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小记一位吃猪肉、反宗教的以色列同事 -- 钛坪樽逾

共:💬17 🌺1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小记一位吃猪肉、反宗教的以色列同事

    看到此帖 宝特勤:以色列猪肉产业,想起了我的一个前同事。

    第一次见他,是2008年前后。他从以色列特拉维夫过来,向我们团队介绍他的团队的软件产品,为两边集成做准备。他是那边团队的资深主力,这个产品的主要开发者。这家伙黑黑瘦瘦的,脸窄长,修身牛仔裤能穿地松松垮垮,裤裆快掉到膝盖那种感觉。用英语对话时有挺重的口音,还常停顿想词儿,让我居然暗暗地有了点优越感。

    他给我和另外两个同事做详细讲解,时不时地需要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把代码翻出来给我们看。很明显,他对代码很熟悉。但让我们三人吃惊的是,他的打字手法居然是“一指禅”派的。看他就用俩指头在键盘上找字母,我们无法想象他是如何输入那么多代码的。

    工作之后,我们招待他去喝啤酒。几杯下肚,大家就放开了,他开始在菜单上找培根。我们就表示惊奇,问他咋不忌吃猪肉。他说他毫无禁忌,大爱培根,可惜在以色列不容易找到。他介绍自己出生在以色列,父母一个信教,另一个不咋信。他自己年幼时被母亲灌输过犹太教,但十几岁后书读多了,又受父亲影响,不仅不再信教,而且开始反宗教。他说在以色列从不隐瞒自己鄙视宗教,特别是鄙视以色列的极端保守派。在他看来,犹太教饮食里要求 kosher 是自欺欺人。他在军队里服役时,班上最笨的就是个 kosher 餐厅的厨子。因为他父母两边的上一辈都有人死在纳粹的集中营里,他觉得自己算“根正苗红”了。和宗教人士对喷时,如果对方质疑他不够以色列,他就祭出“大屠杀幸存者后裔”来,丝毫不落下风。

    说回吃猪肉。他说因为极端保守派反对在以色列的土地上养猪,于是有人钻字面上的空子,把猪圈修在二楼,这样猪就不算沾上以色列的土地了。他说特拉维夫是该国最欧化、最没有宗教氛围的城市,可以找到用猪肉做菜的餐馆,但是很难在超市买到培根。

    他后来又多次出差过来。据说在旅馆里,他每天早餐必吃培根。我们也过去,在那边都是他负责“非官方”的接待,下班后带着出去吃吃喝喝。特拉维夫的饮食不错,很“地中海”,特别是各种各样的蔬菜沙拉,放足了橄榄油,很开胃。据当地同事说,部分蔬菜和水果是从非洲进口的。

    除了培根,他告诉我他还很爱“sichuan pepper”,他女友去过中国,给华为做过培训云云。我一开始没听懂,他解释说能让他口舌发麻。

    他是个摇滚乐迷,几乎每年都要自费去美国参加一个摇滚乐节日,也和同好组团表演。他在公司里正好和大老板同名,因为是个“喷子”,还喜欢给人起外号,算是人尽皆知。后来他跳槽了,去了一家据说是军队退役人员开的公司,搞计算机安全方面的产品。我最后一次去特拉维夫,他还专门和我们约上吃晚饭,才知道他居然比我想象的大出十岁。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在餐馆打工,招待和后厨总共干了十年,然后改行搞软件。

    通宝推:方恨少,桥上,三笑,宝特勤,燕人,胡一刀,
    • 家园 一直想去以色列旅游

      本来打算今年初去的,可是因为疫情没有成行,只能一直呆在家里工作了。去年在夏威夷大岛遇到一对以色列去的退休夫妇,聊起了以色列和中国。他们两个一直向往去中国旅游,问我哪里可以推荐,说了四川北京西安等。还补充说了新疆也很好,他们似乎没有听说过新疆,告诉他们那里维族人比较多,结果当场就否定了要去。

      说到吃猪肉,辽西有些地方回族居住比较集中,我中学同学也有回族的。那时有些回族似乎也吃猪肉,没有像现在那么忌讳。

      • 家园 如果不是战乱,以色列是个不错的旅游去处

        风光和人文都很有可看的。饮食方面,中国人的胃口应该可以适应。喜欢水上运动的,还可以在特拉维夫的海滩找到乐趣。

        可惜我只是出差去过两次,一次特拉维夫,一次海法。运气不错的是,都不是在最热的季节。这两个城市还算比较安全,距离巴区较远。我有同事趁周末去了耶路撒冷的,据说也还算平静。

