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286或者改开的历史功绩 -- 天空不空

共:💬347 🌺3078 🌵8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 家园 286或者改开的历史功绩

    逻辑是这样,改开固然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实事求是的说,这个国家还是在不断的进步,这证明改开还是做对了什么,后来我想了一想,改开的最大功绩可能还是在于打破了城乡固化,促进了城乡劳动力之间的流动,我个人觉得1978年的时候,单纯看城市和单纯看农村都没什么毛病,但架不住把城市和农村拿在一起做比较,不管怎么说1978年城乡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固化的,基本上城里人的儿子还是城里人,农民的儿子还是农民,我手上没有具体数据,或许今天城乡之间还有差异,但农民可以进城谋生了,可以有自己的城市梦,我知道有人会说,没有足够的产业规模,哪怕农民进城,大概率也只能形成巴西印度那样的贫民窟,女的卖淫,男的混黑社会,但我还是想说一句,实事求是的说1978年那种3亿城市人口享受了大部分工业化成果的格局确实不够合理,也确实需要改革。

    • 家园 毛泽东时代是依靠集体力量工业化

      是农村自主升级工业化,这在少数地区已经相当程度实现了,如苏南很多乡镇都是工业发展,工业经济已经超过农业经济。事实上,在全国很多地方,例如笔者家乡是相对很偏僻的山区,都开始建工业企业了,一个生产农业机械设备零件的农机厂。

      改革时代,农民是可以自由地到城市打工了,其收入也高于农村了,但却无法让家人到城市生活,收入太微薄,根本支撑不了城市开支。

    • 家园 实事求是地说78年前,城市里面的小孩只能有一个留城里

      其他的小孩都得上山下乡。

      用李先念的话来说:“文革”以来,城镇知青上山下乡的有一千多万人,而国家又从农村招工进城一千多万人,先后花了六十多亿元,买了“四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不满意,国家不满意。

      1978年国庆节后,国务院开会讨论知青问题。李先念又风趣地讲:“说上山下乡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难道到工厂就不接受再教育?城镇知青下乡,乡下农民进城,这叫公公背媳妇过河,费力不讨好!”

      》》》看见没有,李先念亲口所言,人家改开派明说了,第一文革期间农村一千多万人进城,第二他们改开派觉得这么做不对,就是不想让你农民进城抢知青的工作。

      还有,78年以后知青开始回城,城里安排不了那么多知青,即使靠国企一个坑塞2个萝卜都塞不下。比如沈阳重型机器厂,1.2万人的企业,一下子塞进了8000多名返城知青。。。

      通宝推:天空不空,
      • 家园 李的话没多少有意思的

        他从国家主席位置上退下来,杨尚昆接替。李说:我年龄大了,让我哥接替我。

      • 家园 这个政策是打破了城市户口的世袭制

        将城市居民的子女先赶到农村,再从农村择优招工进城。其实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政策。

        现在的社会舆论,都认为政权的世袭是坏的,但没有人想想财富和城市居民身份的世袭是不是一定就合理,或者也可能是因为大多数人并没有政权可以世袭,但是财富和城市居民身份是有的,所以就自动支持了后两者的世袭。

        通宝推:青菜园子,hullo,拉拉的拉拉,老老狐狸,
        • 家园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以奉有余。

          看到毛时代这个“谁都不满意”的政策,就想起这句古话了。

          当年的理想主义的光辉,确实是经历了时光之后才觉得更为耀眼和难得。可惜当年的底子太薄,很多政策确实一时半会显现不出成效。

          我们改开以来的人口红利,真是主席他们这一代人多年辛苦培养才积攒出来的。

          • 家园 发展工业,富国强民是不是值得最求的理想呢?

            工业发展了,让农民成为工人,是不是促进公平的更好的办法呢?这方面是不是改革开放以后做得更多呢?

            • 家园 你是说改开后吸尽农民工血汗然后一脚踢开是“好办法”

              改开后的农村是走了一条什么路线?先分田单干让农民陷入小农经济无法致富甚至不能糊口,然后对毛主席留下的社队企业,乡镇企业毫不扶植任其毁灭,迫使农民既不能靠种地挣钱又不能在本地从事工业(这本是毛主席时代定下的路线),迫使农民奔向沿海,用最低廉的价格出卖自己的劳动力,遭受残酷的剥削,还没有最基本的保障,珠三角每年几万根的断指,煤矿每年论万的人命,以百万计的尘肺病农民工没有社保医保,要被逼得开胸验肺,农村崩溃的教育,养老,留守儿童,基层,治安。。。。。。这都是改开路线对农民犯下的无数罪恶。

              你还觉得“改开对农民真好”?好在哪里啊?

            • 家园 农民工可不是促进公平的好办法

              改开以来绑定户口的各种区别待遇,是一个越来越不公平的发展趋势。无论是教育,医疗还是社保。城乡差距都在远远拉大。

              推荐去看看《矿民、马夫、尘肺病》这部纪录片,蒋能杰导演和他的伙伴们花了将近十年时间真实记录尘肺病工人群体,但是电影却无法通过审查上映,也无法在视频网站上线。无奈之下,导演主动将片子资源放出。

              然后没过几周就被禁了。还好我是在纪录片一出来就看了,不然现在找起来还得多费费劲。

              我们发展起来的血汗工厂真是“血汗”造就的。以前河里就讨论过,农民工一年掉几万根手指头到底是不是真的。

              • 家园 那比农村户口还不公平么?

                我想不是,那毕竟给了农民一个机会,虽然还不够好,就比不准他们进城有进步,我觉得你在谈论公平的同时却在掩盖更大的不公平,西方民主、人权、黑人也是人之类的东西不就是这样么?

