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人口断崖与人口红利 -- 多余6569

共:💬105 🌺493 🌵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人口断崖与人口红利

七普数据

截至2020年底,我国总人口14.1178亿人,中国仍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平均年龄38.8岁,男女比例105.07,平均每个家庭户2.62人。

【生育率】

2020年新出生人口为1200万,死亡人口1036万,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

【劳动人口】

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占比63.35%,较2010年(六普)减少4000多万人,下滑6.79%。

【老龄化】

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占总人口比13.50%。

老年人口主要居住在乡村,乡村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

从远景来看,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在2035-2050年进入缓速增长区间,预计2052年达到顶峰4.9亿人,随后开始缓慢下降,到2100年约为4.03亿人,较峰值期减少8700万人。

点看全图

1、人口断崖

根据上图,2100年我国人口预测为10亿,世界排名下降到印度之后的第二位。

10亿也不算少吧?2100年的美国也不过4亿多。而且据国外研究,多数观点认为中国会在2035年之前GDP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那么,一个经济世界第一、人口世界第二的国家,你说她要崩溃?要亡国灭种?……你不是福山第二,你是福山他爹。

关于“人口断崖”,中国人口大概从2035年左右进入下降通道,到2100年,整个人口下降的过程长达65年。如果图表成一条曲线,其斜率与其说像“断崖”,不如说更像“滑梯”。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断崖”和“滑梯”的本质区别,是结局完全不同——一个会死,另一个不会。

所以发明“人口断崖”一词的人,还有变本加厉到“亡国灭种”的人,说到底只是在“贩卖焦虑”。

所谓“贩卖”,其实就是“生意”,“生意”其实就是“利益”。

那么“人口断崖”这笔生意,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利益?得到利益的又是什么人?

.

2、人口红利与经济转型

“人口红利”的说法,大概是宣传得太久,声势太大,好像中国经济的起飞全是“人口红利”的功劳,“人口红利”也因此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词汇。但是“人口断崖”一词的蹿红就好像当头一棒,如此大好的“人口红利”,眼看着就要没了,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舆论场上一片喧哗,哭天抢地,国将不国……

但是且慢,那些又哭又闹的兄弟们,麻烦你们搞清楚状况再闹不迟。

“人口红利”,百度解释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这文字,满满的正能量。但是如果用点心把意思吃透,所谓的“人口红利”,通俗说就是:年轻人口多所以劳动力供应充足,劳动力充足所以可以低工资,低工资所以低成本,低成本所以产品有国际竞争力,所以我国就红利滚滚。

简单说就是:人口红利=廉价劳动力。

客观而言,一个原始积累阶段的贫穷国家,人口红利不是好还是坏的问题,而是必由之路。但是经过原始积累完成初步工业化之后,国家要进一步发展,要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必然要从数量型的人口红利,向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科技红利转型。

但是在一些已经习惯了吃红利的机构看来,转型必然伴随风险,远不如躺着继续吃红利来得舒服。“红利”快没了,那就赶紧生啊。不想生?那就编个瞎话,花点钱雇人满世界传谣,“人口断崖”呀,“亡国灭种”呀,看你怕是不怕,生是不生……

世界范围来看,生育率下降是普遍现象,鼓励生育是白费气力。不用鼓励生育率一路走高的国家也有,世界各国GDP排行榜上也很好找,倒数十几二十名那一堆儿都是。

更何况无数的“红利”已经觉悟,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谁的红利?谁是红利?!

大势如此,那些仍然幻想躺吃红利的机构,如果不起而行之,注定只会被时代就地埋葬。

点看全图

上图指标为劳动人口和老年人口的综合,近似于人口供养比。

此图只提供洲际数据,另有2014-2050各国老龄化预测表,因为太长,放在最后供参考。

.

