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吴清源的政治问题 -- 陈经

共:💬531 🌺4797 🌵19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有感,说两句

      不会下围棋,除了媒体报道的八九十年年代著名的中外棋手知道名字外,围棋历史什么的基本不知道。

      最早听说吴清源是90年代看《大决战-辽沈战役》,片中开头何应钦拜会冈村宁次,岗村大谈:“早年围棋旧路走重,天才的吴清源新路走清。清则妙无进退为难之境。”那时没有百度,心里还奇怪,岗村为啥如此推崇一个中国名字,怪怪的。

      现在,吴清源去世了,很多旧事被挖了出来,原来是个常年生活在日本且入了日本国籍的中国人,算是海外华人,现在估计得几百万吧。如何妥善对待这个群体,那是政府考虑的事情,估计还是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作为个人,周边也有一些朋友移民海外,都是些有能力、有实力的人,现在也还是朋友。大家都是普通人,各自过各自的生活,互不干涉,也没那么多烦恼。名人就麻烦些了,总是被人抬出来做靶子,但没办法,谁让大家都知道你呢,被大众消费一下只能是出名的代价了,只要你不在意,过了这阵风日子照过,当然保不齐十几年后再来折腾一次。

      归根到底,吴清源这个事引起的争论来自于两个原因,一是名人,关注的人多,七嘴八舌就吵起来了;二是日本,要是德国或者阿根廷估计也没这么大动静。

      评价吴清源这样的专业人士,还是局限于专业的领域,由专业人士来评价的好,大众对很多专业知识并不了解,评价不了。

      至于人品、道德,吴清源既不是如居里夫人那样——“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也没有穷凶极恶的去充当邪恶势力的先锋和打手。他和我们这些普通人一样,在大时代的浪潮中只不过是一颗微不足道的沙粒,没那么勇敢,没那么高尚,只想平安的活着。在我们对那些勇敢、高尚的人保持尊敬和推崇时,在我们对那些凶恶、卑鄙的人保持唾弃和鄙视时,应该对那些普通人保持一份理解和宽容,无他,只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普通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记得文革时组织过批判爱因斯坦,出现的情况是“越是内行越不支持,越是外行越支持”,于是,学术上批不倒,就从政治上批倒——现在再看,这不是自娱自乐吗,所以也就是也就一阵风的过去了——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家园 话虽这么说,吴入日籍对当时正在殊死抗日的中国军民影响不小

      对他个人的经历来说,这种选择可能是无可厚非,但是放到当时的大环境来讲,这种行为就绝对不能原谅了,即使到了今天,媒体也不应该做太多正面宣传。对他太宽厚,就是对赵尚志,杨靖宇,乃至蓄须明志的梅兰芳最大的不公。

      通宝推:青木堂主,
    • 家园 按他自传里的说法

      他是清楚地知道中国人在日本所受的岐视甚至因此而来的可能的人身伤害的,而最终决定一个人留在日本的理由还是很现实的挣钱养家。

      而这里面应该有多种因素,现实的一方面,父亲早死母亲带着他们分得不多的遗产后就被家族扫地出门,经济状况不好,他又自小体弱,要养活自已养活家人只好走在日本下棋这条路。另一方面,围棋也是他的爱好与理想,舍不得放下。

      当时又只有日本的环境能在各个方面满足这些需求,但正如你所说,他虽是棋痴却并非是除了棋就什么都不知道的白痴。正是因为知道,才很可能时刻处于巨大地撕裂感与不安全感之中,他信那个红教可以很好抚慰这种精神上的撕裂,而寻求加入日本藉与参加那些带政治色彩的活动,也可以看成是下意识去寻求安全的举动。你可以说这是他主动的,但这种主动与为投身政治而主动选边还是有区别的。

      吴说:“我相信天意是要中日亲善的,但中日亲善也不是马上就可以解决的。我信仰的红会就说‘不语政治,世界无国境’,所以我也在超越民族或是国家的心理。”这与李兰香胡兰成宣扬的那种中日亲善完全是两回事,一个出世的,另一个是入世有特定政治行动的。对于这些赛场外的因素,相比于李娜,吴显得更单纯更无奈一点,他更多地像是在被动地逃避与自保。乱世中小人物的悲哀吧,就算是一个天才的小人物也一样。

    • 家园 吴清源代表中日友好的日本人?

      那中西功呢?

      • 家园 吴清源还真是挺样板的“中日友好”的日本人

        侵略中国有好处的时候不妨劳军,等战败了再去找中国人说“日本和中国乃同文同种之邦。希望我们不要计较战争的结果,务必和平友好下去!”。对于这种日本“人”,我只想说有多远滚多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