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对当下纷繁乱世的思考框架 -- 烤糊的卷子

共:💬527 🌺6257 🌵6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刻薄点说,你的经济思维还处于农业社会……

            你以为工业化了以后劳动生产率就都差不多么,铁锹跟挖掘机是为了比喻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还当真了开始解释……

            更何况劳动者之间的能力差别极大,蓝翔毕业开挖掘机的产能比工地上的小工高多了,低端装配线上工人的效率比得了自动化生产线上的管理员?你觉得以现在国内的情况,真能嘴皮子动动就拿劳动人口数开始比么……

            广大低端的劳动者才是现阶段的生产主力,而这部分并不能单靠数量能来衡量计算的,也正是这部分最危险最容易被新技术代替。富士康几十万员工,如果单纯上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话,几十万人的生产效率未必拼得过。

            都工业化100多年了,比较的是劳动生产率是产能,但绝对不是劳动者人数,劳动者人数要真如你想的那么重要,失业率还是个事儿么。

            工业化经济体系要匹配工业化思维分析能力。劳动者数量依然重要,但早就不像其在农业社会那样处于决定地位了。

            • 家园 您说的有点乱,我帮您梳理一下哈。

              首先,工业社会第一个关键词:动力。运用由矿物能源驱动的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是工业社会最基本的特征,其物质表象是火车,汽车,飞机,发电站,电动机,传送带,拖拉机,生产流水线等等等等动力传动设备,也包括你所说的挖机等工程设备。在动力这个维度上,比较两个国家工业能力的综合指标就是所有工业生产设施的马力总和。这个指标有一个相关性非常高的公开的统计数据指标可以参考,就是工业用电量。而在工业用电量这个指标上,中国已经达到了美国的四倍。

              第二个关键词:控制。这个维度才是您说的重点。同样是使用机械动力,大量使用人类进行生产控制和使用传感器机械手等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控制,前者的劳动生产率和质量管理水平要低。但是并非所有的工业门类都需要自动化控制,像电力,冶金,窑业,大型成套设备,自动化生产只占到一小块,而成衣,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也不可能用机器人代替人类,建筑业和服务业就更不用说了。真正可以大量使用机器人代替人的产业,只不过就是汽车,机械,某些电子零部件等。可能被代替的劳动力,最多不会超过总劳动力的百分之五。而且自动化水平越高的生产线,其生产灵活性就越差,需要大量时间进行生产线设计,设备订制采购,安装,调试,编程,故障诊断设备微调等等等等繁琐的过程。很可能等你可以进行规模化量产时,你所要生产的产品也已经过时了。所以你所说的富士康几十万人被机器取代,才是真的不了解工业生产呢。

              第三个关键词:劳动力。作为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我要纠正您一个说法:一个蓝翔挖机学员的价值,其实并不比工地有经验的小工价值高。挖机手的手艺是在工地里练出来的,不是在蓝翔学出来的。这个道理对其他各行各业都适用。这也蕴含着中国对美国的优势。中国的资本积累量比美国大得多得多,给中国这些原本没有什么高超能力的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新增工作机会,从没经验到有经验,从生疏到熟练,直到中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而美国寅吃牟粮,没有资本增量,只有不断老化损耗的设施(电网,水利设施,桥梁,公路等等都无钱维护更新,军事武器平台不断老化退役),那么其劳动力的劳动能力也必将随着美国的去工业化而不断退化,青黄不接。到时只怕几个美国劳动力的产出,,也比不上一个中国劳动力了。

              通宝推:钓者任公子,沙发土豆,empire2007,脑袋,咪铛,预备役师的防化,
              • 家园 你这人涵养还真不错。
              • 家园 唉,说3部分就出3个窟窿,没意思了

                1,能源。

                拿工业用电量开始比较的前提,得知道什么叫产能过剩……产多少是一回事,能卖出去多少是另一回事。农业社会产的粮食总能消化完,而大工业生产的产品数量可以说没有上限,唯一制约上限的条件在于需求。产能过剩你还当个宝拿出来现,工业用电量提升有啥难的,为什么别人不敞开了生产才是关键。该追求管理以及效率等质量方面的东西,你还拿数量沾沾自喜,早就说过你还是处于农业思维状态还不承认,粮满仓的时代当然不用考虑生产效率,满负荷造不就完了……

                2,控制

                效率方面自己去看现在国内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就不科普了。你以为富士康不想上不能上机器人么?解决不了就业问题,要这种公司何用?别人都准备上工业4.0自动了,你还觉得人工手动好……

                3,劳动力

                手艺的确是练出来的,问题是老板欠你的花钱给你练手艺???技术工人跟普工差别很大好么……对这种最基本的东西都信口开河,还有啥好多说的

                各种各样的漏洞太多,没意思不回了

      • 家园 说一点小小的不同意见

        我们国家的劳动力,除去从事农业的中老年富余劳动力外,大约有6亿人,而我国经济的投资积累比例,大约是一半。也就是说,每年的资本积累量,相当于3亿劳动力一年的劳动。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每年只能挤出大约3000万劳动力用于投资活动,中国的一年相当于美国的10年。

        中国3000万人和美国3000万人的劳动积累,应该在现阶段差距还是相当大的。所以中国的一年肯定没有美国的10年,不能简单套用人数。

      • 家园 对了,这个资本积累有个历史储量的问题

        这个概念我也是在河里学的,好像是葡萄

        大意就是将历史生产的粗钢进行总计,除以当前人口总数,得到的平均数。即便在今天生产突飞猛进的情况下,我们的人均粗钢历史储量只相当于美国一站前,日本六十年代。这个数据的意义主要是说明工业化程度,消费量加上去可能更有说服力。同样的还有水泥历史储量。

