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为邓小平和改革开放的路线说几句自己的看法 -- 崂山一道士

共:💬247 🌺1600 🌵2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分田到户是当年见效的,当年就能吃饱饭,我们亲身体会

          化肥农药是几年后才开始加大供应的。

          而包产到户之前,种田的人是吃不饱饭的。

          • 家园 既然吃饱饭人们应该感谢邓

            可是现实是主席纪念堂故乡人潮人海。在看邓只有包租婆多的深圳聊聊几十百支花。老百姓心里有杆秤,知道谁真正对老百姓好为老百姓服务

          • 家园 您那”亲身体会“是几家人,几个村,几个县?就代表全中国?

            化肥农药是几年后才开始加大供应的。

            而包产到户之前,种田的人是吃不饱饭的。

            1966年,中国粮食产量2亿吨,1979年,3.3亿吨,这增长靠的是什么?

            包产到户开始时, 中国农民人均寿命已经超过韩国,包产到户开始后,中国农民人均寿命十年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趋势。

            包产到户开始前,中国农村自杀率为每十万人中十五人左右自杀,包产到户开始后,农民自杀率82年就猛增到三十人,然后不断上升趋势。。。

            您是在证明中国农民很怪物,七十年代吃不饱时寿命长得快,想得开,八十年代寿命不增长,自杀率猛增都是因为他们”好日子过得,吃饱了撑得“吗?

            通宝推:四方城,
          • 家园 减少了农村的征购被很多人都华丽地忽视了。

            国家征购地少了,自然留给农民的就多了。

            原来三层分配关系国家-集体-个人,中间一层“集体”差不多已经没有了,国家也减少了征粮,“个人”就多了。

            也不是说积极性没有用,不过积极性的效果更像兴奋剂,是一次性效应。后遗症也很大,80年代看着一片大好的分地,到了90年代,就变成了李昌平的《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心里话》里面的描述:

            我们这儿的田亩负担有200元亩,另外还有人头负担100--400元人不等。两项相加350元人亩左右。一家五口种地8亩,全年经济负担2500-3000元(不含防汛抗灾,水利等劳动负担)。农民种地亩产1000斤谷子(0.4元斤),仅仅只能保本(不算劳动负担)。80%的农民亏本,农民不论种不种田都必须缴纳人头费,宅基费,自留地费,丧失劳动力的80岁的老爷爷老奶奶和刚刚出生的婴儿也一视同仁交几百元钱的人头负担。由于种田亏本,田无人种,负担只有往人头上加,有的村人头负担高过500多元/人。我经常碰到老人拉着我的手痛哭流泪盼早死,小孩跪到我面前要上学的悲伤场面。

            “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曾让亿万农民欢欣鼓舞。可是现在农民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必须贴自己外出“打工”的血泪钱。负担的日益增加,价格的逐年回落,被农民视为生命的土地已成为农民的沉重包袱,联产承包责任制被农民视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枷锁。出生在集镇,就不要人头负担,出生在农村就年年交人头费几百元,这是多么不公平啊!

            我在农村工作已有17年,先后担任过四个乡镇的书记,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沉重过。我不知道全国的情况,至少我说的情况在湖北省有代表性。

            也就是说:“农村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大幅度退步”,和“城里挨不挨饿”不相关。哪怕你种田亏本、物质退步,国家无论要多少公粮,你一粒也不能少。农村如何,哪里影响得到城里挨不挨饿?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社会主义靠的不是积极性么?
              • 家园 社会主义不仅仅靠积极性,小农是只有积极性了

