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公民随笔——关于我国人口与就业问题的思考 -- silencsrv

共:💬24 🌺81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公民随笔——关于我国人口与就业问题的思考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按照2014年数据,中国大陆人口已经达到13.75亿人,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比第二名——印度多出13.24亿人多出5000万人。

    中国人口问题由来已久,从上世纪50年代马寅初教授提出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观点,但一开始不受重视,直到1971年中央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标志着中央开始重视人口问题,意识到人口失控对国家社会发展的危害,真正严格实施计划生育制度已经是1979年以后的事情了。

    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控制人口无节制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这里面有妇女付出的辛劳和牺牲。但长期计划生育政策和经济格局相加也造成了中国人口问题结构性矛盾。

    (待续)

    • 家园 中国应该有多少人口呢

      这并重要!而在于你有多少钱,能养多少人。

      这里的“养”,不仅仅是给你口饭吃,而是在教育、就业上的投入,能够确保你儿子比你享受更好的生活。所以我们看一个国家能够养活多少人,应该看他的GDP增长。如果GDP增长超过人口增长,那么人均GDP是上升的,老百姓生活就越过越好。如果GDP增长低于人口增长,那么人均GDP是下降的,老百姓生活就越过越差。

      在看GDP增长时,还要看看GDP增长之源!

      如果一个国家人口大部分都停留在自然经济的农业上,那么该国家需要GDP增长远超于人口增长,大量的剩余财富投入到工业的再生产上,使得国家跨入到工业国。否则大量人口还停留在自然经济的农业生产上,成为工业化的阻碍。这就是中国计划生育的重要性。

      等我们跨越到工业化国家后,国内的粮食等可以依赖国际贸易获得。那么可以放开生育,只要人口增长不超过GDP即可保持社会增长的可持续性。

    • 家园 应当说中国实行强制性的计划生育政策是79年以后

      79年以前 由于在人民公社制度下农村的教育、医疗卫生都发生了巨大进步,妇女社会地位大大提高,结合宣传教育为主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大幅度下降,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而79年后 由于包产到户 妇女地位下降、农村合作医疗崩溃,人口出生率、增长率还一度上升

      通宝推:老老狐狸,
    • 家园 公民随笔——关于我国人口、养老与就业问题的思考(续)

      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从政府到国民普遍意识到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里面离不开各方面的努力。但目前大家对我国人口问题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水平,还在围绕着该不该取消计划生育争论不休,没有把人口、养老和就业三个问题联系起来考虑,没有对人口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先说人口问题,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很低了,但因为人口基数庞大,每年新增人口动辄以千万计,总的说人口压力还是非常庞大。那么中国人口究竟减到多少是一个合适的数量呢?

      这是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有的学者提出在未来100年内要减到5亿人,这个目标目前看过于艰巨;我个人的观点:未来50-70年,人口总数减到10亿人以内,就是胜利!

      我们过去总是强调人口过多是负担,没有考虑过人口过少或者人口数量出现断崖式下降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其实人口问题是个很大的话题,不但包括了人口数量问题,还有性别比例问题、老龄化问题、人口分布失控问题,甚至还包括民族问题等等。

      我国是个大陆型国家,四面邻国众多且国与国间关系比较微妙。维持一定的人口数量对于稳定边疆有好处,人口数量一旦发生断崖式下降,或者人口下降到一定程度,不但出现劳动力不足问题,而且还会出现边疆不稳定的情况,所以人口总量要控制要削减,但也要讲适度,不能“暴饮暴食”。

      目前我国人口态势是:总体稳定,但局部存在人口失控的问题。具体说就是人口总数稳定,但某些地区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例如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人口膨胀的很厉害,给交通、教育、医疗、就业、社会治安带来了很大压力,外来人口无序涌入,和本地人争抢资源,加剧了彼此间的矛盾。反过来有些地区,如东三省、西北五省、云贵川桂地区,因为经济凋敝,人口持续流出,形成恶性循环:人口流出->经济凋敝->资源匮乏->缺乏吸引力->人口流出,结果就是这些地区的经济像一个慢性失血的病人,一步步迈向死亡。

