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重温“美国发对美国”一书 -- GWA

共:💬63 🌺492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重温“美国发对美国”一书

    看着新闻里那些画面和听着那些声音,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美国反对美国”这样一句话。

    这实际上,是自己多年前看到的一本书的书名。

    是现在被称为“国师”一位名人,在考察了美国后出版的。

    恐怕没有很多人会料到:

    他对美国的现状的描述是这么的实事求是,对美国的走势的预测是那么的客观精准。。。。。

    通宝推:笑看风雨,真理,
    • 家园 路在何方,路在自己的脚下 -- 有补充

      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临晨难眠,又到了记几笔的时刻了:

      最近有些梦噩,都是“迷路”,都是发现无路可寻了,才突然惊醒过来。。。。

      我想了半天,如果在真实生活里遇到了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

      确实应该培养自己的“方位”感,养成选择方向和道路的好习惯。

      每个大楼,每个小区,都会有许多进出门口,它们面对着不同的方向,连接上不同的道路,通向不同的地方。

      搞清了这些基本情况,就解决了“你从哪里来,要到何处去”的问题。

      突然茅塞顿开,也思绪万千,觉得可以引申开来:

      就举现在最时髦的讨论或争议来为例吧

      1。如果认为”过去就是最好的日子”。要走回头路的话,很简单嘛,”哪来哪去”就好了。

      现在的中国的“假毛派”和美国的“重温旧梦派”大多是这么“想”和”说”的,但是,是否真的如此”行”呢?恐怕他们不会选择那么干的。

      2。进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的门(处于新的时代),突然发现许多出口可选了,人人都会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往哪儿继续前行?

      看来首先得弄明白自己的“位置”,才能决定自己的方向,选择自己的道路。

      如果是面向东方,大路通畅,那当然是勇往直前。

      如果前方畸曲,风险太大,就得换个方向,换条路走了。

      从“左”出发,边行边变,先过激再减缓,先放再收,就可以绕过去了;

      从“右”出发,先保守再加速,先收后放,也是殊途同归。

      没有最佳最优,只有可选可试。

      现在的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都需要这么想和如此行。“条条大路通罗马”嘛。

      世界博弈,都是一个道理,顺者昌逆者亡。

      我是一个小平民,说不出具体的方针大策。

      但既寄望于那些位高权重者能明智地制定国策,灵活地落于实处。也寄望于社会和历史的真正推动者“人民”,能群策群力,万众一心,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

      借用看到过的一篇文章里的一段话: ”这符合拉康的心理分析理论和实践。拉康企图把潜意识活动上升到语言及其表述。一旦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心理活动变成了语言,不仅清晰化,而且对象化-当你能够说出你的心理活动时,你就成了你的心理活动的旁观者,由此挣脱或升华了你的个人心理”

      我觉得很有道理。也把这个感受记录下来:

      当“心语”成为“口述”时,你才仅是刚刚挣脱了你自己。

      而当“口述”落笔为“白纸黑字”时,这才是真正的升华。

      那意味着你宣示自己时,已经完全无畏无悔了。

      乱涂乱画,以表达对铁手坚持十数年,为西西河的朋友们保留了这样一块沃土的衷心的感谢。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 补充帖

      看到西西河老友本嘉明的新作,看看美国“六十年”,追忆中国“七十年”,恍若隔世,感慨万千。

    • 见前补充 4583334
    • 家园 从“精英”与“平民”而想起的

      今天,突然有些感触,与河友们分享。

      我们一直在讨论“美国反对美国”和“中国反对中国”的现状,也都接受和承认了这既是现实,也是个好事。

      我家这几天在追剧“装台”,这个描述中国西北城市里,当代的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的生活剧,给了自己许多启示和力量。

      1。现代社会中,“强者”与“弱者”的定义和划分,不应该仅仅是“金钱地位成功”这些已经腐朽的观念,而应该是指“真实”地面对生活,充实的精神面貌,努力的拼搏和享受收获。

      不要去羡慕和学习马云之类,也不要去眼热那些“官三代”和“富二代”们,坚信自奋自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都有自己的明天。

