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铁器时代的曙光——杂谈先秦铁器(1) -- 一介书生

共:💬52 🌺62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铁器时代的曙光——杂谈先秦铁器(1)

    这篇东西起源于西西河里江南水兄《堕落与辉煌齐飞—秦汉时代的一个诡异现象》链接出处和百战长缨兄《大秦铁军》链接出处的两个帖子,随笔匆匆写了一个帖子,也算是还桥上老兄一个文债,坑边写变挖,囿于学识浅薄,行文草草,如有疏漏,多多批评指正。

    正如恩格斯所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从春秋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恰恰也是铁器登上历史舞台的时代,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关系的乃至于上层建筑的重大变化,中国钢铁工业后来居上,足足领先世界1800多年,除了液体炼钢和连续铸锭,炼铁的其余过程全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春秋战国时期技术的爆发式发展功不可没,秦皇汉武赫赫武功,唐宗宋祖焕采风流,离不开钢铁的支持,它不仅影响了中华文化,还影响世界文明。

    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为什么是铁

    世界上本没有金属,烧的陶器多了,自然而然就炼出了金属。要确切说明一种文明何时开始使用金属是很难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在考古学上也往往称之为“铜石并用时期”,铁因为熔点更高,使用时期更晚。最早的铜器几乎都是锻制的自然铜(所以,金器和铜器使用几乎一样早),最早的铁器也是锻制的陨铁(或陆上铁),但这种材料来源是有限的,自然铜分布极其有限,成矿条件可遇不可求,天然铁在自然界更是几乎不存在,人类最早世界范围内利用铁的大都是陨铁,而捡到陨铁更是要靠天上掉馅饼,都是不可持续的,所以能使用天然铜铁并不意味着文明进入铜器或者铁器时代,只有人工冶炼铜矿或者铁矿才是文明的唯一标准。

    与其他古文明相比,中国人无论是使用铜器还是铁器的历史要晚的多,公元前7000年时(相当于裴李岗文化时期),两河流域文明就号称能开始利用自然铜(锻制的铜珠,但最早的含铜炉渣出土于小亚细亚的查塔尔萤克的陶器遗址(公元前8000-7000年)),但最早人工冶炼的铜器桂冠却属于光荣的古代伊朗人,伊朗叶海亚遗址出土了公元前3800年左右的铜刀、斧凿,被认为可能是最早的人工冶炼铜器。相比之下,铁器的使用就要晚得多,要等到古伊朗人学会冶炼铜器300年后,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才能用陨铁制作管状小珠,一般认为公元前1400年左右,赫梯人开始发明的冶铁术并大规模使用铁器,小亚细亚算是进入铁器时代,中国人呢?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可以确定使用自然铜,足足晚了2500年,人工冶炼铜器晚的不多,公元前3000年左右马家窑文化可以确定使用青铜小刀,也晚了800年。至于使用铁器,哪怕是使用陨铁,也是商代中期以后的事情了…(直观对比,两河流域已经进入铁器时代了)。

