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156项工程最失败的项目—包钢,投产后连续亏损17年 -- 乾道学派

共:💬231 🌺1082 🌵2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认为他说的那些事情都是假的?我看很符合官场斗争的套路。

                      ......当时主管经济的副总理李先念专门批示自行车三厂要“限期解决”。

                        “刚刚抓质量没几天,就停了。”8个质量攻关组全部解散。沈德出还记得,王洪文提拔起来的当时的上海市委副书记王秀珍亲自带队来工厂,“......,向我们宣布根本不用改进质量,因为王洪文说了,谁说质量有问题就是攻击上海,是往上海100万产业工人脸上抹黑”。王秀珍的报告传达下来:“攻击自行车质量是假,攻击文化大革命是真。”

                        当时供电不正常,结果自行车厂九车间自动调整班次,搞了些灵活时间,有“弹簧班”、“交叉班”什么的,结果在一季度全上海工业生产值下降的时候,九车间产量反而增加了7%。

                        1976年4月,九车间的情况被上海市领导马天水发现了,马虽是“文革”前的老干部,但一直和王洪文等人保持密切关系。他说:“我们发现太晚了。”觉得可以把九车间树立为“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典型。沈德出还记得,九车间的人被要求写了一个又一个的报告,到市委去参加试讲,但是总是被退回来。说不要强调怎么灵活地避开停电,明确说要强调“批邓”——“我们车间人傻掉了,只能说自己觉悟不够。”

                        市委亲自出马,九车间本来组织的“抓革命促生产大会”,被改成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大会,结果电影厂、报社、电台、电视台都来了,从4月到7月,这里来了700多个单位参观。一直宣传这里是“与邓小平对着干的典型”。

                        沈德出在一次小会上说,讲讲克服困难搞生产就够了,拔太高了不好吧?没想到被人汇报上去,结果厂“革命委员会”找他谈话,让他进学习班。“不许家里人看我,只许他们一天送两顿饭。好在我根正苗红,最后说我是思想落后,把我放了。”放出来后他才知道,九车间已经成了全国闻名的“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典型,7月份的全国计划工作会上,上海向国务院和李先念等人开炮,27炮中,有两炮是关于九车间的。“当时大家就很震惊,觉得很荒谬,那时候已经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大家早已经没有政治激情了,没有人觉得这值得骄傲,只是不敢表露。”果然没等三个月,“四人帮”就被粉碎了。

      • 家园 存疑。而且文摘应当附上原文出处

        王洪文则将一把上海手表装在口袋里,随时送人

        一把上海手表,还装在口袋里。就算不要包装,也是鼓鼓囊囊的一大坨。老王不至于这么不注重形象吧。

        • 家园 北京发生的事情上海人不一定清楚,估计也是道听途说。

          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可信的。

          • 家园 可信度难说呀。

            我趁在办公室摸鱼的时候百度了一把。这段文字可百度的最早出处是2006年10月贴在网上的一篇《三联生活周刊》的文章。题目是“文革末期的经济生活”啥的。从全文行文看貌似就是记者在上海采访了几个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个人,然后就有了这个文。

            个人感觉不严谨啊。基本上就是采访对象说啥就是啥。

      • 家园 有个反映改革的电影《血总是热的》。

        这部电影里面有这么个情节,厂子新上任的这家厂是印花厂,纺织行业的,当然是映射魔都。为了扭亏扩大销售量,降质降价,剧中人说:咱们的出口标准要求衬衫质量保证十年,人家外国人衬衫穿一年就扔,你把出口质量标准订那么高干哈?完全是浪费嘛。你把质量标准降低,成本自然也就降低了,价格当然也降下来了。另一个情节是:把机器印花改手工印花,以适应国外客商的需要,工人不理解,!我们辛辛苦苦从手工劳动进步到机械化,机器印花速度快,产量高,比人工质量稳定,次品率低…等等,为什么要倒退回手工劳动?你说都不是主人翁了你操什么闲心呢?人家外国人就认纯手工,手工劳动干的多奖金多,你工人就只管干活,主意轮不到你拿了。

        • 家园 Del

          你们这些年轻人啊。。。。

        • 家园 你说的情况估计也有,但前文所说的情况也有。
        • 家园 这是胡说八道

          那个时代能买到“出口转内销”衣服是很有面子的事……质量好,款式新。。。

          很多高档面料根本不内销。

          • 家园 一点没胡说,中国产品从质量保证到劣质代表的转变就在那时期

            那以前,中国产品质量是有口杯的,举个例子:有一部苏联电影,里面有个情节:讲三个朋友去冬钓,一个人拿保温瓶倒热茶三人喝,介绍说,这是中国产的,我爸爸从中国带回来的,用了很多年了,还很好用。电影内容本身和中国一点关系没有,是嘲笑苏联官僚主义的,随便就给中国产品点了个赞。

            后来苏东(俄东)边贸大量低劣质量的商品彻底把中国产品的名誉给连根刨了。也不过就是九十年代的事情而已。

            出口转內销,那是八十年代人们对商品的追求,进入九十年代后市场上已经充斥进口货以韩国料最多,还有乡镇企业的低价商品,哪还有什么出口转内销啊!老黄历翻不得。

            通宝推:阴霾信仰,纹石,
            • 家园 你说的与我记忆相符

              我身边也是90年代产生的毛质量和邓质量的说法。

              2006年听报告,作报告的专家说,由于大量国有企业倒闭卖给私人,而私人又不具备起码的加工工艺技术储备,甚至出现了某国家工程在国内采购不到精度足够的圆形蒸发皿,原本出口的折角塞门生产不了,需从日本欧洲进口的情况

              不过这些事,辩论毫无意义,尤其是跟腔肠门生物磨牙,让它们去喷,去美化吧,理它们纯浪费时间

              通宝推:阴霾信仰,
              • 家园 毛质量和邓质量的区别,在于黑猫白猫

                毛时期的质量,基本上只要是靠生产管理和责任心能提高的质量,都不错,如手工艺品,轻工业品等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问题在于某些工业产品,由于这些工业产品的质量提高需要工艺、材料、技术等诸多外界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产生效果,(比如金属里的气泡,内应力,疲劳,裂纹),光是靠管理和责任心根本无法发现,所以质量不高。这个其实也是和当时的工业水平相匹配的。

                而邓时期,很多时候是完全可以作出合格产品出来,却偏偏由于单纯的追求利润,根本不在乎责任心,质量和质检。造成大量的以次充好泛滥。这和产品本身和社会生产力水平没有关系。纯粹就是黑猫白猫惹的祸

            • 家园 你说的电影是83年的,小说是79年,搞什么搞啊
            • 家园 那时期之前很多机电产品质量一直不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