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闲聊六四 -- 唵啊吽

共:💬279 🌺1772 🌵5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学生和学生背后的人不傻

              只有极左才会在敌人中出现支持己方人时,当众打脸。广场上的作秀派显然不是,分裂党的帽子不是瞎扣的。

              • 家园 赵的作为

                给事情搅了局。不然4月底就可以平息,比86年大不会太多。对于他的定性不冤枉。

                至于赵真的是被西方收买,还是为了做秀来掩盖88年经济的失误,具体细节不清楚。不过根本不相信他是出于天真和幼稚的美好愿望去支持学生的。

          • 家园 88的时候腐败现象其实比较严重了

            大井故事似乎生活在真空中,只不过腐败数额和程度可能差一些

          • 家园 左派有主导,不过左派没有媒体没有宣传途径

            反腐败反官倒反通胀的口号最先是某些具左派意识的人提出的(不过没有明显的组织),在事件中有人提文革,提改开路线反思,可惜,掌控媒体的没有左派,所以这些声音不会被大众听到,但参与者能听到,周边支持的工人也能听到。

            单一的民众述求,或者左派述求,在没有媒体支持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声势的(因为当时媒体几乎全部被右派把持,就像现在),所以86反通胀、反腐败、反官倒事件很多人不知道(或者被洗脑以为是方励之等人策划的)。在86之后,右派媒体为左派运动准备了很多东西,也为最后夺取领导权准备了很多东西。民众自发的左派运动最后被利用了,非常可惜,但这也不能抹杀左派在这2次运动的参与度。

            在89事件进行到中段,可以说主导权就已经被右派掌控了。一来,左派没有媒体支持,而右派经验丰富,他们从86年的事件已经预知了89事件的发展态势,所以他们一直在试图引导并最终主导。这个可以从整个事件发展的进程看出来——在事件之初,只有反腐败、反官倒、反通胀的声音,但到了中期以后,就开始喊西方民主自由了,到了后期,更是立了个奇丑无比的“女神”像——明白人都知道一定发生了什么,可惜很多人被媒体洗脑了,当然,官方的有意误导也很重要。

            通宝推:jboyin,偶卖糕的,
            • 家园 这段有点想象了

              觉得这段有点想象了。你自己的回帖中行文就很矛盾,比如说左派没有媒体支持,右派掌握了媒体。既然86后就有了教训,左派难道就没有想过掌控媒体么?并且你自己后面也说前面还是当时在8平方的时候,媒体一开始也是偏向运动方的,如果左派真的没有掌握媒体,估计运动一开始就不会被媒体所支持,也不会有反官倒反腐败反通胀的报道了,如此深入人心的报道,任何一个反对运动的派别都冒不起这个风险。从我个人从新闻了解的印象,当时的新闻转向几乎就是一夜间的180度转弯,构不成你说的如此阴谋的一面。

              • 家园 对于这段历史,我不需要凭想象,只需要凭记忆

                左派不是不想掌控媒体,而是无从掌控,早在70年代末期,媒体就被矮子右派掌控了,说是“不换思想就换人”,左派怎么可能掌控正规媒体?那时又没有网络。86和89,各大学校都有大字报,但这些大字报是不会登上正规媒体的。那时不仅有价格双轨制,也有信息双轨制。我说的左派引导、反通胀反腐败反官倒以及反思改开等,都是在“水面下”的大字报上的。那时的大字报没有文革时多,但也不少,且也像文革时互相传抄。

                媒体的所谓“偏向运动方”这个偏向就很有说法了,那时的媒体,只提西方民主自由,不提文革,但“水面下”的大字报提,且很多;那时的媒体不讲官倒或言语模糊(我不记得有讲官倒的文章,当然,也许和我看的报纸不算多有关,那时我是右派,主要看《世界经济导报》之类的报纸),但“水面下”的大字报公开点名最大的官倒康华,点名邓质方和邓朴方,你认为那时哪家媒体会点名邓家二人?那时的媒体讲涨价讲价格双轨制带来的“阵痛”(还是阵痛!85年价格双轨制后,这个阵痛一直痛到89及以后),但从来不敢说“通胀”,而那时农产品、工业制成品价格普遍上涨,不是通胀是什么?只有“水面下”的大字报不仅讲通胀,也将此与前30年的物价做对比了。

