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中国海上力量的袭岸作战 -- 菜菜丛

共:💬2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中国海上力量的袭岸作战

    ●历史与使命

      1949年4月23日新中国海军在泰州白马庙正式组建时,称为华东军区海军。从这个称呼上可见,当时的海军仅仅是陆军附属军种,作为南下解放军濒海侧翼的一支作战力量。由于中国是大陆国家,这种地缘决定了海军仅仅作为陆地作战力量向海上的延伸。海军成立之初的使命是,以围绕陆地安全为中心,打击敌方海上作战力量,阻止敌人对沿海陆地的袭击和登陆,保卫沿海城市和港口,对敌方海岸进行袭击,从海上封锁敌方交通等。当时海军投入解放沿海岛屿、剿灭海匪、打击敌空、海袭扰的战斗也正是这种大陆军战略的体现。1953年2月,毛泽东主席视察海军舰艇部队,为5艘舰艇写下了5张同样的题词: “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但是毛泽东时期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海军的使命,而仅仅是将海军转向正规化,并使装备标准化,汰换老旧舰艇。邓小平时代,中国海军作战能力才真正开始有所起色。

      90年代中期,台湾李登辉独立倾向越来越公开化后,海军维护国家统一的使命更加突出。由于台湾的地缘决定了爆发战争时,大陆对岛上目标的打击只能依靠导弹、航空兵和水面舰艇,因此舰艇袭岸作战能力也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中国海军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维护岛屿主权。中国很多主权岛屿远离大陆,其中许多为外国非法占据。中国政府一直本着和平解决争端的诚意,合作利用和开发这些岛屿及周边经济专属区,但是和平诚意有时不能解决问题,武装力量作为后盾和手段是非常必要的。在历次维护岛屿主权的作战中,海军舰艇的袭岸能力起到了重要的威慑作用。

      ●袭岸作战

      海军袭岸战是经典的作战样式,从帆船时代一直延续到今天。一列列的舰艇贴岸航行,在统一的号令下,用凶猛的齐射将海岸目标笼罩在地狱般的冲天烈焰中,这种最常见的袭岸情景实际是精心侦察、组织与协同的结果。舰艇将目标纳入自己射程的同时,也进入了对手海岸火炮的射程。如果不事先侦察,正确制定袭岸作战计划,遭到对手强大火力突袭的舰艇编队将会遭到惨重损失。1859年6月25日下午大沽炮台的战斗中,虽然装备蒸汽巡洋舰和炮舰的联军在火炮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但在清军炮火突袭下损失惨重,遭到彻底失败。

      现代岸防导弹是海岸主要防御系统,射程达100至200千米,依靠海岸高山雷达站探测指示目标,或采用前出的舰艇、潜艇、飞机等指示目标,对袭岸作战的舰艇编队威胁极大。在没有清除岸防导弹前,水面舰艇难以遂行贴近海岸的袭岸作战,更多的是在前方侦察平台的指示下,用海军战术导弹进行远程袭岸。打击岸防导弹目标需要更多的手段协同,如电子干扰、航空兵突击等。按照军事运筹学原则,最理想的袭岸战准则应该是用远程导弹武器系统或航空兵摧毁岸防导弹,以及海岸火炮的目标指示、通信指挥系统,然后用舰艇编队袭岸,打击残存的海岸炮兵阵地、作战车辆和前沿滩头阵地。如果在登陆作战中遂行袭岸,失去重型装备的残余敌人完全可以交由登陆部队肃清。

      水面舰艇目标大,无处隐藏,而且抗损能力远远不如海岸工事。现代驱逐舰或护卫舰对海岸侧面投影尺寸一般在100米以上,任何一处中弹都将造成严重破损。而岸炮阵地对驱逐舰方向投影在20米左右,而且有防护,除非直接命中,近失弹很难对其造成损毁。历史上,海军舰队往往选择进入航线,使海岸炮火总有一部分处于射击死角不能开火,或者乘大雾、夜间等监视不良的情况下接近目标发动急袭,乘敌人没有来得及反击前,迅速摧毁海岸目标。在导弹和火炮自行化时代,这些战术原则难以直接采用,更多是间接的办法。如在袭岸主力编队与海岸之间派出鱼雷艇编队等小型快速舰艇,拉出数道烟幕遮蔽敌方观察哨视线,而海军舰队凭借导航系统计算目标进行盲射,以此打破岸舰之间的炮战格局。现代海岸火炮配备有雷达和红外光电指挥系统,大雾和夜色已经不再是水面舰艇的最好掩护,需要采取协同措施直接摧毁岸上雷达或进行干扰欺骗。

