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谈论政治 -- 过堂风

共:💬89 🌺372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谈论政治

    看论坛上这么多人就国际、国内、民族等等问题发表各种政论、高见,甚至常常争吵的不亦乐乎,感觉非常费解。今天主流媒体大力宣传的政治词汇、政治逻辑对于我来说,也非常陌生,虽然都是中国字,看着都认识,但是组合在一起就很难看懂,更难于理解。

    我的理解是一个人的兴趣就像一个人的口味一样,和他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看一看今天你最喜欢吃的食物,有多少是你小时候就经常吃或者吃过的,很大程度上是你的肠胃习惯了这种食物而不是你的味觉选择的结果。而喜欢谈论政治议题的人们,不是因为这些议题和他们现在的工作或者生活有多么千丝万缕、必须面对的联系,而是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曾经参与、体验、经历过这样的话题。

    我们这一代人出生于1980年代,成长于1990年代,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早已经结束,改革开放方兴未艾,生活条件虽然不够优越,但是吃饱穿暖完全没有问题。

    父母辈经历的上山下乡、文化大革命、跳忠字舞、批林批孔等等政治色彩浓重的生活经历完全没有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即使是历史教科书,对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的描述也是片段化、零碎化的,要么一笔带过,要么语焉不详,只是作为一个知识点存在,没有建立起时空上的逻辑关系。

    今天在意识形态部门掌握话语权的,应该都是50后或者60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政治运动为他们塑造了固定的政治模型、习惯语言和思维方式。而社会受众的主体,创造社会群体性意识形态、引导主流文化方向的主力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对丰富、开明和自由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与政治运动相对隔绝了的80后、90后。

    掌握话语权的60后们,自觉或不自觉试图地运用自己经历过的政治逻辑和思维方式去影响80后的政治逻辑和思维方式,却忽略了20年间因政治运动的缺失而导致的政治细胞的先天性发育不足,带来的结果就是60后在拼命自说自话,80后却茫然不知所云,或者换句话说,政治议题是60后精神生活的支柱,而对80后而言,它只是可有可无的点缀。

    这就是我看待政治争论的感觉。

    • 家园 讨论政治至少还是可知论的,可以参与的。宗教倒是不讨论政治

      可惜染指政治染指政权,可一点都不含糊呢。而且还自称天赋的权利,不让老百姓讨论,直接收十一税直接卖赎罪券,那个更可怕!

      宗教的虚伪性,可知一斑。

    • 家园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从“孔子之言及诸国事”到无锡东林书院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也算是另一版本的“自古以来”。

      可见中国人对政治的热衷是有据可考有史可查的,不是现在才兴起的时髦玩意。

      • 家园 科举制是入仕(参与政治)的正途

        过去贫寒人家的孩子,没背景,没财富,想逆袭就拼命读书,走科举的路子,而且科举制唯才是举,的确给底层人士提供了一个向上爬升的途径,而拉美化、家族化基本上断绝了平民阶层(含底层军公教)进入高层的通道,语境不同,国事天下事,也只能是关心了。

        • 家园 科举的上升通道从来不是给底层设的,而是给中小地主设的

          科举也从来不是唯才是举,自从科举成为正途开始,各种同乡年谊之间拉帮结派,科举世家之间相互联姻确保朝中世代有人出仕的现象就十分严重。没必要无限美化科举这个对底层劳动人民几乎毫无意义的所谓上升通道。要知道在古代能读得起书的人基本上就不是什么底层。寒门这个词,指的是中小地主,而不是真正的底层劳动人民。就如同与民争利这个“民”字,说的从来不是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是指没官身的士绅地主。

          跟科举时代相比,现在社会理论上人人可以参政议政,现实中毫无背景的工农子弟一样可以入党参政,这是极大的进步。

          通宝推:飒勒青,
    • 家园 【原创】你不参与政治,政治一直在影响你

      有句话是这样的,事实上80年代以后的教育体系重回所谓的专业性,结果是大学里面出来的相当一部分在自己领域内如鱼得水。但是在自己领域内形成的三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影响自己。

      相当一部分专业精尖的人享受自己领域的成功感,尤其在技术工程领域,以及和技术相关的科研领域。同时,本能的讨厌那种动嘴不动手的键盘党。

      可是在社会对你能力承认的越来越多时候,职位越高,能力不足感觉越来越大。这种感觉很大程度上面是社会科学领域东西认识很浅。

      结果是在一个相对高的领域,怎么干都是错。

      忙总是后来通过自学补课才有成就的。

      所以,只关心自己专业领域的,仅仅就是个匠人而以。

      • 家园 可能是资本主义科层化统治的需要。

        谢推。这个也是我看了许多人的发言(比如fride的https://www.cchere.com/article/3929298)之后才注意到的。就像资本为了统治劳动,要把劳动者和生产工具尽量分离一样,资本统治知识也需要把不同的知识分离、把知识和实际操作分离。

        不过信息化又可以带来相反的趋势。商、周本来也是阶级固化的社会,学问都由官府垄断。后来生产力发展,竹简诞生,才带来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现在的互联网就像2000多年前的竹简。

        通宝推:范进中举,
      • 家园 赞同这个观点

        相当一部分专业精尖的人享受自己领域的成功感,尤其在技术工程领域,以及和技术相关的科研领域。同时,本能的讨厌那种动嘴不动手的键盘党。

        应该说,这段话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之前在回帖里也说过,政治大体上分为参与,影响,知道,清谈,参与和影响政治的,是掌握了话语权的大佬,知道、关心政治信息和内幕的,包括投资者和体制内中低层官员,以上三种形态,大概都不会在公开场合或者网上大谈政治,反而是在决策和利用政治,最后一部分对政治毫无影响力,只能被动接受,而且知道了政治内幕也和自己日常生活毫无关系的人群,反而谈论政治的热情是最高涨的,这正是我不理解的。

        • 家园 呵呵,所谓理工男现象

          其实这种状态是教育设计者有意为之的。是有意识的打造偏才。让人发自本能的厌恶政治。其实政治无处不在,而且需要实践和知识。

          这种知识来源于实践和社会科学,无奈搞社会科学的很多人也是领域内偏才,融会贯通者甚至参与过政治活动的人很少,很多著述就是原矿,去粗取精看个人造化。

          而政治世家那种耳提面命的过程自然让子弟们远超来自于教育体系的理工男们。

          • 家园 感觉始作俑者还是政治体制本身。

            教什么,怎么教,教育部门自己说了不算,据说新版的历史教科书和政治教科书因为相关内容不能通过审查,导致迟迟不能出版。

            底层人士,或者说社会大众高涨的政治热情与无缘参与政治的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没有直接选举和普选制,政治的大门等于只对特定人群开放,其他人纵有政治天赋也就只能是空谈了。

            台湾学生反服贸运动的一个出发点就是反对密室协商的政治规则,难以想象,同样的运动发生在中国将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