3、老龄化问题

从上图可见,大约2050年开始,东亚东南亚和欧洲北美的曲线基本重合。也就是说,中国不是独自老去,而是全世界发达国家一起变老。至于年轻的非洲,还有比我们年轻不了多少的印度,相信即使到2100年,也不大可能会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这不是比烂,只是想说明,一个普遍老龄化的世界,大概率要比一个年轻化的世界更加安全。对于中国这样和平内敛的国家,一个祥和的世界显然要更舒适,也会更好治理,当然,前提是中国有意愿去治理。

不过也要承认,外部条件理想不代表内部也没有问题。

一个老龄化的社会,社会稳定应该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让经济不下滑,最好是还有所增长。经济搞好了,多供养一些老人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这方面,我们的近邻老前辈——日本(老龄化世界第一),还是有一些经验教训可资借鉴的。

经验方面,日本在养老上做得很细致,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教训方面,日本经济负债太高,虽然主要是内债,但是拖累了整个经济运行,是很好的反面教材。总体看来,深度老龄化的日本仍然是井井有条,证明老龄化社会并不像媒体渲染的那样可怕。

当然,日本进入老龄化时比我们富裕,但是这次的疫情和核泄漏处理表明,日本政府的组织能力差我们很多,两个因素可以算做相互抵消。也就是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社会状况应该和现在的日本差不太多。

.

【附表】

下表老龄化程度是按旧的联合国标准,也就是60岁以上占总人口比例,数字比新标准65岁偏大。

点看全图

通宝推:林三,假日归客,外俗内正,审度,普鲁托,
家园 一孔之见

关于老龄化的社会的利弊,本来就有许多争论。

因为说“弊”的文章很多了,我这里就只列几个“利”内容吧:

1。老龄人一般都是守法纳税的公民。他们生活享受的经济来源,一般是分成个人积蓄和政府福利两个部分的。而大多数人主要还是靠“自立”的。就是那些享受政府福利补贴的,一般也不会超过自己过去的纳税的总数量的。

多数情况下,老人去世时,不太可能会用尽自己的所有积蓄。留给后代了,还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财富。

2。实际上,老龄人的消费能力,实际上是超过中年人的(可能比不过青年人)。我居住的国家,许多工商业的主流客户,是老龄人。这方面大家都能感觉得到的。

3。老龄人在后代教育,资助家庭,社会义务服务,知识技能传授等等方面,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贡献。

在没有完全丧失个人生活能力之前,绝对不仅仅是负担和“废材”。

通宝推:方平,外俗内正,审度,
家园 人口结构劣化,将带来长时间的经济停滞和下滑

首先你不要抹黑别人说 人口断崖 就是别有用心,你让中国人口结构劣化萎缩,是不是也是别有用心呢?人口结构,经济发展中和已发展国家都看的是第一重要的人口指标,经济和社会都受其重要影响,并付出巨大努力去调整,怎么在你这里就成了无足轻重的,可以漠视的因素,不惜粉身碎骨,也要以身犯难,为了啥?为了“适度人口”(毫无测算依据)的“理想国”?

--------------------------

忙总:中国未来的问题主要就是养老问题

未来中国经济真正的考验其实是养老,而不是产业升级或产能过剩,当然更不是金融风险,这些都是成长中的问题,可以水涨船高解决,也即可以用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来解决,其实就是印钱来稀释债务,缓解矛盾爆发时间。

养老却是实实在在的大问题,他不是成长中的问题,而是成长中的颠覆性力量,他是寅吃卯粮,入不敷出,可能导致未富先衰。这种情况与希腊、西班牙等PIGS国家目前遇到的问题实质是一样的。

当然中国因为有央企兜底,不至于出现他们那种国家财政破产的危机。这也是没人可以撼动央企地位的原因,这是TG执政的基石,如果哪天真的出现一个中国的戈尔巴乔夫,把央企私有化了,那才是人类的灾难,美国也将被拖入深渊。骨子里浸透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理念的中国人可不像欧洲人好糊弄,李自成张献忠都是因为生计问题铤而走险的。

----------------------

人口结构劣化,将带来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危机

今天,作为当初急剧调整生育行为的后果,我们格外迅速地进入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过程。

  

    人口老龄化,有严格的理论含义,大致而言,是指“人口金字塔”从底宽顶窄的“金字塔”型,向着底部与顶部等宽的“稳态人口”的年龄结构演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偶然的灾难,减少了某一年龄组的人口,导致金字塔形状的变异,例如,“腰部”狭窄。也可能出现人为的控制,例如在一代人或两代人期间内实施过分严格的“计划生育”,导致人口金字塔的“腰部 ”狭窄。这样的变异越严重,人口老龄化对未来社会经济所造成的振荡性的影响也就越严重。??

