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从中美交往史看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 -- hwd99

共:💬22 🌺19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从中美交往史看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

    从中美交往史看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人积极主张学习美国的经验。据担任过邓小平秘书的李慎之先生回忆[1],曾有专家问,中国为何要开放,为什么主要向美欧开放?邓小平回答说,跟着美国的那些国家都富强了。这个说法得到了众多精英学者的验证,并在精英阶层广泛传播[2]。

    我国高校积极引入西方经济学教材,广泛开展西方经济学教学,现在西方经济学已主导了国内高校经济学教学[3]。国家还积极资助高校从事财经领域教学科研的教师、各政府部门和研究几个机构的财经工作者到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进修,30年来,约10万人[4]。我国还积极邀请美国和西方国家学者到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给国内学者,学生和官员讲学。例如,新世纪开始后,国务院发展中心每年都邀请美国的经济学家到中国交流,探讨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和难度问题[5];还与美国控制的世界银行合作,于2013年初发布改革报告《2030年中国》[6]。

    美国推销的自由市场理论在我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在我国的官方文件中,市场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提升。最新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改革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不提市场作用,到10年前强调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再到现在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美国精英推销的经济学,对我国官方管理国家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也得到国内众多主流经济学家的大力支持。

    无论对国家,公司还是个人,无论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问题都是要分清,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毛选五卷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7],“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对我国和世界局势的影响远超其他国家,我们必须重视中美关系,了解美国对中国的定位。

    在中美交往历史方面,我国发表的文献非常多。共和国建国前30年,美国不承认新中国,曾长期武装侵略占领朝鲜和越南,试图包围侵略中国。这一时期,我国学者发表文章和专著,着重揭露美国侵略我国的行径。其中刘大年教授在建国初出版的《美国侵华史》[8],简洁地介绍了美国侵华四阶段历史,包括借助日本侵略中国,最终独占中国的历史,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卿汝楫教授曾在美国多所著名大学工作学习,1946年初开始,曾任美国驻华美军总部秘书长一年半,对中美交往历史有很好的经验和感性认识,并且收集了大量美国政府一手资料,建国初先后出版了两卷本[9]《美国侵华史》[10],论证美国侵华行径,有很强的说服力。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因侵略越南战争带来的巨大伤亡和开支,导致国内物价飞涨,群起反对,抗议浪潮此起彼伏,政府内外交困[11](p492),不得不改变了公开敌对中国的策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与中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下,亲自访问中国。美国出于对付主要对手苏联的需要,缓和了对中国的公开敌对态度;中国也不希望美国和西方总是以敌对态度对待中国,从而两国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并于1979年初正式建交。当时国内还有很多人指望从美国和西方引进技术,加快国内建设。此后我国有些人编著的中美关系方面著作,较少强调美国侵华历史事实,更多地强调中美之间的合作关系。例如,2002年项立岭出版的《中美关系史全编》[12],认为美国在抗战结束时,支持执政的国民党政权,就自然站到了新生的共和国对立面,为美国封锁、侵略和包围新中国30年找理由;作者一方面指出,在迄今为止的外交史中,每个国家在对外关系中都是从本国利益出发的,另一方面,却认为,在评论中美关系的历史时,以美国的利己主义目的作为评论中美关系的根据是不对的,显示作者是在拿自相矛盾的观点来为美国侵略中国辩护。

    1993-2004年间,陶文钊院士出版了三卷本巨著《中美关系史》[13],全面介绍了近百年中美交往历史,充分显示,中美交往历史中,美国一切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的行为规律。当然,在一切为美国利益服务的前提下,美国也会缓和与中国的关系,甚至帮助中国,以对付美国当时的主要战略对手,例如,二战时期联合中国对付日本;冷战末期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美国历史上对中国的公开定位是有很多变化的,有时候公开宣布中国是美国战略对手[14],有时候又公开宣布中国是美国战略合作伙伴[15],甚至两者兼而有之[15]。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要看美国人是如何做的。但是,我国学术界对美国内部是如何定位中国的分析还很少,主要讨论当前美国官方公开公布的对中国的定位,较少根据美国实际行动进行分析,尤其缺少根据历史上美国实际行动分析美国对中国定位。

    本文简要回顾美国与中国的交往历史,着重根据美国和西方提供的历史资料,介绍和分析美国与中国交往关系中,美国实质上是如何定位中国和中美关系的。

    关键词(Tags): #中美关系#敌人#朋友#战略定位通宝推:脑袋,盲人摸象,东方白,东方红33,不悱不发,桥上,

    本帖一共被 6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10 总结:美国精英的陈词

      10、总结:

      美国人打着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旗号,长期援助日本人侵略和削弱中国;而且牵头与西方各国联合,形成侵略联盟,从而长期压制了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成功地将中国大片领土肢解,造成中国的虚弱。可以说,美国一直将中国看成是最重要的战略对手。美国人比英国和其他欧洲侵略者高明的地方,在于不再直接出面建立殖民地,而是在殖民地扶持傀儡和走狗,建立名义上独立,实际上完全听命于美国的政权,间接控制殖民地。美国这一套,颇能迷惑很多殖民地精英,他们对美国感恩戴德,甘心情愿地听命于美国殖民者,从而方便美国控制殖民地。美国这一套,在中国也迷惑了一些人,有人公开主张,让西方殖民统治300年[163]。现在美国军队又重新驻扎到中国领土香港[164],让美国军事势力一直渗透到中国内部,反映了这种思想在中国内部的又一次泛滥。

      美国精英推销的市场经济学的理论依据是人是自私的,美国精英也公开宣示,美国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美国利益,这是中美交往历史所证明的,也是美国经常宣示的。例如,2009年4月2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首次到国会众议院对外事务委员会作证,概括了奥巴马政府新的外交战略目标,其总目标是:确保国家安全;在全球推进美国利益和价值观[165]。2010年5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向国会递交其上任以来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报告指出[166],我们的国家安全战略应着眼于重振美国的领导地位,使我们能够在21世纪更有效地推进美国利益。2010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更是在接受澳大利亚电视记者时说,“如果10多亿中国人口也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全世界将陷入非常悲惨的境地”[167]。暗示美国人要维护自己的生活水平,必须遏制中国,防止中国人过美国和西方人那样的富裕生活,也道出了美国将中国看成是最重要的战略对手的内在不变的本质原因。边芹女士通过直接阅读西方19世纪的报纸等一手资料,从而绕过了西方的有意误导,发现西方敌对中国的策略从没有改变,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可能会阻挡它们永久称霸世界[168],他们必须要消灭这种潜在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精英向我们推销经济学和经济政策,其实际目的何在,就值得人们深思了。我们此前分析,美国推销的经济学,是经济神学,并没有多少普遍成立的真理,而是充满了误导。我们应如何对待美国精英推销的主张和理论,包括经济学理论,应该是十分清楚的。美国向我们推销的“华盛顿共识”十大宏观经济政策,美国自己不执行,要求我们执行,显然是用来误导中国的谬论。 说谎本是人类遗传的本能[169],欺骗敌人更是毫无负担。问题在于,精英们为什么要相信战略敌人的谎言,大力推行“华盛顿共识”十大宏观经济政策[170]?

      通宝推:盲人摸象,
    • 家园 9、黄祸论与美国和西方以中国为敌的历史原因

      9、黄祸论与美国和西方以中国为敌的历史原因

      美国一直以中国为敌,是有历史原因的。历史上,中国是影响西方历史变迁的主要国家,远超其他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在西方一直流传“黄祸论”,其原因就是西方恐惧来自中国的军事威胁。最早是我国北方的北匈奴,在汉朝军事打击下,从蒙古高原西迁,不断征服其他民族,到公元4世纪末到达东欧的多瑙河流域[143],驱赶和推动了被征服地区民族的不断迁移,包括匈奴人在内的“蛮族” 对罗马的入侵,最终导致强盛的古罗马帝国崩溃,西罗马帝国灭亡,使当时的欧洲人闻风丧胆,匈奴王阿提拉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144],成为“黄祸论”的主要证据之一。唐初,我国北方的西突厥被唐朝打败西迁,进入中亚,建立了多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政权,控制了中亚和西亚广大的伊斯兰教地区,14世纪,定居在土耳其的一支西突厥乌古斯人部落逐渐兴起,建立了奥斯曼帝国,1453年占领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灭亡了东罗马,直到19世纪,奥斯曼帝国还占有西亚、北非及东欧和中欧南部等广大地区,极盛时,曾多次围困奥地利的维也纳,威胁西欧[145],他们同样受到中国文明的影响。来自我国北方的蒙古人则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帝国,覆盖了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146],1241年蒙古王子拔都率部入侵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直抵奥地利维也纳附近,威胁西欧,只因蒙古内部矛盾,才停止了对欧洲的征服[147],这加强了西方“黄祸论”的观念。

