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昨天在海外校友群与老大学生果粉的对话 -- 脊梁硬

共:💬208 🌺2671 🌵6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郎平当然不算,郎平是在大战胜后,战友们分果果,排排坐的时

                                潇洒地挥挥手(当然是在我眼里,对她可能也是艰难的抉择),又去大洋打拼的英雄豪杰。。。

                                依她的智商和能力,不走至少能享受到局级待遇,如果作为翘楚考虑,晋副部也是有可能的。

                                • 家园 国内官场难混啊

                                  举国体制有优势,但也有很大的弊端。官僚主义害死人绝不是玩笑话,官僚体系对专业技术人才用完就扔的例子不是一件两件,而是车载斗量。

                                  郎导在30多岁的时候从头再来,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而且还能不断创造奇迹,要说有所类比的话,我觉得就是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精神.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和郎导相比,体制内很多人不过行尸走肉而已.

                                • 家园 郎平选了一条当时最难的路

                                  到国外留学。

                                • 家园 郎平真正感人的恰恰是在她半路下车之后

                                  郎平的很多战友,如继任队长杨锡兰、唯一的五连冠成员梁艳(郎平四连冠退役)、姜英、巫丹、郑美珠、杨晓君、候玉珠、苏蕙娟等,都没有分到果果。梁艳退役后,在《新体育》做一名普通的编辑,后来去了澳洲;姜英也去了澳洲,曾任澳大利亚女排主教练,现四川女排的澳籍外援、女排联赛最佳接应鲁尔克(比龚翔宇表现抢眼),就是姜英的关门弟子;巫丹三度退役、三度复出、2000年以32岁高龄参加奥运会,鞠躬尽瘁。

                                  分到果果的“天安门城墙”周晓兰在和张蓉芳的争斗中败北,远走美国。她们中的很多人,混得还不如陈忠和的两冠成员。

                                  别管怎么说,郎平半路下车了。郎平真正感人的恰恰是在她下车之后。

                                  92年奥运会,女排倒数第二(垫底的是打酱油的东道主西班牙),94年世锦赛,女排第八。

                                  95年,郎平接过女排的教鞭。当时的郎平刚刚离婚,女儿2岁多。最后,她把房子、车子、孩子留给前夫,孤身一人回国执教。按照她自己的话说,混了这么多年,两手空空,什么都没了。当时的郎平,工资人民币1200块,扣掉训练馆食堂的伙食费,还剩900多块。她付出极大的心血,把女排带出低谷,虽然没有冠军(两银一铜),但是当时的古巴是8连冠的古巴,集中了世界女排史上最有天赋的一批球员,加上强大的俄罗斯,郎平做到了中国的最好。

                                  98年因身体问题辞去主教练职务后,郎平再次赴意大利执教。她在洛杉矶的房子,就是用意大利执教6年的收入买的。

                                  10年世锦赛,女排第十,12年奥运会,女排1/4决赛负日本。赛后中央台采访担任解说嘉宾的郎平,郎平在镜头前无法控制眼泪,拒绝了采访。女排再次跌入低谷。

                                  13年,郎平又一次接过女排教鞭。14年世锦赛亚军、15年世界杯冠军、16年奥运会冠军。

                                  还有三件事值得一提:

                                  奥运后,郎平个人拿出200万人民币,用于奖励女排的教练团队和后勤团队(郎平给女儿买衣服,去秀水跟摊主侃价,买100块人民币的牛仔裤)

                                  17年1月,郎平参加体坛风云人物颁奖,是吃了止疼片去的。

                                  17年1月,郎平在芝加哥接受了第11次手术。

                                  半路下车的郎平,对中国女排感情最深、贡献最大。

                                  通宝推:r52097,来路,文化体制,白玉老虎,朱测,老树,游牧天下,NetCobra,埃尔文,脑袋,小戎,梓童,神仙驴,无无名,发了胖的罗密欧,武工队,李夏禾,兰之子,外俗内正,红军迷,gschen,友竹,邻居大哥,qianji,zen,迷途笨狼,川普,独立寒秋HK,阴霾信仰,加东,辣椒,天白,决不倒戈,君子陶陶,李根,盲人摸象,mhymark,方恨少,繁华事散,苏仙岭,脊梁硬,
                            • 家园 不一定是嘲笑,但内心的鄙视显而易见

                              但是想一想那些倒在黎明前的黑暗里的烈士先辈们,他们明明知道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是自己没有机会享受的,依然义无反顾。中国的今天不是建立在为自己做出最优选择的那些人身上,而是建立在为了中华民族勇于牺牲自我的那些英雄身上的。

                              你这话我非常同意。正因为如此,他们当年的牺牲更显得尤为可敬可叹。扪心自问,如果我只是单独一个人,我大概能做到为国家民族奉献自己的一生。但如果必须抛妻别子,牺牲的就不仅仅是我一个人,下决心的难度就比较大。如果再更进一步,不知道自己的奉献究竟是给了国家民族,还是给了霸占国家资源的寡头,做牺牲的难度就更大了。关于最后一点,8、90年代真的看不出来,真的不知道中国会不会走上苏联的崩溃之路。现在习近平明确说了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可见曾经有过不少高层人物考虑过这条路。

                              再说句诛心的话,这些提前下车的人,把他们放在钱学森那个位置上,他们又有几个能回来呢,又有几个能有信心回国做出成绩呢?