                • 家园 改开派嘴里薛定谔的“农民进城”啊

                  改开派要大骂知青下乡时,就是“一千万知青下乡,换了一千万农民进城,多此一举,让一千万知青直接留城工作不就省事了吗”——李先念讲话大意。

                  改开派要假慈悲同情农民时,就是“毛泽东时代农民苦啊,进城都不能啊,农民太可怜了啊”。

                  呵呵,毛主席时代农民到底是能进城还是不能进城啊?薛定谔状态吗?

                • 家园 除非你能变出每年1000万吨粮食给改开前的中国

                  不然的话,以当时中国的底子,根本没粮食维持更多的城市人口了。

                  当年就算开放农民进城有啥用?你给他们提供吃的?

                  当年是有计划的流动,城市里面的人一样,去外地都得带上介绍信,否则旅馆都不让住。

                  改开改成90年代这样吃二重苦,受二茬罪就是公平?

                  不管毛逝世之后谁上台,都会要搞三来一补,都会引进外资。产业转移来了,自然机会多了。把这全归功到改开党头上,真是贪天之功为己有。

                  90年代动不动就是工厂失火,工人被锁在里面烧死的新闻。这种血腥真的公平?工人真想要这样的机会?还不是农村给折腾破产赶出来的。

                  这种低人权优势真值得夸?

                  通宝推:labview,甘丹,
                  • 家园 务实的视角

                    从粮食、经济的宏观视角来解释过去的人口政策,有一定道理。毕竟城市对非土地的资源消耗更大。

                    这样看来人口流动政策的变迁大体上都是量力而行的务实操作。不知有人深入研究过粮食产量的变迁与人口流动的变化没有

                  • 家园 失望与绝望

                    兄台应该是城里人,对农民,对农民工的同情,让俺这个农村人很是感动,但俺还是要发自内心地说,进城打工,进城买房,尽管也有种种不公,但绝对要比将农民圈在农村强一百倍。

                    你知道,公社化的农村就如现在的工厂,农民离开都是要请假的,进个乡镇驻地,进个县城,都要开证明。

                    俺父亲兄弟姐妹共八人,俺母亲兄弟姐妹共五人,上辈一共十三人,仅仅大舅一人因为会开拖拉机,进了县城环卫所去拉大粪。

                    当然,进县城拉大粪这种工作机会,也是很稀少的,还是毛主席让很多城里人下乡才有的。

                    俺上的幼儿园,就是原来的知青房,把一排大通炕拆了。那些知青主要来自附近的城市。

                    大概是去年吧,有原来的知青打电话给父亲,说是要聚一聚,俺父亲说这些人到了村里,啥也不会干,好吃懒做,把村里的鸡都快偷光了。

                    进城读书,进城打工,进城买房,尽管有着种种不公,甚至很多人因此伤残死亡,但相对于困住农村的绝望,绝大多数农村人还是会选择进城的失望。

                    俺支持公社 ,俺也支持单干,俺还坚决支持中国农村重新集体化,有人说俺是投机分子,并非如此,这只是不同时代的不同需要而已。

                    解散公社的单干,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但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基层保障,则必须需要重新集体化,二者并不矛盾。

                    很多人说,没有邓,中国也会改开,这与说没有毛,中国一样会革命成功类似,都是忽略毛与邓都是不可替代的。

                    七九年的改开,只是局部改开,这种程度的改开,邓的确是可以被替代的,但九二年的全面改开,将社会主义与市场嫁接了起来,却唯有邓才能做到,甚至没有八平方事件,邓也很难做到,那次流血将太多人吓坏来了,后来的下岗大潮,远远胜过八十年的学生运动。

                    邓与其他领导人的根本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权威性,特别是八平方之后,其权威达到了顶峰,邓能做的事,其他人想做也做不到;二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坚决性,是其他领导人根本不具备的。

                    预期,是希望与梦想的驿站。俺一直有些困惑,西西河的河友大多年龄有三四十岁以上吧,那么,十年以前,二十年以前,应该也对多次中国做过预判吧。

                    中国现在的情况,远远超过俺二十年的预期,这是俺对邓更加肯定的重要原因。特别是中国基本摆脱稀缺造成的内卷化魔咒之后,邓的全面开放,嫁接了毛泽东红利和全球化红利,的确赌对了国运。

                    有人可能会说,那是江胡习等后三代做的,与邓没啥关系,看看邓说了什么,其他领导人又说了些什么,如果真要抛弃邓,而拥抱三个代表,和谐论,那么,中国必然会滑向所谓的普世价值。

                    中国人民要制约权力的任性,要制约官僚,乃至最高领导人,仅仅抬出毛主席一尊大神是不够的,还需要将邓也抬出来,时刻将邓所说的产生了两极化,出现了新资产阶级,改革就算失败了,还有共同富裕等言论,反反复复地强调。

                    与邓相比,其他领导人的言论更加不堪,其他领导人对人民,对国家的危害更大。

                    通宝推:常挨揍,fuxd2002,醉寺,
                    • 家园 你父亲眼光不太远,谁告诉你知青啥都不会干?

                      你们农村学校要有老师吧,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你觉得是本地毕业的农村学生更适合当老师呢,还是城里来的知青更适合当老师?农村要发展,就要有医生吧?要普及农技吧?要开展各种娱乐教育活动吧?碰上这些有技术含量,知识含量的职位,知青合不合适啊?没听说过知青一返城,农村学校没老师了,农场机器没人开了,医院没相应医疗人员的事情吗?

                      光觉得知青下乡多吃粮食,没发现这其实是在强制性地给农村补充高素质人才的德政吗?改开了,知青不下乡了,高素质的,有能力的农民都被吸引到城市奉献血汗了,农村自己凋敝了,空心了,只有老弱病残留守了,很高兴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