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对当下纷繁乱世的思考框架 -- 烤糊的卷子

共:💬527 🌺6257 🌵6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6
下页 末页
          • 家园 现在所有JY都是指的那些言不由衷一直为某些势力商家做代言

            的人,还有一部分就是所谓年轻化时期提拔上去的干部,你仔细观察下可以发现出问题的人大多是那批人,当年提拔太快所以泥沙俱下。在河里还是茶馆忙总提到过,好像就是精英逆淘汰的文章里面你自己去找吧,我就不费这神啦。当时忙总给出的解决办法就是让时间来解决一切。

            • 家园 古代小姐是贵气词,今天则成了下贱词.是因为所指人群不同了

              你所谓的"精英"人群也不过如此而已.并不影响朝堂上真正的精英在营运国家的.

              而涉及这些真正精英的关键是能力有多大,权力有多大,索取有多大的问题.这个无论在建国前还是建国后都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有些时期没有显性化扩大化而已.也是全世界的问题吧

              所以你骂的只不过是周仓腐化罢,至于关公腐化,大家还是先要看他能创多少业绩的.

              • 家园 你错了,官吏分层皇权不下县是宋代直到民国国力

                衰弱的根本原因。无论是韩毓海老师的“五百年来谁着史”还是钱穆的‘历代政治得失’都提到多次这问题。千万不要以为关公一跺脚,周仓就会把所有事情都办好,没正确的组织能力,黑锅关公倒是有的背。你还是受官方媒体洗脑太严重,一个组织的活力不仅仅在决策层,更重要的是在执行力方面。

                500年来,中国为什么逐步衰落?不是简单的因为生产不发展、市场不发达,更不是由于什么“体制干预”过多,而恰恰由于体制的“无为”、体制的“无力”和低效率。将中国的近代衰落简单、抽象地归之于“专制制度”,特别是所谓“国无宪法”、“民无权利”,这其实是晚清和民初就有的议论,它终究要流于一种耳食之谈,沦为与历史和现实实践脱离太远的空洞教条。

                这是因为中国自宋以来,“官”与“吏”就是分离的,官以科举出身,所长者无非经史辞章,但对于财税经济司法,均一无所长,于是只能将后者委之于吏。宋、明、清之体制,官常有升迁、有调防,而吏却是永不升迁、无调防,这势必造成久居地方的“吏”,成为最大的地方势力和利益集团。这种官与吏分离的体制,所造成的直接结果,自然就是财税经济司法,实际上一向都操在吏的手中——也就是说,所谓近代意义上的“国家命脉”,500年来其实都是由吏来操持的。而久居地方、永无升迁的吏,一向又只能是从财税经济和司法中获得、抽取利益,于是,当着国家有任何改革,特别是面向国家财政的财政税收改革(如王安石、张居正的改革)之际,其所首先触及的就是“吏”这个集团的根本利益,而这些改革之所以总是归于失败,并不是由于其出发点不好,或者目标不明确,而是由于这些改革不借助于吏,则根本不能推行,而这种改革又往往总是与吏的根本利益是截然相悖的。于是,这种“体制性的自相矛盾”,造成吏总是有能力、有办法将改革转变为对于百姓的更严酷的榨取,使得国家政令扭曲,最终使得意在壮大国家力量的改革,反而走向引发社会矛盾、促使国家能力下降的反面上去,王安石、张居正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无他,大抵就在此“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之体制。

                无论据就不要回复啦

                通宝推:林风清逸,燕人,烤糊的卷子,
        • 家园 或者反过来说,那些烂泥扶不上墙的老精英还在台上

          那些创造中国奇迹的真正的精英,还没有能够大规模走上前台,彻底改变中国的面貌。

          • 家园 那些创造中国奇迹的精英未必能在官场上斗的过他们

            J20,8万吨锻压机这些知识对普通老百姓太过高深,而且每一次成功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失败,而任意一次失败就会被他们拿住把柄打压。

            这点你看看出成果的大多就军事成果就明白啦,这方面大多是有着面对外部势力的挤压而产生急迫的需求有些甚至是立下军令状的。而在这些人的牵扯下,一汽上汽乃至节水治污等等方面进展非常缓慢。他们这些人表面上都是非常友善好客,儒家仁义君子之风做的非常到位你找不出半点毛病的,理工科的人这方面差太多啦。

            • 家园 说到底还是价值观和评判标准的改变

              毛时代,评价标准是结果的长远利益。为了长远利益不惜牺牲眼前的利益,甚至眼前的基本生活需求。

              现在是只看眼前利益,钱立马到手就好,后果留给子孙后代去解决吧。子孙争气结果就好,子孙不争气就认命。这跟邓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思路是一致的。