    说到这儿扯出了一个问题。人类最早应用的金属为什么是铜,而不是其他金属呢?比如铅、锡、金、银、铝、铁??答案很简单,要成为普及使用的金属,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冶炼要相对容易,二是机械性能要足够好,三是储量要足够丰富。冶炼要相对容易这条最好理解,在冶炼技术没有能够提炼出金属之前,矿石和石头无异,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金属是铝,在电解法和还原法没出现的100多年前,拿破仑三世宴宾客,来宾均用金银餐具,唯独他用铝制餐具以显尊贵。机械性能体现出实用性,金属必须足够耐磨和坚硬,否则还不如用石器,铅和锡熔点很低,在现有出土文物中却很少有独立成为器皿的例子,即使是最次的含铅量最高的燕国刀币,里面含铅量也仅仅是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还是铜。“铅刀贵一割”仅仅是文学上用来说说的口号而已。储量要足够丰富也很重要,这也成为后来随着技术进步铁器逐步代替铜器的关键原因。中国是个贫铜的国家,《山海经中山经》记载天下“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这是量级的差距,中国铜矿且分布不均,大多数有名的铜矿和锡矿几乎都位于南方,甚至商代铜器可以根据含锡量的多少分为前后期。周代出土的青铜器除了部分来自于秦岭矿区外,大都来自湖南和江西。《诗经鲁颂》也记载“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周代经常发动战争向南方的楚国和淮夷抢夺铜锡等资源,比如蔡侯鼎铭“蔡侯获巢,俘厥金”;过伯簋铭“过伯从王伐反荆,孚金,用作宝尊彝”又如,师簋记载“征淮夷,……俘厥金”,夏商周三代频繁对南方发动战争,甚至迁移国都,和对铜资源的争夺不无关系,周昭王更是死于伐楚之役。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往事越千年,确切说向后2200多年,一个名叫金的朝代也因为缺铜,同样也把主意打到向境外发动战争的地步…….话题扯远,打住。由于储量限制,直到春秋以前,珍贵的铜器更多是作为礼器子孙世世代代宝用,或者作为兵器用来抢钱抢女人,农业生产工具的主流仍然是木石工具。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好东西总是先被用来搞迷信或者搞女人。

    二、夏执玄戉,殷执白戚——陨铁的使用

    恩格斯曾经说过“最早的铁比甚至铜还要软”。如同对待鸭嘴兽一样,伟大的革命导师这次又出错了。由于含镍且在太空中缓慢冷却,人们最早使用的陨铁机械性能接近于钢,远远超过青铜等当时已知材料,所以往往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从文献记载看,似乎早在夏代,中国人就已经用铁了。《尚书禹贡》记载:梁州 “厥贡璆铁银镂砮磬。”孔传:“镂,刚铁”,《司马法》:“夏执玄戉,殷执白戚,周左杖黄戉,右秉白旄。”宋均说:“玄戉用铁”。 《逸周书克殷解》记载武王伐纣。“斩之以黄钺。折,县诸太白。乃适二女之所,……斩之以玄钺,县诸小白。”南北朝山中宰相陶弘景的古今刀剑录更是言之凿凿夏代“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岁次甲辰,采牛首山铁,铸一剑,铭曰夹,古文篆书,长四尺一寸”。

    从出土文物看,中国最早的铁器是1972年河北藁城出土了一件商代中期的铁刃铜钺,铁刃部分宽达60毫米,铜身外部已断失,夹住的残刃也全部氧化,当时出于政治考量,考古人员对于此件铁器是否是人工冶炼有争议,夏鼐先生力排众议,延请北京钢铁学院柯俊先生检测,经金相分析,里面含有很高的镍和钴并具有层状分布,估计原有高镍区含镍量在12%以上,这种镍的分布只能在平均含镍量超过6%的铁镍合金,从800℃开始冷却且冷却速度在每万年1℃才能产生,即这部分铁这只能是陨铁。与之同期的还有北京平谷出土的略小一号的铁刃铜钺,经分析,也含有镍的成分,估计仍为陨铁锻制。比之略晚的是传为1931年河南浚县出土,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弗里尔美术馆的商末周初的两件铁刃青铜兵器,一件铁刃铜钺,一件铁援铜戈,日本学者梅原末治曾认为铁援铜戈是中国最早的冶炼铁器,但据1971年盖顿斯检验,确定两件器物均为陨铁所制。1990年三门峡西周晚期虢国墓地出土陨铁做刃的青铜戈、锛、刻刀各一件,另外1979年安徽含山大城墩西周遗址出土陨铁丸一件。

    从使用特点看,陨铁有着当时极好的强度和韧度,优于当时一切材料。作为“天降之铁”,更是被披上一层神秘色彩。无论早期苏美尔人、亚述人、埃及人、希伯来人,都非常尊崇陨铁,无论是马来半岛还是美洲大陆,陨铁制成的兵器都被视为异宝,地位比较尊崇,非显贵不能佩戴。

