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两京梦华老赵家--奇说宋朝十八帝3宋真宗 -- 云横居士

共:💬7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两京梦华老赵家--奇说宋朝十八帝3宋真宗

    本来轮不到宋太宗的儿子继承皇位,但太宗一番巧妙操作,结果变得只有他的儿子继承皇位了,而即使是他的儿子继承皇位,本来轮不到宋真宗,太宗的长子元佐是嫡长子,而且长的和老爸非常像,但不知道是青春期的叛逆心理还是比较有正义感,“秦王廷美迁倍陵,元佐独申救之”“廷美死,元佐遂发狂”,一年重阳节宴会,老爸没有叫他参加,看到饮宴归来的兄弟,他说:“若等侍上宴,我独不豫,是弃我也”然后放火把宫殿烧了。

    结果自然受到了双开的处理。

    元佐生病后,太宗以元僖为开封尹兼侍中,这实际上就是立为皇储。后来他也得病暴卒。于是,元侃被推到了历史舞台的前台,他改名赵恒,被立为太子,后来即位,是为宋真宗。

      在他即位的时候,大宦官王继恩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等谋立楚王元佐,太后实际上也参与其中,幸亏“大事不糊涂”的吕端力挽狂澜,真宗顺利即位。

       宋真宗时候,北面面临的对手就是辽景宗睿智皇后萧绰,这就是著名的萧太后萧燕燕,她主导了一次对宋的大规模进攻,“澶渊之役,亲御戎军,指麾三军,赏罚分明,将士用命”,结果辽军深入宋境七百多里,一直到达今河南濮阳县附近的澶渊,去宋都开封只有二百多里。

      宋庭当时大惊,有意见已经提议迁都(开封作为首都的弊端此时显现出来),结果在寇准的坚持下――说起此人,后世评书中叫他“寇老西(儿)”给人一种土得掉渣和菲衣恶食的感觉,但实际上他生活奢侈很会享受,当然这就有点票号大老板的意思,也对――宋真宗亲临前线,最后达成和议,史称“澶渊之盟”,和约规定:辽军北撤,恢复到战前状态,宋以“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的名义每年向辽输银100000两、绢200000匹,双方并约定和平共处。

      对于“澶渊之盟”历史上有不同评价,因为它开“岁币”的先河,所以很多人都贬低这一和约,但实际上当时宋面临极大威胁,能以300000/年搞定,已经远远低于宋朝君臣心理价位的1000000/年;而且最关键的是没有割地,保住了周世宗从契丹手里夺回的瀛、莫二州(今天的河北省河间、任邱等地)这个“关南”地区,这应该说是取得的成果。所以宋朝君臣是对此很得意的,寇准以为自己“有社稷功”,真宗也对他很尊敬,并为此大赦天下。

      “澶渊之盟”给宋辽带来120年的和平,虽然让很多人对宋朝积贫积弱的熊样很不屑,但从当时来看,不能说是没有正面作用的,今日看到网上有人对宋帝的雄心壮志只是收复燕云而不是消灭辽朝很不屑,发现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主还真不少。

      不过当时辽军违反《辽史-兵卫志》提到的“不许深入、不攻城池”的原则深入七百里,背后的河间、任邱、保定、沧州都在宋军手上,大将萧挞凛又“中伏弩卒”,其实也是非常想和的,从《辽史-圣宗本纪》看,当时辽一开始还想让宋割地,但宋不答应也就不再坚持;事后看,也许还可以谈出更有利的结果,但在信息不全面的情况下这不能苛求当时的宋朝军臣。

      结果出来了一个貌似愤青的汉奸(从奸邪的意义上)。

      

    因为 “澶渊之役”,宋真宗很尊敬重用寇准,王钦若吃了醋,就对皇帝说:“陛下您尊敬寇准是因为他有安社稷的大功吗?”皇帝说:“是!”王突然作愤青状:“澶渊之役陛下您不但不觉得羞耻还说寇老西有安社稷的大功,why?”“《春秋》把城下之盟认作耻辱,现在您以皇帝的万乘之尊而去签订卖国协定,丢脸啊!掉价啊!丧失民族尊严啊!”看真宗意有所动,他又说:“您听说过赌博吗?赌博的人睹本输得差不多了的时候,会将剩下的赌本一下都押下,这叫孤注;澶渊之役,陛下您就是寇准的孤注,多危险啊?”

