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How dare you -- 审度

共:💬169 🌺739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跨部费第一次听说

              我们97年毕业,但是上海95或96就完全分开就业,没有任何限制了。只是外地毕业生留上海就业要交城市容纳费一万六,好像家庭贫困的同学就必须跟用人单位签订超长的合同让单位代缴,例外是上海市级优秀毕业生不用交。所以我们绝大部分上海同学都挺仁义,最多拿校级优秀毕业生,市级优秀毕业生几乎都是外地同学。例外有两个委培的同学最后没有去委培单位,所以交了委培费。另外还有边疆省区的同学受限制,广西两个同学都会去了没问题,两个黑龙江同学去深圳了,不知道这么解决的。

              我92年的学杂费包括宿舍费每学期300元应该没记错。我们学校94年开始收费也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学校94年开始对新生有两大新政策,一是收学费,二是建立新生院,第一外语是德语的专业第一年专门学德语,之前我们德语作为普通外语学,每周八课时,学两年。

              其实92年的时候各高校就想着法子弄钱了。那时候正规招生没法下手,就弄了很多自费大专。我离家去上海报道的时候以为我是我们中学唯一去上海读书的。过了一个月后,好几个同学找过来,我们学校好多人去了复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建材学院,上海师大等学校读书,我们学校也在93年招了好几个自费专科班,这些自费班往往也没正规文凭,后来慢慢消失了。

              • 家园 假如你是北京钢铁学院毕业的,四川或者广东生源

                不想去韶关钢厂或者攀枝花钢铁公司,去了深圳燃气公司或者成都785厂。

                都是非冶金部系统就业,所以交钱,叫跨部费!

        • 家园 讲真胡温这点上是不错的

          老朱为了逼人花钱消费,搞出个大学扩招涨学费;然后胡温上台学费就锁定了,这些年大学学费相对于家庭收入也就退回到扩招前的比例了。

          当然,现在真正的问题是穷人家的孩子连上高中的机会怕都快没有了,得去上职高。

          • 家园 我觉得每个男人分200个老婆好点

            七十年前,普及识字;八十年代初,农村还在为所有孩子能读小学努力;80年代未,小学还要考试才能升初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取消的?查了一下没查着);90年代初,能有几个初中生读高中中专?总体20℅有没有?反正我们县不到10℅。真正全国免费9年应该是06,07年。初中后全部能有职校读不知全国实现没?反正我这里不知道实现了肯定没十年。

            啥事都讲个物质基础。也讲究个实用性。

            按我说,全部从幼儿园到博士研究生,全免费,每人每月按现在物价补贴30000,这样才能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是不是。

            • 家园 人人读大学其实很容易啊

              现在是什么时代?信息时代啊,网上学习资料多的数不胜数。就是几十年前开始的电大,自考,函授,也已经大大拉低了大学的门槛。当年电大第一节课是华罗庚讲的。所以在这个时代师资力量也是不缺的。也就是说,只要想读,即使到了80岁读大学也不是什么问题。

              现在稀缺的其实不是教育资源,而是其他的,比如工作机会,科研经费等等,这些其实是和名牌大学绑在一起,而不仅仅是大学。名牌大学的录取机制,名气和其他资源才是稀缺资源。所以,读了大学没用才是很多人放弃原因,而不是没有机会读大学。

              • 家园 对呀

                身边就不少人毕业后继续进修。语完中专职校之后读成教,电大。从国家层面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历,在评职评级上,上同等学力。我三四同学朋友中的学历,然后现在副高职称。

                只是很多人就认准名牌大学,不然就是读书失败。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大约有人认为清北出来就是人上人吧。

              • 家园 社区大学、工厂大学,中专和技校学生可以适当参与大学考试

                钱少收点,专业技能深造大学多一些,其实都是可以的。

                要不然就一部分大学生回炉,现在这种回炉也已经很多了,转换专业更是多得一塌糊涂,按照文革知青观点是耽误了吗?

                话说,大学教育比知青之前的教育更是浪费了吧?

                宽进严出,考试经常化。

                适当招收高年龄的学生等等,都是路子。

                问题在于,现在是产业化,金钱蒙蔽了一切。能够坚守教育本身的真不多了。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

                以清华北大为例子,就个人眼光,各自百亿经费的利用率有十分之一吗?深刻怀疑。

            • 家园 小升初考试取消各地不一样

              我1986年还有小学升学考试,但是已经是走形式了,升学率超过98%了。我当年是我们中学入学成绩第二,我同桌倒数第一,总分200分,我们差了整整100分。到1987年的时候我们就完全普及初中了。

              你说的最后一句德国实现起来还有点差距,德国所有州从小学到博士不收学费,博士有工资,每月儿童金210欧元,差不多1600元,医疗保险随父母,差不多一半左右的州幼儿园不收费。看来德国已经踏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了。关键是每月30000元的物价补贴太难,如果货币不贬值的话,这要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

              • 家园 你我同期

                我一年级五十多个人,空前绝后,分两个班,想不分也不行,教室小,就是以前的庙改的。(庙不小,两进,四合院那种样子,四千来平方的样子,前后左还有大片空地,后来都被我们种上树),二年级就一个班了,四十来人,用了全校最大的教室,第一进的左耳房,五年级剩三十多人。小升初正经考上的就三个。刚好五转六,小部分上六年级去了。有个女同学后来还说起哭着求他爸让她继续读书。有好几个很聪明的,但条件就是那样,全部老师就七八个,正经老师一两个,基本上是土话讲课。初中学位就四个班,200人,全个镇,二十多个小学,中心小学的大概占了一个班。

                所以我说过,看各人的描述,是不同的世界。

                最后那段,我气话。30000人民币大约4000欧,总要比别人高点,才能让人没话说。

                • 家园 有意思,庙宇改成学校。

                  我知道这事,但是没想到如你等这么普遍啊!

                  居然河里也不少。

                  这是一个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