例如,假定一个生育高峰导致的年龄组A之后是一个生育低谷的年龄组B,那么,前者人口数量巨大,后者人口数量骤减。于是,当组人口进入学校的时候,导致师资与校舍极其匮乏,家庭之间对教育资源的竞争极其激烈。当这一代群从学校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就业机会突然变得稀缺了,雇员之间的关系也容易因升迁机会的稀缺变得更加紧张。此外,对住宅需求总量的激增,导致地产价格暴涨。当然,A代群也造成正面的经济影响,例如,对住房和汽车需求的激增,导致各相关产业的扩张,而这些产业的扩张通常意味着经济繁荣。

  

  可是,当这一切都消沉之后,B组人口紧接着A代群进入了学校,导致教育资源供大于求,老师们纷纷失业,学校“成片亏损”。当这一代群的人口进入劳动年龄时,因为劳动力稀缺,工资迅速上升,住宅和汽车的供给突然过剩,生产能力大量闲置,经济很容易陷入萧条。

  

   另外,人口老化即意味着未来整个社会的消费将减弱。一个社会有太多的老人必将使市场萎缩,从而威胁到我国无数厂家的生产销售循环,打断生产循环链条。总的说来,老人对自己未来创造回报期望减少,其消费趋于消极。该更新换代的产品舍不得换;新开发的产品更别指望老人掏腰包。。当整个国家有十分之三甚至四,五的人突然消费保守时,许多产品的市场规模将大大缩小,从而导致许多生产厂家的生产利润大大削弱甚至完全失去。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就会出现。市场和科技活跃度都要变慢,税负沉重,在和其他国家的竞争中,往往力不从心,产业竞争要失败,丧失工作。国外称之为老龄冬天。老龄冬天的存在,对经济,对工作岗位的需求同样也是个冬天!

人口结构的问题,从来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甚巨,在我们这里好象成了盲区,以至什么快降,早降人口的论调不绝于耳。但是,没有什么任何客观规律可被蔑视, 蔑视只能受到更为痛苦的报复。

家园 另外,民族结构和文明对抗,都需要我们要有一定体量

否认人口快速下降,鄙视人口结构,根本缺乏系统思维,只聚焦在鼠目寸光的数量上。

这些人希望人口只有几亿才好。可是他们考虑过民族结构,和文明对抗吗? 民族结构、如果人口只有几亿,西北已经换天了。根据最新的人口数据,现在新生儿,汉族比例在80%,将来掉下70%也是指日可待。

文明对抗,在步入准冷战的今天,看一下你的对手盘-美欧五眼10亿人了, 如果我们几亿人口,今天的准冷战我们已战败。而且无论美国还是欧洲,甚至日本,他们的生育率其实都比我们好,我们只有1.3,日本在人口结构上受到的停滞和痛苦,我们会几倍地承受。

目前现在每年出生1200万人,掉下1千万也是很快的事情,乘上人均寿命,真的只会剩几亿人,“适度人口“迷 会得到他们的”理想国“,但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 头重脚轻,深陷泥淖,在文明竞争中已经输了。

家园 忙总:中国未来的问题主要就是养老问题

未来中国经济真正的考验其实是养老,而不是产业升级或产能过剩,当然更不是金融风险,这些都是成长中的问题,可以水涨船高解决,也即可以用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来解决,其实就是印钱来稀释债务,缓解矛盾爆发时间。

