义。何以故。以不能了如是义故。令诸众生堕阿鼻狱。所以者何。以取着故于义不了

        -------------------------

        这两段经文的冲突矛盾显而易见。有人认为原始经文是佛陀对小根器的人的方便说法,后面那段经文是对大根器的大乘人说。有这种观点的,等于在骂佛陀,贬低佛陀的形象,在说佛陀刻意引导自己的弟子堕阿鼻地狱。

        显然这两段经文绝对不可能都是佛陀所说的,要么两篇都是假经文,要么就是有一篇是伪造经文。至于哪篇是伪造的,甚至是魔头写的,自己判断吧。判断不出来的,建议不用在汉传佛教里学佛了,因为汉传里鱼龙混杂,没有点明辨力的人,可能学了一辈子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学的是外道法。

        「声闻经被大乘化」 的现象

        很多经都有大乘版和声闻版,现在资讯发达,所谓: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例如大乘版的《央掘魔罗经》是萧平实那帮人最喜引用的一部经了,经常利用这部经被收录在大正藏阿含部的事实试图搞瞒天过海,混水摸鱼, 让人以为如来藏思想是从阿含来的,事实上大乘版的《央掘魔罗经》与声闻版差别极大,近乎完全改写

        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BJ011/bj011140390.pdf

        "赤沼随后指出,这部求那跋陀罗译的大乘《央掘魔罗经》, 实是「将声闻经的叙事材料大乘化的作品」 。 事实上, 就笔者看来, 这部编号No. 120 的大乘《央掘魔罗经》收编在《大正藏》「阿含部」的确不妥,它除经名、叙事结构与部份的叙事元素与前

        述声闻版《央掘魔罗经》的外表相仿外,其它的经文旨趣则明显为如来藏系思想, 且带着强烈的声闻乘批判。 若将之与《 大法鼓经》 等类如来藏系经典收编在一起, 应较为合宜

        另一位日籍学者稻荷日宣的研究,也提到「声闻经被大乘化」 的现象。他指出, 这部编号No.120 的大乘版《 央掘魔罗经》以声闻经的叙事结构为基础,进而从大乘角度扩大增编形成。 类似观点也见于其他学者, 例如高崎直道考察大乘《 央掘魔罗经》在如来藏思想中的位置时,他对于「声闻经被大乘化」的现象略作描述。高崎直道指出:大乘造经师不仅借(声闻经传承的)央掘魔罗故事作为新佛教经典的剧情,同时自由地透过大乘教义改写该经,使之内容完全与既有声闻经产生「变质」。高崎也认为这种将声闻经改写为大乘经的方式是大乘经典常常套用的一种手法,诸如:大乘《涅槃经》假借声闻乘《涅槃经》同名的经名,以及假借释尊入涅槃前的叙事作为新造经典的剧情,却在经文内容主张与声闻乘《涅槃经》教理形式上矛盾的「涅槃常住」 或「 如来法身不灭」 的思想。 "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空性’是后期外道的说法,佛陀从来没有教过。

        佛法与不二论

        近年来,上座部佛教面对的一个具挑战性的问题,是传统的上座部止观禅与不二论的玄思传统间的冲突。“不二论”的最佳代表,是印度正统哲学“不二论吠檀多”与“大乘佛教”。面对这冲突的反应横跨两极:一极是激烈的对抗,另一极是各式各样的综合与混合。当中的对话变化多端,本文实无法解释所有相关的复杂与微妙问题,然而,我想以上座部佛教的经论立场来写,希望可以提供些微贡献。

        我的第一个意见:一个禅修系统是不会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任何一种可信的修行系统,经常都是被发现在某一概念距阵之内,并用来解决或实现这概念距阵所解说的问题或目标。因此,把互不兼容的概念框架里的技巧合并起来,实在是危险的。虽然这种合并可以安抚一些偏爱实验或折衷主义人士,它的长期影响将带来一定的“认知失调”,且将回荡至内心深处和激起更大的混乱。