      2。那些“人以群分”和“物以类聚”的现状,客观上划分了阶层,隔离了甚至是割裂了人民。这个双刃剑,既有着阶段性和历史性的正面意义,但却是负面地阻挡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精英”与“平民”,共同组成了社会的主体,是应该可以长期地和平共处地共存的。但是先提是:彼此之间可以沟通和交流,在合理的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精英一旦不“精英”了,自然会回返平民,平民一代旦条件成熟,就能脱颖而出。

      僵化地,或者人为地固化“精英”与“平民”,是破坏社会团结和平衡的表现。在特殊情况下,会是让社会失去安定的杠杠。

      3。这个概念,可以扩延到其它许多领域。在国际关系上,发展中和发达国家的彼此相处,也是同一个道理。

      中美关系的前景,在于彼此是否懂得这个道理,和真正的附合这个规律。

      一己之见,抛砖引玉。

      • 家园 补充

        补充:

        分析问题,要透过现像看本质。

        西方生活多年,发现这里的“精英”体系首先体现在教育上:

        从小学的”精英班”,到中学的“精英校”,到大学的“牛校联盟”,直到毕业成人后的就业,孩子们都是在不平等的状况下竞争。

        一旦加入“精英”队伍,在下一级的比赛中就理所当然地获得了“加分”的特权,中考,高考和毕业分配都是如此。(中国的体系则不同,另体现在地区差别上)

        如果家境更好,就会获叠加优势。

        我过去很多年都是这样的系统的拥护者。

        因为过去自己出国前时,也是“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里的好学生。(不过,中国的重点小学和重点中学,原来在中考和高考时,是没有“加分”的特权的,“开后门”的须另当别论)

        文革十年停止高考,我们这一代每个人都脱胎换骨,通过社会上了“我的大学”(就好像是高尔基的书里那样)。

        自己是幸运的,恢复高考,就赶上了第一班车。后来也较早地出国留学,开始了“洋插队”(可以与上山下乡时的“土插队”相提并论)。

        我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在西方世界里,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获得了同样的上升渠道。

        但是,我没有停止过思考:这样的“存在”就是合理的吗?

        中国的现实和美国的现实都让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问题: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就可以自然地带动和帮助整个社会都富起来吗?

        答案并不如此。

        奥巴瑪就公开说过,“如果每一个中国人也达到美国人的生活水平的话,这个地球的资源是不够的”。

        那么,那些非洲人的前途不是更渺茫了吗?

        世界的出路到底在哪里?是保持”强欺弱,强吸弱”的现状。还是另一个,“大家都开源节流(保护好环境),节制自己,建立一个全球命运共同体”?

        “精英”群的建立和固化,已经让少数人垄断了资源和话语权。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来统治其他的大多数人。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去至少在名义上是反其道而行的。

        讨论中美关系和世界体系,必须看到这个现实。

        讨论“制度”孰优,如果标准不同,结论就会各异。

        特殊时期和特别事件,更是一些试金石。

        其实,那些让人大跌眼镜的疯狂,却正是顺理成章的结果。

        这次的抗击病毒,美国大选,都证明了我们原来的一些认知,并不都是真理。

        西方唯心论并不可取,更不可靠。

        ”辩证唯物论”才是先进的和可靠的理论。

        我们在研究党史和新中国史的时候,也需要剥去那些人为的,在原事实上面“涂抹”的“加分”动作,还其历史的庐山真面目。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认识。

        做个补充。

        通宝推:金台夕照,
    • 家园 个人的观察与思考

      个人的观察和思考:

      三十年过去了,中美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原来借着“全球化”躺着享受的美国,已经完全丧失了自己原来的实体经济的优势,而且无力回天了。

      中国则在坚持开放的进程中,与世界接轨,获得了发展的动力。

      在这个勤劳民族群的艰苦奋斗下,中国的GDP已经达到美国的四分之三,并有希望通过内外的“双循环”,在十年后赶上或者超越美国。

      这次美国的大选,显示了它是“夕阳不再红,已经入黄昏”。而中国这个朝阳,正在稳稳地升起。

      2 。美国靠“精算”和“忽悠”建立的金融霸主地位,已经从基础上被动摇了。美国靠滥印美元来谋私利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

