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陕北边区特货贸易的历史原因以及特货的来源 -- 驿寄梅花

共:💬288 🌺1126 🌵7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得了,解释不了就来让人看书这一招

                  你要想宣传你的观点,就别退缩。看你前面孜孜不倦,还真以为你不怕对质呢。

                  你就解释这一条吧:为什么服装费比军费还高吧?服装比武器弹药还贵?

                  我的观点很简单:

                  1、鸦片在红军时代就是军队重要的药品和特殊时期的硬通货,无需讳言。

                  2、特货收入是地方政府财政补充。37年到42年没有特货贸易,边区一样过得很好。

                  3、对于全国共产党武装来说,特货更无足轻重,看看你提供的边区财政支出就清楚了。根据地武装最重要的一是吃,二是武器,特货解决得了吗?

                  另外,特货种植和贸易是两个概念。你的陕边种植9万亩,晋边种植30万亩数据,来源在哪里?更何况这9万亩、30万亩在边区1300万亩耕地里算什么?

                  • 家园 您好歹看看我的文字再回复成嘛

                    谁告诉你到1942年都没有特货贸易了?1942年都开种了好吗?1941年下半年就开始染指特货贸易了成嘛?你知道为什么【37年到42年没有特货贸易,边区一样过得很好。】(其实只是到1940年,1941年就已经不行了)

                    打一堆问号谁都会,求求您念点书,掌握一些常识。哪怕看看本楼楼主驿寄梅花写的内容呢。你让我重复贴常识贴真的好吗?????

                    那我就给您看个简略版的回应成吗?

                    【二、特产问题的缘起

                    皖南事变前边区禁烟颇严,这一点可以从斯诺所著《西行漫记》中看出。亦可从后文的《南泥湾调查》中

                    “老百姓存的多是一九三五年以前的种子。”

                    看出。红军早期人数有限,负担不重。37年抗战后至皖南事变前边区主要依靠外援维持,外援包括国民政府拨发的军费及“海外华侨和后方进步人士的捐款”,合计占边区财政收入约 50%到 85 %

                    1937年 至 1940外援金额及占当年财政收入比率为:

                    1937年 ,45.6万元 ,占年 财政 收入86.71%

                    1938年 ,46.8万余元 ,占年财政收入 51.69%

                    1939年 ,566.4万余元 ,占年财 政收入 85.55%

                    1940年 ,755万 余元 ,占年财政 收入 77.43%

                    西北财经办事 处《抗 战以来陕 甘宁边区财政概况》1948年 2月18日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六篇 财政》P427

                    其中国民政府拨发的经费(法币) 国内外进步人士捐款(法币)

                    1937年7-12月为192.8万 1937年7-12月为3.6万

                    1938年 448万 1938年 197.4万

                    1939年 500万 1940年550.6万

                    1940年499.7万 1941年77.9万

                    (注:原文如此,前面的收入和后面的捐赠总额对不上。我认为是因为“国民政府拨款”及“捐款”并非全部拨给边区财政,部分收入还要拿出来分配给其他部队。如1939年吕梁山脉及晋西北所控制部队每月获边区拨款15万)

                    总的来说在国民政府提供拨款的背景下,虽然边区财政谈不上富裕,但也能略有结余。如 1938年余 10.3万元,1939年余 8.4万元。在此背景下边区执行了休养生息,减轻民众负担的仁政方针:

                    一九三七年征收公粮一万四千石(一石为三百斤),占边区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一点二八,每人平均负担仅一升,是很轻的。以后逐年增加,一九三八年一万五千石,一九三九年六万石,一九四O年十万石。《李维汉回忆与研究》P500-501

                    但在1941年 ,边区财政突然出现 了严峻的形势,这一年边区财政亏空 567.2万余元。起因是“皖南事变”爆发了。

                    1940年10月1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江北,为敦促延安方面尽早执行撤离计划,国民政府于11月暂停发放对延安的拨款。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国共关系极具恶化。国民政府也就再也不给延安拨款了。这样一来延安每年收入骤减500万元,经济一下捉襟见肘,陷入困境。