      这是成语孤注一掷的出处,话似是而非但很有说服力。

      真宗又点不满寇准了,但关心的还是如何消除城下之盟给民心士气造成的负面影响,他急忙问计,王钦若摸准皇帝心理,又愤青道:“派军队打下燕云可以洗去这个耻辱。”

      皇帝仁慈地说河北的百姓已经很苦了,再打仗可不行。王就抛出了一张把整个真宗朝搞成一个集体精神病院的大牌:封禅。

      封禅的目的是为了“镇伏河内,威慑外夷”“镇服四海,夸示外国”,但真宗一开始有点naive,想这些祥瑞也不是说有就有的,王钦若循循善诱:“河出图,洛出书,难道真的有吗?这些都是圣人神道设教啊!”真宗还去侧面咨询印证了一下,一个昏沉的老学者不知道皇帝问话的用意,随便一答“河图洛书都是圣人神道设教”真宗大悟心也定了,怕宰相王旦反对,还以让他带一坛酒回家与家人共享为名给了他一坛又明又大又圆的珍珠(属于相对罕见的上级向下级行贿)。

      结果一场轰轰烈烈的“天书封禅运动”开始了,具体细节有点懒得说,大家可以去看葛剑雄先生的同名文章――总而言之,真宗得天书(第一次是一块黄帛和大中祥符天书三卷;后来又得过两次)、封泰山、汾阴祀后土、亳州朝谒上清宫太上老君、迎圣祖(传说中的天神赵氏祖先九天司命保生天尊),还大兴土木,造了大量“形象工程”。

      一时间“导迎奠安,一国君臣如病狂然”。

      王旦、寇准都参与了这一运动,给自己一代名臣的生涯留下了遗憾。

      王钦若、丁谓等更是推波助澜。  

    当然当时也有正气浩然的人,孙?]上《十不可疏》,指责皇帝不“北平幽朔,西取继迁”反而“撰造祥瑞,假托鬼神”,又引《论语》“天何言哉”,指出言尚没有,何会有书?

    张齐贤、张??、石普也纷纷反对,任陕西转运史的孙仅还要厉害,写《骊山诗》一首,其中有句“秦帝墓成陈胜起,明皇宫就禄山来”据说此诗已经到了真宗手上,因为有事没看,孙仅算是逃过一劫。

      真宗死后,“葬永定陵,以天书殉”,这些完成历史任务的“宋版书”和这个运动了全国一把的皇帝静静地躺在地下。

      仁宗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六月,雷电击中了玉清昭应宫,发生火灾,这座为配合天书封禅而建造的宫殿烧毁后大臣要求不再重建,人们用行动表示了对这次运动的不屑。

      但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大地上今后还不断地上演,如果真有人格化的天,他一定会吐的。

      也许吐啊吐啊,他老人家也就习惯了。

      关于仁宗,民间流传所谓 “狸猫换太子”,这当然不是事实,但事出有因,这就是史书上所谓的“明肃庄懿之事”,真宗的庄穆郭皇后于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去世,出身低微的刘氏成为皇后,她“性警敏,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立她为皇后的诏书本来叫杨亿起草,丁谓对他说:“勉为此,不忧不富贵”杨亿回答:“如此富贵,亦非所愿也。”这位大诗人虽然趟了天书封禅的浑水,但这时还比较有风骨。

      刘后有宠但肚子不争气,这不用去新兴医院就知道,因为真宗让“司寝”的宫女李氏怀孕了,而刘后把唐国强像挂在寝宫也没用。

      这个儿子叫受益,亲生母亲李氏是杭州人,她的一辈子既没有遇到后世传说中的危险和失明的困扰,但也没有被包青天恢复身份;刘后把受益作为自己的儿子,从宗法上,受益是她的儿子,问题是她一直以亲生母亲的面目出现。

      在仁宗幼年,生母李氏去世,吕夷简建议刘后“当以后服殓,以水银实棺”,刘后一开始大怒,后来总算明白了;结果仁宗成年后,有人告诉了他生母的秘密,并说其生母是被刘后害死,幸而有预先的保存证据(不是毒死应该是真的,后服其实是一个伪装,李宸妃生前一直是一个宫人),刘后的家人(其实严格来说好像是她老人家前夫与其他女人生的儿子们,这老太太又仗义重情又有胸襟)才逃过一劫。

      刘氏史称章献明肃皇后,李氏史称庄懿皇后。

    所以上面这些被称为明肃庄懿之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