                正规媒体之前的“支持”和之后的转向,正是这些媒体想利用运动的证明。在运动之初,媒体就有意想将运动引导到他们想要的西方自由民主方向,想借此“打烂残存的左派思维和所谓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际上,这样的事甚至不是右派媒体在做,而是中央最高层在做(当然,国外势力也在做),所以到了运动中期,我们会看到媒体甚至中央支持这个运动,而反官倒反腐败反通胀的口号就在明面上喊得不多了,虽然参与者还在喊,可惜外界听不到太多了。学生代表见赵紫阳时,也有提到这些,不过是夹杂在要求西方自由民主的口号里说的,和运动初期已经有差异了,到了运动后期,就只剩下西方自由民主了,虽然“水面下”依然喊“三反”,但上面绝对听不到了。

                后人很多从香港电视或者国外的书籍、影像中了解这2个运动,从他们的记录中,是无法了解运动全貌的,更无法了解运动起因。

                作为参与者,我可能也无法了解全部运动的全貌(身在此山中,不知全貌也很正常,但我在参与中了解的,肯定比只通过媒体了解的要真实。就像86那次一样,89那次我几乎全程参与,直到5月底我被家长抓回家,我对运动应该有点话语权)。对于这段历史,我不需要想象,只需要凭记忆。

                通宝推:马哥,zen,米爹,燕人,喝点红茶上会网,岳阳,天狼星,卢比扬卡,特里托格内亚,迷途笨狼,天棒门诊,南京老萝卜,jboyin,泥忆云,偶卖糕的,
                • 家园 当时很关注,天天看新闻,留有一些记忆

                  其实前面的铺垫河殇什么的我都看过,那会年纪小,什么黄色文明蓝色文明,开放封闭的理解不了,印象深的谈到中国建筑高墙深院也是中国思想封闭的象征,当时就疑惑,把门不锁,墙砸了,开放了,小偷来了怎么办,这个怎么也是思想封闭的象征了。那段时期生产不足,物价飞涨,加上官倒什么的,普通百姓的确有些怨言。学生吗,有些热情,大部分瞎起哄,88年就开始时不时的回家不上课了,反正包分配。当时对时事感兴趣,天天看新闻联播,每个镜头都经历过。缘木的沟通,学生上街,跪在大会堂门口交请愿书。播音员用催人泪下的语调播放学生绝食所受的痛苦,群众的牵挂支援。真人出面讲话当时就感觉不对头,眼睛好像有泪光我也看到了。杜姓播音员用播丧仪的语气播消息,吓我一跳,以为有谁过去了。

                  不过我当时是极少数反对上街的,觉得没到这么危险的程度,还和拥护上街的老师争论过几句。结果事件发生暑假后,倒是这个老师给我们念稿子,教育要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当时就对政治的翻云覆雨映象不好,虽然依旧对时事感兴趣,但不太想掺和政治了。

                • 家园 一腔热血白流了。

                  正规媒体之前的“支持”和之后的转向,正是这些媒体想利用运动的证明。在运动之初,媒体就有意想将运动引导到他们想要的西方自由民主方向,想借此“打烂残存的左派思维和所谓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际上,这样的事甚至不是右派媒体在做,而是中央最高层在做(当然,国外势力也在做),所以到了运动中期,我们会看到媒体甚至中央支持这个运动,而反官倒反腐败反通胀的口号就在明面上喊得不多了,虽然参与者还在喊,可惜外界听不到太多了。学生代表见赵紫阳时,也有提到这些,不过是夹杂在要求西方自由民主的口号里说的,和运动初期已经有差异了,到了运动后期,就只剩下西方自由民主了,虽然“水面下”依然喊“三反”,但上面绝对听不到了。

                • 家园 有个不情之请

                  可否请老兄把当年“水面下”发生的事情,以亲历者的角度写出来。这些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八平方事件的话语权,我们迟早要回来的。

                  • 家园 对这一段经历,我现在依然有迷惑的地方,即便我本人参与其中

                    由于目前网络上划分立场的标准过于硬朗又过于模糊(矛盾吧,呵呵),所以对这次事件的定义也就过于简单。

                    比如说自由民主吧,很多人以为自由民主的口号一定是右派喊的,呵呵,却不知真正的毛派必须是自由民主派(虽然信“自由民主”的,不见得是毛派)。

                    我本人是坚定的自由民主分子,一直都是。我和我的同龄人,是最后一代对文革有直观印象的群体,虽然那时我还小。正因为在我的记忆中,平等和自由是直观的(虽然不是某些人口里的绝对平等绝度自由,但那是我记忆里最平等最自由的年代,我也明白这个世界不会有绝对的自由民主),即便在我短暂的“右派”生涯中也不改对文革的感觉。所以经历了80年代的运动、90年代的迷茫的我,没有办法变成“自干五”,也没有办法简单地将运动中后期对自由民主的追求简单地理解为“我们被利用了”——虽然在外界看来,在媒体看来,在后世看来,我们确实被利用了。