      它的悔约和”退群”已经不单是面向自己的对手,而且开始包括了自己的盟友。美国面临众叛亲离,开始成为孤家寡人。

      中国已经在全球确立了自己“老二”地位,通过灵活有效的”互利互让”的多边和双边国际关系的发展,慢慢地掌握了话语权和主动权。

      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获得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的国家的一致的认可,中国的朋友越来越多。

      3。美国式的“民主,自由,人权”的真面目,已经漏底了和漏气了。。

      在处理新冠病毒上,在种族歧视上等,美国都进一步地显示了自己的软肋。

      这次的美国大选,更是撕下了自己最后的遮羞布,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分裂和自欺欺人的国家。

      而中国政府却在稳步地继续着政治和经济改革之路,扬长避短,得到人民的欢迎和支持。

      对比之下,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示了优越性。这个现实,呈现在全世界的面前。

      中美“体制”之争的变化和结局,是当代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可以这么说,三十年来,“美国反对美国”和“中国反对中国”,体现了历史性的时代特色。

      它证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可以反过来改变经济基础”这个道理。顺其者昌,逆之者亡。

      “国泰民安”是中国的新挑战,

      “痛悔思变”则是美国的新课题。

      美国之路还很长呢,它的雄厚基础,让自己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中国之路也还很远呢,还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努力,包括不走回头路和少犯错误。。。。。

      未来,是看到一个良性竞争的中美关系,还是看到一个恶性对抗的中美关系,将会影响甚至决定全人类的命运。

      通宝推:rentg,
      • 家园 好像没到四分之三
      • 家园 推特删(川普)帖封号,海外公知一片愕然,话都不会说了

        不只是推特,社交媒体赶尽杀绝,连红脖子的避难地 Parler 也被古狗、苹果、亚马逊联合拆迁。

        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联合,指着川普八千万支持者的鼻子说,你们这些人算个屁啊!

        嚣张得让人发指。

        本来海外民运支持川普,但是给他们一点时间,到了二月,让他们跪舔拜登并不难,结果现在转向太快,海外公知还来不及开口,大嘴巴就抡上来了。

    • 家园 自己的一些感受

      已经跟着复旦大学的沈逸后面,看他的观网更新不少日子了。

      感谢西河的老友的引介,让我对中国最新一代的学者们有了认识和理解,让自己对中国的持续发展和崛起充满了信心。

      我感到:原“美国反对美国”的作者已经有了继承者。他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了,更包括这些人的学生和受到他们影响的几代人。。。。。

      中国在”制度优越”的理论和实践上,已经完全地打开了新局面,从对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正确认识,开始了新长征。。。。。。

      这是具有非常关键和历史意义的事件,是中国人民数十年的拼搏换来的胜利。

      记得自己与河友“神仙驴”过去曾经讨论过中国的未来,我提出:

      有过”上山下乡”或者进工厂下基层的亲身经历的,文革后恢复高考(包括工农兵学员)的“新三届”,是改变中国命运的希望和中坚力量。

      他们对中国的真实国情,和对西方国家的真实现状,都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知道自己的历史使命,有坚强的决心和勇气,更有艰韧的意志。他们的背后,则是中国的老百姓,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族类(包括56个民族的大家庭)。

      站在世界的前列,建立全球命运共同体,不是触不可及的。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将通过几代人的努力而被接受和确认。

      三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这是我重温1991年出版的“美国反对美国”一书的感触。

      潇潇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通宝推:笑看风雨,
    • 家园 当下

      割巴弃夫发话了,米国已经走向分裂,解体之路。

      当今地球上,他是最有资格说这个话的吧。

    • 家园 美国是避不开的啊

      十九大开完后《政治的人生》洛阳纸贵,旧书价格被爆炒。大概因为领导人退休后出书谈天说地的有,登上政坛高位前出版著作的也有,但经过严格审核平平淡淡又或过于学术缺乏乐趣。而爱好八卦是人类天性,名人八卦大家就更爱看了……

      书里描述的是1988年8月之后的半年,完稿于1989年4月。距本书三十余年,美国有两个容易被观察到的大变化

      1平等与自由的冲突转化

      书中引入了美国政治学界的基本读物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虽然出版于久远的1835、1840年,但依然被美国人广泛认可为经典。托克维尔在美国游历完后,提出一个重要论点: 最重要的事实是全面的条件平等(equality of copditions)。然而作者谈到“自由和平等这两个西方主要核心价值观并非并行不悖。” 中国读者很容易想到托克维尔时期黑人奴隶有条件平等吗?

