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英国、美国、印度的历史对比 - 英国篇(上) -- 笑看风雨

共:💬23 🌺23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英国、美国、印度的历史对比 - 英国篇(上) -- 有补充

    英国、美国、印度三国历史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而这种历史相似性带来了社会结构、种族结构的相似性。本文对三国历史做一简要介绍,重点介绍那些对社会结构和种族结构产生影响的历史事件。

    一、英国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英国其实和美国、印度一样,都是一波又一波外来入侵者建立的国家。

    公元前1世纪,凯撒率领罗马军团征战高卢,发现高卢人(Gauls,凯尔特人一支)得到英吉利海峡对面他们凯尔特同胞的帮助。作为说出 Veni, vidi, vici (“我来,我见,我征服”)的一代战神,自然不能善罢甘休。他于公元前55年率军渡过英吉利海峡,试图征服这块“不列颠人的土地”(Britain)。

    点看全图

    Wikipedia - 凯撒入侵不列颠

    当时的大不列颠岛上居住的居民正是不列颠人(Breton),也属于凯尔特人的一支。不列颠人的抵抗非常强烈,当年凯撒的进攻基本算是失败。第二年凯撒再度率军登陆,这一次他有一定战果,但是依然很有限。

    罗马真正征服大不列颠南部,要等到一个世纪之后的克劳狄乌斯(Claudius)皇帝,他于公元43年再度率大军渡过英吉利海峡,罗马人从此真正在不列颠岛站稳了脚跟。经过几十年的作战,到公元87年,罗马已经占领了现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土地,不列颠南部成为了罗马的一个行省。

    Wikipedia - Roman conquest of Britain

    这里多说一句凯尔特人。凯尔特人(Celts)曾经广泛地分布于中欧、西欧、南欧,占据从罗马尼亚直到爱尔兰的土地,他们说的凯尔特语是印欧语系欧洲四大语族(罗曼、日耳曼、斯拉夫、凯尔特)之一。然而,随着罗马帝国(讲罗曼语系拉丁语)、神圣罗马帝国(讲日耳曼语族德语)、沙皇俄国(讲斯拉夫语族俄语)的先后兴起,从来没有建立过强盛大国的凯尔特人被不断地驱逐和同化。目前还讲凯尔特语的,只剩下爱尔兰部分地区、威尔士部分地区,以及法国的布列塔尼(Brittany,也就是小不列颠 - 顺便说一句,大不列颠之所以被叫做“大”不列颠(Great Britain),正是因为和小不列颠对应)。

    点看全图

    此图为凯尔特人历时分布范围。 浅绿色为凯尔特人最大分布范围(公元前275年),而墨绿色为至今仍然广泛使用凯尔特语族的地区。

    Wikipedia - 凯尔特人

    此后罗马人为了抵御北方苏格兰的凯尔特人,修建了长城(Hadrian's Wall和Antonine Wall),隔开了长城以南的“化内之民”和长城北的“化外之民”。很重要的一点,罗马人移居不列颠的规模远没有高卢那么大(毕竟隔了一条海峡),这使得高卢最终放弃了凯尔特语而改讲罗曼语族语言(发展到现在就是法语),而不列颠没有这样。

    将近400多年以后,罗马在不列颠的统治逐渐崩溃。自顾不暇的罗马撤出了军团(407年),并无力回应此后不列颠人的请求(要求罗马人保卫北方边境对抗苏格兰人)。不列颠人(注意:此时不列颠人还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主体,属于凯尔特民族)只好请求撒克逊人渡海来到不列颠。

    撒克逊人(Saxons)属于日耳曼人的一支,原居住在现在德国北部地区。他们和邻近的另外两支日耳曼人(盎格鲁人(Angles)和朱特人(Jutes))逐渐迁入不列颠,同时也保留了在欧洲大陆上的原有居住地。他们鸠占鹊巢,通过不断的战争,逐渐把不列颠人驱逐出了最温暖、最肥沃的不列颠岛东南部,这一地区逐渐被叫做英格兰(Angland或England,“盎格鲁人的土地”)

    点看全图

    Wikipedia - Saxon

    不列颠人并没有束手待毙,他们奋起反抗盎格鲁-撒克逊入侵者,其中最著名的传说中的领导者就是King Arthur(亚瑟王)。有历史学家认为他根本不存在,而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他的原型其实是Ambrosius Aurelianus,一位率领不列颠人一度打败入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将军。然而不列颠人最终还是被打败,逃到了苏格兰、威尔士、康沃尔(Cornwall)和布列塔尼(小不列颠)他们的凯尔特同胞那里。