                    于是公粮的征收在 一九四一年激增至二十万石。《李维汉回忆与研究》P501

                    这才有了“打雷咋不劈死毛泽东”的段子

                    同时随着抗战的发展以及出于增加边区兵力防止国民政府进攻的考虑,边区的党政军、学校、机关人口不断膨胀:

                    一九三七年陕甘宁边区成立时,党政军脱产人员仅一万四千人,一九三八年亦仅一万六千人。一九三九年后,主要是一九四O年和一九四一年,国民党发动两次反共磨擦,用重兵包围边区,并伺机大举进攻。我们被迫从前线陆续调回军队,保卫边区。边区脱产人员(主要是军队)即从一九三九年起直线上升,计:一九三九年四万九千人,一九四O年六万一千人,一九四一年七万三千人。《李维汉回忆与研究》P500-501

                    由于国民政府停发军费转而封锁,兼之边区吃财政饭的人口激增 ,从1941年起边区财政陷入巨大困境,从1940年12月到1941年2月短短三个月内,延安物价指数从716.7飞涨至1373。最高领导干脆提出了饿死、解散与生产自给三条道路。边区开始考虑要采用何种方法来解决金融危机。

                    一开始边区考虑的还是“开源节流”这类正常的解决方案:

                    1)机关部队自主经营解决经费困难(这是“部队经商“的鼻祖,后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2)大量出口边盐,计划41年出口60万驮以解决财政问题(一开始甚至计划每年出口200万驮边盐,但直到抗战结束,边区外销边盐最多的一年也才出口33万驮)

                    3)加强税收

                    4)发行公债680万

                    5)征收公粮20万石

                    6)停止法币流通,发行边币(这是为了启动印钞机做准备)

                    即便如此,想尽一切办法到年底财政还差568万元的亏空(占岁入22%)填补不上,边区只好印钞,这就导致了进一步的通胀……

                    以上内容参看《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六篇 财政》P16

                    边区金融体系摇摇欲坠,一切正常手段都难以填补亏空,边区开始把目光投向了禁忌之物——特产。】【晋绥边区位于陕甘宁边区东侧,与陕甘宁边区隔黄河相望。早期有军政人员8万左右,后期低谷时期军政人员也基本维持在5万以上。而晋绥边区开始特产贸易的时间其实比陕甘宁边区还早。

                    受“晋西事变”(这事的爆发原因得问薄一波)和日伪扫荡加蚕食的影响(晋绥在一九四零年遭到了春、夏、秋、冬四次“扫荡”),1940年1-8月,晋绥边区经济形势一片混乱。财政收入要通过四项动员(献金、献粮、扩兵、军鞋)筹措。但因为执行的方式过“左”,导致富户逃亡、怠工,反而进一步影响了晋绥边区的生产发展,以致晋绥边区在1940年经济萧条,财政也日趋困窘。

                    当时晋绥困难到什么程度呢?

                    几年来是晋绥艰难的一段,最严重的是四0年食粮不够吃,又以干部对粮食工作无经验,没有组织必要的调剂运输,各种粮折合上也有毛病,沿黄河的部队、机关普遍不少的吃黑豆,粮食特困难时,还要喝黑豆面糊糊,还不敢干吃,就这样也是一顿搞不上一顿。扫荡到河西去,每人每日规定黑豆十四两……部队又连续作战,有好些战士发生夜盲眼疾,同时因拣野菜吃,中毒死者也有。

                    在这一混乱时期“烟捐”即已出现,不过所占财收份额相当小

                    晋绥边区1940年1-8月财收情况

                    1940年9月晋绥开始认识到这方面的错误,试图改正,结果又走到另一个极端上去了。

                    1940年9月至1941年2月财收情况

                    可以看出这几个月中晋绥收入几乎全靠银行借款解决(即开动印钞机)。结果引发物价暴涨,短短三个月内西北农币(晋绥边区发行的货币)和白洋的比价就从6:1跌到32:1,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的兴县因为部队机关集中,持有的农币颇多,导致其通胀比其他地区还要严重的多。这一时期烟苗罚款所占财收的比例依然很低,仅有1.07%,从绝对值上看甚至有所下降。但从1941年3月-8月起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晋西北在第一次高干会议后制订了新的财政方针,主要内容是