                    没有政治诉求的运动,通常不会发展成真正的运动,所以,这次运动在最后被有心人套上他们所希望的政治诉求,也很正常。即便在开始,运动又何尝没有政治诉求?反腐败、反官倒、反通胀也是政治诉求,要求中央领导人及其子女像文革时那样接受群众监督也是政治诉求。要说左派的失败,主要是败在没有宣传组织。而没有宣传组织,又几乎可以说是没有组织的同义词,因为这些运动,宣传是组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虽然左派在动员上、在宣传上(“水面下的”)都功不可没,但是由于左派的准备和行动都是有幻想的,因此左派的失败是必然的。

                    这个幻想,就是:我们以为这个党和以前的党是一样的。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明白得早一些,有的年轻人明白得晚一些,但大部分人在这些年都明白了。明白这个差异之后,西西河也就不是世外桃源了,于是很多和谐派心里很不爽,纷纷上演出走大剧,这也很正常。

                    通宝推:王铁墩,马哥,Gr18Ni9Ti,
                    • 家园 自由民主本来就是左派的口号

                      为什么在中国变成了右派口号,原因还是你说的,真正的左派,在中国没有话语权。而在舆论界掌握话语权的所谓右派,其实也不是真正的右派。实际上西方意义上的左右,在中国都是罕见的。

                      中国是中央集权一家独大的社会,在台面上不存在西方式的左右博弈,只有东林党和非东林党的博弈。西方的左右,无论立场如何,考虑的都是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而中国所谓的右派,除了少数真右是从国家利益出发的,其他的大多数无非是东林党的徒子徒孙,无论口号喊得多冠冕堂皇,心里考虑的还是利用体制为自己牟利。而所谓的左派或者自干五,仅仅是非东林的大杂烩。既没有组织,也没有口号。从组织程度上来说,还不如东林党的徒子徒孙们呢。在中国,真正从国家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的,只有社会的两极。一极是最上面的中央政府,还有一极是底层的劳动人民。

                      通宝推:杨微粒,马哥,
                    • 家园 不管你是什么派

                      有些事情,还是记下来的好。这是对自己的经历的忠实。

                      你们亲历者不发出声音,难道要任由别有用心者“创意”发挥?

                • 家园 我们市大学生游行的时候我在边上看呢

                  队伍里有一个举动,我当时很不理解:

                  一位大学生举着竹竿,上面顶着一只空瓶子。另一位大学生举着一根竹竿,一边走一边不时敲几下。

                  意即:打倒邓小平。

                  我当时想:有政见可以提,不应该侮辱人嘛。现在啊,我可没那么文明了。要是再看到这样的队伍,我可要拍手称快,并向瓶子奉献一口老痰。

                • 家园 我对此事了解的唯一途径是来自中央台的新闻联播

                  我对此事了解的唯一途径是来自中央台的新闻联播,说一些我还记得的一些片段,当然可能你都知道了,当然也许你不知道,帮助大家判断吧。我了解的这些片段唯一来自于中央台的新闻联播,整个过程我大部分是看新闻联播的,当然时间久远,有些可能记得不太准确了。从我自己的了解来说,我只能认为当时的国内媒体是比较真实的记录了当时的这个事件的,谈不上媒体被谁操控了。

                  印象中(只能说印象中了,抱歉,时间实在是太久远了,要从这么久远的实践中挖掘记忆,还不一定准确,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新闻联播开始的时候对反腐败等学生提出的几反都是有报道的,新闻中甚至还出现了几个地区的工人群众支持学生的采访报道,然后还有一些工人组织上北京(也许是上广场,记不太准确了)支持学生以及工人组织取消上北京的行程都有报道。中期的民主自由也有报道,我还记得我当时看到运动中提出民主自由时就隐隐有些不安,隐隐感觉有些变味了。但是后期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我不太清楚了,因为我恰好没有时间看后面几天的新闻,不过正好看了定性180度转弯的那天的新闻。但是就我看到的新闻,我自己的感觉是当时的媒体始终是站在学生这边的,不过有个从支持到同情、劝说的转变过程,然后到大家都不愿看到的事情发生。暂时写到这吧,通过了有时间并且还想起什么了再写。

                • 家园 运动的主体完全丧失了话语权

                  米国和港灿一直把这事往皿煮尸油上引,国内政府想要极力淡化。而那些市民,学生的声音和感受只能在互联网上看到只鳞片爪,细思恐极,背后发凉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