养老却是实实在在的大问题,他不是成长中的问题,而是成长中的颠覆性力量,他是寅吃卯粮,入不敷出,可能导致未富先衰。这种情况与希腊、西班牙等PIGS国家目前遇到的问题实质是一样的。

当然中国因为有央企兜底,不至于出现他们那种国家财政破产的危机。这也是没人可以撼动央企地位的原因,这是TG执政的基石,如果哪天真的出现一个中国的戈尔巴乔夫,把央企私有化了,那才是人类的灾难,美国也将被拖入深渊。骨子里浸透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理念的中国人可不像欧洲人好糊弄,李自成张献忠都是因为生计问题铤而走险的。

家园 忙总全文

忙总:中国未来的问题主要就是养老问题

中国目前的养老制度是闭门造车一厢情愿制定出来的,所以基本不具有可行性,实施结果必然是入不敷出。以一个大型一类国有制造型企业的数据为例可以说明这个判断。

这家企业是行业龙头,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都是名列前茅的,而且是因为瓦森纳协定对我国禁运的某些军品的唯一定点生产任务基地。

目前这个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6亿,主营业务成本35亿(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及动力 、工资及附加、制造费用(包括车间管理人员工资;一线直接生产人员非生产期间的工资;职工福利费(管理人员工资资的14%提取);交通费(为车间职工上下班费用);劳动保护费;折旧费(车间所使用固定资产);修理费;租赁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生产用工具费;产品试验检验费;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取暖费;水电费;车间办公费;差旅费;市内交通费和误餐补贴;运输费;保险费;技术组织措施费;其他制造费用)

扣除掉各种税费,包括国税负责征收的增值税(增值税=商品销售收入(不含税)*17% - 进货金额(不含税)*17%(月报);无抵扣发票的工资、劳务、服务等等支出不能抵扣)、车辆购置税;燃油税。

地税负责征收的(有30种),大项是企业所得税(所得税=利润总额*税率为25%)、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辆使用牌照税、资源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城市集体服务事业费、文化事业建设费、教育费附加等等。(应纳城建税=应纳增值税*7%;应纳教育费附加=应纳增值税*3%;应纳地方教育费附加=应纳增值税*2%)

上述税费最终占销售收入的5.5%左右,也即2.5亿左右。

再扣除财务费用1.5亿(企业有22亿各种不同贷款)、各种摊销1亿(包括无形资产摊销、折旧费、专利费摊销、研发费用摊销等等)、销售费用8000万,以及运输费、管理费用等等其他后,所得税前利润2亿左右,所得税率为25%。但是上述数据没有计算五险一金。

如果计算五险一金,企业开始亏损,因为企业有1万人,月均4000元工资,人事费用每年支出4.8亿左右,按照着五险一金制度,需要增加50%人事费用支出,也即2.4亿。

目前中国五险一金制度设计是: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纳20%,个人缴纳8%;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10%,个人缴2%+3元大病统筹;失业保险单位缴纳1%,个人缴纳0.2%;工伤保险单位缴纳0.3%;生育保险单位缴纳0.8%。此外,住房公积金的缴纳比例,单位和个人都是12%。缴费的基数,则是按照员工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来计算。不算住房公积金,个人三险的缴费比例合计是11%,单位为个人缴纳五险的比例合计为32.1%。单位和个人合计缴纳比例达到了43.1%。而如果各算上12%的住房公积金,个人和单位的缴费比例就分别达到了23%和44.1%,合计达到工资的67.1%。

以某位员工上年月平均工资1万元整计算,那么他今年每个月所缴纳的社会保险分别为:个人缴纳部分:养老保险8%为800元,医疗保险2%+3元为203元,失业保险0.2%为20元,住房公积金缴纳12%为1200元。每月合计扣缴共2223元,占工资比例的22.3%。

单位为其缴纳的部分:养老保险20%为2000元,医疗保险10%为1000元,失业保险1%为100元,工伤保险0.3%为30元,生育保险0.8%为80元,住房公积金12%为1200元。每月单位合计为个人缴纳五险一金4410元,占个人月工资比例的44.1%。

