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中国有6亿人,月收入只有1000元! -- 正名从俗

共:💬133 🌺779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去年纪念改开四十周年,此数据为啥不用?

      这算改开的成果之一么?

    • 家园 要么是总理错了,要么是改开错了

      改开40年,居然还有40%的人月收入,注意是“收入”,不是可支配收入,在1000元。另外一边,某人的前孙女婿家产公布出来就100亿。真是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啊,呵呵。

    • 家园 农村人的收入相对隐性,支出可以很低 -- 有补充

      以我自身为例,我老家唐山下边的农村,老婆是衡水某县农村,说说身边的例子。

      1、老丈人家,平时主食就是玉米粥、面粉制品、米饭米粥。自家种玉米、小麦,把小麦送给加工厂,麸皮就是加工费,自己直接拿面走,不花钱。玉米加工成糁子,也没花啥钱。最神奇的大米,这玩意北方不产,只能买,老丈人家买的大米,大概六七毛钱一斤。老两口加孩子,哪怕一年吃二百斤米,也不过一百出头。换句话讲,农村一个月一百块钱的养老金,买的大米,混着吃,够一年了。至于为什么这么便宜,我仔细看了下,都是碎米。稻谷在加工过程中,会出现碎粒,这玩意吃着都一样,但就像水果,破皮了就卖不上价钱,又不能仍,所以会专门销往农村,在城里的人,根本接触不到这种米。油是自家种油葵压榨的,压榨费是油渣。盐大概率是私盐,很粗,三毛钱一斤,一年吃不上十块钱的。酱油,打的散装的,块八毛钱一斤。衣服,大集上十块钱二十块钱有的是。孩子上学花费是大头。公立学校不花钱,老两口咬牙让孩子上了私立,一年得六七千块。

      不得不感慨,中国人对于教育的执着。老两口自己一年到头衣食住行的支出可能都超不过一两千,却舍得拿钱给娃上私立。

      2.我的老家,镇子上,镇子是十几个农村连着一起,基本都是农民身份,估计没有人上个税,然而没几个人真正靠种地活着。大家各有各的活法。例如:

      养殖类:养鸡的、养猪的、养羊的、养牛的、养驴的、养狗的

      为上述养殖做配套服务的:谯猪的、配种的、卖饲料的、捣腾皮子的、收死猫死狗的(都卖去食品加工厂了)、做兽医的、屠宰的、买肉卖肉的

      婚丧嫁娶类的:保媒的、支宾的(不确定是不是这两字,主要是代为操持整个婚丧嫁娶过程的,类似司仪)、买寿衣纸钱骨灰盒的、扎纸人纸马的、做棺材的(农村会火化,然而仍习惯性的用棺材)、出租婚车、棺罩的、办流动厨房的、鼓吹班子、歌舞团、砸喜字的(数来宝,印象中镇子里就一个)看风水的、算命跳大神的、

      回收类:收破烂的、收旧家电的、收头发的、早年还有收鸡毛过年收鸡胗鸡睾丸的、

      农业类:家家有地,都不多。种地的、扣大棚的、开果园的、包鱼塘的、打渔的(一两个)中药材的、养花养草的、做苗圃的

      手工业:做家具(主要是板凳、搓衣板)、笤帚、鸡毛掸子、偶尔有流动的用废旧铝制品做厨具的、做鞋做成衣的、

      加工类:做粉条的、做挂面的、做淀粉的、开加工厂的

      餐饮类:开小饭馆的、农村大集上开食摊(饺子、包子、羊汤)卖豆浆油条的、走街串巷卖豆腐、豆腐脑的、卖烧饼、买面包蛋糕的、卖切糕的、卖豆包的、卖糖葫芦卖冰棍的(现在没有骑车卖的了)路边摆摊烧烤的、卖炸鸡的、卖冰沙的、卖烤鸭的、卖大饼的、卖凉油粉的、

      店铺类:各种杂货店、小卖部、供销社、超市、卖鞋卖袜、卖化妆品、卖水果蔬菜、卖鱼卖肉、卖砸碎的、卖家电的、卖首饰的、卖摩托车、电动车、三马子的

      运输类:开黑车的、跑班车的、当司机的、开出租的、拉散货的

      服务类:灌煤气的、收电费的、当村干部的,七站八所的、村医乡镇卫生院的、邮局的、农信社的、派出所的、电力局的、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幼儿园老师、课外搞培训的

      卖力气类的:扛面的、扛水泥的、和泥搬砖的、垒墙盖房的、搞装修的、卖石灰、卖沙子、卖石头、卖柴火

      维修类:修家电、修自行车、修骑车、修拖拉机、修鞋、修拉锁的

      特殊类:老弱病残吃低保的,游手好闲耍无赖的、坑蒙拐骗的、小偷小摸的、专业上访要钱的

      …………………………

      上面只是简单列了一些我能想到的营生,每个营生,从业者有多有少,少的可能就一个,多了也养不活,多的几十上百。与此同时,一个人可能会同时有多个营生。对了,家家占地面积都有三五百平。我家后院那家,大概有四五百平,三间平房,先后院子、临着路边,前些年卖了,一共8万块。