                长远看,小农的积极性远远不如集约化经营的积极性。

                杨易辰回忆录里面就感叹当年他当顶门杠顶得不够,只保留下一个甘南兴十四大队,如果当年再多顶顶,多保留下几十个这样的社队就好了。

                黑龙江农机总值18亿元,也没顶住,包给了个人,结果相当大的部分都损失了。

                当年有阳关道和独木桥的争论,最后一刀切,统统去走独木桥了。

          • 家园 不是全国所有地方都是小岗村

            一包产就吃饱

            没包产就吃饱、包产几十年了还吃不饱,这些地方都有。

            好像有人研究过,农村人均卡路里摄取量近年来还下降了

          • 家园 有人相信统计数字,有人相信自己的肚子

            我相信自己的肚子。刚承包那几年,我们经常听村里某两个人又比赛饭量了,但是85年后就基本上没听说了。

            • 家园 分家饭吃起来如此香甜,鸩酒喝起来是何等可口

              我相信自己的肚子。刚承包那几年,我们经常听村里某两个人又比赛饭量了。。。

              那是,土地都分成小块分给私人了,上面打出的粮食不必分出一部分给集体的老师当口粮,不用再分出一部分给集体赤脚医生当诊费,不用再再分出一部分给集体当公积金用于社员看病,水利建设,集体发展,不用再再再分出一部分用于养老育幼,抚贫问孤。

              这些本该用于医疗教育建设福利的粮食直接进了强壮者的肚子,那是何等舒服惬意,至于随之而来势在必然的教育滑坡医疗崩溃水利欠账集体解散会给每个农民带来多大的危害,那是遥远的,怎么也得两三年后的事情,不必多想,先顾上眼前”吃饭比赛“舒坦几天再说,是吧?

              至于强壮者多吃几顿饭饭,伴随的是老弱者丧失保障的哭号(1982年农民自杀率较1980年翻番),那是他们弱者就该死,哭号声很动听么?

              至于四十年过去了,80年代初的强壮者现在也已经垂老,也面临着无助困境下高企的自杀率,他们再后悔当年集体的解散,分田单干的造孽。。。。有个见鬼的用啊,他们只配拿头两年多吃的几顿分家饭为分田单干歌功颂德?

              通宝推:王铁墩,
          • 家园 新中国化肥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 化肥使用量

            1952年 16392 7.8

            1957年 19505 37.3

            1962年 16000 63

            1965年 19453 194.2

            1970年 23996 351.2

            1975年 28452 536.9

            1976年 28631 582.8

            1977年 28273 648

            1978年 30477 884

            1979年 33212 1086.3

            1980年 32056 1269.4

            1981年 32502 1334.9

            1982年 35450 1513.4

            1983年 38728 1659.8

            1984年 40731 1739.8

            1985年 37911 1775.8

            1986年 39151 1930.6

            1987年 40473 1999.3

            1988年 39408 2141.5

            1989年 40755 2357.1

            1990年 44624 2590.3

            1991年 43529 2805.1

            1992年 44266 2930.2

            1993年 45649 3151.9

            1994年  44450 3314

            1995年 46661.8 3593.7

            1996年 50453.5 3827.9

            1997年 49417.1 3980.7

            1998年 51229.5 4083.7

            1999年  50838.6 4124.3

            2000年 46217.5 4146.4

            2001年 45263.7 4253.8

            2002年 45705.8 4339.4

            2003年 43069.5 4411.6

            004年 46946.9 4636.6

            2005年 48402.2 4766.2

            2006年 49804.2 4927.7

            2007年 50160.3 5107.8

            2008年 52870.9 5239

            2009年 53082 5404.4

            2010年 54641 5460

            2011年 57121 6027

            通宝推:老老狐狸,桥上,吴用,
            • 家园 真佩服这种数据专家,坐在电脑前一下子,结论就得出了

              为什么不去问一下自己家里种田的长辈?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不是太祖说的么,最好的调查,难道不是田间地头?

              • 家园 我老丈人是一个勤勤恳恳的农民

                他曾经跟我说过,他不看好分田到户,认为田远没有原来生产队时期种的好,如果不是农药化肥顶着,早他妈饿死人了。偶曾经在他那里干过一次农活,就是将麦子和麸皮分开。用他的话说,就是扬场。他自己会电工,自己缠了一台电机,带着风扇来吹风。结果偶们很快就将一袋子麦子给弄干净了。旁边另一家也在弄的麦子,偶们去的时候他在弄,偶们走的时候他还在弄。他们必须等着风来了才能弄,拿着个笸箩不停的铲起来倒下去,希望风能将麸皮给吹走。他当年在公社的时候就给队里缠过一台电机,结果分田的时候队长让他将电机拆了,将电线剁成了好多段,每家一段,将他气的够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