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地质行业轶事(一) -- 吴用

共:💬276 🌺4424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毛主席时代的主要经济弊端和改革的方向

        “2)地矿部门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基层单位大都进化出了自己的医院学校车队等等后勤单位,都吃财政饭,人员数倍,甚至十数倍于主业人员,国家养这么庞大的一支队伍负担太重;“

        毛时代末期主要经济弊端清楚在老兄这一段里。经济效率低。恐怕各个经济部门都是如此。这个问题的解决应该基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原则,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不幸这为中国经济制度向私有化的改革提供了宏观背景和操作的理由。

        改革前我国工业经济制度大体是苏联模式的党委厂长经理负责制。对他们的权力制约来自上级。基层生产者的权力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私有化的过程中,这些企业负责人在几乎没有阻力的情况下将公共财产被他们个人所支配,成了改革真正的受益者。基层生产者的权力和利益被他们所信任的党和政府有意或无意地出卖了。

        这是敬畏生命和其他几位同学曾经在不同场合提到过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原则,如果没有大众生产者的普遍权力的支持和制约,只会被官僚阶层所利用,成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 家园 改革前工厂是书记有权,但是当时厂领导的权力很有限

          在计划经济下,寻租的空间很小。采购销售加工资,工厂基本上做不了主,工厂领导也自然做不了主。

          改革后,腐败滋生,是因为在计划经济之外,又有了市场经济,引进一套设备,值7万美元还是十万美元,厂长有了一定的自由,也有了做手脚的空间。

          文革期间当然还是有市场化运作的,比较典型的是民用品生产,比如说,在生产计划外偷偷进木材,偷偷地打成家具,再偷偷地卖。这种计划外收入,不是厂领导一个落下的,而是入了小金库。

          2)地矿部门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基层单位大都进化出了自己的医院学校车队等等后勤单位,都吃财政饭,人员数倍,甚至十数倍于主业人员,国家养这么庞大的一支队伍负担太重;“

          毛时代末期主要经济弊端清楚在老兄这一段里。经济效率低。恐怕各个经济部门都是如此。这个问题的解决应该基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原则,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 家园 关键是劳动者没有权力

            公有制也就名存实亡。

            • 家园 我的意思是,改革前(县团级)以下的厂干部也是劳动者,

              对于工厂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也没有权力。

              所以,把改革前的干部工人分成官和民,这个模型对于很多问题没有解释力。

              就像,如果仅仅按照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来把人分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个模型对于很多问题也没有解释力-----一百年前就有人注意到,英国技术工人不占有生产资料,却是保守党的支持者,他们并不投工党的票。

              • 家园 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发展为世界体系后,

                社会彻底分化为资无两大阶级后才开始形成的一种自为性阶级意识。

                这有个资本体系从盛而衰的演化过程,

                百年前的英国是全球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工人阶级很显然的并不全部具备无产阶级的自为斗争意识。

                历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不是否定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当一种社会生产方式导致许多人的利益同时收损,这个时候,由多数人意愿所决定的历史合力即形成了(历史合力论),所以你所举的例子只能说明其时下的生产剩余产品还足以支撑当下的分配体系,也即当下的社会制度还未彻底烂透。

                按马论的经典释义,全球信用体系的形成是资本主义世代的发展高峰,自此以后,全球垄资本将促使无产阶级堀墓人队伍的逐渐壮大而走向衰败。

                通宝推:AleaJactaEst,
              • 家园 这是缺乏教育的表现

                资产阶级分化无产阶级,让某些人在分配中获得稍微多些的权利,来反对另一些人。在早期中国革命中也是有的。我记得小时候无产阶级革命有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在自发阶段,考虑到的是自己的收入,到了自觉地阶段,才会考虑阶级问题和产生分配不公的根源-生产方式。

                • 家园 所以,是否占有生产资料这个指标无助于分析英国大选

                  联想一下,文革时用的走资派这个概念,是非常模糊的。

                  首先,当权派并没有都斗一斗,

                  其次,后面又解放了几批老干部,解放的标准也不清不楚。

                  走资派这个社会动力学的概念不清,也导致了实践上的很多荒唐事。

              • 家园 从你这角度看,只有中央经济计划委员会才有权力

                改革前(县团级)以下的厂干部也是劳动者,对于工厂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也没有权力

                这已经偏离我们讨论的题目了。

                我说的是改革前后,本来国有共有的企业财产/生产资料如何成为被少数企业领导人所支配受益,甚至直接“买断”成为私人财产。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劳动者是否有权力阻挡。事实是没有。因为企业的劳动者,尽管存在工会,党委等等名义上的机构保护工人利益,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没有任何权力去制约,只能看着企业被亏损,国有共有财产被作价销售,自己被下岗。

                • 家园 这是改革后发生的

                  我说的是改革前后,本来国有共有的企业财产/生产资料如何成为被少数企业领导人所支配受益,甚至直接“买断”成为私人财产。

                  改革前,企业财产不受工人支配,但也不受领导人支配。

                  直接“买断”成为私人财产----这个问题更复杂,一方面是企业领导的权力有了压倒性的优势。

                  另外一方面,当时企业也的确在账面上亏亏亏,厂领导才有了接盘的可能性。朱镕基毕竟不会傻到把下金蛋的鸡送人。

                  至于为什么亏亏亏,忙总认为是微观经济问题,不应该用宏观经济手段来解决,我不是很认同这个看法,不过一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 家园 那时候有靓女先嫁和冰棍理论

                    优质企业不优先卖出去就可能想冰棍一样融化烂掉了。

                  • 家园 你大概没有企业经验

                    所以不知道企业领导人的权力在无制约情况下所能达到境界。

                    亏损可以是人为的。

                    我感受最深的是看报纸某企业严重亏损,被原企业领导人买断后,重新开工就扭亏为盈。你能相信这是发生的事实吗?

                    • 家园 我是国营工厂区宿舍长大的,八九十年代的记忆犹新

                      你大概没有企业经验

                      所以不知道企业领导人的权力在无制约情况下所能达到境界。

                      亏损可以是人为的。

                      我感受最深的是看报纸某企业严重亏损,被原企业领导人买断后,重新开工就扭亏为盈。你能相信这是发生的事实吗?

                      企业领导人的权力无制约-----这个即使在改革后,也是一种相对的状态,而不是绝对的----不是像私企老板那种无制约。

                      另外,当时企业领导的权力各个行业差不多,但各地纺织业巨亏,烟厂营利----总不是因为纺织厂的领导的觉悟低吧?

        • 家园 厂长负责制是改革的产物

          兄弟怕不是大陆的吧?改革前的模式是书记当家管全局,厂长管生产,另外有职代会监督厂长书记,职代会是真正的最高权力机关,不但有否决厂长书记决定的权力必要时还能罢免他们的职务。

          • 家园 请你找出若干实例佐证

            “职代会是真正的最高权力机关,不但有否决厂长书记决定的权力必要时还能罢免他们的职务。”

            这段话有印象,应该在改革之后某个时期。其实效却闻所未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