    从制作特点看,中国陨铁器物制作方法非常高超且有着鲜明的特点,古埃及、两河和伊朗等地区,多是珠子一类的饰物,用作小刀之类的器物也是单独成器。殷商铁刃铜兵是现将陨铁加热锻打成为2毫米左右的薄片,然后嵌入陶范之中,再浇铸铜钺使刃部和钺体铸接一起。而且,由于陨铁和青铜熔点相差200多℃,为了加强铸接可靠性,浚县铁刃更是特意在刃面锻出凹孔,以便浇筑形成锁接。从器物特点看,早期陨铁使用以钺、戈等兵器为主,钺,主征伐,《说文解字》曰:“大者称钺,小者称斧。”《诗经商颂》也说“武王载旆,有虔秉钺”,说明当时铁器地位的尊贵,这从侧面也反映了逸周书的记载可能是正确的:要砍妲己的脑袋的确要用专门的斧子。

    土鳖抗铁牛

    通宝推:阴霾信仰,河区分,mezhan,星海潮生,jdrlgd,繁华事散,ccceee,豹子头,PCB,庄汀,桥上,老陈70,李根,陈王奋起,花大熊,决不倒戈,老老狐狸,天涯无,北纬42度,笑任平生,文化体制,回旋镖,与往事干怀,醉寺,西电鲁丁,关中农民,胡一刀,骨头龙,李寒秋,
    • 家园 铜后来退出竞争很正常

      在金银都比较稀缺的时代,在纸币出现前,铜是货币的主要材料,大一统国家的官方货币是一个不能缺少的东西。铁作为工具材料可以,但作为货币材料密度太高了。而且铜币还作为对外贸易的媒介大批流向海外。

      • 家园 主要还是产量和价格

        铁作为工具材料可以,但作为货币材料密度太高了。而且铜币还作为对外贸易的媒介大批流向海外。

        当技术不再成为阻碍因素,限制铜铁使用的唯一因素就是产量和性能。青铜在汉代机械性能还是超过铁和钢的。中国是个缺铜的国家,历代就没有满足过需要的时候,早在汉武帝时期就禁止私铸,在严重缺铜的宋代,四川甚至用的是铁钱。历代多次禁止毁钱为器,另外古代布帛很大程度上起到货币作用,不仅仅是铜钱。

      • 家园 此话何解?

        铁作为工具材料可以,但作为货币材料密度太高了

        铁的密度比铜银金都小吧

        个人觉得是太容易生锈。

    • 家园 7、一切为了前线——总体战的需要是铁器发展普及的动力

      战争对一个民族的生存是最大的负担。——埃里希?鲁登道夫

      一个有趣的问题:铁器的普及为什么会是战国时期?马克思史学所谓中国历史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野,恰恰是一个思想百家争鸣,政治变法维新,经济繁荣发达,社会变革进步的时期,更是一个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力功争强,胜者为右的时代。春秋时期尚存的灭国不绝祀没有了,胜则兴,败则亡,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总体战的时代揭开序幕,为了生存,各国纷纷通过变法,将每一份战争潜力都压榨出来变成实力。

      从类型上看,从春秋到战国时期,兵器的使用始终以铜器为主,直到战国中后期铁器使用方较为普遍,但仍不是主流。农具由木石铜并用直接过渡到铁器时代,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大大促进生产力的进步。也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变革。铁制工具的普及使组织纪律性更强,大规模营建水利工程和长城成为可能。生活用具铁制车马器、束身器、炊具的出现,显示出铁器真正进入生活领域,开始了普及化历程。

      从时间上看,战国早期竖銎镢开始迅速流行标志着农具中铁器应用增加,兵器中铁质长剑和车马器的出现,表明铁器开始逐步应用于实际作战,炊具和带钩开始应用与实际生活。战国中期开始,铁器类型更加丰富,农具和手工业出现空首斧、工具刀、四棱锤、夯锤、镰刀等专用工具农具,兵器中全铁制矛戟箭簇、镦、弩机郭等部件和铁胄等防护装备的出现,先秦时期铁兵器类型全面出现。战国后期,农具和手工器具中的铁器分工更加精细,专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为了适应社会大变革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生存的需要,从战国时期开始铁器逐渐粉墨登场,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程度不断提高,范围不断拓展,数量逐步增多,类型不断丰富,深刻的改变了历史进程。虽然,距离它真正占据历史舞台的中央,还要度过几个世纪的漫长岁月。

      后记: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虽然虎头蛇尾,但总比有始无终好。

      从2月份开始。整整7个月忙于三级党委换届和上级巡视整改,周末基本无休息,加班已成新常态。将全文写完实在力不从心,抱歉诸位!