    ●导弹袭岸作战

      现代海军水面舰艇袭岸战很难摆脱导弹的威胁,而海军袭岸作战本身也是导弹的受益者。早期海军水面舰艇仅仅装备主动雷达制导的反舰导弹,并没有专用的对地攻击导弹。1971年12月,印度海军导弹艇对卡拉奇港发动袭击时,用反舰导弹目标指示雷达瞄准码头上的大型金属储油罐。由于储油罐信号类似舰艇,因此“冥河”导弹的主动雷达导引头能够捕捉目标。用反舰导弹攻击的主要问题是被摧毁的储油罐并不会象船只那样沉没,依旧能够被当成目标锁定,这也是卡拉奇港储油罐没有被全部摧毁的原因之一。在两伊战争中,用于袭击科威特港口的也是主动雷达末导的反舰导弹。

      导弹袭岸作战的关键在于各种导引头的技术研究水平。中国海军早期装备“海鹰-1”号和上“游-1” 号反舰导弹的6621、6623导弹艇能够在海峡中线袭击台湾海岸附近的储油罐、雷达站等目标。然而,中国海军舰艇不仅需要能够打击大型金属目标的导弹,更需要能够打击多种陆上非金属目标的导弹。1983年底装备部队的“海鹰-2”甲反舰导弹采用红外圆锥扫描模式,能够打击点片状红外特征目标,尽管这种导弹主要针对海上舰艇目标,但表明中国已经具备了攻击非金属外壳目标的导引头技术储备。中国的红外成像反舰导弹导引头研究在1975年开始起步,而电视半自动末制导技术研究也是同年起步,这两种导引头技术在80年代已经形成了产品。1983年开始的自动识别电视导引头技术研究,90年代已经形成了产品。中国的海军导弹毫米波导引头90年代前已经完成研制,据称当时有元件制造精度问题。90年代进口了一些高精度设备后,这些问题可能已经解决。

      由于中国微处理器应用技术普及较早,设计的导引头数字化程度非常高,而图像识别中的形心跟踪、图像二值化等技术完全基于数字信号,中国在这个领域受益匪浅。中国海军导弹和防空系统中,已经大量普及这些技术。2001年11月,在北京的国防电子展上,中国首次公开展出了新型光电防空指挥系统,表明对高速运动目标的跟踪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由此可以推测中国海军舰艇已经具备电视图像识别末制导技术,相关产品很可能已经服役。这使得海军大量库存的“海鹰”、“上游”导弹能够用于对陆多种目标发动攻击,而且新型的“鹰击-8”系列导弹也能够装备相应的导引头。1984年制造的复合制导头样机在90年代已经通过鉴定,很可能已经列装。

      海军水面舰艇导弹袭岸作战,更多的是用于爆破坚固的大型海岸永备工事和重要的高价值点目标。在大型海岸永备工事中,一般都配置有昂贵的重型火炮或岸舰导弹,预先摧毁这些对水面舰艇威胁极大的目标是袭岸作战的保障。现代岸防武器系统射程远,更多采用机动载台,如果没有连续监控战场的手段,很难捕捉其游移不定的发射阵地。90年代建造的海军舰艇都配备有直升机,能够对很大的范围进行监视和警戒,据称直-9C配备的雷达可以捕捉地面大型车辆。中国海军面临最大的袭岸作战目标是台湾,而在这种战役级的作战中,海军编队能够得到航空兵和SAR对地侦察机的战场监视信息支持。

      海军舰射战术导弹并不适合打击分散的陆地机动目标。导弹战斗部威力很大,200至400千克的装药一旦命中坦克或自行火炮,能将其彻底粉碎,然而却难以损伤附近几十米开外的车辆。因此要均匀分布战斗部的爆炸威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90年代发展的电视自动识别末导的“鹰击-7”导弹就是这种需求的成果,目前只有小型舰艇安装“鹰击-7”导弹,大型海军舰艇没有安装。据信,“鹰击-7”导弹配备小型舰艇,主要用于打击海岸战术点目标,而大型舰艇的舰载直升机携带导弹用于打击纵深的陆地目标。“鹰击-7”还配备有红外电视导引头供夜间使用。

    ●舰炮袭岸作战

      舰炮是海军袭岸作战的主要武器,中国海军一贯重视舰炮的作用。70年代设计的051驱逐舰舰炮口径为130毫米,052H护卫舰舰炮口径为100毫米。新建造的各型驱逐舰和054护卫舰舰炮口径都统一为100毫米。目前,中国海军100毫米舰炮有79式、PJ-33A双联装式,以及仿法国卢瓦尔公司的“紧凑”型单管舰炮。与051驱逐舰的76式130毫米双联装舰炮相比,100毫米火炮重量轻,自动化程度高,弹道性能和射速更适合海军水面舰艇的防空和对海作战要求。中国海军90年代中期服役的水面舰艇中,仅有从俄罗斯购买的“现代”级驱逐舰装备AK-130毫米舰炮。