      “其实在美国人的内心中, 大部分倾向于自由。论平等, 是在自由受到限制的时候。一旦这种约束被消除了,自由的价值或者期望值往往大于平等。

      ……

      其实, 从历史的角度看,美国人看自由重于平等,有时候追求自由的话动以追求平等的形式表现出来。等目的达到之后,保存下来的往往是自由。不能说有的人不向往平等,但他们只守往政洽平等,如果再往前走,就难以接受。”

      而条件平等和结果平等,政治平等和经济平等之间也充斥矛盾。

      “福利政策必须要抽取较高的税,以支持政府预算。抽高税,在任何地方都不会使人兴高采烈, 心悦诚服。美国人向往平等,但如今平等与高税收联系起来,他们就望而止步了。如果仍有人强烈主张这种平等,大部分人就会转向强调自由, 认为这类平等是侵犯自由。自由成为主流,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其实也反应了社会不同集合之间的利益冲突, 反应了一种分化。”

      当时美国社会整体对经济平等的结果是接受的,但特朗普的出现代表为数不少群体的不满已经按压不住。这里就不附美国80年代以来的财富集聚度等数据了,网上很容易搜到。你的自由比我的自由更大/你要的平等建立在我的不平等之上……端起碗来吃肉不说话,让大家放下筷子就只能骂娘了。

      2 两党剧烈极化

      “两党都没有系统的理论,两党之间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不过两党之中也是各派观点都有,有左派右派之分, 也有中间派等。在两党的成员之中,什么观念都可以听到。由两党提名当选的参议员或众议员也可以自由决定做什么事,甚至可以反对本党的提案。”

      "因此, 选举形成一种很奇怪的逻辑: 究竟是政党选择选

      民, 还是选民选择政党。在许多情况下, 大概是政党选择选民。结果是,政党并无统一的纲领,党员也可朝三暮四,选民也可今左明右。这就是选举的力量。”

      据统计从80年代起议员跨党派合作大幅衰减,10年共和党内茶党造反后,美国政治的极化现象进入主流视界。川大统领异军突起让全世界越来越注意到这个现象,开始讨论中间选民定理是否失效。

      政治平衡的效应,当一派变得激进,对立的一派也会激进。因为只有更激进才能更凸显自己保卫了支持者的立场,而缓和协调就成了阵营内政敌攻击自己的突破口。这样两党之间的分歧就越来越大。而两党走向激进的原因,又和上条所说的大背景相连。

      书名有双重含义,一是用现实中的美国反对某些人理想中的美国,箭头指向80年代思想倾向“丑陋的中国人”。大环境如此,作者所在高校环境可想而知。

      “纽约的唐人街,觉得风格颇为熟悉。比起其他地方似乎显得稍微脏乱一些。据说唐人街是一块复杂的地区,中国人特有的现象在这里都有。令人想起柏杨的“丑陋的中图人”。

      “在一位朋友家作客吃饺子。在美国这算一种高级“享受”。到了美国之后, 处于“汉堡包热狗炸土豆”的重重包围之中, 人们才会感到, 吃饺子和榨菜之类属于一种高级享受。 不少中国人来美国许多年,还是不习惯吃西餐。 这大概也算中国人的一种“劣根性”吧。

      人们现在常用“河殇派”来形容当时的这群人。《河殇》播出后,魔都《文汇电影时报》组织笔谈,恰好作者也有被邀请,这里附上原文给大家参考。

      《河殇》所贡献的悖论

      《河殇》以生动的画面向观众展开了深层的思考。这种合视觉形象与理论剖析为一体的艺术形式的确是一种创造,可以称之为 “视觉论文”。 《河殇》凝结了编导者们对中华民族沧海桑田之变迁的沉思,同时也汇集了百年来先躯者们的梦幻和叹息。它的魅力在于其艺术上的追求与理论上的探索的内在逻辑的合拍,也在于艺术家与理论家真正分享了各自的悲喜忧愁。