      虽然历史上攻入欧洲的军事集团并非中国文明主导,但却受中国文明压力和影响,来到西方,从而让西方对中国更加疑惧和担心。19世纪末西方鼓吹黄祸论的直接目的是侵略和瓜分中国,伴随当时在西方泛滥的“黄祸论”的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八国联军侵略和随后的瓜分中国浪潮[148]。但是,出于国家安全利益考虑,西方对中国19世纪末的工业化努力心怀戒惧,对中国可能的觉醒寝食难安,也是重要原因。西方人认为[149],“像中国这样伟大的民族,是不会甘心长久地处于外国人的统治之下的。一旦实现它所需要的变革、获得了种种进步的中国,怎么会不扩张到新领土上去,并且把较弱小的种族淹没掉?”于是,美国精英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地猜测[150],“西方诸国将会面临严重的安全隐患,要被中国人蹂躏”。于是西方人预测[151],“将有2000万中国人被武装起来,经过训练,(向西方)报复旧日的怨恨。”这是依据西方盛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所得到的必然结论。这种理论认为[152],"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强者消灭弱者,是必然发生的历史规律。

      美国则是最早采取行动的国家,为了排挤修筑美国太平洋铁路的华工,19世纪下半叶,美国主流媒体开始泛滥黄祸论,“黄祸”愈炒愈烈,华人的地位愈来愈低,中国的形象愈变愈丑陋,以至在美国,侮辱、戕害华人成为“不需要理由”的家常便饭[153]。于是美国掀起了一波波排华浪潮,华人生命被肆意杀害,财产被剥夺[148]。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官方公开限制合法华人在美国的居留,使华人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官方用法律明文歧视的民族,而且该法律违背了美国宪法,却实施了61年,一直到1943年美国需要中国支持对付日本,才被废除[148]。不久以后,新中国成立,美国又开始对中国实施禁运,将中国列入最高禁运等级的国家,一度超过美国当时最主要的对手苏联。当时美国精英宣称[154],红色中国企图摧毁亚洲的每一个非共产党国家,是超过主要对手苏联的邪恶力量。

      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John Griffith London)于1904年发表《黄祸》一文,1908年和1910年分别写了两部小说《中国佬》和《空前绝后的入侵》,以及其他涉及中国海外移民题材的多篇作品。在这一连串精心炮制的“黄祸传说”里,作者抨击中国人为“劣等民族”,是对欧美白人世界生存构成威胁的“黄祸”,必须对之实施“种族灭绝”,还通过小说提出了用生物战灭绝中国[155]。

      1913年英国通俗小说作家萨克斯洛莫尔(Sax Rohmer)创作出版小说《傅满洲博士之迷》,塑造了一个阴险狡诈的华人形象。1929年,美国好莱坞开始拍摄傅满洲博士为主角的恐怖电影,更加广泛的传播傅满洲形象。好莱坞一共拍摄了十四部傅满洲题材的电影,最后一部《傅满洲的阴谋》问世,已经是1980年。在这一系列的小说、电影中,傅满洲的阴谋不断被白人警察挫败,而他又总能生出更奇特、更险毒的计谋。在西方人看来,傅满洲所代表的“黄祸”,似乎是一种永远也不可能彻底消灭的罪恶。例如,1974年好莱坞发行的著名电影《唐人街》,讲述一个与华人无关的犯罪故事,影片结尾白人犯罪分子逍遥法外,主人公毫无办法,却以唐人街为犯罪地点,让影片人物在影片结尾说,“这就是唐人街”,这表明美国精英通过宣传,让美国人公认,以华人为主的唐人街就是一种让你无可奈何的罪恶[156]。

      冷战后,美国此前最强大的对手苏联崩溃解体,美国重新开始大肆炒作中国威胁论,也就是新的黄祸论。早在1991年,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Huntington Samuel)就发布文章认为[157],中国的扩张,虽然显得更遥远,但与其他的相比,不但更有可能,而且更有危险性。1996年发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58],认为文明冲突是主要的,不同文明之间的战争将更为普遍,在国际冲突中,英国动用暴力的比率仅为11.5%,美国为17.9%,苏联为28.5%,而中国则高达76.9%,谎称灭绝北美和澳洲等地无数个种族的盎格鲁萨克森人天生爱好和平,污蔑中国人暴力倾向最高,暗示中国最危险。到了90年代后期,在美国精英看来,中国已经俨然是一个邪恶的帝国,中国危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了[134],对付邪恶的中国,是美国帝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59]。1999年美国国防部发布报告[160],称“中国是美国永远的对手,一个安定而强大的中国,将会不断挑战东亚的现状。一个不稳而相当微弱的中国可能是危险的,因为她的领导人也许会试图以对外军事冒进来巩固他们的权力”。这种贼喊捉贼的宣传手段并无多少效果,难以将盟国拉上公开对付中国的战车。于是,近年来,美国又开始炒作“中国新盛气凌人论[161]”,声称中国有挑战美国霸权的企图,对亚太稳定和世界和平造成危险,实质是美国和西方长期盛行的“中国威胁论”的翻版。

      中美关系和美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存在根本区别。首先从文化上来看,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有共同的文化基础,都是以基督教为基础的国家[158],而且历史上,西方国家是相互联姻的几大家族控制,内部争斗并不妨碍他们统一对外,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而与中国的关系则类似于当时中国与匈奴的关系。其次,二战后,主要西方国家和日本韩国等都是美国为首的西方联盟成员,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对这些国家有较强的控制力[162],而中国则是这个联盟的主要对手之一,新中国前30年一直是美国为首的西方联盟的主要侵略对象,先后针对中国实施了侵略越南和朝鲜的战争,持续了近20多年。中美关系与美国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也存在很大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庞大人口所代表的天然力量。因此,美国往往对其他国家采取的武力侵略,却很难直接用之于中国,除参加八国联军直接对中国宣战外,虽有很多军事冲突和侵略行径,却没有直接发动过大规模的军事侵略行动,但是,美国采取了很多试探性的军事行动。这是因为美国忌惮中国的实力,不愿暴露视中国为主要战略对手的本质,以便欺骗中国人民。

      由于中国文化凝聚了世界最多的人口,而且是唯一流传至今的古代文明,即使在最穷困羸弱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也能抵挡和挑战美国为首的西方17国联军,美国必然要象肢解苏联一样,肢解中国,才能彻底消灭中国挑战美国的潜力,从而实现独霸全球的梦想。中美关系虽然不是处于冷战和热战状态,但是,一山不容二虎, 即使中国甘心被美国统治,美国也要将中国分裂,中国只有分裂成多个小国,才能不威胁美国的霸权,美国才能善罢甘休。现在美国采取接触的办法,与过去采取隔离和军事威胁的办法,其目标都是一致的。

      通宝推:阴霾信仰,
    • 家园 8、封锁和威胁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再也无法染指中国大陆,掠夺大陆财富了,于是美国就一直不承认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封锁中国,同时保护蒋介石占领台湾,提供军事保护和军事武器进攻大陆;培训西藏分裂分子[120],支持西藏上层的武装叛乱活动[121],插手我国周边国家朝鲜越南等地,试图包围中国,从这些国家入侵中国。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2天后,美国派太平洋舰队封锁了我国台湾海峡[113],阻止我国统一台湾。还乘机纠集十七国军队进攻朝鲜,1950年11月初,打到中朝边境时,美国军方还制定了大规模军事侵略我国东北的军事计划,时任总统的杜鲁门也批准了这个计划,只是盟国反对和军事失败,才仅仅执行了一部分[113],包括在我国东北通过飞机大量投放细菌发动细菌战[122] ,多次轰炸我国东北[123],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奥斯汀(Warren R. Austin)在联合国发言,不得不承认了美国对中国东北的轰炸,但以误炸搪塞[124]。后美国侵略军在朝鲜遭到中国志愿军迎头痛击,败退而去,美国总统杜鲁门又于11月30日开记者招待会,宣布采用我们所有的各种武器包括原子弹对付中国志愿军,引起西方盟国一片反对,杜鲁门只好放弃使用原子弹轰炸中国军队的企图[113]。美国妄想从朝鲜进攻中国,但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遭到可耻失败。不久,又提供大批军火,在越南支持法国殖民政府进攻越南人民为实现独立而开展的军事行动[125],到六十年代初,干脆亲自上阵,扶持南越政权,进攻越南[126],妄图占领越南,以越南为据点,进攻中国。在中国人民支持下,越南人民在1974年将美军赶出了越南。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虽然美国的生产能力还占世界三分之一左右,为了应对世界各国人民的武装反抗,消耗了大量物资,入不敷出,不得不利用美元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货币地位, 大量增印美元,从西方国家掠夺物资,造成西方各国通货膨胀十分严重,最严重的时候,英国日本等国年物价上涨达到30%[127],美元购买力急剧下降,西方各国都采取措施,限制使用美元,包括政府补贴使用美元进口物资[128](p70),美元存款没有利息或甚至负利息[129](p335)等措施促进花出美元,减少美元储备。这使美国经济更加困难,经济上濒临崩溃。

      美国力量遭到严重削弱后,又一次积极拉拢日本,将我国琉球群岛行政管理权交给了日本。琉球群岛本是中国领土,后被日本占领。据美国国务院官方出版的外交文件记载[130],二战第一次开罗会议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为拉拢中国对付日本,曾不止一次问蒋介石,中国是否想要琉球群岛,暗示美国承认琉球群岛属于中国,蒋介石在日记中则认为[131],由美国共管比归我专有为妥,提议中美共管,也证实了美方的记载。但是,日本投降后,却被美国军事占领,当时的蒋介石反动政府忙于在大陆剿杀共产党,不敢得罪美国,从而一直被美国控制,既没有共管,更没有交还中国。70年代初,美国内外交困的时候,却将琉球群岛交给日本管理,严重违反国际法[132]。

