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俺滴读书心得] 一、怀疑,习惯和道德 -- 有点搞笑

共:💬32 🌺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俺滴读书心得] 一、怀疑,习惯和道德

    当我被一个怀疑的目光直视的时候,通常的第一反应是不悦,如果被这样的目光所直视的,是根植于内心深处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时,我很可能会勃然大怒。

    比如坛子里的某只猫(*注:别的坛子),曾经在帖子里发问“为什么要孝顺父母?”,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怎么这家伙如此禽兽不如,问得出这样的问题来,难道孝顺父母不应该么?但是冷静下来,我又想到的是:这家伙提出怀疑的目的是什么。

    应该?D?D我们有很多的美德是“应该”去做的,应该尊老爱幼,应该讲道德,应该爱国 . . . 那么何妨再想一想“为什么”,为什么这些美德是我们所谓的美德以致“应该”去做。

    有这么一个说法,某个人身处于一个比较小的关系圈中(比如乡里乡亲的一个圈子),由于他所做的任何事,无论好坏,都会在短时间里传播于这个圈中,那么这个人往往会少行恶事而多行善事;而当他来到一个外部的大环境,熟人很少,时间长了这个人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向于多行恶事而少行善事了。

    上述的说法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比较符合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即便是为我们所常常称道的高素质的西方人,到了国内时间长了,或多或少,自觉或不自觉地也会染上跟我们一样的坏习惯(被我们同化),也算是个大致的规律了。

    我们这里有句俗话,“XX人是蜡烛,不点不亮”,意思是说XX人自觉性差,需要别人的监督才行。根据我的日常生活经验来判断,大抵如此,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其不自觉的一面,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换个角度,就是那句名言了:权力导致腐化,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化。

    我们现在大致上都承认这么一个现实: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是跟你我一样的自私自利的普通人,其为人处事的方法是实用的趋利避害原则。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所依据的都是基于自身利害计算得出的结果,当然我们也会按照习惯来行事,甚至没有任何依据,比如梦游。

    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人们的利害计算常常会出错,甚至会错得离谱,以至改变了历史。大致说来,影响利害计算出错程度的,是如下几个方面的综合因素:

    首先,是人们自身的三处因素(大致上)。

    情绪- 情绪波动越大,利害计算出错的可能性越大,反之亦然;

    能力- 能力越高,利害计算出错的可能性越小,反之亦然;

    逻辑- 逻辑越清晰,利害计算出错的可能性越小,反之亦然;

    当然上面的说法也不是绝对的,要不怎么会有诸如“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阴沟翻船”的说法呢。

    其次,在利用上述的三个自身的因素来进行利害计算的基础上,我们还时常需要外部信息,外部的监督或者制约来修正计算,以防止我们不自觉地计算出错,所以我们需要法律,需要新闻信息,需要别人的提醒和善意的批评等等。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进行这样的利害计算,一些计算老是重复同样的过程和得到同样的结果,那么时间长了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不进行计算而直接得出结果,那么这样的计算结果就会变成习惯。我们的一些美德、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这么来的。

    比如,我们现在知道,在西方成熟的民主制度内有一套不怎么明显的精密的惩罚机制,或者说制约机制,使得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守法,那么其不自觉地守法行为就是一种制度下长期养成的习惯。还有一些计算,比如我们敬仰某个人身上的一些美德,以此为榜样,那么潜意识中就会计算出:仿效这个人身上的美德比不仿效的好处(自我精神上的升华也是一种好处哦)要大,时间长了也会成为习惯。

    因此,可以说我们内心潜意识中很多的“应该”来自于习惯,或者说道德来自于习惯。那么孝顺父母这样的美德也就只是我们长期在制约机制下养成的习惯而已,这样的习惯越多,这个社会就表现出所谓的风气良好,而当这个制约机制不太灵光的时候,这个社会就会更多地就呈现出所谓的道德败坏。