      参考文献书目:

      1、 华觉明《论中国冶金术的起源》

      2、 谢乾峰《略论中国古代冶金技术文化》

      3、 周则岳《试论中国古代冶金史的几个问题》

      4、 童书业《中国工商业发展史》

      5、 杨宽《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

      6、 郭淑珍《秦俑坑弩兵在中国军事史上的意义》

      7、 韩汝玢 柯俊《中国古代的百炼钢》

      8、 杨宽《战国史》.

      9、 北京钢铁学院《中国古代冶金》

      10、 华觉明等《中国冶铸史论集》

      11、 陈文华《中国农业通史》

      12、 华觉明《中国古代金属技术》

      13、 李京华《冶金考古》

      14、 华觉明《悬案于今四十年_宜兴晋周处墓铝质残片来历的分说》

      15、 陈振中《先秦手工业史》

      16、 白云翔《先秦两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

      17、 黄石市博物馆《铜绿山古矿冶遗址》

      18、 冶军《铜绿山古矿井遗址出土铁制及铜制工具的初步鉴定》

      19、 卢本珊《铜绿山古代采矿工具初步研究》

      20、 华觉明《世界冶金发展史》

      21、 《湖北铜绿山春秋战国古矿井遗址发掘简报》

      通宝推:年青是福,旧时月色,白玉老虎,花大熊,楚庄王,江南水,史文恭,阴霾信仰,脊梁硬,襄阳之裔,mezhan,ton,西安笨老虎,胡一刀,
    • 家园 兴致尽矣,此坑断更

      连续四个月早七晚十的加班,工作终于完成了,但这个帖子已经没有兴致完成了。能否复更,随缘吧

    • 家园 【原创】铁器时代的曙光——杂谈先秦铁器(3)

      五、从恶金到美金——春秋时期铁器的特点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冶铁也不是。

      可以得到公认的是,中国冶铁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冶铸技术和产量很快后来居上,居于比较先进的水平。特别是战国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兼并战争的需要,仿佛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一样,战国铁器发展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变化。从春秋时期 “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国语齐语》)到战国时期“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

      说到这儿,首先要弄明白一个问题,什么是铁,什么是钢,他们是怎么来的。自古以来冶铁工业所冶炼的铁,主要是块炼铁(熟铁)、生铁和钢三种,那么问题来了,生铁、熟铁和钢区别是什么?答案在于含碳量,含碳量0.5%以下为熟铁或者块炼铁,如果杂质少就是低碳钢。含碳量在0.5%-2%为中高碳钢,含碳2%-5%以上为生铁。在古代技术条件下,冶铁技术只有两种,一种是低温块炼法。一种是高温液态法。世界上最早的冶铁技术几乎都是从块炼铁开始的,制作块炼铁的还原法技术要求比较低,但熔点较高,产量小,且熟铁质软,需要反复锻打渗碳成钢才能增加硬度。生铁熔点低耐磨,但质脆,只能用浇铸的方法铸造,但产量大,经济性好。中国和西方的冶铁技术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欧洲一直以块炼铁为主,直到11世纪才开始用生铁,之前都是熟铁锻打成钢。中国则是长期块炼铁和生铁并存,特别是依托商周先进的青铜冶铸技术,在春秋中晚期就能大量熔铸生铁,大量农具和手工业器具基本上都是生铁冶铸而成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在春秋战国之交由贵族领主制向地主官僚统治体制转变,战国出现经济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适合生铁冶铸技术兴起和迅速推广紧密相连分不开的,毕竟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技术进步导致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春秋中期开始,由于产量的增加,铁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比如《管子》“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说明的齐桓公时期已经有冶铸生铁生产,发展到春秋晚期,不但能铸造小件工具,还能够铸造大型的刑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前513年)“冬,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着范宣子所为刑书焉”。能将有不少文字的刑书铸在铁鼎上,说明当时可以同时冶炼并浇铸大量的铸铁,冶铁术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这个记载也得到了出土文物的证实,1976年在长沙杨家山春秋晚期楚墓中出土一件铸铁鼎,1951年窑岭春秋战国之交楚墓也出土过一件铁鼎。