      美国于1979年与中国建交,放弃了公开与中国为敌的政策,但实际政策仍然是遏制中国。美国内部仍然是以中国为敌的战略,只是表面上不再宣称中国是敌人了,其实,美国精英,包括美国总统,如小布什[133],都曾一再公开宣布中国是美国的战略对手,在美国的主流媒体和学术杂志上,经常会有以中国为战略敌人的文章[134]。

      1979年美国与中国建交,拉拢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对付苏联。当时苏联乘美国在世界各地受挫,经济上遭遇困境之机,积极在世界各地向美国势力进攻。在东南亚支持越南占领柬埔寨和老挝,在西亚占领阿富汗。等到苏联濒临崩溃,从1989年开始又重新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135],1993年制造银河号事件,污蔑中国银河号货船载有化学武器,致使“银河号”被迫中止正常航运长达33天[136],打击中国的国际形象。中方曾要求美方赔偿,但事后不了了之。1999年又用导弹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137],2001年美国军用飞机侵入中国领空撞毁我国军机致使飞行员王伟下落不明[138]。美国总统还多次亲自接见试图分裂中国西藏的达赖喇嘛[139]和试图分裂中国新疆的热比娅[140];直到现在,美国还大量出售武器给分裂中国的台湾势力[141],2014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更是公开宣称,要替日本人保卫钓鱼列岛,军事支持日本人占领中国领土,还写入两国安保协议[142]。

      通宝推:阴霾信仰,
    • 家园 借地问一下,这个文章作者是谁?注释有没有?
      • 家园 引用这么多东西。。。

        手里掌握的资料好多

      • 家园 本人所写,注释如下:

        从中美交往史看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

        链接出处

        参考文献

        1. 李慎之, 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 网上有全文,武贤明在菏泽学院学报2008年7月一期上发表的文章《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之嬗变》有引用. 战略与管理, 2000. 2002(4).

        2. 袁明,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美国因素. 外交评论, 2005. 2005(6).

        3. 徐秋慧, 中美大学经济学教材比较.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1(01): p. 29-33.

        4. 张卓元主编, 中国经济学60年 1949-2009. 200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p. 651.

        5. 黄范章, 建国60年来西方经济学在中国(下). 金融发展评论, 2010. 2010(2): p. 109-132.

        6. 世界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 2030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 2013,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p. 114.

        7.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in 毛泽东选集. 1964, 人民出版社: 北京. p. 3-11.

        8. 刘大年撰, 美国侵华史. 1951: 北京:人民出版社. p. 22-24.

        9. 卿汝楫著, 美国侵华史 第1卷. 1952: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p. 266.

        10. 卿汝楫著, 美国侵华史 第2卷. 1956: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p. 12.

        11. Fishback, P.V. and D.C. North, 美国经济史新论:政府与经济. 2013, 北京: 中信出版社. p. 137-141.

        12. 项立岭著, 中美关系史全编. 2002: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p. 1-5.

        13. 陶文钊著, 中美关系史 1911-2000. 2004: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p. 2-4.

        14. 吴兴唐, 如何看待美国对中国的“定位”. 当代世界, 2006(02): p. 14-15.

        15. 刘学成, 美国外交战略中的中国定位与对华政策趋势. 国际展望, 2010(04): p. 12-14.

        16. Latourette)著;陈郁译, 美.赖.K.S., 早期中美关系史 1784-1844 (The history of early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1963: 北京:商务印书馆. p. 8-9.

        17. F.R.Dulles, Old China Trade,页147-148。当时美国在华商人,都经营鸦片贸易,仅奥立芬洋行(Olyphant Company)没有贩烟,因而受到全体在华美商的讥嘲,称它为“圣郇山的角落”(Zion’s Corner)。. 1930, Boston, MA, USA: Houghton Mifflin.

        18. 丁名楠等著, 帝国主义侵华史,第22页. 1992,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 H.B.Morse,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Chinese Empire Vol 1,页209-210, https://archive.org/details/internationalrel01mors. 1900: New York : Paragon Book Gallery.

        20. Stelle, C.C., American Trade in Opium China Prior to 1820. Pacific Historical Review, 1940. 9(4): p. 425-444.

        21. Morse, H.B., The Chronicles of the East India Company Trading to China, 1635-1834,Vol 3, pp339. 1926: Clarendon Press.

        22. Dennett, T., Americans in Eastern Asia: A Critical Study of the 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 with Reference to China, Japan and Korea in the 19th Century. 1922: The Macmillan Company. p. 20.

        23. 费正清,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册. 2006,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p. 147.

        24. 黄苇, 上海开埠初期对外贸易研究,第88页. 1979,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5. Morse, H.B.,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一卷. 1963,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6. (美)泰勒·丹湼特, 美国人在东亚 十九世纪美国对中国、日本和朝鲜政策的批判的研究. 1959: 北京:商务印书馆. p. 262-263.

        27. 姚贤镐编,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第2册,第859页. 1962, 北京: 中华书局.

        28. Kane, H.H., Opium-Smoking in America and China. 1882, New York: G.P. Putnam.s Sons.

        29. 海关总税务司统计室印行, 中外条约汇编,第一册,第532页. 1908, 上海.

        30. Morse, H.B.,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二卷. 1963, 北京: 商务印书馆.

        31. 费正清,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册. 2006,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p. 53.

        32. 连东, 中国近代鸦片输入数量与价值研究,第25页. 2003, 河北师范大学.

        33. 苏智良, 中国毒品史,第547-548页. 1997: 上海人民出版社.

        34. 郭九林著, 美国市民与禁酒. 2012: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p. 2-9.

        35. Foster, J.W., American diplomacy in the Orient. 1903, Boston and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 company.

        36. J.H.Latane原著;王造时译述, 美国外交政策史. 1936: 商务印书馆. p. 951.

        37. 于能模等辑, 中外条约汇编. 1935: 商务印书馆. p. 645.

        38. 美国国会编, 参院档案,1858-1859年.

        39. 许金芳, 太平天国对外军火贸易的探讨. 安徽史学, 1993(02): p. 39-44.

        40. 北京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编, 太平天国史译丛 第3辑. 1985: 北京:中华书局. p. 119.

        41. 中华书局编, 筹办夷务始末 咸丰朝 第1册. 1979: 北京:中华书局. p. 233.

        42. 梅朋.傅立德(法), 上海法租界史, 倪静兰译. 1983: 上海译文出版社. p. 592.

        43. 简又文, 太平天国典制通考. 1958: 香港简氏猛进书屋. p. 716-719.

        44.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 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 第2册. 1962: 北京:中华书局. p. 152.

        45. 刘大年撰, 美国侵华简史. 1949: 新华书店. p. 7.

        46. 李鸿章, 议结常胜军旧欠洋债折,光绪九年正月二十日. 李鸿章全集 10 奏议十, ed. 顾廷龙,戴逸主编. 2008: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安徽出版集团. p. 150.

        47. 黄安年, 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与在美华工的贡献, in 道钉,不再沉默,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 2010, 白山出版社: 沈阳. p. 1-17.

        48. 沈已尧著, 海外排华百年史 增订版. 1980: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p. 20-23.

        49. 张庆松著, 美国百年排华内幕,原文是作者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 1998: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p. 12.

        50. Adams, R.G., A histoy of the foreign 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 1924, New York: Macmillan. p. 255.

        51. Monroe, J., Monroe doctrine,中文参见http://wenku.baidu.com/view/3f91690216fc700abb68fca9.html, 美国总统国会咨文, Editor. 1823: 华盛顿.

        52. Dulles., F.R., China and America : the story of their relations since 1784. 1946,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 32-34.

        53. Dulles, F.R., America in the Pacific; a century of expansion. 1938,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p. 62-66.

        54. (美)阿尔弗雷德·塞尔·马汉著, 亚洲问题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2013: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p. 88-106.

        55. Coolidge, A.C., The United States as a World Power. 1918,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 p. 324.

        56. Treat, P.J.,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Vol. 1. 1932, Stanford University,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 473-479.

        57. 美国驻华使馆编, 美国与中国、日本、琉球及暹罗签订条约集. 1862, 香港: 美国驻华使馆. p. 179-180.

        58. 美国国务院编, 美国外交档案 papers relating to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2, 华盛顿: 美国国务院. p. 822.

        59. 吕思勉著,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 吕思勉中国通史 下. 2013: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p. 625.

        60. 崔志海, 美国政府与中日甲午战争. 历史研究, 2011(02): p. 63-85+190.

        61. Creelman, J., A Japanese Massacre, in The World ( New York) ,December 12,1894,p. 1. 1894.

        62. 刘文明, 甲午战争中的英美特派记者与旅顺大屠杀报道. 社会科学战线, 2014(10): p. 94-102.

        63.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Chnese-Japanese War, No.88,转引自叶春芳,美国与甲午战争,硕士论文,安徽大学,2010. 1894. p. 86.