    习惯的好处多多,主要是针对那些推动社会进步的习惯,最大的好处是我们无需事事都去计算一下,减少了脑细胞损耗,提高了行事效率。但对于那些未知的起了阻止社会进步的习惯(或者观念),该怎么办呢?我们总不能反省自身(甚至还有他人)的每一个习惯吧,那恐怕到死都不一定想得通,想得明白。

    这就要发挥群体的分工优势了,世界这么大,这么多人,总有人会去想一些其他大多数人都不会去想、甚至一生都不会去想的问题,包括我们的习惯和我们根深蒂固的观念。

    因此,如果说怀疑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加以否定而是加以分析求证的话,那么“怀疑”这个词应该是一个中性偏向褒义的词,是一个值得鼓励的行为,且被怀疑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事物(包括一些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人类自身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就是来自于后人对前人结论的怀疑。

    但是说易行难啊,尤其是听到一些我们不爱听的、甚至是完全对立的观点,就像本文一开始就提到的,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抵触、反感、甚至是恨不得封之的情绪,人之常情也,但问题是就任由情绪来支配我们的行为吗?

    事实上那些吃饱了没事撑的人在犹如茫茫大海的人类的习惯或者观念中翻检时往往是徒劳的,而一旦找到这样的一个起了阻止社会进步的未知的习惯(只能说是相对的,从长远来看很难说是绝对起了阻止社会进步的作用),且正因为是未知的习惯,是我们大多数人长期以来认为正确的习惯,那么向这个习惯提出挑战的人必定是少数,甚至被我们视为异类。所以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句话就是这么来的。

    由于这些人的翻检,所导致的异端言论,如果我们能经过独立的思考然后反驳之;或思考后觉得没有价值,不去管它;或让别人去思考,到时听听有理没理;或根本不去理睬它。若的确是真理,以后必然会有比我们更聪明的人会去发掘,我们现在的不理睬,顶多就是暂时失去历史进步的一次机会而已。

    当然,同样由于这些所谓的异端言论,我们中的一部分人不愿意思考就接受了,或者经过思考后觉得有理,若这异端言论真的起了阻止社会进步的作用(还是相对的),那么这的确是有负作用的。但正因为是异端言论,受其感染的也必定是少数人,相对于整个社会群体而言的负作用并不大,体现在历史进步的步伐上就是放缓甚至是短时期的停滞,即所谓的历史进步是一个螺旋形上升的进步。

    所以说才有这么一句话:我可以不接受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还有句话:你可以在一段时间里欺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一部分人,但却无法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所有的人。

    因此,我就得出结论,在一个信息充分传播的环境里,言论自由的利弊总体而言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区别仅在于多一些还是少一些而已。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每篇送花一朵

      仁兄的见解,俺觉得很有道理。因为工作繁忙,不能参与讨论,每篇送花一朵,略表敬意。

      • 家园 谢谢您的抬举,在这里胡扯的目的是希望能抛砖引玉

        其实偶觉得民主化起点不难,难就难在以后的进程,也就是说游戏规则变了,大家的计算,或者说人心、期望值什么的也都会变化,这是最不可测的。

        偶自己想了想大约是教育+言论自由+民主机制的综合作用可以确保社会整体的理性,但是否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或者说这三者之间的度如何掌握,凭俺的脑袋瓜实在是没这个本事深究了。坛子里藏龙卧虎的高人有很多,俺滴帖子要是做到一块引到玉的砖头,俺滴尾巴就能翘到天上去了。

    • 家园 不得不八一下

      面对以下这帖子的内容,是否需要怀疑,这是人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是习惯的问题,还是道德的问题???

      外链出处

      • 家园 天涯的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我认识的很多人都认为天涯的人大多生活在另一个星球上,因此发出非地球人性的语言来,也是比较正常的。

        鉴于他们经常发出各种火星贴,因此怀疑他们有不少貌似火星人

        这样也就解释为什么他们经常发出各种反党反社会主义反华乃至反人性的帖子出来,却不被查处,因为他们本来就是非地球的稀有生物啊

      • 家园 呵呵,个体的话很难说得清,所以帖子里我所针对的问题都是普遍意义上的
    • 家园 单单将习惯作为道德的起源是不是有些简单了?