            • 家园 古人云,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前30年中国的干部,只会干革命,你要他招商引资是要他的命,后30年中国的干部,只会招商引资,你要他干革命,也是要他的命。时代变迁,自然会有适应时代要求的人上位,这是必然的。不必忧虑,中国在进步,自信和务实终将成为主流,真正推动中国进步的人是谁,大家会明白的。那些拉后腿的人的时代过去了,他们自然会销声敛迹,如同秋天到来,虫子要蹬腿一样。

        • 家园 中国精英是中国崛起的最大障碍

          不是垫脚石,就是绊脚石。在西方发达国家,精英阶层是国家崛起的垫脚石,在永远的发展中国家,精英阶层却是国家发展的绊脚石,都是石头,咋就这么不同呢?

          的确,国家崛起的垫脚石,才称的上真正的精英,国家发展的绊脚石,算哪门子的精英?

          晏子春秋说的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趋利避害,囤积居奇,是人的本性,精英就是最能趋利避害,囤积居奇的人,只是在西方社会,这种既得利益的获取,主要是增益性的,因此,精英阶层是国家崛起的垫脚石,以而到了永远的发展中国家,这种既得利益的获取,主要是减损性的,因此,精英阶层就成国家发展的绊脚石。

          判断精英的标准是什么呢?是有利于发展,还是有害于发展么,这个标准是不稳定的,有时有利,有时有害,曾经有利,后来有害,曾经有害,后来也可能有利,因此,只能用趋利避害,囤积居奇,这个贯穿历史与现实的标准,作为精英的标准,与胜王败寇是一个道理。

          垫脚石的精英,主要是能够造成内部和内外两种均衡,因此,在内外均衡方面,能够通过武力和技术优势,获得均衡,在内部均衡方面,能够通过产业升级,获得均衡。

          绊脚石的精英,主要是破坏内部和内外两种均衡,因为,可以通过特权和资产垄断而获得既得利益,会造成两极分化,区域对立,又因为垄断获取的既得利益,而大量进口外国产品,又加剧了内外失衡。

          趋利避害,囤积居奇,是精英基层的共同的特点,关键在于既得利益的获取媒介,是特权资产垄断,还是科学技术垄断,永远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特权资产垄断,而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科学技术形成的专业化职业化垄断。

          当炒地皮,炒房子,每年获得收益,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于开工厂的收益,谁还会真正投资实业,投资技术革新。

          朱温两届政府,放任土地乱政,是祸乱中国经济的源头,竟然被体制派吹捧,要么是只见表象,要么是别有用心。

          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曾经是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到现在也没有真正被推翻,只是演变为特权垄断,资产垄断,技术垄断,继续压迫劳动人民,相对而言,资产垄断的危害最大。

          印度等国的资产垄断,主要是私有独占,而中国的资产垄断,主要是炒作投机,作为绊脚石的精英阶层,比起印度等私有制发展中国家,要松散很多,这便是中国能够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绊脚石碎裂了,下面的草木更可能生长出来。

          供给决定需求,是工业化的典型特征,需求决定供给,是城市化的典型特征,只有二者实现良性循环,经济才能真正崛起。

          中国的工业化,除了对出口,和外资依赖严重,问题还不大,但城市化却因为特权资产的垄断,而陷入了陷阱,倘若城市化不能真正实现,中国就不能摆脱对出口和外资的依赖,中国的崛起,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精英,垄断,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俺也谈了不少,但要全面地阐述,总有些力不从心。

          土地用途的改变,建设用地的规划利用,是中国经济的核心,也是政治的基础,这十多年,太乱了,中国能不能改变这种混乱,将决定中国将来的命运。

          国家的崛起,实质就是精英阶层由特权资产的寄生性垄断,转变为科学技术的增益性垄断。

          • 家园 话是这么说

            但在现有体制下,有什么确实可行的措施,能够促使这种转变那?目前真没看到什么希望。

          • 家园 段子一枚

            一帮卖脑白痴的、卖傻哈哈的、卖保险的、办培训班的、刮地皮的、鼓捣资本运作的,天天指责一帮造核岛的、造J-20的、造海洋石油981的、造8万吨锻压机的、造全球最大承重数控机床的、开采高含硫气田的、制定4G标准的没有活力、不懂创新、没有技术含量,这就是中国的现状。

            通宝推:okcgb,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