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如何接受子女的平凡、不上进及其它缺点? -- 滚珠丝杠

共:💬133 🌺1110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赞同,我们也意识到这点。

          基本没有单纯的指令,更多的是给她讲解、沟通,让他们自己选择。

          但两个孩子都有个共同点,任何事情都会变成最后是父母给他做出的决定,好的坏的全推给父母,"不是我选的“,他们哪怕自己有了决定,也从来不主动明确地表态。

      • 家园 说得很对

        看了主贴颇有感触,想说两句发现您以经基本说了我想说的

        做父母是需要花大量时间精力的,要陪孩子玩,带孩子一起经历,一起探索。说教的作用远小于言传身教。另外就是关系平等,要与孩子共情,不能一直俯视。

        有的父母,费力把孩子弄进好学校,然后握着老师的手说,孩子就全拜托您了!但家长的责任是不能推卸给老师和学校的。不花功夫的父母都不合格,花功夫但方式不妥的也不合格。

        贴主八岁的儿子是很有机会好好教育的,十五岁的女儿比较麻烦,因为正是青春期逆反,但还是有机会。

        通宝推:hullo,
        • 家园 我老婆把时间都花在子女身了

          儿子出生后,老婆基本没离开过子女。

          我们经常带他们玩,特别是老婆,一起旅游、郊游、参加活动、做游戏、下棋。

          从来没想过说把子女完全托付给学校,寄期望于老师。

          儿子现在的情况是一给他指出什么来马上顶嘴,咆哮,然后塞上耳朵。其实我们只是轻言细语地说他不能睡着看书,或者趴在地上画画,或者不能跪着写字等。

          • 家园 不知道兄台有没有听过“李玫瑾”这个名字

            此人是个心理学家, 本行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但是显然对儿童教育很有见解。 其实是她对社会现象产生的本源及其影响很有研究, 几十年的专业研究下来的厚积薄发。

            这里推荐一个她的讲座, 若是觉得有用, 可以在油管上找她其他的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7VyJHB6bAU&t=13s

          • 家园 感谢回复

            我在前面回帖中唱了个高调,其实自己有些地方做得不好。您的情况超出了我的人生经验。你们夫妻真是认真努力的父母。

    • 家园 大哥,说句不好听的话,但没有恶意

      你们家俩娃缺的是价值观的建立。你好好回忆一下,你在价值观引导上,有什么问题不?还有,你们自己的价值观是不是也有需要修正的地方?

      呵呵,这个回帖可能是说的不对,不要介意。

      • 家园 一个人很大程度取决于他的三观

        我的三观很明确,很正。

        对孩子也有引导

        我老婆没有很明确的三观,但至少和我三观不相背。

        通宝推:hullo,
        • 家园 三十而立

          所谓三十而立,在三十岁左右形成相对稳定的三观,才是正常现象。

          小孩子哪里有什么三观的问题,主要是情绪情感,兴趣爱好的问题。

          疏导情绪情感,培养兴趣爱好,才是最根本的。

          只是现在的信息来源太多太杂,老师和同学也是各怀心机,家长还真是照顾不过来,但平行的心态,却是现代家长必须具备的,那种爹妈就是爹妈的传统家长作风,只能被孩子们厌恶。

          俺小姑,俺表姐,都只有一个女孩,家境也算不错,两个孩子虽然辈分不同,但俺从小都熟悉,一个木讷腼腆,一个 活泼好动,真是两个好姑娘。但俺小姑总是喋喋不休,俺表姐总是呵骂,俺在他们家待的时间并不长,就实在受不了,简直能让人发疯。

          俺劝小姑,也劝了表姐,小姑说我都是为她好,表姐说,跟她好好说话她不听,只能骂。

          后来,表妹离家出走了,听说现在也几乎不回家。那个外甥女,一米七几的大高个,长的非常漂亮,跟模特似的,今年见了,感觉曾经的灵气,都没了。

          • 家园 兴趣这个问题我也很迷茫

            两个孩子都喜欢画画,喜欢阅读。我们也不加干涉,但兴趣外的个人卫生、座姿什么的一团槽,更气人的是小小年纪情绪化严重,小的要咆哮,大的要摔东西,现在完全是没有应对之法。

            • 家园 情绪化的问题

              父母中至少有一个人把孩子作为备用的出气筒了。平时对孩子很好,既使孩子行为有些偏差时,想想说了也没用就忍了,可是当自己在工作或生活中面临一些压力时,教训孩子成了自己发泄的渠道。

