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发展目标的观察与思考(一)长期经济增长原理 -- 陈经

共:💬563 🌺4937 🌵7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刚出差回来,有两个消息

      一个好的,一个坏的,你要先听哪个?

      好消息是,中央的反腐看来是动真格的,我们送给国企的小礼物,不过是普通的茶具,对方几乎不敢收,后来说是放办公室,用来招待客人,这才勉强收下。宴请我们的饭局,同样也低调了很多。原因是去年中秋,给厂里的员工每人发了一盒月饼,领导居然被实名举报,被调查,之后的检查报告写了三次才过关,月饼的钱从员工工资扣除,才算解决。现在的领导,全部都夹着尾巴做人。同一家国企,以前不是这样的,现在,领导班子经常被请到北京学习。

      坏消息是,很多国企,涉及较大金额的投资项目,几乎不敢做,可投可不投的项目,绝对不做,非上不可的项目,左拖右拖,力保不犯错误,领导班子大多抱着不做不错,少做少错的心态过日子。

      我想说的就是,如果陈经的理论正确,政府投资的项目萎缩,估计国内的经济,近期不会太好。。。。

      • 家园 现在有人抱怨说是官不聊生,很多是回归正常,但矫枉过正也有

        不过疗效如何还要等等看

      • 家园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习总的初衷当然是好的,但是就如忙总所说的“牛鞭效应”一样,上层是很难控制住基层的“下必甚焉”。

        现在已经有所表现了,事情做过了头,那就走向反面了。

      • 家园 不光是投资

        从商务部今天吹风的消息看,今年出口的情况也不会好。再加上控制三公和反腐的关系,消费也不会好。房价就算不崩盘但大家基本都是观望,所以房地产行业看起来也不会贡献太多增长。

        三驾马车一起减速,近几年国内经济的低速增长是可以预期的。从好的方面说,没补药吃了,能逼着你去锻炼身体练内功,也算是好事一件。从坏的方面想,就没底了。

    • 家园 很受启发!

      这个系列对我启发很大!比如:

      1、外贸国富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使得中国政府财政盈余稳步上升,直至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而世界第一的贸易额,代表了“中国制造”世界第一的市场占有率,有了世界第一的市场份额,又何愁没有扩大再生产的不绝动力?有了持续不断的再生产之扩大,何愁没有技术进步?何愁不能建立世界一流的市场经济!

      2、“互动环节”过多,戕害了发达国家经济。这一点对于“经济周期律”的揭示非常到位。一、二产业的发展,迫使城市人口高度集聚,政府要下大力气养活爆炸式增长的城市人口,就必须发展服务业,导致“互动环节”过度发展。而服务业的急剧发展必然导致通货膨胀,甚至导致“虚拟经济”,严重的泡沫经济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3、政府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永远不能缺失。房地产经济虽然可以实现“货币固化”,冲销经济泡沫,但由于其对于第三产业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会导致服务业“失度”,尤其会导致金融服务业畸形发展、金融产品过度泛滥。毛主席说“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保障供给,改善民生,但不能反过来,经济发展被民生所绑架,国计、民生须均衡适度,两者不能偏废。

      4、中国政府以世界经济发展为己任,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不绝动力。改革开前三十年,我们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后三十年,中国经济逐步走向世界。世界经济的百年史,是以工业文明的普及和繁荣发展为特征的。工业革命在欧洲完成以后,为了维系工业文明的持续繁荣,西方列强采取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政策,掠夺第三世界。而中国为了求得国家经济的永续发展,不能走帝国主义的老路,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发展世界经济。比如“我们永远属于第三世界”,金砖五国开发银行的成立,中印、中非经济合作,“中华民族血液中没有称霸世界的基因!”等等。

    • 家园 (四)长期增长动力

      前面分析的发展过程和现状,不少描述违反直觉,和很多似是而非的流行说法不一样。这些判断包括:

      1. 中国的人均GDP相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有系统性的低估,是中国特有的。这种低估通过购买力平价调整不过来,调整后中国排名并没有改善。

