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读卡夫卡 -- texasredneck

共:💬7 🌺58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读卡夫卡

    读卡夫卡

    首先这里得讲讲什么是现代文学,这种东西一般都难得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由于现在人大多看的,写的,仍然是类似古典文学的东西,也许叫现代主义更好。大慨一点说,就是上个世纪那些跟古典文学有很大不同的文学作品。

    在我看来,有一个简单的说法,就是描写疯子。

    古典文学一般并不去写疯子,比如莎士比亚,雨果,歌德对疯子不感兴趣。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参与反对沙皇而被带到了刑场,他并不知道自己只是陪斩,于是枪响了,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像别人一样倒下,其感受可想而知。换一个人多半会疯掉,但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文学家,就换了一种疯法,来集中精力写疯子。

    据我所知,这是第一个写疯子的大家,准确一点,是第一个因写疯子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作家。

    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只能算一个过渡性人物,他写的疯子是不正常的人,但到了他以后,就开始把疯子当作正常人来写,由此得到了一个荒诞现象,正常人反而成为了疯子,或则说,我们都是疯子。

    在把疯子当正常人来写的作家里面,卡夫卡影响最大。

    卡夫卡更是一个天才死后成名的绝好实例,他的一生平凡到没有什么好讲的地步,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终身未婚,因肺结核40岁就死了。生前发表过一些作品,但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临死前曾要求朋友把他的手稿统统烧掉,但他的朋友对他的才华坚信不疑,出版了他的手稿,并为他立传。

    于是,他就成为现代文学最重要的灵感来源之一。

    上个世纪有人说:“如果要举出一个作家,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的话,那么人们首先 想到的也许就是卡夫卡。”我们知道,那三个人奠定了西方古典文学,可想而知,卡夫卡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我个人认为这个评价并不过分,《二十二条军规》不过是《城堡》的翻版,有你永远进不去的城堡就有了你永远逃不脱的二十二条军规。《变形记》加上易普生就是《推销员之死》。

    可以在无数地方看到卡夫卡的影响,比如电影《低俗小说》(Pulp Fiction)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而那里面就有卡夫卡的影子。那位黑老兄,可真是有些疯疯癫癫,杀人之前,首先大谈上帝,最后那一段,更是不可理喻。

    《维基百科》说鲁迅:

    “散文诗集《野草》被认为是当时少有的展现出现代主义特质的作品。

    《野草》则以尼采式的散文诗形式,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批判反思,反映了作者当时虚无主义的悲观心境。语言色彩艳丽而冷峻峭拔,意象独特而富有暗示性,意境晦暗幽深。对日后中国白话散文诗的发展有 着一定影响。”

    《野草》从古典文学的观点上看,说的基本上是疯话,但疯得说出了现实,疯得极有哲理,这就是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大慨很多人就是认为现代就是一个疯子的时代,好像有一定的道理。

    我们知道,中国古时候有一种酷刑,叫做千刀万剐。卡夫卡有一短篇小说《In der Strafkolonie》(在流放地),就说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明了一种机器来干这种事,人干难免有差错,一不小心就会把受刑人给弄死了,达不到目的。机器该是多么好,不会错,还会把血止住,总之要人慢慢地,受尽痛苦而死,可见科学技术也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

    后来的统治者良心发现,决定把这个机器不用了,仁慈地要人痛快地死。但操作这个机器的军官不干了,他认为这个机器是世界上最好,最完美的东西,非常地喜欢,或则说,他已经和这个机器融成了一体,没有这个机器,他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于是他就跳进了这个机器,最后地体验一次。不料机器突然出了问题,一下子把他给搅得粉碎,结果他非常遗憾的没有达到目的。

    用正常的观点,这军官肯定是一个疯子,但是,真实生活中并非少见。

    我经历过文革,就知道有人真的会这样做。有人不是揭发自己的父母,子女,配偶,这不是就把自己放在那个上机器上慢慢地剐是什么?还会有人被自己的同志,不是敌人,送上了刑场,临死前还要喊什么万岁,还没有想明白,被革命彻底地异化了,那不就是卡夫卡笔下的疯子军官吗?

    通宝推:为中华之崛起,赵沐浴,晴空一鹤,
    • 家园 你的文学水平居然会和你的哲学水平一样,真是不可思议!

      算是知道有这一文学视角,就这一视角了,就这一欣赏维度了,这就是全部文学了;然后就自我真理了,也自我终结了。其实文学会永远超出定义的。

      真的,你的文学也就停留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

      而且,真的,此前,西方作者一般就不写“疯癫”吗?那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算什么?《哈姆雷特》又算什么?其中有真的疯了并被淹死的奥菲莉亚,也有装疯的哈姆雷特,而且当一个人成天想着土逼闹特土逼的哈姆雷特,迟迟不能行动,其实不也是一种疯狂状态?而且还有塞万提斯的《唐吉坷德》,那种状态,那种行为,想象自己是受封骑士,想象某村姑为自己的情人,视风车为巨人并与之决斗,不是个疯子?

      甚至这种疯癫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美狄亚》(她曾为爱情——这本身就近乎疯狂——逃离家庭,为阻挡父母追赶,她杀死弟弟,并切割成碎块,一路抛撒,就为了让父亲必须停车收拾尸块;后来又因为丈夫移情别恋,她杀死了自己和丈夫的孩子,以此惩罚丈夫;还有阿伽门农的儿子为父亲复仇,杀死谋杀父亲的生母,然后必须为自己母亲的被杀复仇——即对自己复仇,被复仇女神追逐,陷入疯狂。这类文学作品实在不少。而且在文青中大致算得上众所周知的。

      福柯就有著作“疯癫与文明”其中就讨论过欧洲现代之前对疯子的困惑和崇拜,以及转而对疯子的监禁。甚至福柯的“规训与惩罚”,在我看来,很可能就是受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的疯人疯语的启发。

      而且什么算疯子呢?黛玉葬花算不算,书中表现的黛玉那种过分的敏感,黛玉在其诗歌或对话中呈现出的她眼中和心中的世界,不仅在生活中让许多人会觉得她近乎疯,而且至少在我看来,可以理解甚至同情,却仍然是一个有某种精神疾病患者感官中的世界。

      不要因为有人说卡夫卡如何如何,就接上说了。稍微多看几本书就不会匆忙下论断了;或者当提出一个断言之际,先努力就自己想提出的断言找一两个反例,然后再表达或不表达或限定自己的表达。

      这其实也有利于哲学思考,因为这是哲学思考训练的基本手段之一。

    • 家园 呵呵,不夹带私货真的会死啊

      您老兄旁征博引,像极了正常的文学评论,直到最后一段才图穷匕见。

      原来您要否定的,不是文革,而是整个共产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运动,也就是您口中的“革命”。从卡夫卡到革命的这个神转折,还真是牵强啊。

      能斗胆问一下您的阶级成分吗?

    • 家园 要论对人的异化,资本才是威力最大的

      前赴后继自觉自愿地往资本的绞肉机里跳的人不要太多啊,比如《欧也妮.葛朗台》,比卡夫卡深刻多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