    入侵者盎格鲁-撒克逊人内部当然也不是铁板一块,也是各种混战。此后两个世纪内后来逐渐形成了很多王国,七国先后兴起。这段时间内还有一个重要的事件,就是基督教逐渐在英格兰普及,盎格鲁-撒克逊人逐渐成为了基督徒。

    到公元835年,下一波入侵者来了,就是大名鼎鼎的维京人(Vikings)。维京人是日耳曼人的北支,算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远亲,家乡在北欧。他们此时还是异教徒,至875年占领了大半个英格兰。此时威塞克斯(Wessex,意为西撒克逊)国王阿尔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挫败了维京人扩张的势头,扭转了局势,奠定了英格兰统一的基础,而他本人也被后世的历史学家公认为第一位英格兰国王(King of England)。此后经过100多年的征战,盎格鲁-撒克逊人和维京人逐渐归于威塞克斯的统治,英格兰归于统一。到11世纪中叶,英格兰的发展方向似乎已经确定:一个北欧日耳曼人和西欧日耳曼人的混合王国。如果照常发展下去,我们现在看到的英格兰人大概就会介于德国人和丹麦人之间。

    可是,下一波入侵者已经登船了。

    通宝推:独草,蓝鸟,伏波将军,钓者任公子,大眼,胖儿们的爹,empire2007,踢细胞,陈王奋起,东海后学,光头佬,桥上,澹泊敬诚,独立寒秋HK,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附: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历史

    铁手这个修改功能似乎出了问题,我发完帖后一分钟内修改都不成功。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历史:

    Wikipedia -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

    通宝推:闲眠,
    家园 补一下盎格鲁-撒克逊七个王国的信息

    七个王国分别是:

    肯特(Kent)。肯特是七国中唯一由朱特人(Jutes)建立的国家。

    诺森布里亚(Northumbria)、东盎格利亚(East Anglia)、麦西亚(Mercia)。此三国由盎格鲁人建立。

    埃塞克斯(Essex)、萨塞克斯(Sussex)、威塞克斯(Wessex)。分别意为东、南、西撒克逊,顾名思义为撒克逊人所建立。

    点看全图

    威塞克斯王国最终统一英格兰,而威塞克斯王朝(House of Wessex)也公认为英格兰王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通宝推:蓝鸟,
    • 家园 英国、美国、印度的历史对比 - 英国篇(中 - 2)

      笑看风雨:英国、美国、印度的历史对比 - 英国篇(中 - 2)

    • 家园 英国、美国、印度的历史对比 - 英国篇(中 - 1)

      时间来到了1066年。这一年1月5日,在位24年的英格兰国王宣信者爱德华(Edward the Confessor)病逝。国王没有子嗣,于是英国王位立即出现了3位争夺者:

      一位是哈罗德·戈德温森(Harold Godwinson,意为“戈德温之子哈罗德”),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温(Godwin)之子,宣信者爱德华王后伊迪丝(Edith)之兄。他是3位争夺者中唯一一个在英格兰的,而且本来就是权臣。国王在去世当天指定他继位,第二天(1月6日)他就被贤人会议(Witenagemot,由大贵族、高级教士、重要地方官员组成)选举为国王,并于当天在刚刚启用的威斯特敏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加冕为王,是为威塞克斯王朝末代国王哈罗德二世。

      Wikipedia - Harold Godwinson

      第二位是挪威国王哈拉尔·哈德拉德(Harald Hardrada,意即“无情者哈拉尔“,又称挪威的哈拉尔三世),他召集起大约15000人的军队,取道设得兰群岛(此时由挪威控制)、苏格兰(此时的苏格兰国王马尔科姆三世(Malcolm III of Scotland)是他的盟友,故他在苏格兰得到了补充),于9月溯蒂斯河(River Tees)而上并登陆英格兰,在富福德(Fulford)取得大胜从而拿下了重镇约克(York)。然而哈罗德二世听到挪威人入侵之后立即从南英格兰快速行军到约克郡,并于9月25日在斯坦福桥(Stamford Bridge)发起了突袭。挪威军大败,而哈拉尔三世也不幸战死。