        64. Palmer, S.J., Korean-American relations Vol II, period of growing influence, 1887-1895. 1963,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 331-332.

        65. Schuyler, M., Walter Quintin Gresham, in The American Secretaries of State and Their Diplomacy, Vol 8,转引自刘大年撰, 美国侵华史: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1:p40, S.F. Bemis, Editor. 1928, Alfred A. Knopf: New York.

        66. Davids(ed.), J., Denby to Gresham, February 23, 1895. American Diplomatic and Public Paper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Series III, The Sino-Japanese War to the Russo-Japanese war 1894-1905, Volume 3, The Sino-Japanese War II. 1981, Wilminton, Del: Scholary Resources. p. 152-154.

        67. 戚其章著, 甲午战争国际关系史. 1994: 北京:人民出版社. p. 414.

        68. Morse, H.B.,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三卷. 1963, 北京: 商务印书馆. p. 108-136.

        69. 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辑. 1957,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p. 452一458.

        70. 中日韩三国共同历史编纂委员会著, 超越国境的东亚近现代史 上 国际秩序的变迁. 2013: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p. 100.

        71. Ogawa, G., Expenditures of the Russo-Japanese war / by . 1923,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merican Branch. p. 66-70.

        72. Weale, B.L.P., The re-shaping of the Far East, Vol 1. 1905,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p. 181.

        73. Martin, C., The Russo-Japanese War. 1967, Lundon: Abelard-Schuman. p. 235-243.

        74. 王铁崖编, 中外旧约章汇编 第2册. 1959: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p. 405.

        75. Dennett, T., Roosevelt and the Russo-Japanese War; a critical study of American policy in Eastern Asia in 1902-5, based primarily upon the private papers of Theodore Roosevelt. 1925, Garden City, N. Y.: Doubleday, Page & company. p. 112-115.

        76. 谭圣安, 美国与日俄战争以及它们争夺我国东北的斗争.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1988(01): p. 55-68.

        77.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address of the president to Congress U.S.D.o. State, Editor. 1913,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p. 108.

        78.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address of the president to Congress U.S.D.o. State, Editor. 1915,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p. 107-111.

        79. Woodrow Wilson's China Policy, p.151152,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U.S.D.o. State, Editor. 1915,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p. 79.

        80.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U.S.D.o. State, Editor. 1917,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p. 264.

        81. 梁碧莹, “门户开放”与“特殊利益”--《蓝辛-石井协定》与中国的回应. 中美关系100年, ed. 陶文钊. 2001,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p. 59-78.

        82.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编, 秘笈录存. 1984: 知识产权出版社. p. 495-497.

        83. 王铁崖编, 中外旧约章汇编 第3册. 1962: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p. 208.

        84. 美国国务院编,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 in 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辑. 1949, 世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 p. 84.

        85. 王聿钧, 舒尔曼在华外交活动初探(1921-1925).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1969 1: p. 269-270.

        86. Chan, A.B., Arming the Chinese: The Western Armaments Trade in Warlord China, 1920-1928, 中文参见:军阀与西方国家的军火贸易,《近代史资料 74》,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第179页. 1982, Vancouver, Canada: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87. Chi, H.-s., Warlord politics in China 1916-1928, 中文,中国的军阀政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第123页. 1976, Stand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88.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Vol. 2, U.S.D.o. State, Editor. 1927,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p. 147.

        89. 陈谦平, 济南惨案与蒋介石绕道北伐之决策.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p. 92-102+159-160.

        90. 关志钢, 蒋介石、张学良与不抵抗政策之关系. 社会科学研究, 1998(06): p. 105-110.

        91. Hoover, H., The Memoirs of Herbert Hoover. The Cabinet and the Presidency, 1920-1930 1952: London: Hollis and Carter. p. 369.

        92.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diplomatic papers, 1932. The Far East, U.S.D.o. State, Editor. 1932. p. 8,17.

        93. 李长久 and 施鲁佳, eds. 中美关系二百年. 1984, 新华出版社. p. Pages.

        94.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diplomatic papers, 1932, Vol 4, The Far East, , U.S.D.o. State, Editor. 1932. p. 290.

        95. Perkins, D., The new age of Franklin Roosevelt. 1957,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 105.

        96. US_BUREAU_OF_CENSUS, HISTORICAL STATTISTICS OF THE UNITED STATES, COLONIAL TIMES TO 1970. 1975,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p. 903.

        97. 中原茂敏著, 大东亚补给战. 1984: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p. 69-72.

        98. 王玮主编, 美国对亚太政策的演变 1776-1995. 1995: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p. 189.

        99. (苏)卢基扬诺娃,М.И.著;林林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日本垄断资本. 1959: 北京:商务印书馆. p. 175-176.

        100. 金仲华等著, 1938年的世界. 战时出版社. p. 92.

        101. 约瑟夫·格鲁著, 使日十年--1932-1942 年美国驻日大使格鲁的日记及公私文件摘录,蒋相泽译. 1983 北京: 商务印书馆. p. 273.

        102. 方连庆主编, 现代国际关系史 1917-1945. 1990: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p. 326-328.

        103.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diplomatic papers, 1938, Vol 3, U.S.D.o. State, Editor. 1938. p. 368.

        104. (苏)茹科夫,Е.М.编, 远东国际关系史 1840-1949,原文来自格鲁:《在日本的年代》,1941年版,第289-294页. 1959: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p. 490.

        105. 吴太昌, 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垄断活动述评.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86(03): p. 119-134.

        106. 蒋介石, 中国之命运. 1943: 中正书局. p. 117.

        107. 石源华著, 中华民国外交史. 1994: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p. 602.

        108. Schaller)著;郭济祖译, 美.沙.M., 美国十字军在中国 1938-1945年. 1982: 北京:商务印书馆. p. 220.

        109. 陶文钊, 对《赫尔利接受中共五点建议析疑》的商榷. 近代史研究, 1989(06): p. 251-254.

        110. 孟广涵主编, 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纪实 下,引自《国共谈判文献》一九四四年. 1992: 重庆:重庆出版社. p. 385-390.

        111.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diplomatic papers, 1945, The Far East, China, U.S.D.o. State, Editor. 1945. p. 317-325.

        112. 陶文钊, 赫尔利使华与美国政府扶蒋反共政策的确定. 近代史研究, 1987(02): p. 263-282.

        113. 哈里·杜鲁门著, 杜鲁门回忆录 下. 2007: 北京:东方出版社. p. 424,481.

        114. 陆仰渊,方庆秋主编, 民国社会经济史. 1991: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p. 787.

        115. 章百家, 中美结盟与美国租借物资援华——为抗日寻求外国军事援助的经历之三. 百年潮, 2004(11): p. 20-27.

        116. 刘大年撰, 美国侵华简史. 1950: 新华书店. p. 88.

        117. 艾群著, 沈崇事件真相. 2012: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118. 美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录. 1965: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p. 91.

        119. 常贝贝牛启铭, 美.J.B.R.l.约.B.罗., 美国第一夫人排行榜:对美国总统有影响的女性们. 2008: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p. 221.

        120. 程早霞, 美国中央情报局在中国与中美关系.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p. 120-124.

        121. 郭永虎 and 李晔, 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中国西藏的准军事行动(1949—1969). 史学集刊, 2005(04): p. 78-84.

        122. 孟涛, 关于朝鲜战争中美军实施细菌战的再考察.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3(05): p. 33-40+125.

        123. 外交部, 我外交部发言人发表声明严斥麦克阿瑟及奥斯汀无耻谰言. 人民周报, 1950. 1950(7): p. 4-8.

        124. Austin, W.R., U.S. Plane May Have Strafed China, in Pittsburgh Post-Gazette. 1950.

        125. 潘一宁著, 中美在印度支那的对抗 1949-1973 越南战争的国际关系史. 2011: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26. Kaiser, D., 美国悲剧 肯尼迪、约翰逊导演的越南战争,邵文实,王爱松译. 2001, 北京: 昆仑出版社. p. 518.

        127. Friedman, M., 货币的祸害,安佳译. 2008, 北京: 商务印书馆. p. 195.

        128. Hudson, M., 全球分裂 美国统治世界的经济战略,杨成果等译. 2010,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p. 70.

        129. Hudson, M., 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嵇飞等译. 2008,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p. 283-315.

        130.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diplomatic papers, The Conferences at Cairo and Tehran, 1943, U.S.D.o. State, Editor. 1943. p. 324.

        131. 蒋介石, 蒋介石日记手稿,1943年11月23、24日. 1943.

        132. 管建强, 美国处分钓鱼岛群岛、琉球群岛严重违反国际法. 东方法学, 2012(06): p. 104-113.

        133. 胡礼忠 and 江西元, 布什执政以来的中美关系:回顾与展望. 国际观察, 2002. 2002(1): p. 39-42.

        134. 施爱国著, 傲慢与偏见 东方主义与美国的“中国威胁论”研究. 2004: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p. 157.

        135. 周世俭, 美国对华制裁情况回顾. 社科信息文荟, 1995(06): p. 28-30.

        136. 米德, “银河号事件”始末. 文史精华, 2001(05): p. 41-46.