也就是说,如果单位聘用一名月工资10000元的员工,那么实际每月至少要支出14410元。

面对这种竭泽而渔的制度,当然国企没有动力偷税漏税,也没有可能对抗政府,一定会乖乖交钱,但是亏损最终还得中央财政买单。

至于民营企业,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对抗,不交,如果处罚就关门大吉,另外一条就是弄虚作假。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选择后者。其实地方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浙江完全缴纳足额五险一金的民营企业不到20%,广东不到15%,就是明证,地方政府也不想把企业都逼得关门大吉,影响自己税收和就业指标完成。所以养老金的亏空是必然越来越大的,戴相龙计算过,到2025年养老金亏空大概3.5万亿到4万亿(根据不同养老基准),这个计算以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大概在8万亿左右。这是需要中央政府买单的。买单的资金来源只能是央企的利润。

而央企目前留存利润主要用于再投资的自有资金(所谓本金),一般铁公基项目自有资金必须30%,另外70%可以贷款。由于铁公基投资有连带效应(例如高速路通后,可以带动民间资本去投资房地产,物流园,工厂,旅游等等),现在一般情况是铁公基投资5元,可以带动民间资本2元钱投资,实现增加1元GDP。所以如果把央企留存利润用来弥补养老金亏空,GDP增长会显著下降的。目前每年中国新增GDP7.5个点中,4--4.5个点是新增投资创造的,而新增投资中,房地产是主力,其次就是铁公基。

所以未来中国经济真正的考验其实是养老,而不是产业升级或产能过剩,当然更不是金融风险,这些都是成长中的问题,可以水涨船高解决,也即可以用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来解决,其实就是印钱来稀释债务,缓解矛盾爆发时间。

养老却是实实在在的大问题,他不是成长中的问题,而是成长中的颠覆性力量,他是寅吃卯粮,入不敷出,可能导致未富先衰。这种情况与希腊、西班牙等PIGS国家目前遇到的问题实质是一样的。

当然中国因为有央企兜底,不至于出现他们那种国家财政破产的危机。这也是没人可以撼动央企地位的原因,这是TG执政的基石,如果哪天真的出现一个中国的戈尔巴乔夫,把央企私有化了,那才是人类的灾难,美国也将被拖入深渊。骨子里浸透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理念的中国人可不像欧洲人好糊弄,李自成张献忠都是因为生计问题铤而走险的。

wxmang 2015-03-12 10:48:42

认为延迟退休解决问题的,太天真了,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延迟退休是有保障的,民营企业除了管理岗位,招聘年龄很少会超过四十的,而且一般民营企业是不养老的,一旦利用价值不大,例如女的超过50,男的超过55,就想办法把你清除了。

延迟退休,与当年大下岗买断工龄本质是一样的,国家甩包袱的手段而已。

通宝推:紫梁,阴霾信仰,方恨少,
家园 你说的是社会意义上的价值,资本眼里不是这样。

奔五,在公司也是感觉旦夕不保。还好有积蓄,有房有车,有技能,换个地方至少挣个饭钱没问题。

和同龄的同事开玩笑,站在资本家的角度,开会的时候一看,手底下乌泱乌泱的都是花白头发,肯定感觉公司干不长了,得炒掉这些老家伙,换血。站在员工的角度,NMB我奉献了青春,加班熬夜一二十年,年老色衰了就想把我一脚踢走,凭什么?

没有政府管制,没有劳动保护,资本家之间就是个比拼谁更没下限,更能压榨盘剥的问题。最后是最没人性的资本家胜出。

家园 2100人口要是没有10亿你出来负责吗?

老是拿一个正常国家跟日韩这种殖民地比人口,

以日本民族的律性他增加人口真是难事?不过装给你看把你往山沟里带。

以亚洲土地承载,中南半岛养了多少人?东南亚加起来多少人?

抗美援朝第二年,江苏启东地区每户出一个上战场,再有战事时那些鼓吹减少人口的是打算自己上还是让自己老伴上?