      强调一下,这些人基本没有上个税的。

      另外,说句题外话:一个村子或者镇子,是一个活的有机体,是一个完整的生态,拆迁移民,最大的问题,是把原来的生态打碎了,导致很多人原来的生业无法维持。从这个角度上上,移民,就相当失业。

      通宝推:p47109,孟词宗,一着,kekepei,王铁墩,明心灵竹,本嘉明,老阿,方恨少,自由呼吸F0,迷途笨狼,empire2007,脑袋,梓童,回车,老老狐狸,四方城,三笑,mezhan,pyrefir,陈王奋起,外俗内正,桥上,唐家山,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农村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蓄水次和缓冲垫 -- 补充帖

      没有很多收入的时候,回农村,可以用很低的成本生存,而不至于失业了就流落街头。

      通宝推:自由呼吸F0,红山,家住中坜,
      • 家园 其实,这反映的就是“低质量”生活

        比如美国最穷的人,不过就是以肯德基、麦当劳为生。从健康长寿的角度,可能确实比你描述的农村生活更差。但是从经济角度,就是发展水平更高。其实一个月一千是不是太少,也有很多角度可以看。

        我个人反对用西方(或者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指标来衡量发展。比如GDP反应的是纯粹资本主义的经济活跃程度,但是作为老百姓,未必需要这种活跃。两个金融操盘手一晚上不睡,看盘下单,可能是赚了几十亿,业界神话,但是对于老百姓,这不就是吃屎一样的游戏么。从效果看,一个好的评价体系是人均预期寿命。但是一个大的缺陷是这个有严重滞后性,技术上也很难估计,所以操作上不可能当考核指标。比如一个县委书记卖了国有医院,可能五年十年才看出效果,可人家早到别处当市长了。

      • 家园 宝推。冷口那边好像有旅游资源吧,在国道旁。

        唐山算是工业城市,有煤炭钢铁中车,北方山区南方平原还有渔业,支援京津的水力。

        现在也在发展旅游,之前有秦皇岛北戴河。

        虽然是三线,但早些年一直排在石家庄前面。现在也在工业城市转型。

        • 家园 哈,这是碰到老乡了?

          长城一线,关口众多,冷口这边,撑不起旅游区。山不高,水不秀,纵深也没经典。大多是本市居民闲暇了过来玩玩,没啥消费。

          冷口向南40里是县城,本地的支柱是钢铁,然而这些年受环保影响太大,压着不让生产,最近看老家的新闻,有钢厂的产能,都置换到广西去了。就业这块,都是农民身份,也没所谓失业,不干活了,就默认为种地去了呗。

          出冷口关向北,是秦皇岛的青龙县,那边经济更差,本身没啥平地,都是山沟子,种地靠天吃饭,农民种的也是三心二意的。有能力的,都往外走。相对而言,女性更容易走出去留到城里。村里一堆光棍,这些娶不上媳妇的人,将来也是个麻烦。没办法就找下残疾人、甚至买媳妇,将来孩子的教育就出问题。早些年有买朝鲜媳妇的,后来有广西越南那边的,然而经常有骗婚的套路。娶过来没几天,女方卷着钱就跑了,连身份证都没有,查都没地儿查。

          从民生的角度上看,农村的光棍问题、就医问题、教育问题、各种随份子问题都很麻烦。

          通宝推:从来,心有戚戚,
      • 家园 这些人活着没问题

        但是发展慢,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受外界的影响小,交换也少。

        这种社会结构就是社会的一个个死点,多了社会就像盐碱地一样,看着是平地,但却是死地。

        拆迁移民,信任社会的吸收能力,重新开始生活才是大方向。

        • 家园 可不可以换一种思路考虑?

          可以把这种不开发得农村作为中国发展的预备队。

          防止人类在工业化误入歧途之后,还有一只战略机动部队不至于全军覆没?

          比如恐龙从爬行动物进化,过于优化以至于无法适应新环境。

          比如西方国家,全面工业化,全面老龄化,全面衰败,放眼望去,要是有一个未开发西方国家,比如有印尼的人口规模,也不至于全面衰败。

        • 家园 不读书不就医就行

          住倒可以有什么住什么,自搭茅房也行。

          我不知道河里人信不信,有90后,儿时代记忆就是吃不饱,吃不饱,吃不饱。

          • 家园 90后农村有不少刚生出来的女娃,就直接扔到村口的臭水沟里

            基本都是被野狗蚕食,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 家园 宝推有料贴
      • 家园 我家在西北小城,城里有个廉价商场

        好多农村人,包括城市贫民都去买衣服,小孩的一百元一身。一年一换,年年新。

        • 家园 一百一身还廉价?

          溢价那么多?

          小孩衣服100一套,在珠三角普通工薪中算不错的了。而且质量也的确很不错。

          不过珠三角基本的衣食行,的确不贵。

          • 家园 没说清楚,从头到脚,包括鞋袜

            样式还不错,只是料子一般。这样 农村孩子也可以年年穿全新。

            • 家园 其实我上面说的有点没经大脑

              这个很难对比。

              同样品质的衣服,在超市,服装店,商业街,夜市,路边摊,价格能相差十倍。

              早年一同学的妹妹,从广州东莞拿一两百的衣服回东北,能卖三四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