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人口断崖与人口红利 -- 多余6569

共:💬105 🌺459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鄙视忙总不懂养老和经济,看看自己理解经济问题的可笑。

          ”很遗憾,芒总割裂了养老和社会生产的关系。“

          看看你自己如何懂经济的,立此存照!

          ”再一个,中国把拉美非洲拉进初级工业化社会呢?会怎么样?“

          ---------原来这个时候,就没有资源供给问题了,拉美非洲现在就20亿人啊,还在快速上涨!什么,可以提供很大市场,原来中国人多就不是市场,拉美非洲人多就是市场。

          ”目前欧美消耗的资源,拿1/3,1/4,1/5放到中国人头上,会怎么样?都说国际竟争,跟谁争?“

          ----------又是莫名其妙的不知所云,欧美资源给中国,还有给工业化的拉美非洲,你是发动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欧美都战败了吗?

          和平竞争?欧美(现在就10亿了)将来人口比你多,生育率比你好,年轻人比你多,天才概率更高,研究所大学水平高,你是在”梦里“把他们科技消灭了吗?

          爱计人士多为基础浅薄,缺乏辩证和系统思维,完全和忙总两个维度,立此存照。

      • 家园 其实鼓励生育我是完全赞成的

        毕竟毛时代一脚油门,邓时代一脚刹车,我们的人口结构确实有点奇形怪状,很有调整的必要。当然两者都是时势所致,也没啥好抱怨的,抱怨也没用。

        虽然大量事实证明鼓励生育基本无效,尽力而为还是应该的,我还琢磨了一条宣传口号:

        “如果认为自己的遗传基因没有保留价值,请不要生孩子。”

        大概是个利用年轻人逆反的意思。

        但是和你的看法一样,我坚决反对彻底放开,光是子宫武器这一条理由,就绝不可行。

        我觉得计生部门应该永远保留。所谓的“计划生育”,不只是人多了需要按计划减少,人少了也需要按计划增加。重点是必须有计划,不能像古代一样,太平盛世敞开生,遇到天时不对又靠战争来消灭人口,太low太残忍。

        通宝推:达雅,审度,
        • 家园 世易时移

          刚解放时四万万五万万,加上之前长年战争灾祸带来的身心伤害,当然要允许自由生育。控制人口是提都不能提。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国内稳定,有能力考虑人口问题,综合判断之下,做出提倡计划生育的决定。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是一句假话大话空话。

          “毛时代一脚油门”这个说法不准确。

          • 家园 你误会我的意思了

            我说的“毛时代、邓时代”,其实是指两个时间段,并无把责任推到毛或邓身上的意思。以防误解,我接下去那句“当然两者都是时势所致,也没啥好抱怨的”,还特意做了说明。

            • 家园 你误会了 -- 有补充

              我并没有对你个人,其实就是近来我经常提到的东东山河友,不会有什么厌恶的情绪。就是讨论问题。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误发,接上。 -- 补充帖

              事物本身客观上就存在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认识。所谓取得共识,我想并不是人人的想法都一致了,只不过是同意当前应该这么做,会相对好点。

              所以关于“踩一脚”,除了对事情的理解,还有对这句话的理解,你我出现差异,完全是正常的事。

            • 见前补充 4622116
          • 家园 提了也没有用啊

            “节制生育”不是领导人提一句就完事的,它需要整个工业体系的支撑。你得有石化工业生产避孕套,有药品工业提供口服避孕药,要有深入到村镇的医疗体系能上环、结扎、人工流产。没有这些,领导人再呼吁也没用。

            而刚建国的时候,这些都没有。

    • 家园 人口

      按现在的玩法,2100年怎么可能有10亿人口?

      假设2100年人均寿命80岁,那么平均下来2021-2100年每年需要出生人口1250万才够。

      2020年人口出生已经是1200万了,后面这么这个数字会继续往下跌,估计会在700-800万左右维持二十年,如果生存环境没有改善,这个数字还会继续打折。

      这样2100年,有7亿人口就不错了。

      • 人口
        家园 我不是人口专家

        我不知道联合国这些数据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但是对于我不懂的事,我还是选择相信专业人士,而不是随便什么人的“我比专家懂得多”。

        而且就算你说的7亿是事实,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好害怕的。倒退几十年我们本来就只有7亿,解放初只有4亿,但是我们照样跨过鸭绿江,照样建设祖国。

        通宝推:审度,
        • 家园 解放初只有4亿?另外对手人口vs我们 比例比现在低。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人口就已经6亿人了,我是很佩服这些爱计人士,即不关心数据,也不要科学依据,随便嚎口一个数据,就要淌尽人间血,也是实现它的”理想国“。

          还嚎口今天就是4亿,就打美帝如何如何。 也不看看美帝已经3亿4千万了,美帝阵营-欧美五眼日,已经超过10亿人了, 如果中国今天真的只有4亿人,那么准冷战,美国躺着赢。而且,解放初中国人口占世界比例,和vs美帝人口比例,比现在强的多。

          我是不信有基本智商的人,不会计算和对比数字,为什么嚎口如斯,我只能认为”别有用心“!

