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地质行业轶事(一) -- 吴用

共:💬276 🌺4424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是改革前

              改革是以厂长负责制开启一言堂模式的,改革前职代会虽然有此权力,但此类案例极少。但对书记的制约切是实实在在的。

          • 家园 香港出版的鄧力群自述12春秋有講。

            廠長負責制初期,廠長要黑幫暴徒保護。

            「黑社會也愛國」的背景為此。

            按此書中,該吃子彈的都善終了。

            而現在在台上的是徒子徒孫。

        • 家园 三结合之后,工农阶层获得了监督权和小部分行政权,虽然已经

          是主席花了极大代价(文革),尽了最大限度努力得来的——但仍然不足以在大政方针和行政权力上占优势,不说官僚阶层,就算军队代表,某种意义上也算既得利益,这两方势力几乎不可避免的会走到一起来——怀仁堂事变是整个中国政治力量的真实反映。

          • 家园 是的

            我认为普通劳动者最有权力的时期,也是我国文化历史上人格较为平等,政治相对民主的时期,是文革早期工人造反派兴起的时候。

            但是工人造反派的兴起不是来自对个人权利的认识,而是对毛主席号召的响应。这是一种被动的反应,缺乏工人自己的理解。稳定的民主政治形式并没有形成。

            造反派最终也成了既得利益者。

        • 家园 这部分您说的不是事实

          改革前我国工业经济制度大体是苏联模式的党委厂长经理负责制。对他们的权力制约来自上级。基层生产者的权力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在改革前,工人有很大的制约能力,是从制度上保障的,工会主席就是工人的主要代言人,且也是常委,跟一把手平级。

          你说的那种情况,是实行厂长负责制和法人制度后形成的——实行这两项制度后,一把手一言九鼎,常委会成了摆设,私有化就方便多了——这是一整套打法,严密的很!

          通宝推:老老狐狸,
          • 家园 工会主席曾经是五套班子
          • 家园 他不知道鞍钢宪法和马钢宪法。

            对于前30年经济体制和苏联经济体制,绝大多数人被误导了。

            老田|鞍钢宪法幕后的故事:为什么《人民日报》八年不宣传鞍钢宪法

            有个法国记者叫做卡罗尔,他在1966年春天到中国参观,四个月内看了25家工厂,发现中国的工厂管理与苏联迥异。“在苏联,根据‘一长负责制’的原则,千方百计突出领导者的身份,使之有别于芸芸众生。苏联的‘老板’坐在陈设豪华的办公室里,举手投足,衣着服饰也要显出与部下的不同的派头来。在中国的工厂,很容易把厂长混同于一般工人,而把工人当成厂长。我们甚至发现,有时本厂自己的职工也会因为没有亲眼见过厂长而张冠李戴,起码,职工们不必〈实际中也没有)对厂长点头哈腰、毕恭毕敬。”

            大跃进以后,特别是文革期间,宣传鞍钢宪法都是以与苏联的马钢宪法相区别而提出的。文革期间宣传的鞍钢宪法与1980年代之后完全不同,当时认为鞍钢宪法有五个基本原则:坚持政治挂帅,加强党的领导,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两参,指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一改,指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指工人群众、领导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提出鞍钢宪法的马宾本人认为,仅仅是“两参一改三结合”还不是鞍钢宪法,这是资本主义国家也能够接受和实行的,前面必须加上党的政治领导,后来要加上大搞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才是完整的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宪法。在毛泽东时代提倡鞍钢宪法的同时,作为反面对照的是苏联企业的科层化管理经验——马钢宪法:

            马钢即苏联的马尔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该公司的一套企业管理办法,在苏联具有代表性。其管理办法的要点是:实行一长制,不要党的领导;搞物质刺激,不要政治挂帅;依靠少数专家和一套烦琐的规章制度,冷冷清清地办企业,不搞群众运动,不实现群众路线,不搞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在当时被看作是“地地道道的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

            通宝推:袁大头,桥上,
            • 家园 小狐狸露头不容易

              我知道鞍钢宪法。以前河里陈才女介绍过。

              就像在另外一个古代武器的帖子里的讨论一样,我们有这个, 有那个,许多有力武器。为什末没有发挥作用。

              我也认为鞍钢宪法是未来国家体制的方向。普通劳动者必须掌握企业的权力,乃至国家的权力。

              就历史而言,文革中的鞍钢宪法起到了甚麽作用?全国上下普通工人的权力和利益难道不是被政府轻而易举地剥夺否认了?