      简单说,春秋时期铁器使用特点有三,一是铁器广泛使用在各方面,从实际发掘情况看,1998年前大约有42个地点出土近100件春秋铁器,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湖南、湖北等13个省(自治区)34个县市中春秋时期,齐、秦、晋、楚、吴等大国统统在列。有钁、铲、犁铧、锄等农具,也有斧凿等工具,还有剑和箭簇等兵器。二是冶炼技术工艺的多样性。比如块炼法练出熟铁锻制铁条(江苏六合东周墓铁条)、生铁铸造的工具(湖南长沙杨家湾楚墓铁鼎),熟铁锻制成低碳钢的钢剑(长沙楚墓),错金银铁带钩(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三是冶铁业首先发展于南方。特别是楚国与吴越地区首先兴起,其次是韩国和周王城一带。比如《史记》引秦昭王闻“楚之铁剑利”。《越绝书》所载“欧冶子、干将凿茨山,洩其溪,取铁英”,铸成“龙渊”、“秦阿”、“工布”三剑。“作铁兵,威服三军,天下闻之,莫敢不服,此亦铁兵之神”。又比如前文提到的《荀子议兵》“宛钜铁釶,惨如蜂虿;”(宛原为楚地,后入韩。)

      六、后来者,居其上。——战国时期铁器的普及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与春秋时期相比,到了战国初期,铁器已经得到广泛利用,数量有增长的趋势,但数量和分布地域与春秋时期变化不大。战国中期以后,铁器出现了突破性发展。主要表现在:数量明显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77年国内出土战国中晚期铁器一千三四百件,分布在13个省市41个县区。种类更加丰富,在农业和手工业上甚至出现成套工具以应对不用需求。兵器占比大大提高,出土各类兵器300余件,接近四分之一。铁范铸造、铸铁柔化、渗碳制钢的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到战国晚期,铁质工具农具全面普及,铁兵器部分已替代铜兵器成为主要作战武器。确切说,这场铁器时代的革命是颠覆性的,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面貌。

      简单说,铁器的普及根源主要在以下四条:

      1、采矿技术的进步。冶炼离不开采矿。战国时期,找矿、采矿、选矿技术均有突破性发展。在找矿技术上,至迟在战国早期已经掌握了根据地表露出和矿物伴生找矿的方法,比如《管子地数》“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上有铅者其下有银。一曰:‘上有铅者其下有鉒银,上有丹砂者其下有鉒金,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此山之见荣者也。赭石就是紫红色的氧化铁矿,根据土壤岩石显示的颜色探找铁矿,说明此时探矿技术的相对成熟。在采矿技术上,战国时期一改殷商直至春秋井小巷短、井多巷少,采掘工作面受限,产量不足的情况,采用立井、斜井、平巷联合采掘方法,由早期群井采矿变为下向式单框架竖分条采矿。同时,人工辅助矿井通风的方法开始采用。在选矿方法上,开始采用水流溜槽式选矿方法,极大地增加了矿石产量。在采矿工具上,殷周时期的小型斧斤和春秋重型青铜斧到了战国时期全部为铁器取代,熟铁或韧性铸铁的铁耙、铁錾、铁锄得到广泛使用。