                    “开源节流自力更生,力求收支平衡,纠正以发钞票解决问题的错误办法……在开源方面计划了并实行了烟苗罚款、公粮变价、整理税收、自力更生诸项办法……烟苗罚款占收入29.4%,列第一位;公粮变价为24.94%,占第二位;银行借款列第三位;税收17.14%列第四位。”

                    从这时开始烟苗罚款的财政占比急剧上升,晋绥边区也由此开始参与指特产贸易。按晋绥对内宣传的说法是:

                    敌占区群众在敌人威逼利诱之下,种植烟苗,所以采取彻底毁苗的办法会引起群众的反感,一九四一年五月八日决定除我政府占优势地区,绝对禁止种植烟苗外,在敌占区及敌我争夺区不采取割苗办法,一方面在政冶上宣传,种植烟苗为敌人毒化政策之具体实施,一方面则以罚款名义进行征收烟苗捐,至于征收原则,是根据产量之多少,确定征收数目,但此项捐款不能过多,致使种植者恐慌逃跑。

                    这个说法看起来比较光明正大,毕竟是敌人让种的烟苗,我们只是去罚款罢了。不过纠其本质,和民国时期的“寓禁于征”已无区别。最后一句“此项捐款不能过多,致使种植者恐慌逃跑”,更是露了底,这哪里是“寓禁于征”呢,完全就是准备长期割羊毛嘛。同时晋绥边区根据文水的经验(文水所在的八分区于1940年就曾征收烟罚),制定了收取烟罚的程序:

                    (1)调查;

                    (2)毁一部分烟苗——是“先打后拉”“寓罚于毁”“的办法

                    (3)说明可以不毁烟改收手罚金,并说明这是“寓禁于罚”的办法

                    (4)定出表格,进行烟苗登记

                    (5)抽出一些地,当面测量,重新登记;

                    (6)分三期收款,并组织短枪队武装催收。

                    在八区由二纵队,工卫旅征收,得到了很大成绩,共收到1204123.56元。四区没能坚决进行征收工作,所以成绩不大。

                    可见,晋绥边区为了收到烟捐,还是动了不少心思。和陕甘宁边区一样,晋绥边区的这种做法也在内部引起了争议。例如四区之所以征收不力,就是对征收烟罚持有异议,四区同志如此顽固,简直要把边区领导气哭。就差直接挑明——边区经济形势这么差不征也得征啊!

                    四区同志对烟苗罚款表示异议,认为罚款的结果:(1)使群众敢于大量种植。(2〕使一部分同志有“种得多,收款也多”的错误想法,企图从这里来解决财政问题,是自杀的办法。(3)政治影响上要受到损失,特别由于不少同志的解释教育工作不够,形成要钱主义,使群众模糊了对敌我之分。同时认为去年毁烟苗的办法,由于群众知道种大烟是犯法的,并不引起对我之仇恨,敌占区烟苗被毁后,其他农作物增加,可以增加田赋、公粮,以补偿罚款的减少。所以,四区今年即昭告敌占区群众,卅一年还要种植烟苗,政府要绝对予以制裁。

                    上述四区同志的意见,是不承认在敌占区里面敌人占优势,要把很据地的禁烟政策,全盘不动地搬到敌占区硬要推行的结果。

                    但总的来说在1941年:自力更生却占着最重要的地位,是解决预算不敷的主要办法,烟苗罚款次之,公粮变价又次之。

                    《经济建没材料汇集》之六《财政》 中共晋西区党委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

                    《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财政篇》P2-P17

                    此外41年晋绥还有部分特产来自大青山。

                    四一年度……当时适逢敌人强迫群众在敌占区种烟,同时由于敌人的封锁与分割,敌占区附近之公粮,难于运回,乃想出敌区烟苗罚款及公粮变价的办法,解决财政开支,但仍赶不上最低需要,部队到大青山收药材84,653两,并自己生产解决一些问题。

                    《晋绥边区七年来的财政情况》一九四八年三月P460

                    《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财政篇》

                    至于收取烟罚的方式则是不拘一格,据后来的包头市市委书记成枫涛回忆:

