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别忽悠我,让我右手砍自己左手 -- Ace

共:💬743 🌺6034 🌵13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0
下页 末页
                            • 家园 陈王,文革时卖猪只能卖给公家吧

                              我们那儿卖给私人是算投机倒把的。所以只有帮助杀猪的,没有公开收猪的。我舅舅家常年是两头猪,年底自家杀一头,卖给供销社一头。你母亲在村办企业上班,确实家里不能养猪。

                            • 家园 写的很真实

                              但问题又来了,如果是这样,在旧的体制下,很难看到农民有积极性养猪。

                              这么看的话,如果当年制度不变,即便粮食增产,猪的饲料改善,也不大可能会多养猪,没有机会取消肉票吧?

                              • 家园 你又错了,大多数地方,农民养猪是有积极性的

                                我前面贴的《公社时期山西农村副业》一文说得很明白。

                                反倒是陈王家乡特殊些,原因很简单,他们那儿社队企业已经起步了。

                                所谓比较机会成本,在陈王家乡,可能是养猪和社队企业上班;在其他地方,可能就是养猪和下地,养猪很辛苦,但有多种选择,有现金,有肉吃,有粮食补贴,有肥料,咋会没积极性?

                                当年,对于大多数地方而言,想大规模养猪,最大的问题,还是粮食剩余不足。

                          • 家园 一头猪就是百元上下的收入,你说农民有没有动力养

                            我举一篇八十年代前期的获奖短篇小说,里面的主人公叫谢大痴,为什么他变痴了呢?因为七十年代(从文中描写可看出时代背景)他养了一头大肥猪(文中交代当时私人养什么都受限制,唯独养猪不受限,还有奖),到集市上卖了整整一百二十元(或者是八十元,记忆模糊了,感觉是一百二十元的可能性大),结果这笔巨款被小偷偷走,他受刺激得病。

                            一头猪卖了百元,或者是近百元,七十年代的钱啊,你说农民会没有动力养么?

                            PS: 前天把原书翻出来瞧瞧,是薛尔康的作品《大痴》,84年的优秀青年作品选。主人公养的是一头三百多斤的大肥猪,卖了一百八十元(临出发卖猪前特地给猪喂了二十多斤夫妻俩省下的粮食,为了涨秤,当时可没有饲料)。

                            通宝推:老老狐狸,
                            • 家园 那个年代,一斤猪肉才七毛四分钱。

                              一头猪一般长到110斤以上再养就不怎么划算了。

                              我还记得1981年左右陪我爸去隔壁镇上卖家里仅有的一头猪,用独轮车推的,有心帮着拉车,但是为了保持平衡只得与猪对对坐。印象最深的是刚称好,猪老兄就撒了一泡大尿。二等猪,不到120斤,到手五十元钱左右,立马花36元买了个钟山牌手表。

                              通宝推:老老狐狸,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