      2. 中国普通人的主流生活水平、财富水平接近发达国家,超过所有发展中国家,远高于人均GDP排名。

      3. 中国有一个先进的庞大经济结构,规模和竞争力至少不弱于发达国家,其它发展中国家没有。

      4. 中国的成绩是通过长期持续增长实现的,需要长期才能表现出来。过程中受关注的是真实存在的短中期大小危机,容易迷惑糊涂。

      5. 中国是和美国一个级别的大国。即使有再大的危机,大国也能防住,经济崩溃只会发生在小国。

      6. 大国的问题是长期经济增长率。除了中国还在增长,美欧日有陆续降成零的趋势。

      7. 中国超高的投资率是长期经济增长率一枝独秀的重要原因。即使投资失误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仍远小于长期增长的获益。

      以上这些判断,专业经济学家都会搞错或迷失在复杂的理论与现实中,我有信心是正确的。如果想平衡一些,每条后面都可以加上,中国还有N亿穷人、M个落后产业,环境污染、金融乱象,官员腐败、体制问题,仍很落后。

      长期经济增长率厉害的是,所有的优势和缺陷,都会通过它公平地表现出来。有一定水平的经济学家不会去谈崩溃,而是说“长期经济增长率下行”。大量企业按照旧有的增长环境安排产销,而价格可能对一点点的过剩短缺都很敏感。当经济增长率发生显著变化,市场环境就可能剧变,景气差别明显,短中期危机经常出现。中国现在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情况,长期经济增长率显然在下行。规模已经很大,过去的10%既不可能也无必要,问题是下行到多少。

      林毅夫是我认为水平最高的经济学家之一,经常鼓吹投资的正面意义,也主要关注长期经济增长。他认为还有20年8%的潜在长期增长率,是靠“人均收入与美国差距”来判断的。中国只有美国五分之一,相当于日本1951年、新加坡1967年、台湾1975年、韩国1977年与美国的差距,它们后来都8-9%增长了20年。“人均收入差距”其实等价于技术与产业水平的差距,下定决心去追,就有后发优势。别人更多靠引进,中国是山寨运动。简单地说,林毅夫认为主要靠山寨美国,还有潜力8%增长20年,当然要搞改革把潜力发挥出来。20年是个略值,其实离提出来的时候已经好几年了。但人均收入也统计不清,总之到现在还是美国五分之一左右。

      林毅夫这个逻辑比很多关注短中期危机的经济学家高一个档次。如果短中期危机都应付不了,就不要谈搞经济了。真正有长期意义势头火热的山寨运动,经济学家却不怎么关注,或者反而去贬斥,说没创新。其实管用的就是山寨,没法山寨了再创新。过去成绩不小,以后也这么干。

      但是把中国和日新台韩类比,按我前面的分析,恐怕不能这么来。这有几个原因:

      1.中国人口规模太大。日新台韩比美国人口少多了,后发优势可以覆盖全部人口。中国是美国人口的四倍,产业上山寨美国能覆盖多少人口是个问题。印度IT业吹上天也就几百万人。日本人口上亿,占了很多产业才算发达。

      2.中国需要的产业实在太多,不可能象美日这样把中低端产业扔掉,而是向内陆转移。中低端产业从中国内陆迁移走,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高中低端产业并存的状态下,人均收入会受低端很大影响。服务业就不可能高收入,否则低端的人没法过了。而服务业是就业人口最多的。

      3.中国和美国的技术差距,没有人均收入表现得这么大。国家技术实力,中国强于大部分发达国家,排名很前,仅全面落后于美国,从航天、高铁、先进战机、重工、IT等科技领域能看出来。从技术上看,后发优势比感觉的要小。

      4.中国人均收入的增长,和技术层级的相关性较为间接,反而和产业规模更相关。民工荒导致工资上升非常快,是因为制造业、建筑业等“民工产业”大发展,把农村剩余劳动力挖光了。3000元找不到民工,但可以找大学生,因为“白领产业”规模不够大。某些产业技术升级,相关人员收入快速增加,但对大批民工、大学生影响不大。

      所以,虽然中国肯定还要后发优势山寨运动追美国,但要推出20年8%的潜力就比较曲折了,中间多处逻辑存有疑问。后发优势应该有相当的作用,例如额外2%的长期增长率。但由于人口规模的决定性因素,后发优势不能给中国提供主要的长期增长动力,需要其它动力。就说美国自己,二战后火的时候也快速增长,哪有后发优势?是高科技和世界霸权的先发优势。