        137. 就北约导弹袭击我驻南大使馆事件唐家璇外长再次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并递交正式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9(19): p. 800.

        138. 张沱生, 中美撞机事件及其经验教训.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5(03): p. 30-36+5.

        139. 华益文, 称达赖为“好朋友”,奥巴马什么意思?, in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 人民日报海外版. p. 001.

        140. 刘卫东, 美国国会对中国新疆问题的干涉. 国际资料信息, 2010(02): p. 1-8.

        141. 左芳舟, 冷战后美国对台军售问题研究. 2013, 中共中央党校.

        142. 记者黄立俊, 奥巴马首称钓鱼岛属美日安保范围 中方望其谨言慎行, in 第一财经日报. 2014, 第一财经日报. p. A05.

        143. McGoern, W.M., The early Empires of Central Asia: a study of the Scythians and the Huns and the party they played in world histor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Chinese sources. 1939, Chapel Hill, NC: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44. Bennett, J.M. and C.W. Hollister, Medieval Europe: a short hisoty 10th edition, 中文本:欧洲中世纪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第40页. 2006: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145. 徐黎丽主编, 突厥人变迁史研究. 2008: 北京:民族出版社. p. 459-477.

        146. 邱树森著, 元朝简史. 1999: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47. 罗旺扎布等著, 蒙古族古代战争史. 1992: 北京:民族出版社. p. 231.

        148. 陈安, “黄祸”论的本源、本质及其最新霸权“变种”:“中国威胁”论——中国对外经济交往史的主流及其法理原则的视角. 现代法学, 2011(06): p. 10-36.

        149. CharlesH. Pearson, 民族生活与民族乡:一个预测, in “黄祸论”历史资料选集, 吕浦,张振鲲, Editors. 1979,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 p. 89-95.

        150. 怀特海德, 论义和团运动后的中国问题与黄祸, in “黄祸论”历史资料选集, 吕浦,张振鲲, Editors. 1979,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 p. 163.

        151. Hart, R., These from the land of Sinim,中文参见:黄祸论历史资料选辑,第145-157页. 1903, Landon: Chapman and Hall, Ld.

        152. Hofstadter著;郭正昭译, R., 美国思想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53. 方旭红, 论“黄祸论”的形成根源及影响. 安徽大学学报, 2005(01): p. 12-15.

        154. McDond, J.F., Television and the Red Menace: the vidio road to Vietnam. 1985, New York: Purijie Press. p. 96.

        155. 曾令富, 杰克·伦敦笔下的中国.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01): p. 56-59.

        156. 周宁, “义和团”与“傅满洲博士”: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黄祸”恐慌. 书屋, 2003(04): p. 4-12.

        157. Huntington, S.P., America's Changing Strategic Interests. Sruvival, 1991. 33(1): p. 1.

        158. Huntington, S.P.,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中文参见: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998, 北京,新华出版社,第291页. 1996,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Inc.

        159. Gosovic, B. and 张泽忠, 中国是“威胁”还是“机遇”?评陈安教授驳斥“黄祸”与“中国威胁”谰言的长篇专论——一项研究与解读当代世界政治的重大贡献. 国际经济法学刊, 2013(02): p. 47-78.

        160. Marshall, A.W., Under Secretary of Defense (policy) 1999 Summer Study Final Report: ‘Asia 2025’, U.S.D.o. Defense, Editor. 1999.

        161. 刘杉, “中国威胁论”的新翻版——对西方所谓中国“新盛气凌人论”的评述. 国外社会科学, 2014(03): p. 56-66.

        162. (法)格罗塞(Grosser,A.)著;刘其中等译, 战后欧美关系. 1986: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63. 王文杰,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伟大的历史性选择——兼驳刘晓波鼓吹的“三百年殖民地”说.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1992(03): p. 170-177.

        164. US_Department_of_Denfense, Base structure report-fiscal year 2014 baseline. 2014, USA government: Washington DC, USA. p. 64,193.

        165. 希拉里. 奥巴马政府外交新战略曝光 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http://news.fznews.com.cn/guoji/2009-4-24/2009424wqbDqdwKnm8412.shtml. 2009.

        166. 奥巴马,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www.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rss_viewer/national_security_strategy.pdf, 中文译文:http://www.cetin.net.cn/cetin2/servlet/cetin/action/HtmlDocumentAction?baseid=1&docno=423145. 2010, 美国白宫.

        167. 奥巴马, 香港凤凰卫视报道, 2010 年5 月,奥巴马在白宫接受澳大利亚电视采访时说: “如果十多亿中国人口也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全世界将陷入非常悲惨的境地。美国并不想限制中国的发展,但中国在发展的时候要承担起国际责任。中国人要富裕起来可以,但中国领导人应该想出一个新模式,不要让地球无法承担。”( http: / /www.tudou.com/programs /view/ZVcIZGHXgS0 /). 2010.

        168. 边芹著, 被颠覆的文明 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一步. 2013: 北京:东方出版社. p. 47-49.

        169. Smith, D.L., why we lie: the evolutionary roots of deception and the unconscious mind, 中文版:我们为什么说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2010. 2004, Labuan, Malaysia: Through big apple Tuttle-Mori agency, Inc.

        170. 楼继伟, 选择改革的优先次序——二十年回顾与思考. 中国改革, 2006(11): p. 15-18.

    • 家园 7、支持和控制蒋介石,独霸中国

      7、支持和控制蒋介石,独霸中国

      早在1934年,美国立法增发美元高价购买白银,导致我国白银大量流失,市场上货币紧缩,经济遭受严重影响,我国当时实行的银本位货币制度无法运行,不得不改革成法币制,由政府强制发行以白银为准备金的纸币,代替银币。美国借机要求中国政府出售白银给美国,以美元为主要外汇储备,从而侵占中国的货币主权。期间美国停止收购白银,使白银大幅度跌价,导致法币汇价无法维持,势必引起抢购外汇和黄金狂潮,币制改革将全面崩溃。最后,蒋介石政府不得不听从美国人安排,几年里,陆续出售2.06亿盎司白银,换取0.96亿美元,成为外汇储备的主体。此外,按照美方要求,中国政府保持1/4法币准备金为白银,由于美国白银法要求美国货币的准备金储备中1/4为白银,而且经济总量远大于中国,从而方面美国操纵白银价格,控制中国物价和经济[13](p86),使蒋介石政权被美国控制,牢牢绑在了美国战车上。

      一九四三年初,日本要与汪精卫签订所谓中日新约,在日本军事占领中国大片领土条件下,“废除”日本享受的不平等条约。美国为了欺骗中国人民,又与日本竞争,赶紧于一月十一日与蒋介石洽谈它原来要在“和平状态恢复之后”再谈的中美新约[106],实行用和日本相同的方法来欺骗中国人民。而战后蒋与美国签订的不平等协议,让中国成了美国独占的名义上独立的殖民地。

      中国抗战时间最久,但从美国获得的租借物资却不及英国的5%,苏联的20%,甚至还不如退居北非一隅,整个国家都被德国占领和控制的法国的半数[107]。不仅如此,当时给英、苏的租借物资,货一上船,所有权即归英、苏,而给中国的租借物资即便运到中国,控制权仍在中国战区美国将军手中[108](p111),主要用于支持蒋介石扩充军队,用于战后对付共产党等进步力量。1945年 2月,美、苏、英三大国在雅尔塔会议达成的秘密谅解和妥协——《雅尔塔协定》[84](p176),是以牺牲中国部分主权利益为交换的,包括将中国的外蒙肢解出去,让苏联管理中国的旅大港和东北铁路等。协定事关中国主权,可是中国政府却被排除在会议之外,对此没有丝毫发言权。

      抗日战争持续到一九四四年,在世界战场上由于苏联对德全面反攻,希特勒崩溃迫在眉睫,也就使东方的日本败局已成,美国侵略政策又开始重要变化,重新彻底支持蒋介石消灭中国人民革命力量——首先是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年十一月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Patrick Jay Hurley)来中国,它开头第一步,是拿交换条件,请中共把武装交出来[109]。赫尔利为表示他促成这个协定的“好意”,对共产党人称[110] "国民党已经僵化,失却弹性,你们进来,可以大有作为","你们是同我--美国合作。只要我们合作,我们就能逐步改组政府",且能得到美国的救济与“合作”;对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所要求实现的民主联合政府却一味回避推延。一九四四年冬到四五年初,赫尔利一直为此活动,但这般明显而又愚蠢的骗局,当然不能就把人民的武力钓出来,最后完全破产。

      1945年2月初,美国和苏联在雅尔塔达成肢解中国外蒙,苏联出兵东北的方案[84](p176),不再担心日本军队了,于是美政府又一次变更计划,要来“硬的办法”。四月二日,赫尔利以美国驻华大使资格在华盛顿[111]正式宣布:美国“只与蒋介石合作,不与共产党合作”,要帮助蒋介石武力“统一”中国,在同一个赫尔利的嘴里,蒋介石又变成了“民主”的“领袖”,中共则变为“分裂主义者”和“军阀”。驻华美军指挥官魏德迈(Albert Coady Wedemeyer)也训令一切美国在华军官“不要帮助那些不属重庆政府的个人或团体”。又继续供应大量物资给蒋介石,陆续装备二十个师的“美械化”蒋军,企图以此逼使中共退让,同时准备相机从人民手中夺取抗日果实的准备。赫尔利的政策,得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112]和继任总统杜鲁门的支持[108] ,从而在罗斯福死后,又继任了一年半,推进该政策。