        我的第二个意见:各种“不二论”的修行传统并非互相一致,相反地,所包含的诸种意见可说极之不同,且难免会被包含它们的哲学思想所污染。在吠檀多派的经典里,不二论是指最内层的‘我Atman’与‘梵Brahman’并无本质上的分别,而‘梵’又称作神圣的真实、或世界的本体。从最高实现的观点来看只有两点:一、只有一个最终的真实存在,那就是‘梵’与‘我’的合一;二、心灵修养的目标是要知道人自身的‘真我’是永恒的真实,那就是实在、意识与极乐。

        由于所有佛教派系均抗拒‘我’的观念,故此无人可以接受吠檀多派的不二论。从上座部佛教传统的角度看,任何寻求自我的举动,无论是‘常我’或是一个‘绝对的我、普遍的我’,将会被视为是一种错觉而被消除,或被视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错误,产生于没有适当地了解具体经验的本性。

        根据巴利文经典,个人只不过是一个复杂的五蕴统一体,每一蕴均有无常、苦与无我这三种烙印(基本特性)。任何有关此类瞬息万变、依赖因缘的五蕴现象所假设出来的‘我’,都会被视为‘身见’,此‘身见’正是系缚众生于生死轮回中的最根本的‘结’。佛教认为,获得解脱不能通过实现一个‘真我’或‘绝对的我’,而是通过消除对五蕴有关的最微细的自我意识,消除所有制造‘我’、‘我所’等想法、潜在的‘我慢’倾向等。

        大乘各派虽有很大的分歧,但都同意要坚持一个论点,那就是声称:生死轮回与涅槃、污染与清净、烦恼与智慧、迷与悟等等,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分别的。但从上座部佛教的角度来看,这是荒诞不经的。对大乘来说,实现佛教修道所要达至的觉悟,正是要唤醒此不二论的观点。大乘否决传统的、对立的二元论,因为一切现象的本质是‘空’。由于缺乏任何内在的实质或本质,因此在共性之‘空’中,所有主流佛教所安立之各式各样明显相反的现象终于不谋而合:“诸法(现象)皆有一性,那就是‘空性’或‘无性’。”

        在巴利文的藏经中,并无发现佛陀的教导有赞成过任何形式的不二论。我想补充一点:也没有发现不二论的观点被含藏于佛语之中。同时,我亦不认为,有巴利文的经典提出过二元论,安立一个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假设,供给知识分子们去认同。我认为佛陀的教导特色,本质上是务实的,不是思辩的。

        虽然如此,我想进一步说明,这种务实主义也非全无哲学根据,而是以佛陀所觉悟到的、洞悉到的诸法实相为根据。相对于不二论系统,佛陀不是要发现隐藏于世间经验背后或下面的一个统一原则,相反地,它采用具体的现实生活经验,以当中混乱一片的差异与紧张为它的出发点与框架,从中试图诊断出人类生存的核心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因此,佛教修道的指导原则不是最终的统一,而是灭绝苦痛,俾能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困境。

        当我们如实地审查当下的经验时,我们会发现,它贯穿着许多极为重要的二元性,对修行的追求上有深刻的含义。佛陀在巴利文经藏中教导我们,坚定不移地专注着这些相对现象,并且确认它们,才是忠实地寻找解脱智慧所必须的。正是这些对立的善与恶、苦与乐、智与痴的存在,使追求觉悟与解脱成为那么一个极其重要的关注。

        有为(受条件限制的)与无为(不受条件限制的)站在众多的对立面上:生死轮回是指不断的出生与死亡,在那里,一切皆是无常的,变易的,令人苦恼的;而作为最终解脱的涅槃状态是不生、不老与不死。在早期的文献里,虽然涅槃含有最终真实的意义,而非仅是一种道德或心理状态,但没有些微暗示过,此真实在某深层次中,与它示现的对立面——生死轮回有着形而上学的不可分辨性。

        与此相反,佛陀一再地教导,生死轮回是受贪嗔痴影响的痛苦境界,在轮回中,我们累积起来的眼泪远远超过所有的海洋;而涅槃是不可逆转之生死轮回的解脱,要实现就必须完全消除贪嗔痴与舍弃一切有为的存在。因此,上座部以轮回与涅槃的对立为全面追求解脱的出发点,更有甚者,它把这种对立作为达至最终目标的决定因素,那正是超越轮回与实现解脱的涅槃。