      2、炼铁技术的进步。一是炼铁高炉推广。从公元前513年晋国使用“一鼓铁以铸刑鼎”的事例来看,春秋末年已经使用高炉冶铸生铁。从出土的战国铸造铁器用的铁范和大量战国生铁铸件,器壁薄而外形细致,大都是高炉炼铁产品。二是鼓风技术改进。古代炼铁用作橐为鼓风器。《墨子备穴》曾说“灶用四橐”,当时攻城地道战中灶要用四个风囊,可以推测当时冶铁鼓风用的风囊也肯定不止一个。《吴越春秋》叙述吴王阖闾铸造干将莫邪两把宝剑,曾使用“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三是铸范技术进步。使用铁范呈批铸造铁器件,是战国铸铁技术的重大创新。与泥范相比,铁范可重复使用,生产效率高,技术要求严格,成品规格齐整。

      3、生铁柔化技术发明和固体渗碳钢技术的发明。战国时期,生铁已经成为冶铁业主要产品。但早期生产生铁都是白口铸铁,耐磨但性脆硬,只适合铸造犁铧之类农具,不适合坚韧的兵器和工具,春秋战国之际,创造了铸铁柔化技术,即把白口铁进行退火处理变为可锻铸铁。到战国中晚期,在楚魏赵燕广大地区被广泛采用。如洛阳水泥厂出土的铁锛铁铲,辉县固围寸出土铁器大冶通旅顺出土铁锄铁斧等。同时,虽然高炉冶炼生铁大大增加了产量,但低温块炼法仍然使用,因为块炼熟铁是锻造铁器和渗碳制钢的重要原料。同时,渗碳制钢开始出现,比如前文提到的杨家山楚墓钢剑是用7-9层含钢量5%的薄钢片反复锻打而成。

      4、冶铁规模的扩大。战国时期开始,铁器官营开始兴起。各国都有铁管建制,司马迁四世祖司马昌曾为秦主铁官。云梦秦简文有“左右府,左右采铁”当时主官铁矿的官,兴隆燕国铁范有左仓右廪的铭文,当时仓库主管作坊所在。齐国管仲实行官山海政策,秦国商鞅变法收山泽之税,秦昭王时设盐铁市官,都是收盐铁之税,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冶铁业的也发达,、官府视之为重要税源。另一方面,民营冶铁业规模很大。邯郸郭纵、赵国卓氏、魏国孔氏都以冶铁为业,富埒王侯。

      还有最后两部分,继续抗铁牛

      通宝推:河区分,jhjdylj,天涯无,铁手,楚庄王,陈王奋起,决不倒戈,桥上,mezhan,关中农民,
      • 家园 齐国冶铁业发达是有考古证据的

        外链出处

        齐故城有两处冶铁遗址是东周时期的,即大城东北部遗址和西部遗址。大城东北部冶铁遗址,位于阚家寨村的东南和村北、崔家庄的东北和村北、河崖头村西等大片地区,分布比较广,但不集中。遗址比较丰富处在崔家庄东北至村西北一带,面积约3—4万平方米。这一带地层堆积厚,高地一般都在3米以上,有三层堆积,炼铁遗迹属第二层。大城西部遗址在城南北河道以西,石佛堂村及村南一带,范围约4—5万平方米,地层堆积有三层,炼铁遗迹属第三层。从地层堆积关系分析,证明这两处遗址为东周时期的。东周时期齐故城已有如此大规模的炼铁作坊,而到目前为止,当时的各诸侯国还没有发现像这样规模的炼铁遗址。这为齐国冶铁事业高度发达提供了必要的物证。

        即使矿坑不是桓公时期的,但能有这么大规模的冶铁作坊的技术肯定不是短期能出现的,而且临淄附近就有铁矿山,这为冶铁业的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助力。此外,《秦史稿》里头认为秦国继承的西周地区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冶铁技术,作为和西周关系密切的姜齐把这些带到齐鲁大地加以发展并不奇怪。

      • 家园 第一段那两句引文无法区分是说青铜还是铁吧?

        尤其是第二句

        美金、恶金,用来区分青铜和铁似乎也只是大家的理解。也可以理解为高质量的青铜和低质量的青铜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