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女儿的发言稿 -- 三笑

共:💬215 🌺823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知道得越多,问题越多

                                            知道得越多,问题越多,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自己探索了

                                            wiki比什么都详细,还图文并茂,与时俱进呢。
                                            ”,个人认为还不如直接baidu或google

                              • 家园 嗯,也可以找一些高数好的同学来问问。

                                虽然大多数高数分数高的未必学得好。

                                印象中和一个真正的学霸级人物聊过高数,他好像觉得很简单,随便套套公式就行了。可惜当时没有深入聊下去。

        • 家园 我批评的是初中生,不是大人

          你说的固然是对的。但是从一般规律来看,必须有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接受老生常谈--否定老生常谈--发现老生常谈也有一定道理。

          你认为一名13岁的学习中上的女生,更有可能处于第一个阶段还是第三个阶段?

          • 家园 存在这样一种可能:

            就是她仅仅是简单接受了“老生常谈”,然后做下去,然后发现很轻松。

            有些时候,应用一个理论不一定需要“否定之否定”这个过程,他们只需要简单接受,直接应用,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采用了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未必需要理解的。

            比如我高中,物理一直名列前茅,如果当时有人问我方法,我肯定会说:多做题呗。这就是一句老生常谈。但“多做题”的人很多,成绩优秀的人很少,为什么?因为多数人在做题中没有抓住一些细微的关键点(我指的是方法的关键点,不是题目的关键点——比如我上面提到的“做题时尽量不看答案,绝对不看详解”什么的),而我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抓住了。这些细微的关键部分,由于我不是有意识的去追求,所以根本不知道这些细微部分的重要性,自然也说不出来,更谈不上理解。唯一让我感觉有帮助的,就是“多做题”,这恰恰是一句“老生常谈”。

            我觉得对小孩子,没有必要要求太高。她的说法,也许就是她的真实感受,只不过她未必能讲很深刻罢了。

            通宝推:三笑,
          • 家园 处于第一阶段,

            如果可以身体力行的话也就不错了吧。三笑兄说的明白,孩子是觉得自己就是这么做的,所以才坚持要这么说。

            而且,做这种演讲要考虑到受众的。吃不饱需要出去找食的,任何时候都是少数。初一能有多难的功课?很多孩子念不好书,我觉得都是不够专注,或者是压力太大,或者是对学习就不感兴趣,跟教材和教学内容无关。

            你有没有什么成绩不好的朋友?我当时有一个女友,自从升了初中之后成绩就不太好。为了帮她,我给她总结了一张纸的疑问词的用法,总结了各种特点,可她就是记不住,考试了还是不会。那么大的字,只写了一张纸啊。那件事对我刺激太大了,以至于我现在还清楚记得那张纸什么样儿,我用的纯蓝的钢笔水儿。。。

            在这种情况下,一步步来,让他们集中精力把基本的东西解决了,不要给太大的压力,应该是收效最快,最经济的办法。想当年我上台介绍经验,非常高大上地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不知道最后有多少人被我坑了,我还宁可自己当时说的是这么实用的东西呢。

            • 家园 处在第一阶段,所以要向第二阶段引导

              我一直在这里说的,不是强迫谁去搞什么课外学习,而是认清所谓的“上课好好听讲最重要”“预习学习复习打好基础”之类的谬论。先认清了,就成为了第二阶段,等到真正学明白了,再重新认识课本,才能认识到课本作为一个提纲的地位。我当然认识很多停留在第一阶段的人,这种人的成绩往往只能考400多分,能通过会考而已。我认识的绝大部分学习好的人,包括我自己当初,都是第二阶段。只有极少数人真的达到了第三阶段。第一阶段的人,尽听第三阶段的经验,那不是找死么

              你给朋友总结一张语法规则,你认为把这个熟记了就是打好基础了么?我觉得恰恰相反。没有大量的阅读形成语感作基础,一个人不可能理解语法的本质,理解了也是机械的背诵,机械背诵了对高考也没有帮助。我也爱用纯蓝钢笔水,因为我特讨厌蓝黑墨水的颜色

