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大禹治水行迹考(0)引子 -- 汉服

共:💬150 🌺729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有这么强的工程能力,修个水电站发电多好

        你该去找找哪里有水电站的遗址才对

      • 家园 你这是刻舟求剑

        世界各地的堰塞湖 多的是,自然冲开是必然的,河套古湖的形成和冲开有很多论文,但凡你看过一些,也不会发这么刻舟求剑的文章出来。

        • 家园 先射箭再画靶子

          老鳖蛋上穿线

          • 家园 几千年前的事,直接证据几乎不可能

            如果那时候真的有一个高科技的时代,我又如何能够找到直接证据呢?在某个山洞里找到油纸包包好的高科技设备的备件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多方寻找(包围我的论点的)间接证据,努力提升为真的概率。

            • 家园 莫须有不是做科学的态度
              • 家园 何曾“莫须有”?

                我试图用多种可能性来包围我的论证目标,来一点一点提高我的观点的成真的可能性:

                提出一种平原生成的理论,并与实际地形相印证,得到一点可能性;

                找到一段传说,与实际地形相印证,又提升了一点概率;

                再站在施工角度,看看是不是最佳方案,是,则又提升了一点概率;

                假如又找到一点化石证据,则又提升了一点概率。

                ……

                难道我说过:这个峡谷铁定是大禹劈开的,不需要任何证据!?

            • 家园 红旗渠,没用现代化的工程机械,七万人纯人力,

              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开凿211个隧洞。架设渡槽就不说了,这是要用到水泥的,古代没有。

              正是在尧统治时期,国家这种政治机器正式形成,从而有能力组织和动员大批人力实施大型的工程项目。历朝历代,哪个王朝初生的时候没有干过这种事情?

              林县一个县就能动员出七万人修渠,尧动员七十万人难不难?农业社会的生产力几千年进步有限,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推导到四千年前也难度有限。七十万人肯定不止,还能更多。

              • 家园 红旗渠的难度可比古代高多了

                就说几个古代很难搞定的。 1、测量,70多公里绕山水渠的测量,没现代技术基本搞不定。 古代的水渠基本是在平原地区。 2、隧道,没炸药,钢钎。开隧道是别想了, 都江堰火烧水泼就是极限。3、 水泥。你自己也说了。

                古代水利工程的巅峰也就是都江堰、郑国渠这样水平的。 要能开黄河,何必等到现在。

                • 家园 石岇良渚的例子摆在眼前

                  测量,修渠神马的古人都不在话下。

                  炸药那一条,古人真不需要修隧道,只要把山掘开就好,火烧水泼够用了。

                  石岇已经有冶铸青铜的遗迹,尧时代的最高优先级工程肯定会用到,虽然不如钢铁耐用,无非就是多铸几把而已,在举国体制面前这都不是个事。

              • 家园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让我不敢如是想

                前不久刚刚听了一个经济学的课程,里面将“一个人种地能养活多少人”作为衡量生产力的指标。中国历史上在进入工业社会之前的几千年的历史上生产力水平大致就在1.1左右。也就是说这样的生产力水平下组织大量人力脱产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是不可思议的。就算我敢假设原始社会的人能够达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组织度,生产力水平也不支持这样的大型工程。

                作为参照,2000年前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用了8年,不用爆破工具,打通了一条20米的山。

                • 家园 尧时代以氏族部落为基本组织,在其上构建国家机构

                  实质上与阿富汗塔利班差异不大,塔利班能依靠这样的组织程度与最先进的美帝对抗二十年,可见氏族部落的组织力并不差。

                  北美印第安人各个部落联盟各自为战,尚且与白人曾经也打得有来有回,最后虽然失败于后劲不足,但是也说明干上个几十年是没大问题的。

    • 家园 身上有龙,龙在体表。听人说的。
    • 家园 (4)黄河串起的珍珠

      引言一

      从哲学角度说,人类的认识也是一个由个别、特殊到一般、普遍,再由一般、普遍到个别、特殊的过程。

      在前一节,我们通过对临夏平原的地理考察,发现临夏平原的地理条件可以完美地印证当地的大禹劈开泄湖峡的传说。我们并据此分析出一个固定的盆地平原生成模式。从这一节开始,我们会用这个模式去套用黄河沿线遇到的所有盆地平原,看是不是适用。

      引言二

      我在分析完临夏平原之后,就直接顺流而下去分析临夏下游的黄河边上的其他平原了,然后又折返上游继续分析,包括最后分析到的积石峡中的平原。分析至此,招数早已用老,所以就是一带而过。但后来才发现其实黄河的中游是从临夏平原上游的积石峡算起的。但真正开始详细剖析是从下面的“兰州盆地”开始的。下面积石峡的部分概览一下却可。

      积石峡谷中的平原和峡谷

      这是积石山中的峡谷。这个积石山,正是《禹贡》、《禹迹图》中提到的积石山,位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交界。积石峡整个峡道长25公里,两岸大山插云、峭壁耸立,谷中滔滔黄河由西面奔腾而下,水声湍急,声震如雷。

      峡谷中也有好几个平原+峡口的组合:

      点看全图

      图32 贵德平原+峡谷

      点看全图

      图33 尖扎平原+峡谷

      点看全图

      图34 循化平原+峡谷

      点看全图

      图35 黄河泄出积石山

      兰州盆地

      从临夏盆地顺着黄河往下不多远,我们就来到了西北重镇兰州(36° 6'28.40"N 103°37'8.23"E)。

      点看全图

      图36 兰州盆地

      我们来看一下兰州盆地的地形。显然兰州也是一个被群山包围的平原,黄河从其中蜿蜒流过。黄河流出盆地的位置恰恰又是一个峡谷!