                    陶林县陶凉去东复胜乡,派粮不送,派烟苗罚款不交,派布不交。一九四一年我和陶林县政府到该区检查工作,协同区长高鸿森立即将该乡长连壁扣捕,结果送了粮草,交了大烟六千余两,洋布二百余匹,讨保释放。

                    《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七辑》P26

                    因为1941年烟苗罚款征收比较成功,在1942年度的晋绥的财政预算中烟苗收入继续被列为第一大财政来源,预计征收烟罚为银元39万5500元占收入比例的21%。田赋和公粮变价则分别占预算的19.7%和14.1%,同时要求部队机关的自力更生主要要向农工业发展,绝对禁止金融投机,停止政府机关部队经营商业。

                    最终结果却并不理想,烟苗罚款仅完成42%,征收到16万8000元(白洋);田赋仅征收到65%;公粮变价仅收到77%。其他财收中大青山收入、银行借款也都少于预期。

                    尽管烟苗罚款大大不如预期,但也达到了极限。根据文水县方园村的调查:

                    我们(注:晋绥边区)的烟苗罚款先后五次,每亩共负担伪钞118.13元,对敌伪的负担,每亩伪钞48元,每亩共支出166.13元,亏损26.13元。

                    晋绥边区一季之中抓了5次,征收的税款是敌伪的一倍有余,搞的烟农受不了。文水烟苗罚款报告中说:

                    “如果敌人不加强他的军事统治力量,可以相信明年除敌据点以外,冒险再种烟苗的恐怕不不多了,明年再搞这件事就须要①必须党政军民确实配合,停止各抓一把的作法,②主要的是设法搞据点以内的罚款,这就需要军队的威胁。”

                    在敌人再三强化治安的八区,用军队要是到敌据点去搞烟苗罚款是冒险的事情,所以,明年不可能象今年一样顺利进行,收款数目一定要大大减少。

                    《经济建没材料汇集》之六《财政》 中共晋西区党委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

                    《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财政篇》P19-P27

                    因为当年晋绥边区收入大大减少,开支也只得压缩,应急的法子是:津贴不发、伙食(油盐炭菜)减半,春衣减半,经费削减1/4。但依然入不敷出,亏空95万4359.59元(银元)。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一年晋绥边区开始试种“药材”】

                    1941年除夕的时候(确切的说是1942年了)边区干部还在老乡家征粮草,你觉得这算“过得很好”?????

                    我真的没有这么多闲工夫回复您的一堆问号啊……啊……啊……

                    • 家园 恕我眼拙

                      我真没有在你的帖子找到

                      1、关于陕边没有种植时(41年?)贸易的特货来源。

                      2、特货贸易收入对粮食和武器弹药问题的作用。

                      烦请标识明显?

                      另外,41年开始贸易特货还是42年开始贸易特货并无影响我的观点:

                      1、在统一战线时期,延安不得已进行特货贸易的责任在国军的背信弃义和封锁。你贴了这么多,所表现的还是这一点。

                      2、延安特货种植属于极小规模,无论是相对于延安自己的耕地面积,还是相对于国统区鸦片种植面积。

                      3、特货收入对于根据地来说,解决的主要还是服装和药品问题,属于补充性质。真正的大问题,吃和武器,靠的还是大生产等运动。

                      当年那些几乎是道德洁癖的理想主义热血青年,对特货事情也表示了特殊时期特殊政策的理解,反而是现在的有些人不惜花费极大的功夫收集整理证据,兴高采烈地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证明tg是不纯洁的,是有问题的,直教人可叹。

                    • 家园 这么详实的考证,大家都装作看不见
                  • 家园 41年就有特货贸易了42年干脆开种了

                    我的回复请您认真看下好吗……难道每句话都要重复三编吗……

                    30万亩不多,但是没了他,80万石的贸易亏空就填不上,您看不懂吗?……我真的受不了了。

                    关于30万亩“药材”的出处,在晋边财经中药材(药品)指的是什么,当时人尽皆知。

                    http://photo.yupoo.com/sinaweibo3259041692/EiNxm5G0/medish.jpg

                    《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 金融贸易编》OK?这不是绝密材料可以网络下载的好吗。你要是不信可以学我买上一套自己翻看好吗?

