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科技部通报院士论文作假 -- 菜根谭

共:💬199 🌺985 🌵1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科技部通报院士论文作假

    这个结果太让人失望了.....

    造假不造假再说,这么搞是伤害国家的信誉。

    无论是不是作假,给个详细的调查报告啊....

    误用图片,怎么误用的???

    非常失望.......

    多位院士、教授论文涉嫌造假?科技部通报

    通报称,在21个部门参加的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框架下,科技部会同多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组建高层次复核专家组,严肃开展调查处理。调查处理结果通报如下

    南开大学曹雪涛院士

    未发现有造假、剽窃和抄袭论文存在图片误用

    对网络质疑曹雪涛院士的63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剽窃和抄袭,但发现较多论文存在图片误用,反映实验室管理不严谨。

    经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决定取消曹雪涛院士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格1年,取消作为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评审专家资格1年,取消招收研究生资格1年,责成其对被质疑的论文回应质疑并进行勘误,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深刻检查,在工程院相应学部通报批评。

    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

    未发现有造假,论文存在图片误用

    对网络质疑李红良教授的21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但发现较多论文存在图片误用,反映实验数据处理不严谨。

    经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决定取消李红良教授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格2年,取消作为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评审专家资格2年,取消招收研究生资格2年,责成其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深刻检查。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

    未发现有造假,少量图片误用

    对网络质疑耿美玉研究员的5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但发现论文存在少量图片误用。

    经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决定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和科研诚信提醒谈话。

    中科院裴钢院士论文未发现有造假

    对网络质疑裴钢院士的1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

    首都医科大学饶毅教授论文未发现有造假

    对网络质疑饶毅教授用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2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

    通宝推:feebe,普鲁托,
    • 家园 丁香园早读:钟南山院士是此次关于曹雪涛、裴钢等论文调查复

      复核专家组组长。据说这个消息来自科技日报,但还没有查到科技日报的有关版面。https://www.sohu.com/a/448606273_296660

      2 月 1 日,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联合工作机制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针对「1 月 21 日 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联合工作机制发布《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的相关问题作出回应。

      回应中称,2019 年 11 月 29 日,网络报道裴钢院士、耿美玉研究员、李红良教授相关论文涉嫌造假。同期网络还报道曹雪涛院士相关论文涉嫌造假、抄袭。此前,自然科学基金委曾收到对饶毅教授相关论文涉嫌造假的举报。

      根据相关规定,2019 年 12 月 9 日,在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框架下,科技部、教育部、卫生健康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 6 部门共同建立了联合工作机制,开展调查处理。

      在确定复核专家组组长人选时,联合工作机制先后联系了几位专家包括海外归来的专家,但相关专家均予以婉拒。最后找到了钟南山院士,邀请他来主持专业调查,钟院士表示愿意承担起这个责任。

      2020 年 5 月,联合工作机制成立了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的复核专家组,9 名复核专家均为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院士。(来源:科技日报)

      早就预测,“饶毅打假”是冲着中国科研界的话语权来的,会涉及到中国抗疫、疫苗、病毒起源的问题。嗯,钟南山院士是组长,毁誉的标的开始了。

      • 家园 钟南山查的是曹雪涛他们之前的,和裴钢的五重跨膜没关系

        全世界上生命科学领域学阀垄断经费,高度政治化操作,搞得青年科学家难以出头。这个风气该好好整整了。

      • 家园 饶毅弟子王立铭也是争夺话语权的角儿

        昨晚,一贴微信在朋友圈传播:《有了疫苗,世界会好么?》,内容很长,作者是王立铭,浙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独立领导实验室,研究方向:机体代谢调控和代谢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理,脂类代谢的疾病模型和药物筛选。方舟子说王是饶毅的弟子。

        前不久王和饶毅董建瑾一起搞“科学精神奖”2.0版,首奖发给了推广转基因的积极分子卞毓麟和姬十三。没想到,现在又成了疫苗疫情的“专家”!