前段时间电视采访扫雷艇战士,舰上战士都是写好遗书的,鼓吹减少人口的怀里都揣着孩子的遗书吧?连独子不上战场的底线都被突破了还在到处忽悠。

天天搞军演,搞阅兵,射弹弹的还不是想唬住敌人吗?象以色列那样直接干就是了,人家都压上边境了还用得着搞什么团级谈判军级对话的?

通宝推:empire2007,陈王奋起,newbird,
家园 人口

按现在的玩法,2100年怎么可能有10亿人口?

假设2100年人均寿命80岁,那么平均下来2021-2100年每年需要出生人口1250万才够。

2020年人口出生已经是1200万了,后面这么这个数字会继续往下跌,估计会在700-800万左右维持二十年,如果生存环境没有改善,这个数字还会继续打折。

这样2100年,有7亿人口就不错了。

人口
家园 我不是人口专家

我不知道联合国这些数据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但是对于我不懂的事,我还是选择相信专业人士,而不是随便什么人的“我比专家懂得多”。

而且就算你说的7亿是事实,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好害怕的。倒退几十年我们本来就只有7亿,解放初只有4亿,但是我们照样跨过鸭绿江,照样建设祖国。

通宝推:审度,
家园 再说两句吧

本来也没什么新东西了。看了冻雨河友的这个贴,感觉再说两句吧。也是希望大家在讨论社会问题时,能否把人口和社会生产生活联系起来。

碎片与记录,随感一之良好运行的社会。

东东山的结构失衡论,用胶州大白菜河友的话说,不讲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而且在人口问题推演这个问题上,要推演都能推演,我能推演你不能推演,这是很不讲理的。

我想谈谈东东山河友引用芒总说法。很遗憾,芒总割裂了养老和社会生产的关系。养老问题是,归根到底就是社会生产的问题,而不是与社会生产无关。有没有能力供养老人,这个取决于社会生产;给多少老人,这个是规则制定,而这个规则制定,往往又深刻受到有没有能力供养老人的影响,即受到社会生产的影响。

换个话说,养老问题同时受需求和供给的影响,供给又可以再细分为可供给量和供给的分配两个问题。目前提养老问题的,主要着眼点是目前的生产能力下需求问题。姑且不评价这个方法合理不,鼓吹急生的人,在认为资源应付养老都有危险的情况下,还要鼓吹大幅增加抚小,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是不是认为中国人就是猪狗能吃糠吃屎就好了?

我始终坚持人口问题,计生问题,不能盲动。

家园 这么看,本朝前景已经可以预期了,唯一的指望就看技术革命啦

再过二十年,婴儿潮出生的这批人老了以后,在养老金的问题上会如何解决?恐怕是按朱镕基老办法来的可能性比较大,毕竟谁也变不出钱来。

这可不是几千万职工的事了,如此庞大的翻车现场恕我想象力有限,无法加以描述。可资借鉴的无非是明朝某驿卒,清朝某秀才。

一番动荡之后,剩下的六亿人还要面对贼心不死的印度,虎视眈眈的日美,嗯嗯……这种场面同样教人不可想象。

唯一可做指望的只有预想中2030年到来的新技术革命,如果及时赶上或许就是中兴,而不是中道崩俎了。毕竟现在搞得起新技术的也就中美两家,凭籍新技术带来的超额利润,或许可以挽救上述危局。

这个时期参照过去历朝历代的经验,也该是中兴之期吧。

家园 技术到天花板了

物理学基本没有突破,大的技术突破短期不会来。

家园 如果任由汉族小孩子数量继续下降

和欧美的竞争就会输,美国会放过你?

参考苏联。

家园 我现在说这个不是计生问题

如果中国把半导体产业打通了呢?会怎么样?

有点信心的好。

再一个,中国把拉美非洲拉进初级工业化社会呢?会怎么样?

或者换个说法,目前欧美消耗的资源,拿1/3,1/4,1/5放到中国人头上,会怎么样?

都说国际竟争,跟谁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