      《河殇》向观众展开了浓烈的历史画卷,同时也展开了广阔的世界视野。我总觉得,它的贡献不在于使人们理解了“黄色文化”与“蓝色文化”的差异,也不在于使人们痛感文化的牵制和民族的中衰,也不在于使人们体验到世代的痛苦和新一代的懂憬,而在于它所贡献的悖论。 《河殇》的基本精神向观众揭示,以黄河为中心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内河文化、黄河中下游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地 ,北有难以逾越的蒙古戈壁,西有万里黄沙,西南有青藏高原,东临太平洋,所以产生一种隔绝的机制,使中华文化在农业社会的弥散状态下走向分散,走向封闭、走向超稳态。这里实质上是一种地缘主义的解释,从《河殇》的名称来说,也是一种“水缘主义”的解释。这一层揭示告诉人们,这种文化形态是必然的的,不可抗拒的, 否则这一层解释便不能成立。另一方面,人们又在叹息中华民族为何两千年来没有超越这种文化模式,有过的汉唐盛世和四大发明表明可以超越,《河殇》本身便是超越传统文化的宣言。这就是说“水缘主义“是可以超越的。那么前一层解释的必然性是否存在昵? 是否还是不可抗拒的呢? 这便是悖论,两者都存在,两者相互否定,这种客观与主观、客体与主体、地缘和人缘、水缘与血缘之间的悖论,贯穿整个《河殇》。历史没有解决这个悖论, 《河殇》的目的也不在于解决这个悖论。在编导者的内心世界,这个悖论的出没是明显而有力的,在《河殇》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实际上潜意识地反映了制作者们内心中更为深层的思考和忧虑。

      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在历史和未来之间,在沉淀和升华之间《河殇》都选择了后者。这几层关系都是上述悖论的不同表现形态。说《河殇》贡献了这个悖论,在于它使悖论更突出、更鲜明、更激化,把它贡献到更多的人面前,让更多的人知道悖论的存在,这是解开悖论的第一条件。也许人们不能摆脱这个悖论,但人们不能不知道它。

      第二重含义是美国内部充满矛盾和悖论,从辩证统一的角度看“有肯定性力量的地方就会有否定性的力量。” 可以理解为作者想表达他眼里“现实中的美国”。

      本书最后一页呼应了这重含义

      “美国今天遇到了来自日本的挑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美国的体制,文化和价值反对美国本身。二次大战后,美国获得了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社会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然而,时隔三四十年后,美国的地位就受到了严峻和有力的挑战。可以说,日本只是第一个向美国挑战的民族。在下个世纪里,必然会有更多的民族也向美国提出挑战。那时美国人才会真正反省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当然, 仅就日本和美国而言,日本在资源、领土上不可能超越美国。问题是美国社会上存在的种种相乎因素和力量如果继续这样运动下去, 不仅会使其优势发挥不出来, 而且会构成不可阻挡的危机的潜流。”

      日本的挑战故事在上个世纪归于沉寂,中国的挑战故事“下个世纪”逐渐升温。对美国具象情况的传播在互联网时代琳琅满目,想要看什么方面都任君挑选。这本老书既不反应当下美国情况又不着力思辨分析和理论引证,它对读者的价值恐怕就在于展示一种可供学习参考的态度。即对一个外国(或其他人事物)如何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切实实践中认识“世界”,去反对自己臆想的“世界”,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前行。

      把一个社会当作科学研究的对象来加以研究,就不能用玫瑰色来涂抹自己的对象,当然也不能用煤灰色来涂抹它。而应当客观地辩别这个社会的利弊所在。总体说来,学者对既存的事物都应持批判的态度,这是推进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对美国,我是持这种批判态度的。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机制,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均是这个社会历史一社会一文化条件的产物,只有在这个环境中它们才存在,不能简单地将它们套用到其他社会中去。在这方面,不同国家之间不可能简单模仿。

      通宝推:梓童,瀚海黄沙,别看我矮,普鲁托,胖儿们的爹,方平,笑看风雨,陈王奋起,宏寺,燕人,
      • 家园 推特深刻诠释了美国自由:第一有删帖、封号权,第二无需为