                    不是我解释不了而是您问的太离奇了。

                    • 家园 你根本没有正面回答

                      1、41年特货贸易的特货来自哪里?那就37年到41年不需要特货贸易也能够过活咯?

                      2、我强调的是特货在根据地的作用就是补充作用,就是用于“穿”,而最重要的“吃”和“用”,就是粮食和武器弹药根本就不是那点特货能够解决的,80万石的贸易亏空也是亏空在“穿”上,这根本影响不了战争大局。

                      3、晋边财经中药材(药品)指的是什么,当时人尽皆知。

                      -----------又成了人尽皆知了,蒋介石知道吗?冈村宁次知道吗?阎锡山知道吗?

                      财政支出服装比军费高,你怎么解释?

                      • 家园 我就纳了闷了谁告诉你别人不知道的

                        按小沈阳的话说:“我要是能贴出来100页国民政府关于此事的揭发检举报告、电报、新闻你可咋整啊?”

                        要不你每页付我5块钱,我就给你贴全了成吗?贴不出来我倒陪你500!啊……啊……啊……麻烦你搞清楚前因后果自己有点基本知识再提问成嘛……不要想一出是一出,根本不看我的回复就浪费我的时间啊……啊……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插句嘴,如果要作为一个网上的爽文

            你这样的行文是可以的,

            但要有理有据的反驳北风杨雪,从事实上驳倒,你这样的行文是不行的。你要有自己的论据,如果没有时间自己找论据,那就至少要把对方的论点论据看清楚。其他的不说了,就你第一条,你说都是些什么呀?

            • 家园 再给你看几个段子

              凡事不可说绝对嘛,譬如楼主说的【现在要讨论特货的来源,基本上陕甘宁边区不会种植罂粟,政府更不会组织种植。】就属于不了解情况,话又说的太满,以后会让自己下不来台。

              我给大家讲个淮南根据地种特产的段子

              http://photo.yupoo.com/sinaweibo3259041692/EiGuohTb/medish.jpg

              http://photo.yupoo.com/sinaweibo3259041692/EiGunb5m/medish.jpg

              这个段子不是我说的是龚意农说的嘛,出处在下面这本书里:

              http://photo.yupoo.com/sinaweibo3259041692/EiGumDMk/medish.jpg

              这里还有特货相关的其他细节,你瞅这特货是啥,难道也是“花马池盐”“飞马牌香烟”?

              http://photo.yupoo.com/sinaweibo3259041692/EiGtVoH7/medish.jpg

              http://photo.yupoo.com/sinaweibo3259041692/EiGumSVq/medish.jpg

              以上出处尽在《安徽革命根据地工商税收史料选》两本书也不贵,算上邮费不过小几十而已,真想证明我是不是造谣自己买一本看去好了。当然这只是一个基础,想了解淮南根据地还得再多看别的财经史料互相印证才成。

              比如你如果一不留神入手的是下面这本书,那龚行长讲的“从日军手里买弹药”和“根据地有组织的种罂粟,组织烟土出口换取外汇”这两个段子你就看不到了:

              http://photo.yupoo.com/sinaweibo3259041692/EiGunBnS/medish.jpg

              为啥呢?被删掉了嘛。

              http://photo.yupoo.com/sinaweibo3259041692/EiGunxzD/medish.jpg

              要说这书还是龚行长本人主编的那,还是没混过去。

              要不说史料得多看呢,类似这种粗暴的删节,我在读财经史时可是见得多啦。

              不过淮南根据地因为比较富裕算是比较干净的地方了,只是一种补充达不到依赖的程度(根据官方说法淮南属于“寓禁于征”,但通过与别的史料交叉对比,我对这个说法持怀疑态度)。西北根据地土地贫瘠,对此表示呵呵呵。

              要我写这段历史,我还能洗的高明一些,现在河里这些人呀……图样图森破,说个遮脸的话都说不漂亮了。

              ————————————————————————

              我要想骗通宝和花简直是易如反掌,只要讲一些根据地财经斗争的段子,分个一二三四,再加上各种数据报告看着有理有据。最后以感叹创业艰难,赞颂老一辈革命家智谋深远结束。绝对花、宝收的嗡嗡的。现在河里不就吃这一套吗?

