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中国家长的流行病:“表扬失能症” -- 迷惑不解

共:💬102 🌺64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这还是圣人圣母思想,呵呵,不说了,保持意见吧
    • 家园 这孩子有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跟父母关系隔阂。

      小的时候我有一次因为一直吵着说要喝他(小斯父亲)带回来的花生牛奶,他当时心情不好,一巴掌把我鼻血都打出来了。还有他把我带到广东那里去玩的时候,动不动就打,罚站。之后我一直害怕他,甚至听到他打电话回来我就往楼下跑,我爷爷奶奶把我抱过去接电话我就哭。

      从这段话看,这孩子学龄前被父母留在老家跟爷爷奶奶长大,父母在广东工作。

      所以这孩子跟父母关系有隔阂,长大懂事后跟父母同住,由于父母的粗暴态度没有能建立起亲密的父子关系。

      恐怕这对父母从来没有了解过他们的孩子。

      • 家园 还有上高中应该是离家住读

        后来到了达外,我曾想过可能会有改变,但我情商低,太天真。第一次月考全校73名,打电话的时候跟我妈说了,我妈说才73名,呵呵,我在电话另一边都快气哭了。达外竞争多激烈,其他同学考到前600家长都有奖,而我呢?

        从这段推测,这孩子中学时代离家住读,跟父母靠电话联系,学习压力大,孤独,从仅有的电话联系也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和关怀。

        童年时留守儿童,青春期住校少年,这孩子的父母亲缘确实缺失,他的遗言里表现非常渴望父母亲情,但一直没有得到。

        • 家园 我大胆的猜一下,他的父母可能不止是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恐怕连现如今整个社会是什么样子都不了解了,生活在过去。比如说,其实现在较之过去是更加多元,但他的父母反而认为只有高考一条路可以走。

    • 家园 其实表扬泛滥的也有

      一朋友曾经给早教打过一年工,早教不便宜,一年花5万的都普通,她说那儿真受气,熊孩子加上混蛋家长,都是不吝啬夸奖孩子的,却不知道约束引导的,实际上就是放纵了

      • 家园 大家把这个给弄拧了,不是说教育孩子就是简单的

        天天表扬。我一直给很多家长指出,表扬孩子做的正确的好的事情,形成正反馈,而不是泛泛夸孩子,那只能促进孩子的浮躁。

        比如我家孩子,现在吃晚饭就会自己把盘子杯子放到水池里冲上水。我就会表扬,今天表现很好,爸爸很高兴,宝贝自己可以帮助爸爸妈妈了。懒了的话我就会简单说谢谢宝贝们。现在就形成习惯了,他们就自觉去这么干了,好习惯就是这么养出来的。同理,坏习惯就要纠正。儿子外面玩疯了,叫吃晚饭答应了还不回来。那么我们就开吃,不等他。他玩够了,碗都洗了。我就告诉他,他不能按时回来是他的问题,对不起,没有吃的了,今晚只能饿着了。他也不会闹,也就遵从了,当然后来他偷偷喝牛奶我也当没看见,给娃留个空间自己解决肚子饿嘛。他看见我也没批评他,就猴上来蹭在我身边,我就告诉他,以后可以吃晚饭再出去玩一会,但是不能让大家等你一个。

        孩子的教育不是简单的成天表扬,或者斥责。要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我们家老大皮实,小棉袄就敏感,那策略就不一样。当父母也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孩子也在促进我们更成熟理性,我们应该感恩这一点。

        通宝推:林风清逸,桥上,刹那芳华,迷惑不解,
        • 家园 真巧,刚看到一片讲成年人与青少年学习能力的不同

          成年人可以通过正面与负面两个方向学习,青少年只有正面,不知道从负面学习。说是与青少年大脑发育的过程有关,相关部分还没有发育结束,所以惩罚不管用。

          http://journals.plos.org/ploscompbiol/article?id=10.1371%2Fjournal.pcbi.1004953

          • 家园 这个说法有待商榷

            正负只是相对概念,在一些情况下,什么是正什么是负,很难讲清楚,所谓太极生两仪。另外,不会从负面去学习恐怕也说不通啊。举个栗子讲,孩子不小心拿刀伤了自己,这是一个负面效果,孩子难道不会学到刀是会伤人的吗?