        上座部与大乘还有一点显著的不同:大乘仅把轮回与涅槃的对立,视为专为钝根众生而设的初步教导,最终要由较高层次的实现不二论所替代;但上座部佛教并不同意,因为从巴利文的藏经来看,即使是佛陀与阿罗汉,他们的苦与苦的止息、轮回与涅槃等,仍然是不同的。

        追求精神修行的人士仍在探索不同的玄思传统,他们普遍认为,最高的教导必须安立一种形而上学的玄奥的统一,作为最终的追求目标——觉悟的哲学基础。若以此假设为公理,他们自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根据巴利文经藏的佛教,与伴之而来坚持对二元对立面作严肃的评估,是有缺陷的与暂时性的,有需要通过实现不二论来完成始得。对倾向此想的人士,以终极的统一来消除二元的对立面,自然觉得更为深刻与完整了。

        然而,这种假设正是‘我想’挑战的。‘我想’宣称:参照佛陀的原本教义,那种深刻与完整不必以差别的代价来取得,就以成熟的世间反思,已能表露无遗的那些二元的对立面与其多样性,就足可达至最高尚的成就了。此外,我想补充一点,此种坚持确认真正的二元对立面的教导,最终会比较令人满意。它比较令人满意的原因是,尽管它拒绝内心的渴望全面统一,它需要考虑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这个因素就是:要保持立足于现实。

        我之所以认为保存在上座部传统里的佛教,远远超过任何解决人类心灵困境的企图,是在于它的坚持现实而非坚持统一。佛法不是指导我们走向一个无所不包的绝对,在那里日常的紧张与压力可消融于形而上学的统一,或莫测高深的‘空’性之中。相反地,佛法指导我们面向现实作为最终的理解领域,以及如实地面对事物本身。

        首先,佛法为我们指出苦、集(苦因)、灭、道等四圣谛,作为如实的解脱宣言。佛陀宣称,这四个真理,是崇高的真理(圣谛),而导致它们的崇高,正因为它们是现实的、不离正道的与不变的。就因为不能如实地面对这些圣谛,我们便在生死轮回中流浪了这么久,也只有通达这些如实的真理,才能令人达致真正完美的境界:一切苦恼的止息。

        继续下来,我打算讨论佛教中的圣法与不二论思想间的三个主要不同领域,这三个领域即佛教中之三学:戒、定、慧。有关戒律(美德)方面,两者的分别并非立即可见,因为两者在开始修习时,一般都会强调戒律的重要性。它们的分别不是在开始,而是在后期,即在进阶时对戒律的功用有不同的评估方式。

        对于那些不二论系统,所有二元的对立面最终都会在实现不二、绝对、或本体时被超越,由于绝对包含并超越了所有的多样性,实现了它的人士即可泯灭‘好’与‘坏’、‘善’与‘恶’等之间的区别。不二论者认为,二元对立面的区别只适用于世俗谛的水平,并不适用于已达终极实现的水平,它们只对学员而非对熟练的行家有约束力。

        因此,我们可以在他们的历史形态(特别是在印度教与佛教的密宗)中找到如下的不二论哲学特色:已觉悟的圣者行为是不受道德所规范的。圣者已超越所有世俗谛的‘好’与‘坏’的区别,他的行为自发于对终极的直觉,因此不再受道德规条所限,那些道德规条只对那些向着光明挣扎的人士有效而已,他的行为是一股难以捉摸的、难以理解的流动,从所谓“疯癫智慧”中流出。

        对于佛教圣法来说,道德与不道德的两种行为区别,是鲜明和清晰的,就算修道至最高境界,这种区别依然会存在,就如南传佛教《中部》第114经所言:“身体的行为有两部分:应修习部分与不应修习部分,两者是明显不同的。”佛教之完美圣者阿罗汉的行为,无论在精神上或字面上说,必然已体现了最高的道德标准,对他而言,奉持字面上的戒律是自发与自然的。佛陀说过,解脱者能依戒律生活,于微细的犯戒中看到危险,他不会故意违反道德戒律,也不会受到贪嗔痴或恐惧所驱使,而去胡作非为。

