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重建农村集体农场体制,永久解决农民的贫困 -- 陈王奋起

共:💬165 🌺817 🌵1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请问诸位,是否知道国家为农村花了多少钱?

      当然,是那些不富裕的。

      第一,外出打工补贴,维稳。

      第二,当地修建,好吧,这块可以外包,主要也是外包。

      第三,扶贫款和工作。

      第四,农村创业补贴。

      第五,相关支持。

      叮叮噹噹,下来也不是少数,不仅如此,付出的人力也不少。

      现在可能的问题是,有一些捣乱分子不配合工作。

      那就让他们遵纪守法的吃喝玩乐,减少他们对权力的影响呗。

      把利润都用在地方生活和工业改善上,这样当地建设资金必然就有所保障了。

      问题是这事大家不敢啊,而且,也不敢收拾这些闲人啊。

      他们可以在今天的条件下自生自灭,大家说道不多,干部宣称能力有限呗。

      但是不敢一定程度的恢复道德和舆论制约。在这种基础上让他们合法的吃喝玩乐,我个人觉得做到是不难的。

      需要的物质基础也不大。问题是这个事领导现在还不敢做,怕说法呗。

      没有集体制,就没有这个舆论基础,私人敢下保证说我包了嘛?不敢滴!

      农家乐,副业,工业创利就是这个村一部分人和管理团队、国家的本职工作。

      这么做为全国节省了不稳定资金。

      可以转移支付回馈。

      至于有组织的摘棉花,这种工作可以有。

    • 家园 方向如此。得自下而上,用二三十年时间。

      首先不可急就章。农村问题十分复杂,越来越复杂。如非战争状态,不能快速完成。无论何种方法快速完成重新集体化,振荡都十分大,大到末必能掌控和承受。

      第二,重新集体化,必须自下而上进行。如果自上而下推行,农村本身的矛盾不单难以解决,反而会放大和激化。只有农村人员自己想通了,才能有动力有能力去协商解决问题,否则不单不主动去解决,反而会主动制造矛盾。

      所有问题当中,最根本的问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抗。只有当我国社会主义因素有压倒性优势时,才有可能重回集体化。须知搞破坏比搞建设,容易太多了,一个蚁洞,就对溃坝。资本集团会对农村重新集体化,必然会进行不择手段的决战式的狙击。说起来,可能我们这一代人,是看不到农村重回集体化了。我们第二三产业,到目前来说,是输给了资本,第一产业,能稳住就对很不错了,不能急于反攻。没有第二三产业的支持,第一产业在资本面前,挣扎的力量都没有。农村一定时间内,不能开放给资本,不能大步,只能小步小步,走一步稳一步。

      温铁军老师确实抓住了农村问题的核心之一:资金。以前是通过互助组,合作社,社员集资组建农村信用社合作社,解决农村资金问题。目前这个条件应该不具备。

      但温提出的方案不具备普适可行性,如果实施,比饮鸠止渴还不如:渴肯定是解不了,甚至越来越渴,最后是渴死还是毒死还不好说。

    • 家园 估计解决不了,农业的产出低,这是根本原因。

      这两年我有个思考,从微观上来讲,一个农民想富裕,最优的选择是融入主流的工商业循环,靠农村农田那点产出,根本不行。

      所谓的融入,或者去城市打工,做服务类工作,让自己的单位劳动有更高的价值;或者从事经济作物种植,为城市提供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或者能为城市提供高水平的休闲娱乐类服务,如农家乐,民宿等等;或者直接从事工业手工业生产,提供工业品准工业品。总之,和城市的联系越紧密,互动越深入,才能致富。

      根源是农业的单位产出太低。工业生产,服务业生产效率可以大幅提高,技术含量、附加值也可以大幅提高,但是农业不行,粮食等主要作物产量难以大幅提高,提高了还面临价格下降的问题。哪怕是高附加值农产品,面临人工费用高,难以机械化,价格波动剧烈等问题。无论是单位产出,还是市场规模,都无法和工业服务业比。

      各位可以直观的算一下,自己的日常消费中,农产品占比多少,工业品多少,服务业多少;在农产品消费中,又有多少被中间的物流、商业环节获取了,真正折算到农业收入的,没几个钱。一个家庭衣食住行一年消费按十万元算,真正能折算到农产品消费的,应该不会超过两万元,大头都在养车,衣服,鞋子,旅游,医疗美容健身服务,孩子辅导班等等上面,真正用于米面油蔬菜肉类的,不是特别多。而且消费能力越高,农产品占比越低。