        • 家园 以色列有个徒步线路贯穿整个国家

          看到有人去徒步大概需要二十天左右,顺带了解了以色列整个国家包括农村。最想去的城市还是耶路撒冷,三大宗教发源地,想以色列约旦一起游可是似乎约旦不让去过以色列的入境。好像以色列人对中国人还是比较友好吧。

          • 家园 我在以色列的经历很有限,两次时间加起来不到两周

            而且主要和公司里的同事打交道,大家都和我说英语,双方时不时还得“Pardon me”,倒是让我减低了在客场的感觉。他们有些人可能知道我是中国人,记得也有人问过我。可惜我没有感觉到额外的热情,当然也没发现恶意。

            在公司外,当地人可能都分不清东亚人。在特拉维夫,游客基本上靠英语就能应付。在海法时间太短,只在外面和同事一起吃过两次晚饭,不好说。

            在以色列徒步旅行得挑好季节,那里夏天很热,日照非常强烈。我去特拉维夫是两年前,在七月底,当地同事都惊讶我们咋选了那个时段。结果我们运气不错,虽然到达前一天当地气温37度,我们在那的一周全是30度,天气预报是一条水平直线。即使如此,中午走在阳光下,去街对面餐馆那五分钟,让人感觉要灼伤。

            当时特拉维夫城市里建筑工地不少,塔吊林立,有些地方街道上尘土飞杨。街边的人行道虽然都铺地砖,可也常能看到施工质量低劣之处,偶尔垃圾桶边也会有废纸或者塑料袋。路上大家开车也挺不讲规矩的,不乏加塞儿、抢道、变线不打灯,路口喇叭声此起彼伏。居然让我有了在国内三四线的感觉。

            通宝推:很高兴,
    • 家园 我最羡慕欧美的是没(少)有年龄歧视

      做了十年餐馆,还能去写代码。在中国,写了十年代码,都可能不让继续写代码了。一个人工智能博士,跟我聊天时说他毕业要去高校,不是因为不想去企业,而是因为大龄(35左右)觉得在企业干不长就会被开掉。

      • 家园 这人大概算特例,聪明,可能当时运气也不错。

        至少我待过的几家企业,专业技术职位招聘时,起码的相关工作经验往往是第一道门槛,得有特殊理由才给变通。人力资源部门和外包的招聘代理几乎不会费脑子去搞这种变通,甚至我自己看别人简历时,也是跳着行专门看工作经历。

        另外,国内劳力市场相比国外,竞争不可同日而语。每年毕业几百万本科,还有成千上万的硕、博。在岗的如果没有屠龙技,肯定得受冲击。

        通宝推:潜望镜,
      • 家园 我不这么看。这个应该归结于社会人际压力的缘故。

        东亚社会心理上不能承受社会阶层跌落的现实。

        ----

        去高校教书这事,还真是某个群体在某个阶段不时就涌出的普遍想法。

        通宝推:潜望镜,
        • 家园 很对,你这个跟笑话 “他住在隔壁” 有异曲同工之妙

          笑话说洋人最开心的是就是旅行中遇到美女,大家王八看绿豆对了眼就滚上床,之后就散了,不用负责。这不就是《廊桥遗梦》么。

          中国人最开心就是凌晨中纪委来找你喝茶,你说找错人了,他住在隔壁。

          所谓 “心理上不能承受跌落”,和喜欢看别人倒霉,是一体两面。

          这一点洋人确实比较好,人家是海盗文明,海盗起起落落很正常,穷困潦倒就去闯新世界,指不定宰两个板刀面就一把重回巅峰了。

    • 家园 花开放的心态

      以色列农业很发达。是蔬菜水果类农产品出口国。

      他们那儿土地少,降雨少,对于节水和精细耕作的技术研究和推广是中国学习的榜样。

      • 家园 我当时听到要从非洲进口蔬果,也很吃惊。可能是我听差了?

        也可能是品种调剂吧。沙拉里面的食材,有不少我不认识,从没吃过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