              • 家园 夏尔·贝特兰的《中国的wg与工业组织》值得参考,

                在大规模群众运动的推动下,通过对旧管理干部的斗争,北京针织总厂的工人建立了工人管理小组。人管理小组分为工厂、车间和班组三个层面,分别由相应层面的工人民主选举产生。工人管理小组有几个职能:一是从劳动安全、财务等方面,对革委会正常行使职能进行监督;二是同三结合小组密切配合,广泛开展技术革新;三是普及马列主义基本著作,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四是成为群众和干部之间的桥梁,通过召开车间、班组会议,征集工人对生产计划、产品质量、投资项目等方面的意见,实现工人对工厂的管理;五是参加党支部会,从党群关系、政治方向以及生活作风等方面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批评和监督。其他工厂也建立了类似的组织,有的接受职工代表大会领导,这些组织取代了wg前已经官僚化的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工人管理小组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创举,但工人并不认为一种组织形式可以一劳永逸解决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蜕变问题,即便群众选举的工人管理小组、革委会仍有可能走向群众的对立面,因此需要通过不断的整风运动接受群众的批评,促使其思想革命化。针织总厂工人采取了以下措施:管理小组和革委会成员必须处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运动的前列,必须具有较高思想觉悟;必须参与生产劳动;必须接受群众批判;管理小组和革委会的成员可以应工人要求而撤换。wg中的工厂组织彻底的贯彻了巴黎公社原则,将领导阶级的地位从法律条文中解放出来,变为工人可以切身感受到的现实。

                wg中工人不断革除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和管理方式,诞生了诸多共产主义因素。第一,社会生产不再过于依赖资金投入,死劳动不再支配活劳动,工厂发展摆脱资本积累模式,小企业遍地开花。第二,投资和生产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依靠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班组开始经过三上三下最终形成全国计划。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群众参与国家计划制定过程,社会需要能够及时反映到计划之中,限制自发市场关系滋生。第三,通过三结合小组,工人参加技术革新、工程师参加生产劳动,工人也可以经过培训成为技术人员,从而工人同管理者、技术人员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旧的人事、劳动管理体制被打破,脑体差别开始消亡。第四,人民公社的社队企业迅速发展,国家有计划开展知识分子上山下乡运动,城乡对立逐步缩小,不同于以“城市病”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出现了“逆城市化”趋势。这些共产主义因素削弱了“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缩小了三大差别,使劳动日益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①所有这一切并不依赖于自发的生产力的发展,而是由革命政党领导工人广泛开展自觉的政治斗争而取得的。因而同样地,路线变化消灭了

                所有新生事物。废除“四大”和罢工权以后,工人失去管理生产资料的权力,国营工业企业中的资本主义管理方式成为资产阶级存在的客观基础,通过加强对工人的专制主义

                ,为探索如何向共产主义进行过渡迈出了可喜的一步。②

                (二),将工人参与管理的国营企业转变为厂长承包经营的国有企业、管理者持大股的国有资产,走资派最终演化

                成为现实的资本家阶级。

                纪录片《愚公移山》里也有一集《上海电机厂》,里面一些事情跟贝特兰书里的内容有对应。

                改开后走资当权派对工农学兵有个分化瓦解、逐个击破的过程,工人的权利是一步步被剥夺的(走资派要是在80年代搞大下岗,学潮或许就是另一种结果了),而且跟wg期间造派的兴起与衰落、76年后的揭批查运动、80年代的清理三种人运动相关。

          • 家园 希望你多介绍一下当时社会组织结构

            现在国家在体制改革,破除基层顽疾,以前体制、组织模式可以借鉴。

          • 家园 我知道工会的存在

            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工会是工人自发的集合和权益代言。因为制度原因,工会在中国(在所有前社会主义国家)都不是自发形成的权力,所以也没有起到工会在西方所起到的作用。

            • 家园 在苏俄、新中国成立前,俄国社民党、cpc组织领导过工会。

              苏俄、新中国建国后工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不怎么清楚。

              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会,也深受(广泛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影响,甚至很多也是社民系的政党组织领导的。现在欧洲各国还有很多社民党、工党、共党,在这些党派和工会的作用下,欧美工人的工联意识、部分民主意识比俄、中工人的强,社会民主意识(特指列宁所说的)都是一样的弱。

              夏尔·贝特兰的《苏联国内阶级斗争 第一时期》里提到:

              这两种概念都坚决不承认思想上和政治上的阶级斗争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也不承认(为了很好的进行这种斗争)必须有一个在正确的政治路线指引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 第一种观点倾向于以国家的强制方法来代替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领导 ;第二种观点则倾向于以工会组织的活动来代替这一领导。后来人们可以看到在战时共产主义的末期,这两种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曾导致某些布尔什维克主张“工会国家化”,而另一些布尔什维克则表示赞成“国家工会化”

            • 家园 跟您表述的相反

              改革前,领导不太敢惹工人。工人很硬气的,见大下岗前的辽宁工人,央视有纪录片。

              就俺的体会,领导随便捏工人,是90年代后的事,警察,舆论,政府全都站在企业主一边,工人才傻眼了。

              山西曾有电台在90年代播出过工人来信,问这个党还是共产党么?

              现在没人敢播这样的节目了吧。。。

              通宝推:混沌之源,
              • 家园 领导不敢管工人,其实是领导和工人比烂

                工人偷东西、干私活,领导也不管。干好了反正大家也没好处,干脆大家都不干。这样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只能倒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