        饶毅现任配偶也搞了个大动作,以注册资金3万人民币、从业人员4人的海淀智识学研社,与米国Discovery(探索)传媒集团,“联合”搞了个大片《战疫启示录》,类似柴静的《苍穹之下》,在国内各个视频网站推广。

    • 家园 学术是整体制度下面的一个分支

      举报院士,刻意造成一定的公开舆论氛围,能全身而退就是不错的结果,还是沾了学术圈的光。也许是为了自保?饶毅的学生以后怎么找出路?出国也避不开的。

      想想如果一个百姓或干部,举报省市级领导。。。再往上。。。其实举报村长也是难事。

    • 家园 教育部免去詹启敏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党委常委职务

      2月2日,教育部人事司发布了教育部党组和教育部的通知,免去詹启敏的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党委常委职务。北京大学官网中的“现任领导”介绍一栏也已做出调整。

    • 家园 这段挺有意思

      中科院裴钢院士论文未发现有造假

      对网络质疑裴钢院士的1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

      首都医科大学饶毅教授论文未发现有造假

      对网络质疑饶毅教授用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2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

      能说下饶毅教授用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2篇论文被指责造假是咋回事吗?

    • 家园 有必要给院士算算KPI

      评了院士十年二十年以后要算一下,你当年评选院士的东西是不是真材实料。

      科研这行谁也不是神仙,谁也不能保证不出错,而且科研是个动态过程,哪怕是今天看起来是对的东西明年可能就错了,爱因斯坦也犯了不少错误。但既然是院士,就得高标准严要求,让历史做评价,总不能拿个错误的结果评上院士,这样的就得撸掉。

      再比如相反的情况,太行发动机定型后五六年后出现了大量问题,因此总设计师张恩和没拿到院士,可后来已经改好了,现在该发动机已经是国家栋梁,绝对值得追授个院士(张恩和已经去世)。

      通宝推:陈王奋起,心有戚戚,
      • 家园 搞KPI的人就不配提科研。

        没听说过每个KPI后面都藏着个复仇女神?!LOL

      • 家园 转帖:林国强院士课题组学术造假的处理过程

        知乎上看到的一个回答:

        十多年前院士发现自己文章无法复现后是如何处理的

        原文为上海有机所林国强院士“在召开学术委员会和全体有机所研究生大会上进行检讨和事实阐述的原稿”[1]。这封稿件公开后,在当时也引起众多讨论,包括我在内的学生也从中学到不能复现就要撤稿的学术道德。

        下面是林国强院士的讲稿:

        各位同事:

        大家好!

        可能你们已经听闻本课题组2006 年发表在JACS (2006, 128, 5624-5625)上的论文涉嫌造假一事,因该事件影响太大,其真相至今才能通报,望见谅。原因有二:其一,从发现问题到调查乃至弄清整个事件的真相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做许多次的反应来推敲和验证;其二,在调查和揭示真相的过程中,希望给涉嫌造假者黄凌琳一个能申辩和主动承认的缓冲时间。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善意未能等来她的表态。至此,我们已经按既定时间表于3 月22 日向有机所学位和学术委员会报告涉嫌造假的实情。同时,我们也已二次给JACS 主编去信,先是报告情况,然后是要求撤消该论文。

        黄凌琳曾是我们小组的博士研究生,她博士论文阶段的其中一个工作是研究二碘化钐诱导的2-酰基芳酸酯类化合物的不对称还原环化合成高光学纯度手性苯酞类化合物。我们期望利用手性试剂控制的不对称质子化,探讨手性苯酞的合成。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黄凌琳“实现”了这样的设想,并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展”了非手性的质子源试剂和催化量的手性质子源试剂的组合体系,“完成”了手性苯酞的催化不对称合成,反应的对映选择性最高可达99%。其中催化部分的研究结果就发表到美国化学会志上。