      即使在之前,中国的高速增长也不能说主要靠后发优势。我认为“先发优势”更明显。当然先发优势主要是说高科技,我用来泛指产业。意思是,中国不仅山寨了众多产业,还第一个实现了逆天的规模与高性价比,这个优势对于其它国家是不可抗拒的。人口太多,某个行业有突破对人均收入也没多大用,就象印度。但是,人口多也能将所有行业全搞到中高水平,这种“配套齐全”的优势是不可比拟的。只不过,它的表现形式不是人均收入,而是极高的性价比。

      这个逻辑确实有些绕,但综合起来就是下面这个意思:

      1.日本四小龙利用后发优势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或者叫东亚模式,能够有很长的高速增长期。中国看上去也是这样,有了高速增长期,一些经济学家说没有新意,“中国模式”不存在。

      2.日新台韩由于人口规模不大,在高速增长期就实现了人均收入的快速上升,接近美国。而中国虽然高速增长期已经很长,人均收入仍然很低。这使林毅夫误以为中国仍处于日新台韩高速增长期的起点,进行了简单类比。

      3.人均收入在高速增长后仍然很低的原因,是人口规模太大,与东亚其它地区本质不同。虽然中高级产业进步很大,但远不足以将中国众多人口拉到高收入。现存的中低级产业,决定了整体的低收入状态。

      4.另一方面,海量的人口以及全面追赶的国策,让中国的后发优势以产业聚集、世界工厂等形式表现出来,有类似“先发优势”的产业垄断效应,后来者无法竞争,这是日新台韩没有的。

      5.中国的产业技术优势和规模超过了所有发展中国家,也超过部分发达国家。再加上低收入,使得中国经济整体上有全球独一无二的终极杀手式竞争力:巨量规模基础上的高性价比。这是长期高速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

      6.由于有无敌的竞争力,部分产业不受限制地高速增长,到了本国或者地球规模意义上的极限:产能过剩。既带来竞争优势,也带来麻烦。再加上经济规模已经很大,使得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有下降压力。

      林毅夫的8%,我直觉是高了些的,但这里主要是说逻辑问题。按林的逻辑,过去10%的高经济增长属于偏高了。考虑到中国那段时间无敌的竞争力以及无穷无尽的市场,这是可以解释的。现在市场不再无穷尽,这个竞争力作用下降,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是多少不好说。我感觉是6%左右,纯属感觉。

      通宝推:胡极品,Juventus,梓童,桥上,唵啊吽,jboyin,terron,风暴,四条,脑袋,jhjdylj,加东,trilfe,jent,老老狐狸,云中飞,
      • 家园 为什么没有提到银行的国有体制?这个好像也是关键吧...

        尤其中央银行,其它国家是不是都是私有制的?

      • 家园 花!好文章,有新东西

        不过不太赞成美欧日有陆续降成零的趋势,如您所说,至少还有先发优势,百分之二到四还有吧,日本不算。另外统计上也看如何统计。

        另外,后发优势不仅在山寨,而且还在基础设施,现在我们的基础设施按人均还远落后于美国,当然由于我们国土狭窄,大概永远赶不上了,但目前还有很多欠账,可以去弥补,大概没问题吧。普通人的生活虽然没有汇率显示的那么大,但也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吧。城市化率只有一半,这些都是后发的优势吧。技术上也不能说是差距不大,还是有很多领域都差距很大的,要等一半以上领域第一才能说是追平了吧。

        还有,可能是反证,现在正处于经济低潮期,政府也没有大力刺激经济,但速度仍在七点五左右,可见八还是有道理的。

        以上后发的不足之处,要大部弥补,恐怕还得十几二十年,到时候我们的总量是美国的两倍,人均是美国的一半,可以告慰先贤了。

      • 家园 长期增长动力其实很简单。

        只不过有的国家无法摆脱别人的控制,有的国家企图控制世界自我封闭。而中国恰恰可以摆脱别国的控制,同时中国把发展世界经济为己任,不愿意自我封闭,所以就表现为长时间的高速发展。

        无法摆脱别人控制的国家,如日本,高速发展的30年后一个广场协议就停滞了20多年,而背后是日本的军工,高科技发展方向被美国精确控制,根本没有自主能力,就是美国的一个配套工厂。比如印度,干脆根本不发展重工业,整个国家的工业配套能力停滞不前,最典型的代表就光辉战斗机。非洲,南美的这些农业国资源国,被美国的农产品,大宗商品期货玩得个个都是负债累累。唯一看上去比较光鲜的就是中东的石油国,这是因为美国要用石油美元巩固自己的货币霸权。但是就是这些石油国家也是国防全部在美帝的手里。