      通宝推:青颍路,
      • 家园 中国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

        不是减少人口,而是让经济的发展相对均衡一些。否则,就算人口减到五亿,现在拥挤的城市依然会拥挤,而边疆区就会因为缺少人口而丢掉。

      • 家园 公民随笔——关于我国人口、养老与就业问题的思考(续二)

        人口分布不均衡,局部地区人口失控的问题仅仅是中国人口问题的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就业问题。

        在98年国企大改制之前,我国一直推行的是“高就业、高补贴、低工资”的就业政策,当时全国城市人口就业率超过90%,但整体工资水平非常低。这种就业模式的最大优点就是确保稳定,说通俗点就是“平均主义大锅饭、大家都有口饭吃”,但因为整体工资水平低,生活水准低,一大半开销都集中到了基本的衣食住行上,消费市场培育不起来,整体工业水平,特别是轻工业和第三产业水准始终提不上去,整体经济水平长期徘徊在很低的水平上。

        98年以国企改制为代表的企业用工制度改革,标志着过去的“大锅饭”制度的终结,取而代之的是“高工资、高效率”的就业政策。这个政策最大的优点就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产力,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短短20年间,中国从一个生产效率不高的国家,实实在在的跃进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离不开当时推行的企业用工制度改革,这点上说朱镕基总理功不可没。

        • 家园 公民随笔——关于我国人口、养老与就业问题的思考(续三)

          但这套企业用工制度也有自己的弊端:造成大量的失业情况,特别是大学生扩招后,知识人才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工作高职低配的情况比较普遍,学生和家长怨声载道,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

          另一方面,农民工阶层大量涌入城市务工,孩子放在老家,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无人照看,造成诸多家庭伦理和社会问题,近来频繁出现的“留守儿童”伤亡事故就是典型例子。

          人口、养老和就业问题之间的矛盾总体说比较突出。

          • 家园 公民随笔——关于我国人口、养老与就业问题的思考(续四)

            这个帖子拖拖拉拉了很长时间,也该有个了结了。

            我的意见是对于中国的人口问题,不能孤立地面对,不能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上,而要注意人口、就业和养老问题联系起来分析。

            首先、要处理好人口和就业的问题,过去我国实行的是“普遍就业”政策,城市居民就业率超过90%。那个年代一个城市青年哪怕不想工作,街道、社区也有义务强制为他指定一份工作,想不干也要干!反过来,一个人一旦进了某家单位,除非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否则单位真的无权解雇他。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工作还是不工作?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成了公民个人权利范围内的事。反过来,老板雇佣不雇佣一个人,也成了他的权利。这种形势下对于就业率要有个正确的认识。

            我们以往的新闻报道中经常提到国外就业问题,一般也都是失业率居高不下等等。什么是对就业率的正确认识,我个人认为就是一定要摒弃过去那种“普遍就业”的观念,要允许社会上有一定的“失业”情况。市场经济社会里有失业这种情况很正常,对于失业的成因也要有全面的分析:有些是行业自身不景气导致;有些是劳动者本身技能不足导致;有些则是因为单位劳动效率提高导致一部分劳动力因为富余而失业......在这种情况下对就业率不能过于苛求,要有一个合理的期待——太高或者太低都不合适。

            甚至我想说,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下,一定数量的富余人口不但不可避免,甚至还很有价值。一定数量的富余人口可以投入到家政事物、社区服务、公益事业当中,为社会建设和稳定做出一定贡献。举个例子,一个家庭,如果夫妻二人中有一人在企业上班,另一人担任全职太太或者先生——担负起照顾老人、培养子女的工作,她/他的工作意义不亚于在企业挣钱养家;而对于进城务工家庭而言,夫妻中有一人回乡照顾老人和孩子,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是有相当大的贡献的。

            过去,我们对于全职太太或者全职先生的理念比较排斥,好像认为男女都要自食其力,都要上班挣钱养活自己,好像全职太太或者全职先生是一种束缚人的观念。现在看这个想法需要纠正,要不要当全职太太或者全职先生,取决于家庭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 家园 公民随笔——关于我国人口、养老与就业问题的思考(续五)