                              也说句诛心的话,他们出国的时候,也正是中华民族处在最危险的时刻,很难说他们没有“下车”的想法。如果不是因为一个新中国的成立,如果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他们可以为国家民族效力的机会,我认为他们也不会回国。

                              钱学森的情况又更特殊一些,他其实是被麦卡锡主义给逼走的,美国为此后悔不迭。我不否认钱学森的爱国情怀,但单纯的爱国情怀未必能促使他放弃在美国拥有的一切。

                              • 家园 好一个“显而易见”
                                • 家园 也许是我过于敏感了,请见谅。
                                  • 家园 刚注意到,原来你就是七七级的,可以理解你的敏感

                                    并不是我非得是个大画家才有资格评判一幅画的好坏,

                                    当我说这幅画不如那幅画的时候,也并不代表我鄙视这幅画,

                                    你说是吧?

                                    说实话,如果我也是七七级,有机会是不是会“下车”,我只能说不一定,我肯定不敢说我一定不会“下车”。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本来就是人性的一部分,财产私有,惧怕失去财产,做出对个人最有利的选择,就是人性。我无意嘲笑或者鄙视,不过都是普通人罢了。

                              • 家园 这倒不一定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环境。

                                中国留美学生从清末到抗战爆发,回国的比例一直是非常高的。主要是回国待遇高很多,另外在国外路也不宽。新三届很多人滞美不归,经济因素是第一位的。如果说现在在美国学校做博后还是中国教授工资的十倍,80后90后滞美率也会增加很多。

                                比较起来五十年代中期回国的一批,或者说钱学森世代确实是最有情怀的一代。建国初期在美国闹着要回国的,到五十年代中期已经有不少人变卦了。

                  • 家园 老兄也是推心置腹,对八十九十那些年我也有同感

                    科学春天年代国家简直是放弃。邓小平短平快理论的结果?

                    我九十年代大学毕业后读研究生。我们那些硕士生每个月的助学金只有七十来元人民币,这点可怜的钱只够吃白菜和馒头。我们实验室做植物组织培养需要的琼胶居然要靠小师妹在北京中科院做实验顺手牵羊拿回来。

                    这种情况下,确实难以对留在国内前途有多大信心。

                    通宝推:桥东棒棒,
                    • 家园 我比老哥强点,拿过252块。当然物价也不一样了

                      另外老板比较牛,每月给200。回家的车票还能给报销。

                      我上研究生那段是非常爽的。

                    • 家园 我听老师说一位清华知名教授,传热学的,做多孔介质传热实验

                      到建筑工地捡砖头。

                      通宝推:汪洋中的一条鱼,
                      • 家园 那是找实验材料吧,

                        粗看还以为活不下去要靠搬砖头营生呢。

                        这很正常,八十年代那会儿复旦生物系也有些老教授会逛逛菜市场、花鸟市场买些材料做实验用。而且据传60-62那几年,协和医科大学有些教授晚上会从大街上往学校里搬尸体,所以才有后来上人体解剖课他们的学生们不用几人拼一具尸体。

                    • 家园 老邓做此选择也是无奈

                      中国前三十年的政策是重积累,轻消费。这是为了能尽快给新中国提供安全的保障,尽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工业基础,使中国早日工业化。但因此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就比较慢。经过文革动乱,生活水平甚至更有所下降。老邓复出后,国际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大战的危险已经基本排除,中国也不再面临战争的现实威胁。为了加快建设,就必须开放。而开放就会让人们看到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就必然要经历一个理想幻灭的阶段。为了政权的稳固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就必须尽快度过这个理想幻灭的阶段,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压缩一切积累,尽可能地满足消费的需求。

                      现在回过头看过去,批评前人的选择是容易的,理解前人做选择时的无奈就不容易了。

                      • 家园 因为落后就理想破灭吗

                        这个逻辑不通啊,从我们建国的时候大部分人民就知道我们比外国人落后,刚建国时的我们要比八九十年代落后的多吧,按照这样的说法,建国后的那批人都是理想破灭的人?在朝鲜战场上,我们的战士都知道美国鬼子有好东西,装备比我们先进,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都是硬顶着美国人的机枪大炮坦克前进的,他们没有理想能做到这一步吗,因为自己落后,迎头赶上才是正理吧,因为落后就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发展一无是处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