      日本投降一宣布,美国侵略者便重新作消灭中共的布置,这时中国从东北到华中,绝大部分日占地区都在人民军队控制与包围之下,蒋介石还远在峨嵋山上,美国要利用他来对付人民力量,不仅可望而不可即,也毫无借口。于是美国定下一条计策,先由蒋介石三电邀请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国家大计”,然后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又亲自飞到延安表示劝驾。在国共谈判期间,美国则迅速帮助蒋介石动员了八十万军队,并将他们运输到前线,向解放区进攻。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供认不讳地说[113](p72),“如果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物资,并且向海边开去,那么整个中国就将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就必须采取异乎寻常的步骤,利用敌人来做守备队,直到我们将国民党的军队空运到华南,并将海军调去保卫海港为止。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持秩序。等到蒋介石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美国多次给蒋介石供应军火,整编军队,日本投降后三年内,美国运到中国交给蒋介石的武器与装备,美国政府统计超过30亿美元[84](p1067),我方统计超过41亿美元[114],均远超美国在抗日期间给中国提供的军事物资。据美方统计,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租借援助军事物资总额仅8.46亿美元[84](p1066),如果不包括美国人在中国的工资等,只计物资,仅有5.98亿美元,其中军事物资约5.17亿美元。从1941年至1944年,在中国抗战最困难、最需要外援的阶段,中国所得的援助甚少,包括美国人的人工工资等,仅为2.8亿美元[115],也远低于美国在九一八日本侵略中国本土以来供应日本19.5亿美元物资(来源于美国统计资料[96])。

      美国不惜血本支持蒋介石,获得的好处就是与蒋介石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取得特权,包括犯罪不受中国法庭审判的法外治权和经济特权。而中国人,不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要受歧视。美国人可以在中国居住,购买土地、房屋及一切财产,但美国限制中国人的“移民律”则仍旧有效。凡是中国开放港口,美船皆可通行,并能沿途起卸货物,自由选择“捷径”;虽然美国的港口也对中国的船只开放,问题是,那时候,中国又有几条船到跑美国?虽然条文上写的是中美“双方”,实际上处处只对“此方”的美国适用。通过签订的条约[74],美国从蒋介石手中取得了中国领土权、领空权、领海权、内河航行权、铁路管理权、军权、财权、警察权、司法权、国家秘密权、农业权、工矿权、商业权、海关权、文化教育权、内政“最后决定权”,外交指挥权等等。真是从天上到地下,从海上到陆上,从政治到经济,从物质到文化,从现在到将来,无所不包,应有尽有,所有“中国”主权云云,实际上尽成美国主权了[116]。中国成了名义上独立,实际上是美国完全控制的殖民地。例如,1946年12月24日北京大学女学生沈崇在看电影途中被美国士兵强奸。沈崇出身名门,祖父是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沈葆桢、父亲是国民政府交通部处长,还是近代中国最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之外玄孙女,此事才引起广泛报道和关注,全国多个城市有50万人集会游行抗议,但事后该士兵却被美军判无罪释放,美国丝毫不拿中国人权和主权当回事[117]。当时全国类似案例数不胜数,仅据当时的天津市政府档案资料统计[118] ,1945年10月到1947年九月期间,美军汽车肇事的交通事故占天津交通事故70%;以美军造成的车祸和枪杀案为主,被害死伤的中国人高达2000人。没有到政府报案的被美军伤害事件就更多了。

      由美国人供应战争物资进行的日本侵华战争,日本人实则是美国侵略中国的工具,日本人的侵略行动,不仅扫荡了其他西方国家在中国的势力,而且极大地削弱了中国和日本,方便了美国对中国的控制,二战结束的时候,中日两国都被美国占领和控制。至此,美国100多年的努力,终于获得圆满的成功,成功地将中国收入美国囊中。只是这个成功十分短暂,仅仅持续3年,美国豢养的走狗蒋介石,就被中国人民赶出了大陆,于是,美国精英们炒成一团,探讨谁丢掉了中国[119]?将中国当成了美国的私有财产,要追究某些美国人的责任。

      通宝推:阴霾信仰,花大熊,小河妖,西瓜子,
    • 家园 6、支持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6、支持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正是由于当时我国的军阀在美国等西方势力支持下混战不断,才勾起日本人的侵略野心,导致日本发起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破坏了美国主持的共享中国特权的原则,侵犯了美国在中国的特权。当时蒋介石笃信美国人长期大肆宣传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原则,采取不抵抗政策[90],指望美国人干预,但是,很长时间内,美国人连谴责日本人违约的行为都不表示出来,无异于向侵略者示弱[13](p73),将问题推向日本人具有否决权的国联。更重要的是,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还在美国内阁会议上公开表示[91],指望日本人对抗苏联;消灭中国红色力量。实际上,美国一直是日本人进口战略军事物资的主要来源,是日本人得以侵略中国的主要原因。1932年1月7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Henry Lewis Stimson)对中日政府发表著名的“不承认主义“照会,宣称美国不承认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合法,但是,第二天,他又发布补充声明称[92]:“美国丝毫无疑干涉日本在满洲根据条约所享有的合法权利;美国不拟过问日本的任何活动,但不得破坏美国的权利”[93],表明美国的“不承认主义”,并不反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

      1932年1月28日,日军又登陆上海闸北,进攻中国军队。由于美英在华投资大部分集中在上海,于是美英政府第二天就要求日军立即停止在上海的军事行动。虽然日军遭到我国十九路军有力抵抗,进展缓慢,但在英美推动下[13](p78),5月5日,蒋介石仍然与日本在上海签订屈辱性的《淞沪停战协定》[83](p884),承认日本在上海包括市区驻军权,取缔一切抗日活动,取消中国军队在上海市区驻军权,等于交出了上海的大部分主权。

      1932年2月国联派出调查团调查日本侵略中国东北,3月9日,日本在东北操纵宣布建立伪满洲国。10月2日国联调查团发布调查报告,虽澄清日本侵略中国事实,但却主张东北脱离中国政府管辖,设立满洲自治政府,由国际共管,等于让美国领导的列强同盟来控制中国东北,美国政府对此表示赞同[94],也就很自然了。

      1933年5月,美国政府安排贷款,让中国高价购买美国农产品包括棉花和麦粉,价格较高的比国际市场价格高30%,不仅获取利益,还能解决美国农产品过剩问题。虽遭国内工商界反对,蒋介石政权却执意要执行,以便促进中美合作抵制日本侵略,但高价棉花在国内滞销,成为政府负担,也没能使美国同意合作抗日,使主持者宋子文不得不辞职[13] (p81)。为了防止中美合作对付日本,1934年1月23日和4月17日,日本政府先后发布声明,公开把中国视同日本独占殖民地,推行亚细亚门罗主义,反对其他国家与中国合作,即使是名义上的财政或技术援助。美国担心在华利益受到日本损害,政府不再向中国提供财政援助,严格控制向中国的军火输出等,执行对日本侵略者姑息养奸的政策[13](p83)。1935年到1937年美国国会先后多次通过中立法,禁止向交战国出口武器,不得用美国政府船只运输等,逐步增加向日本的妥协。这一政策并不禁止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到日本,而且由于日本军事上控制了中国沿海,中国即使从美国进口物资,也难以运回中国,从而十分有利于日本,日本从美国进口的各种战略物资反而持续增加。就连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承认[95],中立法实际上援助侵略者,没有援助受害者。

      图1 美国出口物资到中日对比 1915-1950,数据来自美国统计资料[96]

      如图1所示,是美国出口物资到中日对比,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以后,日本从美国进口物资额年年增长,而中国从美国进口物资反而大幅度下降。1937年从美国进口物资不到1931年一半,1938年,因美国执行对中国更加不利的中立法,又进一步下降30%,只有0.35亿美元,仅为日本七分之一。相反,日本从美国进口物资则从1932年1.35亿美元猛增到1937年2.89亿美元,1938年因中立法而略有减少,仍然达到2.40亿美元。

      图2 日本从美国进口石油情况,来自日本军方[97]

      日本本是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石油95%依靠进口,其中70%从美国进口,1931年日本进口石油量为21亿公升,1938年增加到60亿公升,直到1941年8月1日,日本袭击珍珠港前4个月,美国才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

      图3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机床供应和进口情况,来自日本军方[97]

      机床是生产军事武器的主要工具,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立刻派采购团前往美国,成功采购到所需要的大量机床,满足了军事生产的需要。1939年9月日本担心美国禁运,又一次派采购团进口生产火炮等武器的各种机床,金额高达3600万日元(约等于1100万美元),美国直到1940年6月3日才禁止向日本出口机床。

      图4、日本侵华期间钢材产量和废钢进口量,来自日本军方[97]