              • 家园 我们夫妻二人都有这个问题

                我有时承受不了来至于客户的压力,情绪会很差。

                • 家园 人之初性本善之训熊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根据外界环境的反馈调节着自己的行为方式。同样的行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外界环境反馈的期望,外界环境相同的反馈结果在不同的人那里有着不同的应对方式,我在本楼最下面一贴说到父母是孩子周边最大的环境。但更多的父母是将孩子作为一件作品去雕琢孩子的行为,很少有父母思考如何通过对孩子行为提供反馈来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发展变化。雕琢孩子的行为就表现为对孩子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一些自认为有耐心的父母还会给孩子解释提出这样那样要求的道理,但是,之后绝大多数父母会对孩子满足父母要求的努力视而不见。在父母看来,自己需要做的已经做了,该讲的道理也讲了,还都是为了孩子好,剩下的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了。

                  事情说到这,作为父母实际上有一个重大的思维误区。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努力并不是孩子真正理解了父母所讲的道理,而是孩子希望通过满足父母的要求来让父母高兴。所以,对孩子来说,无论结果是否达到了父母的要求标准,更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所做出的努力的认可,这就与大多数父母只关心结果的态度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孩子是想让父母高兴才按父母的要求去努力的,这是绝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的一点,我意识到这一点是缘于一个训熊的故事。不记得是在河里还是在哪里看到的,一个人住在深山里与一头熊相处融洽,在与人说起此事时言到,熊是从小与此人在一起的,之所以能与熊多年都相处融洽是因为此人能感受到熊希望自己快乐的情绪并能给与有效的回应。我想,这也许是哺乳动物千百万年进化出的一种本能吧,人类的幼年、童年都需要在父母身边长时间的学习,这种本能应该更加强化才对。

                  从这种哺乳动物的本能联系到父母与子女关系的一些常见问题

                  用长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这些都有利于对孩子的教育,是因为这些场景中容易实现父母与孩子在情绪上的同步,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再长时间的陪伴也不会有效果。

                  棍棒出孝子。如果做不到给孩子以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只会指责孩子还差多少距离满足父母的要求,真的不如直接棍棒说话。最差的情况是给孩子讲道理,然后不断抱怨孩子不听话,道理还是要讲,孩子长大后会理解,抱怨孩子不听话是对孩子努力的否认,相比棍棒对错误的惩罚,是对孩子更大的伤害。

                  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尺度。没有孩子会从价值观的深度产生逆反,只会是方法论层面的逆反,父母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的价值观仍是方法论逆反的评判依据。

                  做父母的人,是否还保留着对自己父母的那一丝心理依赖,想想也是一种幸福。

            • 家园 改造我们的心灵

              孩子冲父母吼,心理肯定有问题,但总比孩子不搭理你,躲避你,甚至陷入自闭,要好的多,这说明沟通的通道,还没有彻底关闭,只是变成了彼此单向的说教,和宣泄。

              说说俺的情况吧,仅供参考——

              俺也是个有心理问题的人,过四十了,也没结婚,当然也没孩子,最大的原因是俺怕了,真的怕了。

              一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心理出了问题,问题一般不是很大,而俺的父母几乎从不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但他们的心理问题却极大。

              俺的父母年初相继过世了,这里并不是要诉说他们的过错,只是作为一个心理问题的例证。

              母亲常年便秘,三四天,甚至一个星期才去一次厕所,总是唠叨肚子胀的不舒服。家里有抽水马桶,不是说不习惯坐着,就是说在家里有味,总是去小区的公共厕所。

              俺总是劝母亲,要每天起床就去厕所,有没有都去,养成习惯就好了。母亲要么就犟嘴,说没有去干什么,又说懒得去。

              不但是去厕所,洗个澡,洗个头,过个马路,母亲都能搅出一堆事情来。

              家里有电热水器,母亲就是不愿意洗澡,洗头,总是习惯在快睡觉时洗头,头发都是湿的就睡觉,买了两个吹风机,她也不用。为什么总是拖到临睡前才洗头,她说是没时间,一个没有工作的家庭妇女,怎么可能没时间,主要拖到最后,无法再拖而已。