      Wikipedia - Battle of Stamford Bridge

      这幅地图展示了哈拉尔三世的进军路线。斯坦福桥就在约克(York)旁边。

      点看全图

      这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次被大规模维京军队进攻。哈拉尔三世的失败,标志着维京人入侵不列颠时代的落幕。

      然而,第三位王位挑战者,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第三位就是诺曼底公爵威廉二世(William II)。他声称宣信者爱德华已于1052年承诺将王位传给他。在1066年1月份,听到宣信者爱德华去世的消息,他立即召开了战争会议,开始召集军队,并取得了教皇的支持。到8月,他已经有了超过10000人的军队,可是风向不对,无法出发。终于,在9月28日,威廉的大军成功在佩文西(Pevensey)登陆,并迅速在黑斯廷斯(Hastings)建立了据点。

      刚刚在斯坦福桥取胜的哈罗德二世听到威廉登陆的消息,不得不匆忙率军南下。7000多名步兵跋涉了388公里,赶到Hastings和以逸待劳的威廉决战。哈罗德二世本意是想突然袭击,但威廉的侦察兵10月13日发现了他的部队。10月14日,两军决战:

      英王的军队估计为八千人以上,全部为步兵(英国士兵骑马到战斗地点,但到达之后下马步战)。其士兵包括正规兵(通常为土地拥有者),专业战士包括皇家卫队,还有一些临时征集的农民士兵。他们主要武器有剑,枪和威力强大的丹麦斧,防具有锁甲和圆盾。前锋是一排用盾牌结成的盾墙。前锋之后是正规军,最后是农民。整个军队沿山脊布阵(阵亡士兵倒下之后,后面的士兵可填补空缺),但是由于英军刚与挪威人打完斯坦福德桥之战,实际上已经无力再战斗。

      ...

      英军由于匆忙行军,并未带弓兵迎战。

      ...

      10月14日早晨,威廉公爵将他的军队在英军阵前展开,诺曼军队的军队数量与英军相仿,军团包括了威廉自己的诺曼军团,盟军布列塔尼军团和法国与佛兰德军团,甚至还有来自意大利的诺曼海盗。诺曼贵族们提供给威廉物资,支持入侵英格兰,以换取在英格兰的领地和头衔。普通士兵的军饷以现金和战利品支付,还有希望得到英国封地。诺曼军队以经典中世纪阵型展开,包括了三个军团-诺曼军团在中心,布列塔尼军团在左翼,法国-佛兰德军团在右翼。每个军团包括了步兵,骑兵和弓兵,并有弩兵。战斗开始时弓兵和弩兵站在战阵的最前列。

      ...

      在这一天快结束时,英军的防线已经几乎要崩溃了。诺曼底军队的步兵和骑兵的多次冲锋已经令英军防线极其薄弱,现在英军的防线已经充满了战斗力较低的农民军。但是威廉开始担心,如果夜晚来临,那么他自己同样疲惫的军团必须休整,也许必须回到船上,那时他们将成为英国海军的猎物。为此诺曼军准备进行孤注一掷的最终冲锋,威廉命令其弓兵和弩兵再次站到了前列,这次弓兵调整了射击角度,大部分弓箭落到了后方农民军的头顶,造成了大量的伤亡。正当诺曼步兵和骑兵接近时,英王哈罗德被弓箭射中,受到了致命伤。通常认为他的眼睛被一支弓箭穿透。英王哈罗德阵亡了,英国被带入了血腥的中世纪。

      诺曼军的最后冲锋冲垮了英军左翼和右翼的防线,并开始向英军中心移动。英军防线开始动摇,盾墙防线已经有多处被诺曼士兵突破。英军的正规军,得到了英王已死的消息,开始慢慢从战场撤退。诺曼军终于占领了山头,并开始追击英军逃兵。哈罗德的皇家卫队“龙旗军团”和“战斗者军团”战斗至了最后一人,在哈罗德尸体周围形成了一个圆圈。

      威廉休整两周之后,跨过泰晤士河,拿下伦敦:

      在伦敦附近,英格兰贵族们进行了几次不成功的抵抗,剩下的英国领主们开始内讧。北方的伯爵爱德温和莫尔卡,伦敦州长艾瑟格,新英王埃德加二世(为了抵抗诺曼军,而被推选成为英王,但还未加冕)出城对威廉表示了服从。

