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小崔,崔永元 -- 淡山客

共:💬1022 🌺2532 🌵3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发现韩寒跟他的粉丝还是有点战斗力的

      小崔,林志颖之流实在太弱小,方舟子伸个手指头就把他们摁那里了

    • 家园 我在微博上看崔、方掐架了。

      崔永元完败的原因,不仅在于他没有转基因的知识背景。没有知识背景,很正常,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但很多人上去跟方舟子吵架,也未必也如崔永元败得那么惨。崔永元的问题,首先在于他完全不知道以前关于转基因,大家都是怎么炒得架。这样就惨了,他殊不知他以为的铁证和完美的逻辑,早就在网上吵过几圈了,别说方舟子,就是一般的挺转派都批过几次了,手到擒来,方舟子自然更不在话下。再加上方舟子说话一向尖酸刻薄,崔永元本身就是被打了个冷不及,面子下不来,越说漏洞越多,越说越乱。

      • 家园 小崔没新货了

        从网上炒点冷饭想解解馋

      • 家园 好像方舟子就有转基因的背景知识一样

        他早就落伍了,他除了拿几个权威说事,他能够有自己的专业分析吗?

        此前他试图以一个科普作家的姿态对2013年生物学奖的成果进行科普,结果被反转派例如神经老化硕士毕业的曹明华轻易的指出一堆错误,赶紧改

    • 家园 我现在越来越崇拜方舟子了

      简直是科学的理性人呀。

      只有这种偏执狂才能纠正中国社会的过于“感性”。

      • 家园 同崇拜

        其实我是觉得他一个打假人士,在法院上屡战屡败,还差点被人买了命,居然還沒有兌變成個公知,這定力也太牛叉了點。

        • 家园 【原创】你大概不知道

          你大概不知道,“公知”即“公共知识分子”是南方报(还是其它一个报?)兴出来的。刚刚发布第一批“公共知识分子”时,方舟子的名字赫然在列,其它还有一些人,我名字是记不起了。方舟子当时就表示不做这个“公共知识分子”。

          方舟子这样做,一方面有不肖与某些人为伍的傲气,另一方面也有政治上的成熟。

          你入了一个圈子,固然在一些事情上可以得到圈子的助力,但同时也会失去言论和批评的独立性。

          方舟子这些年坚持一个人的战斗,坚持打假,六亲不认,在这观念混乱、更新的时代为中华民族保留一点诚信的价值观,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中国文化传统中有三不朽之说,即立德、立功、立言。方舟子的揭假,打假,论辩的诸多文章,集合起来,可算是立言吧。

          通宝推:渡泸,往往外,
        • 家园 小方网上的变迁可以写一部小说

          看着小方从ACT时代成长到今天,有点意思。小方原来是偏公知的,和南方戏合作紧密(当然南方戏还没有象今天这样完全的公知化)。南方戏最早认证的五十公知的名单里是有小方的。小方大约是嫌排名过低,愤而请辞。由此小方与南方戏渐行渐远。

          • 家园 恐怕不是排名的缘故吧

            南方系托人找方,想编排王立军,方拒绝了

            方内心里应当还是有些立场,与“公知”截然不同

            • 家园 你记错了

              小方愤而请辞南方戏的五十公知是2004年。南方戏的石扉客找小方查王立军的履历是2010年。小方和南方戏在2010年之前已作了多年的怨偶。

              • 家园

                谢谢了。但如何证明“愤而请辞”呢

                • 家园 欲知小方跟南方戏的恩恩怨怨的详情可去小方的菜园子挖掘一下
    • 家园

      确实是。楼主说的有些道理。

      我个人的感觉,我以前也是比较看好小崔的。但是就这次的事情而言,对于小崔,我的感觉就四个字——“气急败坏”。虽然我不知道原因(也许是心理上的原因?毕竟有过抑郁症病史,而且未必痊愈,所以可能心理承受能力仍弱,导致一点就着。p.s.这么说是就事论事,没有恶意,并非讲“他有病”。)

      其实我对方舟子没有什么概念,以前所有关于他的新闻,我都不怎么关心。这次因为小崔,我特意看了看两个人的发言。确实感觉小崔这次从美国回来以后的言论有些逻辑混乱,甚至前后矛盾了。所有这些破绽都被方舟子抓住,打得体无完肤的感觉。

      其实,且不说以小崔的科学素养,对于转基因这种在世界范围内,科学家们都有争议的话题,即便是去美国实地调查,能否有什么实质的意义。就单说,小崔在回来地第一时间,在机场就“急不可耐”的发表结论这一点,我觉得,小崔已经不冷静了。

      我个人认为,你去美国调查也好,发布结论也许不是最重要的。或者说,是不是应该发布一个完整的东西,从你调查的思路,调查的方法,等等,向大家展示全部的过程,最后得出某种结论。而崔的感觉是,我先说个结论,然后找几个例子证明,最后就是我是正确的。

      即使是从文科的方向,这种调查也太业余了。就好像说,论文题目叫《经济发展伴随道德下滑》,找出经济发展的数据,再找几个类似老人摔倒讹人或无人敢扶的例子。充其量就是一般作业论文的水平,只是为了完成作业拿到学分,只不过他花了50万来做。

      到目前,我还没有再网上或其他地方看到崔的纪录片。我想,如果崔冷静一点,有时间在网上和方打嘴仗,不如抓紧时间好好把自己的片子做好,如果真的有说服力的话,完全只要对公众说一句,“等我把片子做好,大家自己看。”比费心的去挖别人的墙脚要有力的多。即使崔说的所有方的负面消息都属实,如果本着就事论事的态度,那么这些“苟且”之事又值得拿出来说,脏自己的口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