        这是美国法律白纸黑字写着的,第一,社交媒体(平台)可以全权删帖、封号,这是一个绝对的权利,不受任何约束,第二,无需为用户言论负责。

        从逻辑上讲,这完全是荒谬的,如果文责自负,那么平台就不应该有删帖权,而如果平台进行了审查,那么就当然要为 ”放行“ 的言论负责。权利和责任是对应的。

        现在的推特是什么样的权力? 那就是封建领主的权力,在他本身的领地上,可以为所欲为。而封建领主是向上负责的,就是国王征战的时候,领主要出兵支持。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确实是封建传统深厚的国家,平时各地领主割据,在本身范围内不受国王(联邦政府)约束,这里的封建领主,不仅指联邦州,也包括各领域:新闻传播、体育娱乐、金融银行、社会组织、LGBT 等等,所谓的公民社会,就是三百诸侯林立,平时你们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怎么胡搞瞎搞,国王不管,但是要对外作战(比如对付中国)的时候,你们要各自出力。

        而最高法院九名大法官,就相当于梵蒂冈的红衣主教,教皇负责给国王加冕、提供合法性。新闻界相当于宗教裁判所,专门负责猎巫、审判异端,给教皇干脏活的。

      • 家园 美国人所谓的自由实际上是封建特权而不是个人自由。

        这种“自由”追求的是用一些条条框框把人群割裂开来,然后让某些活跃分子充当某个群体的代言人,然后这些活跃分子就开始为了巩固个人地位而在小群体和大众之间搅和是非,以强化小群体内部认同从而进一步割裂大众。久而久之,这些活跃分子也就成了政治贵族,小群体也就成了他们的食邑。国家也就成了这些政治贵族的共和国,社会的民主精神消退,政权堕落成九品中正制。

        就拿这次疫情来说,明明是保护每个人生命安全的大事,川粉们非要打着自由的旗号拒绝戴口罩,很多耶教神棍则要求信徒顶着疫情来聚会。为什么如此呢?因为领头闹事的要确保小团体对自己的服从。而对神职人员来说,信众来不来不仅代表他的威望够不够,还直接关乎他的收入水平。所以这里所谓抵制“政府暴政”的“自由”其实只是为了证明这些小封建主对自己地盘的控制力。为此,他们实际上是在剥夺个人的自由。

        另一个例子,就是美国人为什么那么爱支持达赖秃驴,还把这个老奴隶主奉为自由的化身?除了拆本朝的台之外,更重要的就是他们确实认同达赖。美国自身就源于一群奴隶主建立的匪帮共和国,他们认同的自由就是指达赖这样的奴隶主的自由。他们希望达赖实践的就是利用封建的手段把西藏和中华民族割裂开来,形成一个独立的自治领或者神权国家。他们自己爱的就是这种东西。至于广大西藏各族人民的自由,他们根本不放在心上。而且实际上,真正的个人权利和自由,对美国的体制来说是一种威胁。

        为什么呢?因为美国本身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实现普通公民的个人利益。看看现状吧,美国没有统一的义务教育体系,联邦也没有能力建立这样的体系。众多的政客和教育界人士还为这种分散体系辩护。美国也没有普及全民的社保,在这个以人权为旗帜的国家里,证明人民对医保的需求本身变成了一个极其困难的事情。为什么美国人总是拒绝这些在其他国家是常识的体制呢?原因就在于建立这样一套体制要动大大小小数量众多的封建主的采邑,这些人于是就打着祖宗遗训的旗号跳出来反对,而他们的那些祖宗本身就是一群蓄奴拥有坞堡的豪强地主。

        事到如今,在积弊两百年美国,每移动一张桌子都要付出血的代价。更别说要改革了。2008年奥巴马打着change,hope的旗号上台,我当时就觉得这是失败Flag。现在看来,美国需要的到底是列宁啊。

        通宝推:潜望镜,别看我矮,
      • 家园 我非常佩服

        我自己当时就是看了这本书,受到很大的启发,从此与“河殇派”一刀两断。

        我自己出国三十年后,重温这本书,仍觉震撼。

        我也在高校当过访问学者,也打过苦工,后来回归专业,再转专业,直到在工业界的管理位置上退休。

        但是我很惊奇:

        一个人之力,半年考察,就把涉及这么多领域的现实问题,看得这么清楚,并从理论上说明白,还能推测将来的走势。太牛了!

        通宝推:别看我矮,笑看风雨,
    • 家园 何新?还是鹤副总?

      原来是王常委。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