        至于为了统治世界自己设限的国家,最典型的是苏联,沉迷于石油利润,经互会的自给自足,然后石油价格崩盘,苏联只能卖黄金换粮食,最后信心崩溃,自我毁灭。至于欧美,曾自洲:重化工的停滞明显。也是为了将工业人口限定在一定范围不惜自我阉割。要求自我增值的资本主义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固化的市场然后就经济停滞,阶层固化,贫富差距增大,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

        说句真心话,没有中国经济的大发展,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就能直接导致世界经济崩溃。

        通宝推:知其何休,wage,
        • 家园 请多关心经济新闻

          好多张口战斗机闭口坦克的来谈经济问题,我只能说,请多关注经济新闻。

        • 家园 【原创】自我限制我觉得是资本制对生产力发展的反动性决定的

          “为了将工业人口限定在一定范围不惜自我阉割。要求自我增值的资本主义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固化的市场然后就经济停滞,阶层固化,贫富差距增大,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

          欧美是真正的资本制度,即经济发展是为了资本增值,而不是反过来。即生产力发展,生产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这都不是资本的目的。只有资本增值才是资本制度的目的,所以不在乎是生产扩大资本增值呢,还是金融运作资本增值呢。而现实中,显然金融的快钱来得容易,也自然被资本青睐。

          我一直认为不能把中国改开后的经济发展,等同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确实是市场导向的,但被视为国家资本主义,但实质上主导经济发展的,并不仅仅是资本的增值。特别突出的,比如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他的扩张和维护生产力发展的任务,不是简单只盯着资本增值着一个单一目的,还有就业、工业化以及提高生活水平。更不用说,还有些国防目的。确实,搞好国有企业要比私营企业难,因为国有企业担负的责任要比私营企业多。

          • 家园 欧美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后已经背离资本增值了。

            现在欧美的主要目的是维持自己的资本在世界资本中占有的比重,简单点说就是维持自己的经济霸权。

            由于欧美日澳加就9亿人口左右,只占世界人口的小部分,所以欧美这些国家,采取的是技术封锁,金融控制的策略。结果就是所谓的虚拟资本增值,而实体资本缩水,然后就是要金融危机了。

            而中国本身就要有13亿人口,再加上理论上的经济辐射圈,不带动20亿人发展,中国自身的发展很快就会面临瓶颈。所以中国搞技术输出,基础设施输出,基础产业输出。这种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涉及的产业链长,变现能力差,容易被欧美以标准为门槛扼杀,除了象tg这样肯几十年如一日的干,又有足够的市场可以折腾的,真的是非常稀有。其实当年苏联也曾经卡到了这样一个位子,不过苏联自我阉割,放弃产业升级,被石油大涨的糖衣炮弹爆了头。

            其他国家有钱的出钱,有资源的出资源,有力气的出力气,只要表现出意愿来希望产业升级,tg就会全力帮助。说句真心话,tg弄出来的外贸体系,经常是自己人在那里自己杀自己的价,真的是感动世界。聪明点的国家应该趁着tg的工资水平低的时候,玩命大干快上基础设施,过了这村再想找这个店就难了。

            就算是为全世界搞基础设施,中国经济最起码还能高速发展20年。

            话说现在中国为非洲建的铁路已经是中国标准了,这是彻底的挖帝国主义墙角的行为,欧美必然反击。

            通宝推:履虎,
            • 家园 您的这个观点非常重要!

              国际垄断资本集团,不仅背离了资本增值的基本规律,而且勉力维持世界经济霸权,试图决定第三世界永远作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廉价劳动力供应地,永远处于世界经济的从属地位。这正是他们走向没落腐朽的标志。

              反观中国,以世界经济发展为己任,承担起人类发展的光荣使命,“主观为他人客观为自己”,作为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发扬光大于全世界,而这,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不绝动力!

              就算是为全世界搞基础设施,中国经济最起码还能高速发展20年。

              话说现在中国为非洲建的铁路已经是中国标准了,这是彻底的挖帝国主义墙角的行为,欧美必然反击。

        • 家园 DEL

          对不起,发重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