              ————————————————————————

              当年河里容不下温相、冰冷雨天也就罢了,西西河诸君三观正嘛。连萨苏这个浓眉大眼温文尔雅的人都能挤兑走可见河水恶化到什么程度。最让我惊讶的是史老柒这种成天讲段子的前警察都不在河里待着了。西西河为什么大牛跑光了?!

              你问问我,我指指河。

              ——————————————————————————

              这两天重回西西河,发点牢骚。算是对年轻时一点怀念吧。投草击沉这个倒霉设定不改,西西河还真够呛。吸引大牛多难啊,赶走大牛多简单啊。让他们不痛快就可以了嘛。

              可惜这是我第一个谈得上喜欢的中文社区。

              ——————————————————————

              我还是愿意和真正看过材料的人研究问题的,但可惜我这账号也活不了多久,我的话撂这儿,趁我这个账号没被躲在暗处的人投草击沉,还可以问我点相关的问题。我有耐心的话还会认真回复一下。等这个账号又不能说话了,那就请喜欢在背后投草诸君爱玩儿啥玩儿啥去吧。别怪我不回应了,提问的人水平太低,麻烦做点功课再来呀。

              1、来科普很花时间。反复向16世纪的人解释为什么地球是圆的,搁谁谁也受不了。

              2、我也没有收集草的爱好。

              3、我还得写书玩儿呢,和啥都不懂的人一宿宿纠缠这些初级的常识性问题有什么可开心的呢。

              通宝推:肖肖,文化体制,foureyes,让领导先走,史文恭,
              • 家园 其实,三五九旅去东北的某部,号称老红军的八纵某师师长,

                在解放战争期间,还在倒卖“特货”,八纵最风光的司令丁盛少将的回忆录里,就很清楚地说过。。。。

                • 家园 48年赵庄供给会后一二四纵上交小家务

                  结果上交了特货60000两,除了特货四纵还上交黄金600两

                • 家园 那是硬通货

                  当年东北军西北军发军饷,就有烟土。那是旧中国文化和金融里的一部分。不能用现代的观点来看那时候的事情。

                  • 家园 “硬通货”这个词有点滥用

                    当是特货价格高昂、便于出手不假,但时代已经有点变化了。

                    在1935年前鸦片流行甚广,几乎随处可以交易和保存,这倒是有点“硬通货”的样子。但随着禁政的不断执行,特货的适用范围已经越来越小,和陕边做贸易的普通客商可不愿意沾这种“硬通货”。

                    【药品交易的对象是特殊商人,而棉花、布匹的贸易者是普通的商人与脚夫。普通商人一般的要法币不要药品;而特殊商人是带法币全不带花。】【冬季收80万斤花时如何运用价格政策?由于顽敌的清乡,禁止花进口及我们最大的主顾是武装营业者,他们不带花,专带金、法要完成巨大任务是艰巨的。】——这段话讲的就是边区的一桩头疼事,边区往往要用特货换回布匹,但是布匹生意都是由普通商人经营。这些普通外地商贩只想赚法币(边币在边区以外毫无用处),于是边区就要先用特货与特殊商人换黄金法币、再用这些黄金法币向普通商人购买布棉。你给他“药品”他还不依咧,你说这是“硬通货”照样当钱使——普通商人可不这么认为。

                    谁喜欢“药品”呢,自带武装的特殊商人嘛,但遗憾的是他们只带法币黄金,不带布棉(因为他们做的是最大风险的买卖走私+贩毒,随身物品越少越好),走私被抓住了是扣押,贩毒被抓了真的有可能被胡宗南枪毙啊(见胡宗南至国民政府电文)。

                    40年代特货不是谁都敢携带的,已经不好说是“硬通货”了……

                    • 家园 民国早期个人都是不能私自贩运的吧,连盐都不能私卖

                      这个是武装垄断带来的利润,也只有有枪的人敢干。

                      取得地区性政权以后,有许多特殊利益:收各种各样的税,抽丁拉兵,拉捐。搞特种贸易说明老共为了生存也跟其他割剧武装一样,没有本质区别。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