      日本当时主要用平炉炼钢,需要在生铁中掺进50-60%碎的废钢进行冶炼。日本炼钢历史很短,70-80%废钢从美国进口,如兔所示。直到1940年9月,美国才禁止出口废钢到日本。

      图5 日本经济总和指数(以1931-1933年平均值为100)[97](p80)

      1932年,美国向日本出口占日本总进口1/3弱,美国在日本投资达到4.66亿美元,对中国投资只有2.5亿美元,美国持有的日本债券高达4亿美元,而中国债券仅有0.2亿美元[98]。到1941年,日本从美国英国和法国获得的借款还高达12.5亿日元[99],约合3亿美元,大部分来自美国。在美国支持下,日本侵入中国东北后,生产能力迅速增长,如图5所示,1937年经济总和指数是1931年2倍,1938年达到顶峰。随着钢铁石油供应能力,主要是从美国的进口量增加,日本军事武器生产能力迅速增加。

      日本人自己总结,日本是无资源国家,当时日本重要资源都仰仗进口,特别是依靠从美国进口[97]。据华盛顿中国经济研究会1938年统计,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最需要的钢铁、铜和金属合金,90%以上是美国供应的;日本所需要的石油和石油制品几乎全部由美英两国石油公司供应[93](p102)。曾担任美国国务卿的史汀生于1937年10月5日给《纽约时报》的公开信中指出,日本侵略中国受到美国的积极支持,美国对日本的援助是如此的有效和占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致如果没有这种援助,目前的侵略就可能被制止[93](p100)。1938年10月6日史汀生又在致纽约泰晤士报公开信上指出,英美制裁日本,并不需要武装干涉,只要英美两国在经济上拒绝援助日本,日本对中国的的非法侵略蒋因中国英勇抵抗而失败;第二天,该报发布社论,称赞史氏所论代表美国大多数人意见[100]。

      直到1937年12月12日,日本派空军炸沉美国停在长江口的军舰帕内号,罗斯福总统才开始考虑停止经济援助日本。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先后占领武汉和广州后,于11月3日公开声称[101],日本要抛弃门户开放原则,独霸东亚,暗示不再尊重和保障美国在华利益。此后,日本迅速采取多项措施[102],剥夺英美在华利益,如控制海关,管制外汇,限制贸易等手段。美国政府于12月30日,向日本递交了一份照会[103],历数日本侵犯美国利益的诸多事实,暗示美国将用实际行动维护美国在华利益,维护门户开放原则。但是,美国仍然期待与日本妥协,1939年10月,美国驻日本大使格鲁称[104],日本丝毫不用破坏美国的权益,就可以达到目的。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缔结同盟条约,翌日,罗斯福在内部会议上仍然主张对日妥协,避免与之发生正面冲突;在此前后,美国一再拒绝蒋介石提出的中美结盟的建议[13](p106),仍然向日本大量输出战略物资,例如,1941年同1940年相比,美国向日本供应的汽油增加了83%[93] (p108)。从1941年4月中旬开始,美日代表开始了旷日持久的谈判,试图双方合作,牺牲中国利益,一直谈到8个月后,日本袭击珍珠港才停止[13](p112)。美国力图避免与日本开战,待价而沽,其主要目的之一,是让中日拼死搏斗,消耗双方实力;同时也方便美国乘中国处于危机状态下,攫取中国的主权,勒索中国的经济利益,例如,1940年10月22日签订的中美钨砂借款合约,规定了极低的钨砂价格,甚至不到当时我国出口葡萄牙价格的三分之一[105]。

      通宝推:阴霾信仰,adrupal,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5、与日本争夺中国控制权

      5、与日本争夺中国控制权

      袁世凯谋求称帝期间,国内老百姓纷纷起来反对,日本和西方国家都注意到中国内部强大的反对袁世凯称帝势力。1915年10月26日,日本政府邀请美、英、俄、法等国联合要求袁世凯放弃称帝,后来日本率先,先后有英、俄、法、意等国公开要求袁缓行帝制。但是,美国对日本的真实动机极为怀疑, 拒绝与日本一起干涉帝制。10月31日,美国总统威尔逊指示国务卿蓝辛向日本、中国及其他有关国家表明了美国政府的立场,声称,"中国政府政体的改变尽管剧烈,但纯属内政问题",袁世凯称帝之后,12 月 21 日,蓝辛又指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Paul Samuel Reinsch),"如果没有有组织的严重反对","就没有理由怀疑新秩序的永久性",美国政府竟准备承认这个"洪宪皇帝",只因袁很快死去而作罢[79]。

      一战期间,日本乘西方各国大战,在中国实力锐减之机,积极准备扩大势力,包括独占德国在山东势力,威胁美国利益。但是,当时美国已对德宣战,不愿向日本开战,陷入两面作战的危险,而日本主要从美国进口钢铁等关键军用物资,也不愿与美国公开冲突,两国都希望达成妥协。一九一七年九月,日本前外相石井菊次郎赴美讨论战后中国问题,并调整美日关系。美国务卿蓝辛(Robert Lansing)与石井举行了12次谈判,蓝辛所坚持的是在中国的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 石井则要美国承认日本在中国享有高于其他各国的利益,最终达成蓝辛石井协定[80],美国承认日本在中国,尤其在与日本属地接壤的部分享有特殊利益;两国坚持在中国门户开放和工商业机会均等的原则。美日两国在该协议中还谎称,无意以任何方式侵犯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蓝辛-石井协定》是美国再次以牺牲中国利益向日本作出的妥协。协定的两项内容中,第二项是虚的,第一项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既然美国承认了日本的特殊利益,门户开放的原则也就被阉割了,不再普遍适用了。从此,日本在中国的特殊侵略利益,或者说独占权利,得到了所有大国的承认,这使东京人士欣喜万分,称协定为"石井外交的伟大胜利"。协议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美国在中国的利益,也使中国人民认识到日本的侵略野心,与美日牺牲中国的勾结,从而遭到世界人民的抵制,美日两国不得不在5年后废除了该协议[81]。

      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参加了巴黎会议期间,但是,美、英、法三国举行分赃会议,决定了凡尔赛和约中的山东条款三条(第一百五十六,七,八条),规定德国所强占的胶州领土、铁路、矿山及其他一切特权,不归中国而由日本继承[13](p29)。消息传来,激起中国广大人民的愤怒,爆发了“五四运动”。 中国代表最终拒绝签字,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不得不反对日本人独占中国山东,将美国排除在外,国会不批准凡尔赛和约,从而使美日在中国的争夺公开了。

      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异常惨烈。美国一开始宣称中立,在大部分战争时间向交战双方销售军火,使欧洲向美国借债的至十三国之多,仅英、法、俄、意等几个大国即欠美国战债达一百亿美元。美国在列强中地位进一步提高,具备了与列强在中国争霸的力量。美国需要拆散英日同盟,从日本手里夺回山东的控制权,同时限制日本的军备竞赛,于是于1921年11月12日邀请九国举行华盛顿会议,以废除蓝辛-石井协定换来英国废除英日同盟;以支持中国废除中日21条,要求日本限制军备,当美国达到目的以后,就力压中国接受列强的要求[82],维持门户开放政策,驳回了中国的所有请求,让西方自由地侵犯中国主权。

      当时美国与西方列强一样,在中国大量驻军、占地、决定和控制中国关税、享有法外治权,建立了无数个国中之国,却空喊“尊重中国主权、独立,领土与行政完整”,欺骗中国和世界人民。美国主持在华盛顿签订的九国公约,其主要作用,就是美国领导西方列强重申了同盟,统一行动,维护强盗们在中国的掠夺权利。对美国来说,就是第一次取得了美国对这一侵略同盟的领导权,从而在独占中国的目标上前进了一大步。这一体系维持了十年,直到日本发动九一八。对中国来说,日本终于与中国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83],同意占领的胶州租借地交还中国,但协议要求中国准许外人自由居住经商,放弃部分主权。这也是美国独占中国的必要条件,从而得到美国支持,最根本的还是我国国内人民的反抗斗争,美国却宣传,是在美国帮助下,取得的胜利[84]。

      一战结束后,美国就积极扶持中国军阀,试图通过所控制的军阀统一中国,实现独占中国的企图。从1920年开始,美国主要支持直系军阀曹锟和吴佩孚,与日本先后支持的皖系段祺瑞和奉系张作霖展开混战,从军阀手中抢走比日本更多的中国权利,如可在中国更广泛范围设立无线电台[85]。但到1924年,美日各自支持的军阀混战,其结果是双方势均力敌[8](p131)。在军阀混战时期,美国和西方又打起了禁止出售武器给中国军阀的幌子,高价向我国销售了大量军火,获取超额利润[86]。人们认为[87]“军火商人和军阀双双制造了中国的内战,并且支持内战的进行”。

      1920年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组军政府,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要求广州海关向均政府支付原计划分配的关税,支持广州建设。但是,美国和西方要加强北京政权,以此削弱孙中山领导的南方集团,坚决反对,通过所控制的关税管理人员不执行。1922年6月广东陈炯明发动政变,孙中山出走,直到1923年2月返回广州第三次建立政权,9月再次提出关税问题,美国亲自派遣6艘军舰,召集各国17艘军舰组成的舰队开进广州,进行武力恐吓,但是,孙中山在群众支持下,坚决要求收回分配到的关税,美国侵略者不得不妥协同意[13](p51)。