            我以为,其实不管是所谓正面还是负面,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的承受能力,过于正面和过于负面都有问题。而这个承受能力因人而异,虽然从统计学上讲还是可以找到平均值的,围绕着平均值做加减是一个可靠的办法,但一来这个平均值是一种感觉,二来样本本身在不断发生变化,所谓计划没有变化快,所以很多事其实只能去试错,力大了就减一点,力小了就加一点。这就需要当父母的自我调整能力很强,有一种做实验的精神在里面。

    • 家园 合适就好

      中国人的老话,好不为好,合适为好。

      表扬也好,批评也好,最重要是家长和孩子都能接受,我既不赞成一味的表扬,让孩子搞不清楚自己吃几碗饭,也不赞成一味的批评,把父母的失意和愤怒转嫁给孩子。

      拿我自己做例子,我孩子从小学到中学毕业,年年都是年级第一,在美国最好的大学以前1%的成绩毕业,成绩够令人满意吧。可我不光经常批评她,脾气上来时有时还要打她几下。有些人也许会担心孩子会否不满,或者亲子关系会否受影响、孩子会否记仇等等,但事实上我孩子与我们的关系一直比较密切。从我的经验看,批评甚至体罚并不必然会带来孩子的负面反应,一味的表扬也未必总是对孩子有利的,我还是倾向于对孩子实事求是。

      但对孩子批评甚至体罚,有一点我觉得比较重要,就是要确定大家在同一套价值体系里,孩子要认同做错了事或者表现不够好可能会被批评甚至体罚。我孩子和我们之间大约就是这种关系,只要有理由,我孩子并不反对被批评甚至体罚。楼主所贴的例子中,我觉得他们父母和孩子之间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存在两套价值体系,孩子有孩子的价值体系,父母有父母的价值体系,两种价值体系互不认同,悲剧就发生了。

      要培养一个共同的价值体系,需要父母经常在没事的时候跟孩子交流,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个共同价值体系,否则,鸡同鸭讲,就容易出事。

      通宝推:jackdai,newrool,脊梁硬,mezhan,给我打钱87405,
      • 家园 说的好

        不在打骂或是表扬,而是交流,交流才能塑造

    • 家园 《左传》昭公二十年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不喜欢看古文的,可以看看王朔小说《我是你爸爸》。

    • 家园 这个事情应该从几个角度去看

      1,以前的家长未必不打小孩 未必不存在过犹不及把小孩打的厌世的,但是互联网时代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以前可能一个市平均一年几个,现在可能也是,可是架不住信息全国传递,给人的信息强度就大多了。

      2,以前的中国(我指的是楼主那一带的人)并不是人人都上学,现在的中国说实话,想上学真不是太难(非要有人用贫困山区抬杠我也没辙,不过我说受教育人数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这点肯定是没有疑义的)。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受教育的人的心里优势被降低了,就好像扩招前上大学就是牛,扩招后大家基本上就盯着清北了一样,心里优势被降低势必使得承压能力下降。

      3,独生子女政策也算是背锅了,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必然使得家里所有资源倾向于他(她),却也使得所有希望寄托于他(她),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住那么多的期望。

      4,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大部分的父母和学生其实都不合格,这个没什么办法只能靠时间去熬。教育不是那么一件容易的事情的,事实上是一件非常昂贵的事情,大部分中国人还处于小康状态哪有那么多精力去精雕细琢自己的孩子?河友小棉妈,编号87405教育孩子就绝不会出这种问题,可你看看人家绵妈,编号兄的社会地位,学识?不是说有钱有学问就能教好孩子而是说有钱有学问是教好孩子的基础。编号兄说自己是因为反思自己的人生发现不幸福所以才不愿意同样的不幸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棉妈也说自己是久病成医。简直就是佛祖那句:烦恼即菩提的写照。所以这种事情爆出来不可怕,正视它才能解决它。

      • 家园 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体制”问题

        在现行“体制”下,要求父母有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是不现实的,父母与子女不搭是很常见的现象,有些事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只有在未来家庭消灭之后,孩子们是所有父母们共同的孩子,父母们是所有孩子们共同的父母时,双方才能在“市场”里流动,找到彼此合适的组合。

        PS:眼下所谓的教育反思,正在演化为“凡事都是别人的问题”,我就不信这些声讨父母的子女们,自己当了爹妈就能做得多好。

    • 家园 豆瓣有个父母皆祸害小组

      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

      通宝推:迷惑不解,
    • 家园 深有体会

      我记得从小到大就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成绩好得到的勉励再接再厉,成绩不好得到的就是刺激,不知道应该如何才能得到认可,家长的想法可能是怕表扬了,变得骄傲自满,诸如此类吧。有利有弊。这样的环境的孩子可能相对内敛,但是缺乏张力,缺少自信,我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就在极力避免自己身上不好的教育,吸取好的一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