        在禅修或禅定上,我们又再发现不二论系统与圣法之间在外貌上的一个惊人差异。对于不二论系统来说,由于任何区别最终皆非真实,禅修目标当然就不会着重消除内心的烦恼与培养良善的心态了。这些不二论系统会说:烦恼只是虚有其表,没有内在的实质,甚至说成是‘绝对统一’的不同示现,因此,进行任何消除烦恼的实践,都是徒劳无功的,就像逃避一只虚幻的恶魔,设法消除烦恼只会加强二元对立面的幻象而已。在不二论者心中波动着的禅修主题宣称:“没有污染,也没有清净;烦恼与超越的智慧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有用激情才能消除激情。”

        在圣法之中,禅修实践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以一种清净心灵的过程来展开的。此过程从认知不善念的危险开始,这些不善念是我们的真正污染物,是我们需要降伏与消除的。培育对治它们的善念,才能彻底销毁这些污染性烦恼,达致完善的境界。整个过程皆需要明辨心念的善与恶、黑与白等质量,以及依赖努力和勤奋,就如《中部》第2经所言:“修行者不可容忍任何一个出现的不善念,要抛弃它,驱散它,取消它,废弃它。”又如《相应部》第46:40经所言:障碍是“盲目的原因,无明的原因,会破坏智慧,不利于涅槃。”禅修实践可排除内心的污垢,为销毁诸漏(烦恼)作出最好的准备。

        最后,在智慧的领域上,圣法与不二论系统又再各走极端。在不二论的系统里,智慧的任务是要突破多元化的外表,以发现他们的统一真实基础。有分别和多样性的具体现象,只不过是外表的状况而已,真正的实在是一个‘实在的绝对’,譬如大我、梵我、神性等。或者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零,譬如空性、空的心性等。对这些不二论系统来说,只有达致根本的统一,即一切对立泯灭无余、一切分别烟消云散,解脱才会降临。

        而在圣法之中,智慧的目的是要如实地了知事物真相。因此,要如实地了知事物真相,智慧必须精确地尊重事物的特殊性。智慧不会干预多样性与多元化的存在,相反,它只会揭示诸法(各种现象)的共同特性,希望深入洞悉它们的性质与结构。它不是向着认同无所不包的一切方向移动,而是向着远离一切、脱离一切、放开一切的方向前进。智慧的培育,完全没有藉着把具体现象贬为外表来损害它们,也没有视它们为本体的开放窗口。相反,它审查与辨识,以了解事物的真相,如佛经所言:“什么是如实的了知?修行者会了知:那是色,那是色的生起与消失;那是受…想…行…识,识的生起与消失。当一位修行者看到诸行无常,诸行是苦,诸法无我时,他就会远离痛苦,这便是清净之道。”

        修行系统往往会受其喜爱的比喻与陈述的教义所影响。不二论系统有两个突出的比喻:一个是虚空,它包含一切,也同时渗透一切,但其本身却全无实体。另一个是海洋,在众多变幻莫测的波浪下面,海洋仍能保持其自身的特性。而圣法中所用的比喻则甚为多种多样,虽然如此,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敏锐的洞察力——它是一种对所有可见物的清楚而精确的全景视觉,洞察到每一事物。

        正如南传《中部》第39经所言:“那好像在深山中的一个清澈、宁静的湖边站着,一个有良好视力的人会看到贝壳、砂砾、卵石,也会看到浅滩里的鱼游来游去和休息。他可能会想:‘这里有一个湖,它清澈、宁静,这里还有贝壳、砂砾、卵石,在这些浅滩中有些鱼在游来游去和休息。’一位比丘也会如实地理解到:‘这是苦,这是集,这是苦灭,这是导致苦灭之道。’当他如是知,如是见时,他的心便从烦恼中得到解脱,随着解脱,他知道自已经得到解脱。”

        ——菩提尊者开示于2010年6月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l ... i/bps-essay_27.html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看这篇文章,再看你说马云的那篇文章

      http://www.cchere.net/thread/3942105#C3942105

      就知道为啥走火入魔了,就是因为胡思乱想。

    • 家园 我越来越体会到,如果不是天生大根器,明师指引非常重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