        黄凌琳于去年博士毕业后去了德国做博士后,苯酞研究的课题就由小组另一位研究生冯陈国同学继续。自去年9 月下旬开始,冯陈国在进行苯酞类反应的拓展实验时碰到了困难,无法取得好的结果,即以黄凌琳原来的工作为标准的模板反应进行重复,但产率仅在30~50%,ee 值也在10~30%之间。期间,冯与已在德国的黄多次用email 联系,讨教如何操作实验,黄表示实验操作应该没有问题。在多次实验未果的情况下,黄甚至在email 中提出 “现在我可以相信问题应该出在我一直使用的那瓶CH2I2上,估计是在那瓶中引入了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杂质,才对反应产生了效应。但遗憾的是,那瓶试剂已经被完全用光了,连瓶子都已不知去向了”,意思是说该试剂已用尽,无法找出事情的原委。同时,她还信誓旦旦地说“这些都是我当初确确实实做出来的,但现在,我也确实无法为自己做出什么有力的证明与辩护,此心唯天可证!”。事关重大,我们认为无论是何原因,都应该弄明白。就请她乘圣诞节放假之际,回所重复实验,并答应为其报销国际旅费,经过反复交涉,她同意回国。但原定12 月25 日的回国日期到了,她没有回来,只有一封email 说她在德国也重复了实验,也没有得到原先的结果,自感回来已无意义。经过多次的email 和电话联系以及交涉工作,她最终同意在春节前回来。在此期间,有位自称是她男友的人来过2 次电话,提及黄顾虑重重,即表示回来与否都没有学位了。1 月21 日,她回到了上海。第二天在实验室就位,第三天开始重复自己的工作,但其实验结果与冯陈国同学的结果相差不多。

        事实上,在黄回国之前,我们已经预感到问题没有这么简单,她留下来的样品中有4 个标明光学活性的化合物,虽然它们的NMR 谱是对的,但竟然是消旋体而非光活体;在同样条件下(同一台仪器、同一根手性柱以及同一位操作人员),测得的HPLC 数据与论文中的表述相悖。由此,我们疑窦重生,这不仅仅是重复性的问题,很可能是数据真实性的问题。在黄回国重复实验一周左右的时间、且实验结果不佳的情况下,1 月26 日上午,徐明华、黄凌琳、冯陈国和我一起开了个会。当时,黄一再表示她的数据即HPLC 和比旋肯定没有问题,我随后提出下一步由黄和冯二位一起重复催化质子源和等量质子源的实验。同时,在16 个已发表的新化合物中挑出5 个,先合成它们的消旋体,再不惜代价地用手性制备型HPLC 柱拆分,以得到其左旋与右旋体,然后与论文中的HPLC 保留时间和比旋数据进行比较。因为要完成这些工作所需的时间比较长,经过我的要求,黄同意由她本人向其德国的导师K.nig 教授请假延期返回。不料,到第三天她就借机不辞而别,她的手机也处在无人接听或关机状态。在她之后的email 中说“不要再找我了,要怎样处理,你们看着办吧,我是不会再回头了”。

        为了慎重起见,我们从1 月9 日起先后合成了已发表的16 个新化合物中的11 个以及另外2 个在她博士论文中报道的,共三批样品,13 对对映异构体。在相同条件下测其HPLC 的保留时间和比旋值,并与原来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与她的数据完全不符,其中一个对映体的比旋值竟相差175 度。值得指出的是,另有2 个已知化合物,一个是用作模板反应的3-苯基取代苯酞,其图谱数据与文献一致;另一个3-甲氧基苯基苯酞的文献比旋值为8.9 度是错误的,黄报道的与错误的数据完全吻合,但实际上其比旋应该是18.5度。由此可见,原先的数据全系造假。我们推断,虽然高ee 值苯酞化合物的NMR 谱图数据可用消旋品来代替,但在手性HPLC 上的保留时间则无法用消旋品替代,且无法知道哪个峰是代表(+)体,哪个是(-)体,更难找到一个具有同样保留时间的样品来代替真品。因而判断黄可能是用别的样品,通过适当的调配,先在HPLC 上出现二个相同的峰作为参考,再添出在手性HPLC 柱上二个大小比例相差很大的峰。因此,所给出的化合物保留时间与真品的不符。更有力的证据是,真正样品的比旋值是无法得到的,也是猜不准的,因此,造假的数据肯定也是错的。