      从袭岸作战观点看,100毫米舰炮是能够满足需要的。现代袭岸战主要是协同作战,在远程导弹或航空兵肃清岸舰导弹以及纵深远程火力后才能进行。舰炮是整个袭岸作战中的一环,主要承担打击频海的敌军作战车辆、火力发射点、物资堆积点、集结地、工事等目标,100毫米口径的弹丸足以摧毁或瘫痪这些目标。在历次海军水面舰艇袭岸战中,都是选取了敌方火力薄弱的海岸,或者是经过了航空兵打击削弱了守军对海火力的地区。而失败的袭岸战例几乎毫无例外是遇上了强大的海岸防御体系。因此,袭岸战先决条件是肃清敌方反舰导弹和重型岸炮发射阵地,在此基础上就能够理解中国海军100毫米舰炮的作用。中国海军遂行对台湾或周边地区进行袭岸战有巨大的优势,大量弹道导弹的射程和航空兵作战半径覆盖了整个台湾、南海和西太平洋,能够动用强大的远程火力为海军舰艇袭岸作战提供提供支援和保障。

     现代陆军大量使用机动的自行火炮,这些火炮有校射雷达,甚至有制导或末敏炮弹,不仅射程比舰炮远,而且非常准确。美国的155毫米M109A6自行火炮射程达24千米,采用增程弹药可达到30千米,远远超过AK-130舰炮的22千米最大射程。近岸航行时,舰艇编队还有可能遭到纵深机动的多管火箭炮的袭击。水面舰艇的优势在于机动与火力的统一性,能够利用不规则的曲折航线增大敌方火力装定误差,而与雷达和导航系统连接的舰炮却能够及时自动修正,死死锁定目标位置连续开火。1949年4月21日,南京江面第三野战军炮团与英国皇家海军“紫石英”号驱逐舰炮战时,没有多少协同的解放军炮兵从四面八方射击,英舰由于江面太窄无法机动,陷入挨打困境,最后只能依靠外交斡旋脱身。而在越南北方袭岸战中,由于有开阔的海面可供机动,越南海岸炮兵很难打中美国海军巡洋舰。可见岸炮、舰艇对抗时机动的重要性。反击海岸炮兵的关键在于监视战场,掌握敌军动向,以便及时规避和反击。

      最近下水的中国052B型驱逐舰前楼装有多管火箭炮系统。这型装置与以往的任何一种国产干扰火箭发射装置都不相同,传说能装填杀伤弹用于对岸攻击。驱逐舰打击的是远距离上的目标,而且 100毫米舰炮的高射速能够杀伤大面积软目标,因此是否有必要用多管火箭炮值得怀疑。此外,这种装置身管不长,类似一种近程系统,因此更可能是用于抛射干扰弹。在袭岸作战过程中,水面舰艇处于高危险水域,各种抗击袭击的系统都要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干扰系统更是如此,因此决无可能换成榴弹用于对岸攻击。

      ●小型舰艇袭岸作战

      中国海军拥有大量的小型作战舰艇,其中半数是有导弹发射装置的导弹艇。目前没有确切消息证明这些导弹艇安装了对岸攻击武器,但是可以肯定中国已经有这类装备。在台湾海峡对抗中,小型导弹艇更适合海峡内作战。中国海军部分导弹艇安装有电子对抗系统,由于艇体小,台湾方面很难依靠反舰导弹打击这些小型作战舰艇,而这些小型舰艇却能够对海岸发动攻击。有消息称“鹰击-7”红外/电视制导导弹能够装备在这些小型舰艇上。小型舰艇上配备的57毫米、37毫米舰炮能够在步兵反坦克导弹射程外猛烈攻击前沿工事,因此这些舰艇是很好的近岸战术支援平台。、小型舰艇上火箭式深水炸弹发射装置是最为人关注的武器系统之一。理论上,火箭深弹装药和射击模式足够用于对岸攻击,大口径的火箭弹战斗部装药量达20千克以上,是爆破海岸工事的最佳弹药。这对于有丰富的弹药设计研究经验的中国不存在问题。

      袭岸战是很复杂的协同作战,涉及的技术与战术非常广泛。通过对现役武器系统和海军传统的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对中国海军未来袭岸作战有所了解。■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