              40年前,文革刚结束的时候,大批知青开始返程,成为当时城市里第一批“失业”青年——当时叫待业青年,当时社会上下对他们充满焦虑,担心他们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但事实是,这批待业青年中有不少人后来成为城市中第一批“发家致富”的万元户,原因无他,当时城市中第三产业急需发展,偏偏城市中实行的是“普遍就业”的思路,第三产业发展缺乏劳动力支撑,偏偏这批待业青年的到来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说当时城市里第一批茶铺、服装店、理发店......都是靠这批人的努力才发展起来的。

              我讲这些的目的是想启发一下大家:如果这批人当时留在农村,或者返城后都进了工厂,那么第三产业靠谁发展呢?举一反三,当下我们提倡“创新驱动”,是不是也需要一些有技能、有眼光的“富余”劳动力出现?

              • 家园 公民随笔——关于我国人口、养老与就业问题的思考(续六)

                上面讨论了人口和就业的关系,最后我想说下我个人对于人口和养老之间关系的思考。

                我国是在人口基数极其庞大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养老负担确实比较沉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有计划生育、严格一胎之外,还有个因素不能不提,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有很强的尊老传统,把孝道看得很重,具体表现就是追求健康长寿、长命百岁的生活状况,而不重视提高生活质量。

                举个例子,有些地方展示当地有多少老人是百岁老人,以此显示自己是长寿之乡,但在电视机镜头下看到的这些百岁老人,大都身体虚弱、神志不清,生活难以自理,很难说是一种健康的生存状态。反过来,为了迎合老年人“延年益寿”的需求,社会上出现各种保健品、养生品,还有形形色色的所谓健身疗法,其中大多数都缺乏科学依据,纯粹成为一些人敛财的工具。

                尊老是必要的,但尊老也要在合情合理的框架内进行,不顾实际情况,一味提倡“尊老”,以至于牺牲年青一代的正当权益来迁就老人的一些不合理的诉求,最后的结果就是中国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老人国”。

                发生在河南洛阳的老人和年轻人争抢篮球场事件;老人因为暴走、跳广场舞冲进高速公路,造成车祸;老人掌管家财最后遭骗子洗劫等等的背后或多或少都和盲目“尊老”有关。

                • 家园 普遍就业应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让妇女回归家庭绝对是错的。老人和年轻人争抢篮球场不是因为尊老,而是因为退休人员也需要活动空间。

                  • 家园 不赞同你的观点

                    公共场地任何时候都是不够的,所以需要集约利用。这件事发生后社会舆论一边倒的指责老人,根本原因在于老人依仗自己占据道德高地,不遵守社会公德,为老不尊。

                    • 家园 事实上

                      根本就没有退休人员的活动空间。如果他们有跳广场舞的空间,会去占年轻人的篮球场么?如果有暴走的道路,会上公路么?就一块场地,怎么集约利用?

                • 家园 公民随笔——关于我国人口、养老与就业问题的思考(续七)

                  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应当提倡正确的养老观:合理追求人口寿命,努力提高生活质量,具体说就是希望社会摒弃那种“为长寿而长寿”的养老观,鼓励老年人退休后多出去走走看看,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把全部精力放在养生、替子女看孩子上。

                  另外,在一些大中城市,能否考虑试点允许安乐死?一些老人身患绝症,无论是对他们自己而言是一种痛苦,对家庭而言也成为一种负担,正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这种情况下,能否尝试允许安乐死,对于老人和家庭而言都是一种解脱。

                  说了那么多,感觉自己的思考也不系统完整,放在这里也算是一种抛砖引玉,供大家思考讨论。

                  • 家园 走出去的形式多种多样

                    跳广场舞、暴走也是一种走出去。替子女照看孩子也是因为现实需求。还有一些老人乐意带孩子,他们乐在其中。

                    如果说允许安乐死是为了结束患者无尽的痛苦还可以理解。如果是为了减轻患者家庭负担就很不道德了。另外怎么避免患者家属出于某种原因逼迫患者选择安乐死呢?怎么避免患者有‘我不选择安乐死就是不道德’这种想法呢?这会不会又给患者增加了另一种强大的心理压力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