        2月5 日,我们去信给JACS 主编,鉴于论文中数据的可靠性和重复性问题,正在进行调查,将尽快告之核实情况。同时,由于黄不辞而别匆忙返回德国,我们于2 月12 日将查实情况以快递信件给她,2 月14 日快递到达她所在的大学。附信上说,我们将对比数据的结果告之,愿意给她三周的时间充分地考虑与申辩。鉴于事态的严重性和严肃性,郑重希望她认真对待,并于3 月5 日前给予答复。3 月5 日,黄在email 中说“我承认与否,还有什么区别吗?”3 月6 日,黄来电话,要求给予时间考虑,又提及承认与否有何区别?我们再三请她严肃地考虑,并在48 小时内答复。不料就此音信全无。3 月16 日,黄在德国的导师K.nig 教授在email 中告诉我们,事实上,黄在3 月初已经对他说起论文的数据有问题,因此她的聘用合同立即终止,并于3 月5 日离开了K.nig 小组。

        还是为了慎重起见,我们分别召开了二次组内会议,一次是在春节前由现在的小组成员组成的会议,另一次是在3 月7 日,是在沪地区已毕业的博士和已出站的博士后会议,就查核实验数据问题与大家进行了讨论,并对各种可能性进行了分析。二次组会上的讨论结果均肯定她论文中关于手性苯酞合成的部分是造假无疑。虽然黄煞费苦心,从表面上看,近20 个化合物的核磁、红外、质谱、HPLC谱以及比旋的数据均齐全,但最终谎言还是被戳穿!

        令我非常痛心的是,她为什么要造假?!我深知学生们十数年寒窗之不易,因而对待学生如同己出,从没有不切实际的要求,尽量营造一个宽松的研究氛围。更让我寒心的是,在真实的数据面前,黄凌琳不但没有直面它,而是采取赌咒发誓、错误引导、百般抵赖、直至销声匿迹的态度。她还曾在email 里说“这个反应我怎么可能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作出这样的弥天谎言呢?”事实上,自她捏造第一个化合物的数据起,就决定着她要为此不断地说谎和圆谎,还要不断地察言观色,为造假备受煎熬。甚至在临毕业前,在指定学生在场的情况下复核实验以及其它的一系列检查等措施中,设法侥幸逃脱。但最终还是会被揭露的。其实,她大可不必如此,只要她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能够毕业的,犯不着拿自己的前程做赌注。造假终究会水落石出的,也必定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她的造假,不仅是毁了她自己,也毁了我和小组的良好声誉,更可能会影响到小组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冯陈国同学半年多的宝贵时间付之东流;她的造假,对我是一个深深的、不光彩的伤痛,对徐明华博士是挥之不去的噩梦,对我们小组更是永远的烙印。这是个沉痛的教训,但愿警钟长鸣!

        事已至此,我只能选择面对,而不是掩盖和包庇。我必须公布真相,以杜绝此类事件的再度发生。我们已于3 月15 日给JACS 的主编去信,要求撤消JACS上的那篇论文;于3 月22 日向有机所学位和学术委员会报告造假实情;相关情况也已于3 月23 日通报本所所有的在读研究生。现在所学位委员已成立调查小组,展开调查,将尽快核实并根据情节提议通报国务院学位办,撤消黄凌琳的理学博士学位。因管教不严造成如此严重后果而深感内疚的我由衷地向有机所全体研究人员和研究生致歉。

        但我相信,我们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昭示此事是正确的。诚信为本,揭示造假的手段也是对杜绝造假的一种威慑。进而,我们仍将继续努力工作,去探索科学的真理,在基础研究领域中做出好的成绩、发表质量高的论文。与大家共勉。

        林国强

        2007 年3 月26 日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找后账比较难,这涉及到当年评委了

        而且人家可以说:我可不是就凭这一篇论文当上院士的,我还有那啥啥.....

        你让当时的院士评委集体承认:我们当时看走眼了,这可太难了

        学阀的问题现在看来也越来越严重了

        要不来个无记名网上投票来搞这个后评估?

      • 家园 没有否定张恩和的意思,但是太行这个成绩还是要具体分析

        太行技术水平领先程度不够本来就要减分,中间多折腾那好几年是原来设计上的缺陷、还是后来生产上的粗糙造成的,还是两者兼而有之?这些在评定成绩的时候肯定要被拿来过一遍的。

        院士的评选标准还是应该以其本人的科研和技术水平为主。

        而一个产品的重要性不一定与其技术水平有关。能被称作“国家栋梁”的重大军事装备有不少。轰六老当益壮,还得再战二十年,也能算“国家栋梁”吧,该不该出几个院士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