      孙中山领导的南方政权对外来势力的坚决斗争,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从而迅猛发展,1926年7月9日开始在广州誓师北伐,很快打到长江流域。当时日本支持的奉系控制了北京,独占北方,英国重新扶持吴佩孚代表的直系控制长江流域,美国则采取观望态度。国民军北伐节节胜利期间,美国看中了频频向西方示意的蒋介石做美国侵略中国的代理人,蒋介石频频派人与美国领事等接触,许诺保护外国人利益[88]。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四日美国联合英国炮击南京,造成2000多人伤亡,这就是著名的“南京事件”,对革命军队加以压迫,警告蒋介石,要赶快投降美国[8](p133)。美国又和各国增派军队到中国,到4月1日,外国军舰达到171艘,其中美国30艘;外国军队达到2万人[13]。于是,蒋介石很快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十八日在南京组织所谓“国民政府”,用老亲美派伍廷芳的儿子伍朝枢为第一任外交部长,很快会见美国领事,同意惩办肇事者,赔偿外人损失的卖国外交政策[88](p220)。蒋介石一登场,美国立刻摆出主人对奴才的架子,要他把美舰炮击南京死伤二千余人的罪恶,颠倒黑白,承认为中国人民“暴行”,作为蒋介石对美忠实程度的测验。当时蒋介石的正式答复[88](p224)是除对美国“不敬之处”再三“深示歉意”外,又“担任充分赔偿”,完全证明了,蒋是美国和西方新走狗。

      在美国支持下,蒋介石完全背叛了革命,对美国牵头的外国势力只能妥协,例如,日本派军队占领济南,阻止北伐军北上,杀害蒋介石派遣交涉的外交人员多人,制造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根据济南惨案外交后援会调查报告,日本打死打伤我国军民5千余人,蒋介石却绕道济南,不敢与日本理论[89]。国民革命军也随之分裂,各派纷纷背叛革命,变成军阀,割据一方,各自投靠外国势力,先后多次发生军阀内战,只有共产党人另起炉灶,开始组织武装,独立领导不妥协的反帝斗争。

      • 家园 也许应该说与苏联争夺中国控制权

        不仅因为苏联是共产,还因为孙中山搞国共合作,中国有可能共产,还因为苏联资源丰富,日本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事实也是美国一直都在支持日本登陆中国,直到41年禁运

    • 家园 4、推行“门户开放”政策,组织西方各国联合侵略中国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主权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国土被列强瓜分[68]。一八九七年十一月德国武力占领胶州湾,俄占旅顺、大连,法租广州湾,英国乘机索得威海卫,日本又划福建为己有,意大利也要租借三门湾,我国滨海地区完全成列强的“势力范围”。而美国则正在这时(一八九八年)从事与西班牙争夺菲律滨的战争,对中国无暇兼顾,战争终了,发现中国实际上已被列强分割净尽,感到很大失望,美总统麦金莱于一八九九年(光绪二十五年)九月提出有名的所谓“门户开放”政策[68],让中国对西方列强包括美国打开大门。所谓“门户开放”,丝毫没有什么“保障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的意味,恰恰相反,这只是直接反对任何一个强国或一群强国不顾其他各国,而想获得独占特权的口号,这正是一种帝国主义侵略的同盟,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利益是背道而驰的侵略同盟。“门户开放”提出,是表示美国对中国进攻的加紧,不是表示其他各国对中国进攻的缓和。而且这个口号在美国说来还另有一层妙用,即一经打破“势力范围”,便处处皆其势力范围,这是美国侵略者比其他列强尤为“高明”(毒辣)的一点。

      帝国主义者联盟向中国进攻,又一次激起中国人民大规模的反抗,这就是一九○○年(光绪二十六年)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是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人民反帝运动,所以一开始,便遭到帝国主义者联合镇压,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各国递交照会[26](p555),借口“以条约上规定的领事裁判权权利所保证的一切手段,……保护我国公民的生命财产。”,组织“八国联军”,向中国出兵。联军一占领北京,各帝国主义争夺中国地盘的矛盾就迅速尖锐起来,竟公开讨论如何瓜分中国[68](p349),这对美国的所谓“门户开放”正是致命打击,尤其是损害西方侵略联盟,妨碍西方对中国进行侵略的统一行动,于是它又采取了扶助满清政府,保持中国名义上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的政策[26](p551),一则以此可以联合西方国家镇压中国人民革命,防止西方内部争斗,再则保证中国向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开放市场,好进一步削弱中国,留下来让美国有机会独占,二战后,美国确实在一段时间内实现了这一独占。此后,美国借此共享了其他国家对中国一些地区的独占,例如,俄罗斯借八国联军之机,派出军队控制了我国东北,美国国务卿海约翰(John Milton Hay)向俄国驻美公使喀西尼(Cassini)表示,“只要美国获得它的商业利益不受损害,东北大门仍然开放的保证,美国不妨碍俄国在满洲行动”。1903年,美国根据“门户开放”原则,向清政府和俄国要求在满洲开放港口和市场等,清政府被迫同意,10月8日签订了《中美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向美国打开了东北大门[69]。

      一九○四年二月,日俄两国争夺中国东北三省的强盗战争爆发,美国遂想继续利用日本,达到驱逐俄国取得满洲的目的。日俄战争中,日本财政异常困难,约一半战费来自美英借款[70],其中美国先后供给日本战费约占日本借款一半[71]。当时法俄有同盟关系,德国也与俄国接近,法德有干涉日本可能,美国则由刚上台不久的西奥多罗斯福出来警告法德[72]:如果它们有一个出来帮助俄国,美就要出来帮助日本,从而鼓动日本开战。及战事在日本方面获得重大胜利,但其力量已经衰竭,而俄国则正重新动员的时候,罗斯福又出来作对日本有利的“调停”[8](p75),并邀请日俄两国代表于一九○五年八月会于美国的朴茨茅斯签订了和约[73]。战前美国与日本都公开保证不占中国土地,但日俄和约签订后,各国坐视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74],不仅对日本继承沙俄在南满的全部权益“概行久诺”,而且还同意额外给予日本许多权益。因此,《朴茨茅斯和约》是日俄美英等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中国的可耻记录。凡此种种,都是美国进攻中国的一种手段,即帮助日本打败俄国后,从而可以与日本分享东北利益,又极大地削弱了中国。

      战争期间,美国对日本既如此大力帮助,自使日美方面胜利得有相当把握,美国与日本于此又谈判一个秘密协定,由日本承认美国吞并菲律滨,美国则以承认日本吞并朝鲜为交换条件。协定在一九○五年日俄停战前成立,这是美国侵略中国过程中尤为无可狡饰的罪恶勾当,朝鲜灭亡,此时已被规定,不等待一九一○年八月二十二日(宣统二年七月十八日)日韩合邦条约的形式才实行;美国侵略者不得不把这个协定保持了很长时间的秘密,只有在主持此项活动的老罗斯福总统死去以后,才第一次公开出来[75]。甲午战争前后,美国打着独立的旗号,支持日本将朝鲜从中国分裂出去,然后又支持日本吞并朝鲜,充分显示了美国为侵略中国,可采取一切可能的卑鄙行动。

      但是,1905年日俄签订停战协议后,美国用尽心机借助日本侵略我国东北的行动完全失败[76],并没能插手日本控制的我国东北[8](p77),对日本大起反感,以后十多年的“日美交恶”就从此始。

      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群起响应,但美国一再拒绝承认孙中山领导的共和政权[13]。另一方面,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利用中国南北双方战争引起的财政困难,从满清政府手里夺走了关税收入控制权,同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采取一致行动,逼迫南北双方达成他们满意的和解,仅在1912年2-6月就提供1210万两银元支持使他们满意的袁世凯,第二年5月,美国又率先承认袁世凯任总统的政权[77],为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提供帮助。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独占中国的21条,侵占了美国在华特权,但美国却希望与日本妥协,3月13日,经美国总统威尔逊批准,向日本发表照会[78],承认日本在山东、南满、东蒙等地区独占权,要求日本不要排挤美国在中国其他地区的利益,从而鼓励了日本的侵略要求,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日本按美国等要求修改了条约,减少了对美国等国利益侵犯,换来美国等西方国家默认,袁世凯担心得罪日本,在5月9日接受了日本最后通牒。5月15日,美国对中日发表照会[78](p146),声称“正在谈判中的任何条款,凡经中国政府承认而对外人在华地位有所变更者,当然应该知照美国政府,使美国得以分享根据最惠国待遇自然增长的特权”。这个照会表明,美国政府不反对日本的要求,而是要求中日保持美国在华特权,还要求分享日本的侵略成果。在19世纪,美国便是常常这样分享英国和其他大国通过战争或别的手段从中国夺得的权益的。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很快组织西方16个盟国侵略朝鲜,妄图通过朝鲜侵略中国,此后组织西方联盟封锁和军事威胁中国30年。美国通过组织西方和日本侵略者,形成侵略中国的同盟,从而极大地增加了中国赢得独立的难度,是现代中国实现复兴的最大障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