      但我怎么看,您都不是写的道德源于习惯,而是写制度源于自利。

      但别忘了,亚当斯密除了国富论,还写了一本道德情操论。

      • 家园 谢谢您的提醒,偶也说过是胡思乱想或者说胡说八道来者,霍霍

        斯密的《国富论》在我的pda里躺了很久,一直没能静下心来通读一遍,而他的《道德情操论》只闻其名,大致上也听到过其两本著作是同一思想两种表述的说法。

        老实说,写完这帖子后在word中一看居然码了约2W5字儿,不由得佩服一下自己,自己从来没这么能写的,尤其对于我这号懒人。咔咔

        其实这个帖子写了一段之后偶就已感觉有点不对劲,把道德归咎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自私自利太绝对化了,但偶滴政治和哲学素养不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所以只好在《三、没有与利益无关的美德》的一开始用俗人的眼光来加以强调说明了一下: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个帖子里提到的人的自私自利的本性,是一种综合外部各种信息(包括环境的限制、人与人之间的依存度、法律的制约、道义的约束、来自社会主流观念或者后世的评价等等)来进行基于自身利益的利害计算,以及由此养成的习惯,这只是一种适应同时期上帝之手的手段而已,应该算是一个中性词,无可厚非。与之区别的,那种不考虑外部环境和他人感受的,极端自私自利的思维模式,注定或迟或早会受到上帝之手惩罚,只不过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所受惩罚的程度不一而已。

        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时常进行着这种自私自利的利害计算,以及由此衍生的习惯。道德高尚的人,更在意名声,也就是说把外界的评价计入了主要的考量;道德低下的人则反之,实际上还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利害计算(强调,帖子里的自私自利是个中性词),只不过人们常常对此是不自知的。

        不知道这可不可以算是我的自圆其说,或者说同一思想两种表述。哈哈,臭美一下先。

        • 家园 老兄写了这么多我好歹回两句:

          小弟我曾是学数学的,大一的时候也是抱着老兄这种机械的世界观,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来有了新想法,改了学经济.虽然我还不见得能把您一一驳倒.但至少我自己对我自己的机械的世界观是抱着批判的态度的.

          当前的研究结论是: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而且是非常有限,比您想象的还有限.这个级别的理性是不能做你所期待的判断的.

          • 家园 呵呵,关于理性,我本人比较认同这一段话

            “另外你要随时记住:无论你是对是错,你只是了解大象的一小部分。要听听别的瞎子怎么说。不能轻信,也不能不信。你别无选择,只有使用你的理性,它也许有许多不足,但却是你唯一可以信赖的东西。一个人的理性十分有限,许多人的理性却威力巨大。如果你不知道许多人的理性在那里,那么我告诉你――那就是科学。科学也有不足,以后一定要被突破。不过那需要许许多多比爱因斯坦更聪明的人,肯定不是你我。

            摘录自《放屁与辩证法》

            链接出处

            我也相信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的群体的理性有着不同的表现,有时表现为历史的停滞甚至是倒退,但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促进理性的提升,只是根据历史经验得出了我自己的结论:教育+舆论自由+外部制衡机制,当然我也希望能有对于国人来说更好的办法(即,更小的代价),这也是我抛砖的最大的目的。

            最后,如果跟帖是为了能把偶驳倒,恐怕得让您失望了。偶一直认为帖子里的观点无所谓对错,对错仅存于观者自己的心目中,所以偶发贴只代表了偶一家言,或者说以自己的胡言乱语期望引起一些人的共鸣来满足偶滴虚荣心,无所谓驳倒谁或者被谁驳倒。霍霍

    • 家园 新人原创第一贴哈

      偶是学理工的,有时爱胡思乱想,但又没怎么学习过深奥的哲学、政治理论上的知识,所以只能从俺俗人的眼光(当然也显得罗哩罗嗦的),尽量以逻辑的方法,来对一些事物胡扯一番,大家拍砖的话也要轻一点的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