      这就决定了,如果两三亿农民给14亿人提供农产品,那根本没法富裕。农民降低到劳动力总数的百分之十或者更低,18亿亩耕地,每个农民能种一百亩或者更高,情况会好一些。这样算的话,最终只需要两千万农民,加上非劳动人口,和季节性劳动力(如果有),也就是五千万农业人口,顶多一个亿。

      现在农村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没年轻人了,很少有五十岁以下的农民,我老爹七十岁了,还种着十多亩田。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劳动,辛苦,脏累,收入低,环境闭塞没有娱乐等等。随着老一代农民的离去,后面如何确保有人种田,是个挠头的问题,这个不解决,不提前筹划,粮食安全会出问题。集体化的目的,可能得主要解决这个问题,几户农民合作,种几百上千亩地,或者更多。如果不搞合作化,一家一户种一百亩地,单干的模式,抗风险能力会差很多,合作化后,农机共享,采购种子化肥谈判,采购各种服务等等,都会有不少优势。当然这是我的空想,不知道情况会如何演化。

      这些年国家在农村的投入,主要是改善各种基础设施,降低种田的成本和难度。比如说,把灌溉用的电力线、水管铺到地头,修建机耕路,修建改造灌溉水渠,建小型水库,扬水站等等。不这么搞,种田难度稍微大点,不少田可能就抛荒了。

      补充一句,千万不要搞资本下乡,农业的低利润,加上资本的逐利性,不知道会搞出多少幺蛾子。农家乐民宿之类的,显然只是城市近郊及发达地区农村才能搞点,不具备普遍性。二十年的城市房地产繁荣,实际上是城市土地私有化的过程,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如果农村搞资本下乡,农村土地私有化或者准私有化,那真的是要动摇国本了。

      通宝推:醉寺,方恨少,大漠老兔,笑看风雨,为什么不可以,燕人,审度,北纬42度,胡一刀,
      • 家园 我周边看了一下,农民六十岁以下的非常少。

        最根本的农业产出太低,种地就不算成本也不够什么的。

        • 家园 嗯,靠种地没法富裕。

          种粮食的话,一亩地好了能一千块钱毛利,前提是这两年粮食价格上涨;不好的年景,也就三五百块钱。种一百亩地,也才十万块钱,一百亩地,在华北平原,差不多是一个农户夫妻两个的上限,自己家得有一堆农业机械、,才能对付得了。

      • 家园 实在,情况摸得透
      • 家园 听说山东寿光

        种地基本包给外地人,本地人做商业和工业,比如农产品外包装的生产,附加值比较高蔬菜生产尚且如此,粮食生产就不要想了。。。

        • 家园 粮食还行,不要要求太高

          当然,特殊地区就是别指望了,人没几个,地又不平,就移民,应该推动移民文化。

          宁夏闽宁确实是个例子。

        • 家园 高附加值=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风险,不是所有农民都能干得了

          对某些农民来说,可能去打工更合适。种菜不一定能搞得定。

          一朋友的同学是寿光那块的,据说现在寿光人全球到处种菜,他那个同学跑中东种菜去了,黄瓜洋葱西红柿土豆等穆斯林国家喜欢的蔬菜,很挣钱。

      • 家园 维稳生活,本地副业工业,比出去动更重要

        尤其是剩下的老弱病残。

        总要扶贫的,何不大一点动作?

        • 家园 农村承接了一些简单工业手工业,规模不大。

          根源是产业转移,这些简单工业手工业在发达地区已经不能获得利润,土地厂房人工等费用过高。转移到农村乡镇或者村子,厂房近似免费,人工比发达地区低5到7成,还有利润。

          稍微有点技术含量,有点规模的工业,转移到农村,不现实,也不必要。现在交通发达,转到县城,能解决农村就业问题。

          农村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承担了稳定器的作用,新世纪中国还没遭遇过大规模经济萧条,万一遇到,农民工群体,还有个归处。农村成本低,低收入水平能维持过的去的生活。

          • 家园 有条件的可以搞高科技,大部分要求低点。
          • 家园 农村工业要求不能太高

            有个问题倒是必须注意:环保要做好。

            工业方面,农村可以搞一些农产品初加工精加工,搞一些小轻工。私人或合作社的形式都行。一些地方扶持搞地头冷库,似乎效果挺好,果蔬的销售时间明显延长。流通渠道是个牛鼻子,如果有条件,商业合作社之类的最好。

            我觉得,三五百人的村子,一年三五百甚至上千万的产业,是能够支持的,三五万,三五十万也不嫌少。首先解决有无问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