        下面抄一段,中国的数据我查了历年钢产量,下面这个数还是高估的。中国总产量也就这几年放大,人均下来是不行的。大幅增长是2000年之后开始的。世界一半的钢产量,也就10年之后的事情。

        从1871年至今,美国粗钢总产量高居世界各国之首,总产量达到79.84亿吨,其中1949年至2009年总产量为59.40亿吨,1949年之前为20.44亿吨,都是位居世界首位。

          俄罗斯及前苏联1871年至2009年粗钢总产量为59.49亿吨,居世界第二位。其中,1949年至2009年总产量56.03亿吨,居世界第二位;1949年以前总产量3.46亿吨。苏联时期(1918-1991)总产量为48.17亿吨,沙俄时期为7084万吨,俄罗斯时期(1992-2009)为10.6亿吨。

          中国1871年至2009年粗钢总产量为51.22亿吨,居世界第三位。其中,1949年至2009年总产量51.14亿吨,居世界第三位;1949年以前总产量760万吨。

          日本1871年至2009年粗钢总产量为48.27亿吨,居世界第四位。其中,1949年至2009年总产量47.25亿吨,居世界第四位;1949年以前总产量1.02亿吨。

          德国1871年至2009年粗钢总产量为31.40亿吨,居世界第五位。其中,1949年至2009年总产量24.57亿吨,居世界第五位;1949年以前总产量6.82亿吨,居世界第二位。

          英国1871年至2009年粗钢总产量为16.38亿吨,居世界第六位。其中,1949年至2009年总产量11.44亿吨,1949年以前总产量4.95亿吨。

          法国1871年至2009年粗钢总产量为13.70亿吨,居世界第七位。其中,1949年至2009年总产量11.25亿吨,1949年以前总产量2.44亿吨。

          -------------------------------------------

          别看中国现在粗钢产量7亿吨占世界的一半,但因历史欠账太多,人均钢蓄积量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人均钢蓄积量要达到美俄的水平还得以目前的产量开足马力生产30年,要达到日本的水平更是要生产50多年

        • 家园 计算人均钢拥有量时应该用生铁而不是粗钢

          生铁是从铁矿石中还原得到的,代表从自然界进入人类社会的铁元素。粗钢包括两部分,除了从生铁中继续冶炼得到的,还有用废旧钢材回炉得到的。中国的粗钢基本等于生铁。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粗钢大部分是回炉旧钢,并不增加钢蓄积量。

        • 家园 水泥历史储量感觉应该是更好的指标,河里似乎没人比较过

          这东西似乎出口少,扒了再建的情况一般也是零头。直接拿历史产量加总挺容易比较的

        • 家园 光是查历年粗钢产量累加来计算资本积累量是很不准的

          日本就尤其不准啦,因为它一半以上的钢产量是跟着汽车船舶机械等设备出口了,并没有积累到它国内。而且累积粗钢产量重复计算了废钢回炉的产量。另外在住宅资产积累上,中国住宅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比美日的木结构用钢量大得多。

          我个人估算中国的人均资本积累追上美日还需要10年,以人均机动车保有量作为主要参考指标,当中国的绝对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亿辆时,就算追上了,因为到时还有世界第一发达的轨道交通作为补充,人均可利用交通设施设备资源就算是追上美日了。

          • 家园 不全是积累钢材本身的问题

            这个概念我理解,既有钢材积累、国土改造的因素,又有生产规模、生产技术因素。如果光以消费来看,这个第一是没法跟计划经济进行比较,第二是忽略了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还是很重要的,毛泽东当年差没点跟陈云掐起来,国家都快整散架了,最后才整出1070万吨,还多半不能用。现在搞出地球产量一半是在压又压的情况下,我估摸要整毛泽东那一套,整得地球其他国家产量在十分位都是可能的。这之间生产能力的区别不可同日而语,而生产能力对于工业化社会是一件硬指标。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成正比,钢材出口大国一定是工业化程度高的那么顶尖几个国家。这个我没有统计过,但如果钢材出口大国自己工业化程度不高也不消费,这在逻辑上不成立,既不符合赚钱的道理,也不符合干革命的道理。

            我理解的这个积累量本身是一个单项指标,不求囊括全局定义精准,只作参考,所以没必要整那么多事,看看生产量就可以了。

      • 家园 写的非常好

        我也知道事实大抵如此,但不知您的数据来源有没有出处?另外,中国仍处于积累之中,尽管这速度很疯狂,但仍需要一段时间完成积累、赶上美国。

      • 家园 你错了,这资本不是自己累计的,而是别人塞的

        资本是逐利的,就像牛羊是逐水草一样。

        人民币不断稳定升值,利率又高,各种热钱,傻钱不进来才怪,存银行坐收利差和汇差,哈哈,中国的资本当然充足了。

        但问题是,资本收益率能够维持住吗?资本外流的时候,能不能挡得住?或者,现在的摊子,没有热钱进来,能不能支撑的下去。

        • 家园 就算是别人塞的,也是中国吃到肚子里的,吐不出去了

          住宅,道路,铁路,机场,电网,管道,汽车等等——这些统统是实体财富,不管它们是来自何方,姓什么,它们已经确实地沉淀到中华的土地上,并且成为中国巨龙身体的组成部分了。

          外资跑了又怎么样,能把盖好的工厂,道路和楼房一起卷跑吗?什么是一个国家的力量,不是阁下嘴里“哈哈”的停留在纸面上的各种华丽数据和账面资本,而是实实在在的基础设施和物资生产与运输能力,这些能力足以支持中国打赢任何一场现代化的战争,无论是经济战争还是军事战争。

          这些实力同样能支持我打赢跟阁下的嘴炮战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