      点看全图

      图37 兰州盆地高程剖面图

      这个盆地不如临夏盆地平坦,但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向下的斜坡。

      点看全图

      图38 兰州盆地水位抬升模拟

      再来模拟一下兰州盆地水位抬升的情况。可以看到水位基本上淹没了整个盆地中的平原(仅上游部分区域露出水面,原因我们在前面已经解释过了),但在河道东北下游出口位置只有很窄的峡谷可以通过。

      也就是说,假如这个位置也是被大禹凿开的,当初并没有现在的河道,那么兰州盆地中的平原是与临夏平原完全一样的生成过程。

      那么兰州盆地外东北方位的河道是不是人为凿开的呢?我们近距离看一下:

      点看全图

      图39 出口处的峡谷

      可以看到,河道两侧有一道山谷线(图中绿色线条)可以精确地对上,这说明两侧山脉原来是一体。还有河道两侧的山体可以看到明显的切削面,典型特征是面向河道的位置非常平整,而且临近河道时角度突然变大。

      那么,我们提出的盆地平原生成理论——泄湖成原说,又一次被证实了。

      水川盆地

      点看全图

      图40 水川镇盆地平原

      靖远盆地

      点看全图

      图41 靖远县盆地平原

      可以看到靖远平原整体上还是平坦向下的斜坡,出口处有高山阻隔,基本符合我们的理论。但中间有两个高坡是怎么回事?模拟水位上涨看一下:

      点看全图

      图42 靖远平原模拟水位上涨效果图

      原来是边上的山脉伸进来了,这地方看起来不是属于曾经的湖底平原,但是因为山体相对比较平坦,也已经被当地人改造成生活用地了。

      这个盆地平原比较小,所以河道本身就占了相当大的宽度。我们的高程剖面图也受其影响。

      中卫盆地

      点看全图

      图43 中卫市盆地平原

      盆地内的平原相当平坦,出口处毫不意外有一个山梁阻隔。完美符合我们的理论。

      河套平原之西套

      点看全图

      图44 河套平原之西套

      河套平原之西套,银川所在地,完美地符合我们的理论。

      河套平原之东套

      点看全图

      图45 河套平原之东套

      这个平原在420公里的水平距离上只下降了62米的垂直距离,可谓非常理想的大平原了。显然在它还是一个湖的时候,因为湖面非常大,湖水流速极其缓慢,湖水是非常安静的。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美的湖泊。我们看一眼这个曾经的美丽湖泊:

      点看全图

      图46 东河套模拟水位抬升

      即便是河套平原的东套这样的大平原,仍然与我们的理论完美吻合。

      点看全图

      图47 东河套地形和分水线

      前面我们已经看过,东河套的东侧地势略低。我们再用分水线检查一下,位于黄河出口位置附近的地势海拔最低,是盆地的盆底。注意东北角的地势其实很高,因为那个方位有条河流注入曾经的大湖(以及现在的平原)。

      通过检查分水线我们可以看到,有3条高度接近的路径可以越过山梁。从大禹的选择看,红色路径应该是山梁高度最低的一条路径,应该也是当时湖水溢出点。

      湖面很大,湖水很静。但随着黄河水持续地注入,湖中的水位缓慢而又坚定地升高,最后,充盈的湖水终于在准格尔旗大路镇的山梁上的缺口处溢了出去,并在对面形成了一道美丽的瀑布。

      点看全图

      图48 湖水从山梁溢出为瀑布

      飞菟缓缓地从大湖上飞过,大禹隔着舷窗静静地看着这片湖水,以及山梁这边的洁白的瀑布。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有那么一瞬间大禹都有点不忍去破坏这个美景。

      在看了最后一眼大湖之后,他还是下达了掘开这道山梁的命令。

      泄空湖水之后,这里就是千里沃野,就是百姓们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湖泊再美,哪里比得上百姓的笑脸美呢?

      应龙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瀑布处的山梁被掘开越来越大的豁口,湖水从豁口处奔涌而出。

      几天之后,豁口已经开凿到计算好的深度,湖水已经泄干,湖底露出了水面,成了新的平原。因为有千百万年来的有机物的沉积,这片土地不仅仅平坦,还非常肥沃。在阳光的照耀下,新的平原迅速变干了。百姓们围在湖边,先是小心翼翼地用脚试探,发现平原已经干燥到能站住人之后,就匆匆拜别大禹,迫不及待去冲向平原深处去了。

      大禹笑了。百姓们也太着急了。大禹赶紧又派了一支小分队去平原上给黄河疏浚出一条河道。如果没有河道,黄河水在平坦的平原上到处流淌,还是很麻烦的。

      大禹让飞菟在平原上空再一次低空巡视一圈。新开辟的平原上百姓们已经开始建造新家园了。看到大禹的飞菟临空,正忙于建设新家园的百姓们不约而同地放下手上的工作,向大禹跪拜,感谢大禹赐予的幸福家园。

      点看全图

      图49 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

      飞菟晃了晃机身,那是大禹在向他们招手。然后,百姓们就看到飞菟骤然拔高并加速向南方飞去了。

      那里,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在等待大禹。

      通宝推:知其何休,风雪,破鱼,mezhan,
      • 家园 佩服你的想象力,真是天马行空

        完美地将远古的天人合一和未来科技融合在一起。

      • 家园 其实没必要说这么多猜想,禹门有一道大禹挖错了的河道

        叫错开河,从地质学的角度考察一下,禹门和错开河到底是自然形成还是人工挖掘的就行了。

        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说两岸岩石上镌凿的遗迹至今犹存,可见他是相信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