      点看全图

      绘画中的黑斯廷斯之战。注意图中英军士兵标志性的盾牌和大斧。

      大斧是日耳曼军队的传统装备,下马近身步战也是日耳曼人的传统战法。另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在这次决战之中英格兰人甚至没有带弓兵,而众所周知日后英法百年战争之中英国人最强悍、最重要的兵种就是长弓兵(longbowmen)。相反,诺曼人这边骑兵和弓兵齐全。可见,诺曼征服之前的英格兰军队,是一支典型的日耳曼军队,这也非常直接地说明此时的英格兰是一个非常纯粹的日耳曼地区。当然,这一切在诺曼征服之后发生了强烈的变化。

      Wikipedia - 黑斯廷斯之战

      下图紫色是英格兰国王哈罗德二世行军路线,红色为诺曼底公爵威廉二世行军路线。

      事后看,也许对于哈罗德而言,打完斯坦福桥之后不要试图突袭威廉,而是先回防伦敦并休整,以海军骚扰威廉的补给线(由威廉担心上船会成为英国海军的猎物来看,哈罗德此时很可能在海上占据优势),待威廉后勤不继再向南进军赶他下海,也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历史就是这样,充满了偶然性。哈罗德的突袭选择,让英格兰走上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点看全图

      威廉于当年12月25日圣诞节,在威斯特敏特大教堂加冕为英格兰国王。

      由于威廉的英格兰王位是武力完胜征服取得的,他又是外族人,还带了整整一个阶层的诺曼人来英国作为统治阶级(最好的对比就是600多年以后,1714年继承英格兰王位的汉诺威王朝开国君主乔治一世(George I),真正的”孤家寡人“,我以后会讲到),英格兰从此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政治上脱离了原本的日耳曼地缘政治圈而在此后的几百年里深入地介入了法国政治,文化上也强烈的法兰西化了。在底层的日耳曼文化和上层的诺曼文化的碰撞中,一种独特的英格兰文化慢慢地生长了起来。英格兰的社会结构和种族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现在,志得意满的威廉,作为英格兰的国王,要开始行动了。

      关键词(Tags): #诺曼 征服 1066 威廉 英格兰通宝推:踢细胞,回车,方恨少,蓝鸟,
  • 见前补充 4569065
    • 家园 相对面积

      整个所谓联合王国大概9万多平方英里,其中英格兰5万,苏格兰3万。相比而下,算中国的中原地区,河南省6万多,山东、山西都是6万,陕西接近8万,河北省7万多;这里用的都是平方英里。所以大概是河南省加上周边各省接壤地区。

      另外一个对比,就是日本本州接近9万,九州一万多,四国7千,北海道在日本战国的时候似乎还是化外之地。

      • 家园 人口比面积重要得多

        否则就会认为美国社会与政治中阿拉斯加最重要,中国新疆最重要,日本北海道最重要,俄罗斯萨哈共和国最重要。

        根据2011年英国人口普查,英格兰人口5301.2万,苏格兰529.5万,威尔士222.6万,北爱尔兰181.1万。

        Wikipedia - 英国人口

        见此维基百科页面的末尾链接。

        整个联合王国,英格兰占了人口的85%,是绝对主体。

        历史上也是如此,英格兰的人口占压倒性优势。

    • 家园 【讨论】

      提一句,英国也是有长城的。哈德良长城。大约是罗马征服之后不久的一个皇帝叫做哈德良时期修建的。为了抵御寒冷的北方的蛮族凯尔特人。遗迹还在,很清晰的大石头。冰与火之歌里面的北境长城应该就是起源于此。罗马人还围绕伦敦修建了四通八达的罗马大道。英语的起源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威尔士语和英语差别很大。真的听不懂。

      后面的七国时代,类似于我们的战国七雄,也在冰与火之歌里面有所对应。

      • 家园 这几个话题都很有意思

        此后罗马人为了抵御北方苏格兰的凯尔特人,修建了长城(Hadrian's Wall和Antonine Wall),隔开了长城以南的“化内之民”和长城北的“化外之民”。

        我原文里已经提到了哈德良长城和安东尼长城。其实不仅仅在不列颠,罗马人在欧洲大陆上也修建了长城,目的是抵御日耳曼人。自然,日耳曼边墙长度比不列颠的长城长很多,长达568公里。