              过个马路,母亲总是说,现在车少,现在过去吧。俺就说要走人行横道,她就反复说反正早晚要过去,早早过去,就安心了。

              过个马路,有啥安心不安心的,一次与母亲横穿马路,我们一起走到一半,母亲没有看对面的车,直接窜了出去,一辆轿车擦着她飞驰而过,吓的俺心都快掉出来了。

              俺气的要命,数落母亲,咱们一起走,要撞死一起撞死得了,你自己一个人,瞎跑什么。

              母亲从小就有哮喘病,每到犯病的时候,就如在拉风箱,这已经成了俺从小到大的心魔。

              让母亲不在喘,也成了俺一个最大心愿,后来到了北京,查了很多资料,说这种病主要是身体素质差造成的,并没有什么特效药,只要营养跟得上,再坚持锻炼身体,就会好起来。

              因此,俺经常打电话,嘱咐母亲锻炼身体,她要么不听,要么也只是口头答应而已。

              邻居去跳广场舞,让她一起去,她从来也不去,叫了几次,邻居就 不再叫她了。

              俺了回家,就拉着母亲每晚出去散步,跑步,母亲一万个不愿意。

              俺就不断地强逼,坚持了一个冬天,果然那年没有犯病。又到了冬天,母亲就不出去了,说没犯病跟锻炼没有关系。

              每当俺强逼着她出去的时候,他就嚷着上厕所,拖了很长时间,就说这么晚了,不出去吧,俺就说再晚也要出去,结果出去走了一会儿,她就嚷着肚子疼,还要上厕所,俺不许,她就跑到路边蹲着,大冷的天,风也很大。

              一连几天如此,俺终于崩溃了,不再强逼母亲一起锻炼身体了,到了夏天,她的哮喘又发作了。

              活着,就要好好活着,为什么要活的如此的不安生,要这样的自闭,自虐。

              俺是独生子,是父母唯一的孩子,如果父母还有别的孩子,俺坚决会与家里分开,尽可能远离父母。

              在北京待了十多年,有段时间甚至过年也不回家,一次过年,父亲去了北京,看着他两眼发黄,腿脚都利索,俺大吃了一惊,父亲当时才刚五十多。

              细问之下才知道,父亲不知听什么人鬼扯,买了散装的白酒,用来泡山参喝。

              俺当时就火了,家里也不是穷的喝不起北京二锅头,牛栏山二锅头,为什么要买那种假酒。父亲说,是别人介绍买的。父亲就算是这样,别人放个屁,他也就当真,而俺说一万遍,也还不如放个屁。

              从这次假酒事件起,俺就觉得不能不管他们了,不然他们迟早会把自己折腾死,真要不能自己照顾自己,还不是要俺来照顾,即使真躲开父母,也躲避不了自己良心。

              这十多年来,俺一直对父母唠叨个不停,唠叨的自己都十分厌烦自己,结果,几乎没有任何效果,他们还是把自己折腾死了。

              恐惧,甚至恐怖,就是俺的感觉,越是关心,越是在意,越是无可奈何,令人绝望。

              俺真的怕了,做不到不在意自己的亲人,那么,就不结婚,一个人过好了。

              心理病,很多是说不清理由的,心理病人的很多言行,都是非理性的。

              解决心理问题,最好的药方,就是【不在意】,越是在意,越是执着,也是难以自拔,不可救药。

              但是,【不在意】真很难,甚至太难,就如佛教的禅宗,只有心智很高的人,才能真正体悟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不在意,在意,又不在意,又在意的无限循环,就如一个个锁链联系在一起,其实比禅宗更进了一阶。

              就如一个人刚刚还火气冲天,杀人放火,转过头来,就能心平气和 ,呼呼大睡,这种心理素质,就是将不在意与在意,做到了极致。如果做任何事情,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做到不在意,也都能做到在意,那么,人生就会变得光辉灿烂。

              经常不由地想,心理和精神,到底是个什么性质的东西,怎么就如此改变?