              从有教无类的思想出发,任何人学习不好,只要智力没有太大问题,可以说都是教学方法问题。包括教材好不好,老师行不行,体制能不能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刀切等等。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永远没有尽头的。所以不能盲目接受“教材最好最重要了”的信念,早日进入第二阶段,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有直接的好处

              • 家园 我的理解是很多人第一阶段还没有达到

                我说的是初中一年级的英语,还是月考,就完全是按知识点考的那种巨傻的卷子,恨不能让你背课文。第一次认识到厌学情绪的可怕。。。真是太可怕了。蓝黑钢笔水需要把字写得特别整齐,否则就巨丑,太不适合我。

                我也同意不做课外题,绝对没有办法成为第一、二梯队的学生。课本上的题目太简单了,完全没有活动开的感觉,老师加餐要照顾全班的水平,也不可能太超过。

                区别是我觉得最好的学生是不会听别人意见的,他们大概早就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了。所以目标受众应该是更差的学生,最需要听的那帮学生多半连书本都没看懂。至于三笑家闺女,等她进入初二,或者高中,只要她保持着思考的习惯,保持对自己的要求,她自己就会感觉到这个必要性的。

        • 家园 你是程序员么?

          听说程序员编号都是从0开始编的,试试灵不灵。

          • 家园 1、我之所以从0编号是因为我觉得那个方法是无用功;

            2、我确实曾经是程序员…………

      • 家园 我倒觉得还真是上课听讲最重要

        倒不是说老师讲的多么好,而是说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专注。实际上编教材的人毕竟也不是吃闲饭的,对进度还是有控制的。我认为如果专注,课堂上的内容已经足够学生消化理解。而如果不专心听讲,课后又上补习班或者多做题,其实挺浪费时间的。

        又看了一下,看来您所谓的夜草也不是指补习班或者多做题,那么我们的观点冲突应该不大。课外多学我挺赞成的,但我赞成的是真正学,不是学些什么应试技巧,也不是拿着几道题翻来覆去地做个没完没了。

      • 家园 感觉这个要求有点过高

        要一个12,3岁的小孩写一篇让大人觉得很好,很有道理的文章恐怕不易吧?

        能够有机会上台讲话,锻炼一下胆色,估计就不错了。。。。

      • 家园 够直接!

        赞一个,喜欢你这种坦率的作风!但更希望传授下当年你的学习方法,让后来的小弟小妹们有所借鉴!

      • 家园 融会贯通恰恰最需要大量的夜草?

        如果这个"夜草"是指课外补习班的话,NO!别人给你的"融会贯通"不是真正的"融会贯通".

        对于学习已经"认真"的学生来说,他们如果成绩已经优秀,那么他们当然不再需要补习班;如果他们的成绩还是不优秀 ,那么他们的根本问题在"理解力"上,而不是去补习班吃"夜草".

        理解力不是补习班能补出来的,融会贯通也不是补习班能补出来的.以我自己学习的经验来讲,这个理解力,来自大量的,津津有味的,乐在其中的课外阅读上,在各种"杂学"上.

        我记得我初中学习平平,就是爱看各种书,文史地理,武侠言情,佛家道家,甚至算命卜卦...看到什么程度为止呢?看到一本书几下就能看完,看到一篇文章大概瞟几眼就明白大概在讲些什么,这知识面和理解力就在那儿了.

        上了高中,知道要好好学习了,于是自己拿起课本,仔细研读,弄明白到底在讲些什么,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了,结合学校练习,自己也买了一些辅导书,成绩很快就一步登天.那个突破的过程,不到一年,包括英语数学地理历史都突飞猛进,语文我本来就不错.

        所以,在初高中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我觉得就是以课内学习为中心的基础上,从小就打下的知识面和理解力的底子.

        通宝推:jboyin,三笑,
        • 家园 之所以宝推这篇,

          是因为我非常赞成关于阅读的观点。

          课外阅读,目的是两个或者其实就是一个,让孩子的思路更开阔一些、眼界更高一些。同样一门课程,在一个知识面广一些的学生眼里,可能思考的维度就多一些,就更容易理解。

          其实关于夜草的问题,月色MM、雨落幽燕和我强调的重点不太一样。我和月色对月色的观点是课内学习和课外的夜草是本末的关系;雨落幽燕河友讲的是在做好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夜草是非常必要的。其实观点并不矛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