        Wikipedia - 上日耳曼-雷蒂安边墙

        正如您说的那样,冰与火之歌中英国历史的痕迹非常多。北境长城、七国时代、北方蛮族,这几个是最明显的。

        罗马人还围绕伦敦修建了四通八达的罗马大道。

        罗马人的土木工程学非常厉害。罗马的统治延伸到哪里,罗马大道就修到哪里。这些道路,在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罗马大道,即罗马道路(拉丁语:viae,单数为via),是古罗马的重要基础建设,由公元前500年开始,并随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版国的扩大而延伸,这些罗马道路为罗马军队、官员及平民带来便捷的交通路径,更促进陆上通讯及贸易。这些道路由地方小路,连接上广阔、长距离的公路,连接各主要市镇及军事基地。罗马道路是主要由石头铺成,部分混入金属材料。道路由弧形的石头组成,这些石头形式和高于路面的行人道以方便排水,而道路两旁除有行人道外,还有马道和排水沟渠。罗马道路的建设有赖于精确的测量工序,包括透过切割山坡,用桥连接河流和沟壑,湿滑的地面部分用木桩作地基支撑。

        当罗马国力达到最顶盛时期,有超过29条大型军事公路由首都罗马以辐射式向外扩散,接上罗马帝国内113个省份372条大道,总长超过40万公里,其中8万5百公里的道路已经铺石。单在高卢,有超过2万1千公里道路,在不列颠也有至少4,000公里的罗马道路。

        百度百科 - 罗马大道

        点看全图

        图为现存的罗马大道阿庇亚大道(Appian Way)。

        欧洲大陆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列颠则是条条大路通伦敦。伦敦这座城市是罗马人建立的,位置正是参照罗马在台伯河上的位置,在泰晤士河合适的地方建立的(河道宽度和深度既能让海船到达,又能够架桥)。自伦敦建城以来,一直是不列颠岛上遥遥领先的最大城市,并一直是统一后的英格兰王国以及之后的联合王国的首都。

        威尔士语和英语差别很大。真的听不懂。

        威尔士语属于凯尔特语族,而英语属于日耳曼语族,差别远大于德语和英语。

        通宝推:蓝鸟,
        • 家园 是的

          是的。这些话题对于了解欧洲历史,罗马历史,理解欧美的文明有一定的帮助。我以前第一次看到说统治的疆域有界限,就是看哪一本书上提到罗马的疆域的界限除了地理环境限制,有效统治很大程度是由罗马大道决定的。印象中好像那篇文章在讨论罗马在中东埃及的统治。后来才慢慢理解了铁路的重要性。前一段时间还看新闻有一个陕西的历史博士好像去当快递发件站的站长了,说要系统研究一下物流在政治统治中的作用。物流可能可以类比成血流速度,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健康以及发展程度。其实回想一下人类的科技发展,轮子的发明,罗盘的发明,橡胶的发明,蒸汽机到蒸汽轮船,火车与铁路,飞机再到航天飞机。人类的科技进步也是人类交通信息传递的进步。嗯。扯远了。总之每一个小小的点都可以拓开成一个有趣的话题。顺便提一下,不用称呼您,你就好。

    • 家园 楼主有微信公众号吗

      在微信上看更方便,也容易转(如果作者同意)

    • 家园 维基中文版和英文版的凯尔特人分布图略有差别

      比如,英国西南角的康沃尔(Cornwall)郡当地的土语就是凯尔特语的分支。虽然凯尔特更多已经成为文化依存,但英格兰南部的诸多地名依旧能看到凯尔特语的痕迹,比如山岗叫downs,山谷叫combe。

    • 家园 如果诺曼入侵没有发生或者失败了会怎么样?

      这是我刚刚想到的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诺曼入侵没有发生或者失败了会怎么样?

      众所周知中世纪前期(6世纪-11世纪左右)日耳曼农民和贵族向东方的扩张大大扩大了德意志民族的居住范围,使得日后的神圣罗马帝国横跨西欧、中欧、南欧和北欧。

      盎格鲁-撒克逊人在不列颠的扩张,其实也可以算是日耳曼人扩张的一部分(只是时间稍早)。如果没有诺曼入侵(使得英格兰法国化并且此后几百年与法兰西纠缠不休),英格兰王国就会保持相当纯正的日耳曼特征(维京人也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也许甚至日后会加入神圣罗马帝国,成为帝国内最强大的诸侯之一,甚至最终以英格兰为核心统一德意志。

      那这个德国可真是太强大了,现今英格兰、德国、奥地利、瑞士、捷克、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全部,法国、波兰、意大利、丹麦部分,毫无疑问的欧洲第一强国。

    • 家园 精彩,终于用一篇文章让俺的英国简史融会贯通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