              后来发现,心理和精神是一种螺旋性循环,就如漩涡,螺旋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因此,改造心灵,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改造,就如佛教里讲的顿悟,或激发精神,精神寄托,典型就是皈依宗教;二是间接改造,主要是通过生理和思想来改造。

              相对而言,直接改造,效果要好于间接改造,就如言传往往不如身教。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情绪问题,很多是家长情绪问题的反射,或投射,只是家长没有意识到罢了。

              比如俺自己,在北京的时候,情绪还不错,回到家里就很不稳定,有些神经质,一个人变化这么大,这是典型的关心则乱引起的。

              再比如,俺姥姥曾经要做手术,要进手术室,俺母亲在旁边说,妈呀,别怕。俺舅妈就火了,是你自己怕了吧。母亲觉得委屈,跟俺唠叨了很多次,说自己当时没有说错。俺就说,你说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当时的情绪。

              因此,日常生活中的以身作则,往往是润物细无声的情绪,和情感影响。

              任何人都是自己情绪方面,和情感方面的镜子,当发现对方有情绪和情感方面的问题时,首先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是否是积极的,良性的。

              俺的情绪和情感方面就很不好,就在刚才,一家银行做电话客服回访,开始是客服态度还不错,后来就不怎么好,应该是俺潜移默化影响了她。

              情绪,情感的感染能力,甚至比病毒更厉害。

              间接改造心灵的生理途径,主要是通过身体活动,转移注意力。也就是不能做到不在意,不在乎,那就转移注意力,这便是很多人讲的一力降十会。

              间接改造心灵的思想途径,关键在于换位思考,代入思考,假如你是孩子,你会如何。又假如引导孩子处在父母的位置上,又会如何,甚至可以做个游戏,让孩子做一天的家长。

              除了换位思考,代入思考,将思考的时空范围,不断扩张,又不断的缩小,也能转换注意力,或者消解过于在意的偏执心理。

              例如多关心一下世界,多了解一下这个世界的残酷,从过于自我的状态中走出来。

              总体而言,还是应该以情绪感染情绪,以情感感染情感为主,以间接的生理和思想途径为辅。

              就如俺自己,理性方面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情绪方面,情感方面的焦虑,忧郁,暴躁等负面东西真的太多了,这主要是拿不起,又放不下的心结造成的,也就是俺最最遗憾的地方。

              情绪,情感,往往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又是润物细无声的。乐观的人,乐天的人,积极心态的人,天然就具有吸引力,哪怕这个人没啥头脑。

              所以,人生的第一大智慧就是乐观,就是幽默。

              通宝推:领班军机,普鲁托,红军迷,方平,透明,脑袋,
              • 家园 【讨论】我也有严重心理问题,也结婚了,不可怕

                我以前也觉得,有这么严重的心理问题,大概是不适合结婚生子的了。

                但是实际上,当今世界上,有心理问题的人比例非常非常的高。两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问题的话,互相扶持,是会比一个人同自己战斗好很多的。就算不能互相扶持,互相也能有个照应。

                虽然有心理问题的人往往都有个不和谐的家庭,但是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不幸的家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教会一个和谐家庭的运作方式(我就有严重的亲密关系障碍)。但是我和我老婆的家庭,问题情况完全不同,我和她互相能学到自己缺失的那部分,感觉结婚之后我的各种问题好了很多。

                至于生小孩,我觉得我一个高学历的知识分子,还学了那么多年心理学,就算有点心理问题,但是认识很清楚,教育孩子还能比别人差了不成。我是亲眼看到了我的一些亲戚朋友是怎么把他们小孩带歪的,可以分析出他们小孩的每个性格都是因为什么因素引起的,所以我觉得我去带不至于比他们差。

                不过虽然不会因为自己的心理问题而害怕生小孩,但是因为其他问题比较担心。首先是自己职业和收入面临不稳定(我所在公司已经在非常明显地逐步裁掉老员工,这些老员工找工作的情况普遍不乐观,迟早轮到我头上,我有可能需要经历收入降低和频繁更换工作城市),其次是现在上班时间太久了没办法陪伴孩子(我现在是早上七点半起床,八点出门,晚上十点到家,每周工作六天)。所以我暂时还没打算生小孩。大概率后续也不打算要了(再过几年老婆年纪大了生小孩风险太大)。

                通宝推:hullo,高三三班,
                • 家园 想太多了,孩子穷有穷养,富有富养

                  也没有见到富人的孩子出多少大师,人才,也没有见到穷人的孩子注定一生痛苦。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没有准备活着回去, 死磕,一句话,就是死磕。生活得好,好好养孩子,生活过得不怎么好,告诉孩子你的决定,孩子将来一样会感激你。人生就是一段旅程,奋斗本身就是享受,用这样的积极心态,不要认输。不光自己不认输,还要教育孩子,不认输。来过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赢了。

                  何况每个孩子都是天使,等你有了孩子,你会知道的。

                  通宝推:柴门夜归,秦波仁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