          通宝推:newbird,
    • 家园 2100人口要是没有10亿你出来负责吗?

      老是拿一个正常国家跟日韩这种殖民地比人口,

      以日本民族的律性他增加人口真是难事?不过装给你看把你往山沟里带。

      以亚洲土地承载,中南半岛养了多少人?东南亚加起来多少人?

      抗美援朝第二年,江苏启东地区每户出一个上战场,再有战事时那些鼓吹减少人口的是打算自己上还是让自己老伴上?

      前段时间电视采访扫雷艇战士,舰上战士都是写好遗书的,鼓吹减少人口的怀里都揣着孩子的遗书吧?连独子不上战场的底线都被突破了还在到处忽悠。

      天天搞军演,搞阅兵,射弹弹的还不是想唬住敌人吗?象以色列那样直接干就是了,人家都压上边境了还用得着搞什么团级谈判军级对话的?

      通宝推:empire2007,陈王奋起,newbird,
      • 家园 就没想过中国有一天也会成为灯塔之国么

        2100年,我觉得概率大于95%啊

      • 家园 当然不是他负责

        最大的领导负责,因为他掌握着政治权力。

        而学者最多只有建议权。本河里的基本连建议权都没有。

        • 家园 河友们瞎吵吵后以后

          有热心河友的就会把议题转到观网上去,再被渣浪等转载,

          之后西方就这个缺口大肆吵作,展开针对性攻击。大领导们就会出台政策打补丁,危机就有缓解的可能,哪怕缓解一点点也是好的。

          • 家园 是什么经历、什么人什么事让你有这种想法呢

            大领导决策随舆论而动?你也太小看大领导了。

            建议多看看一些参与过、旁观过决策退下来的领导、学者的相关书籍、文章。看看人家说说大概的决策过程是怎样的。

            1.高层的意愿和意志非常重要

            那种各方面完全达成一致的重要决策并不多,许多问题靠讲理论讲理念也不能彼此说服,因此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后要由高层定夺。改革开放较早时期的决策过程我知之甚少,但一些重要决策若没有高层拍板决策,就难以突破理念和利益的障碍,也难以承担相应的改革成本。

            以近些年力度很大的环境保护措施为例,虽然恶劣环境事件不断发生,舆情反映各个方面的意见都很大,加快治理的诉求迫切。但真的要行动时,就有许多担心和疑问,例如影响了经济增长、增加了投入、承担了过多的全球责任等。这些争论各有道理和立场,道理还可以讨论,但立场不容易改变,说理并不能解决分歧。况且学者们的观点也不一致,前提和结论并不相同。

            一方的观点认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既无经济效益也无社会公平,影响经济效益好理解,影响社会公平的逻辑是:富人讲究生活质量,穷人却更需要增加收入,因此环境保护偏向富人的诉求。另一方的观点则认为,环境保护既有公平也有效益,富人有办法保护自己,例如只饮瓶装水、只吃进口食品甚至移居等,而穷人只能承受污染的种种恶果。最终并不是争议中的各方统一认识,而是最高层下决心必须解决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做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判断,此后严格的环保措施才能出台和有效实施。再如近几年政府推动部门和地方“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简称放管服),然而多数审批权的持权者都认为其有存在的理由,放手会带来新的问题。但高层领导认为政府管得太多、管得不当,消减了市场主体的发展能力和动力,这是当前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坚决推动,才使问题有了很大改观。

            这是关于环保的,还有下面关于国企改革的

            3.学术界的意见有较强助推力

            当多数学者有定见时,决策层往往会认真倾听和对待。记得1999年起草十五届四中全会国有企业改革文件时,研究机构和学者个人写给起草组的研究报告、意见和建议有上百份,绝大多数都认为国有经济改革必须有实质性进展,不应该在一般性行业中与其他类型企业相竞争。这个“意见包”对改革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另外,有些情形相对少见,专业性强,相关部门感到对事态和特定处置措施的后果不太有把握,此时学者们分析透彻的专业性建议会起到重要作用。例如,有一段时间某种形态的学术诚信问题成为国内学术界的大问题,在国际上也造成不好的影响。但问题的性质和程度都不易判断,相关部门一时没有定论,甚至有“放过”的迹象。清华大学的薛澜教授对问题做了深入分析,认为需要认真处理,并提出了工作建议,切实推动了相关工作。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当各方面呼声很高,要求制定某种脱离实际、不可持续的福利政策时,经济学家有时会提出质疑,这种意见也容易被决策者重视和接受。

            还有一些相关书籍、文章,网上有。

            相关大事来说,舆论从来就不是个事,比如小崔和小周的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