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讲一个大集体的故事 -- Swell

共:💬189 🌺2173 🌵4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讲一个大集体的故事

    看到很多有意思的讨论,就写一个我知道的大集体的故事。

    我的家乡吉林市,在伪满洲国时期就被规划成化工城,用丰满水电站的电,松花江的水,建成化工工业中心。这个计划在建国后彻底实现了。化工建起来了,配套的能源,材料,运输工业也积聚而来。一个过去作为农贸集散地的小城就变成了工业化的大城市。 与此同时,问题也出来了。工人大部分是男性,女性家属往往找不到工作。 倒没有性别歧视,很多重工业对体力要求太高,没办法招女工。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又一口气建了两个纺织厂。还是有些不够,于是又想到了建一个鞋厂。 就是我姥姥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 鞋厂有几个好处:利润相对较高,卖鞋很挣钱;对工人的要求又偏低,鞋厂工人往往自己干就可以了,不用复杂的配合;劳动密集型,小小一个厂可以吸收很多人。 但就是有一个小问题:没钱。

    虽然是计划经济,但是国家也不能只管你一个城市。还是得自己想办法。最后办法也非常的有特色:几个急需解决家属就业问题的厂子自己一合计,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搞了一个集体企业。比如有的厂子说:我可以先出钱买你的鞋将来发给工人作为福利。有的说我可以组织员工帮你盖厂房,给你一些机器。铁老大说我可以先帮你拉一些货。最后按照贡献多少提供就业名额。 多劳多得,于是一个厂子就从无到有了。 集体所有制也确实是名副其实。

    这个厂子早年是很红火的。过去人都不买鞋,自己家里做。鞋底往往很不结实。鞋厂使用了硬塑料,一双顶家里的几双,总的下来反而便宜。 慢慢的人们的习惯也就改了,由做鞋改为买鞋。 加上做的皮鞋(当时绝对是奢饰品)结实耐用,很有口碑。 但是危机也慢慢来了。最大的就是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刚到80年代初,“坐家里拿钱的就和上班的人一样多了”。 可以想象,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退休到去世之间的年限自然也越来越长。厂子已然不堪重负。没有任何政策的情况下,已经把退休金由100% 改成60%~70%。另外,随着一些机器的引进,已经不需要那么多人了,但是又不能裁员,只好变相的劝人退休,就包括我姥姥。还从医院找的人帮忙说病退(不能随意提前退休的),能省一点是一点。花销在增长,但是盈利却急剧下降。当时还没有什么外地企业的竞争,但是允许个人做小买卖了。很快很多人就开始做棉鞋,布鞋来卖。本来也没有太多技术含量,人工近乎免费(老人在家待着,挣点是点),于是价钱一半不到,东西差不多。很快农村市场就都丢掉了。 不到90年代厂子就基本办不下去了。

    在这里就要夸一夸这个厂长了。很多这类企业的领导要么一跑了之,要么趁着法律不健全把厂子变成自己的,把包袱甩给社会。他就还一直当着这个厂长,东拼西凑,什么都干,比如把厂房办公室出租,仓库出租等等。好几百号退休的老人,每个月还都能有一两百块钱。真别嫌少,好多人家最困难的时候这是唯一的收入。我还帮我姥姥领过工资。一大早上乱哄哄一大堆人围在门口,一个略秃的中年男子(就是厂长),穿的很破,拿出一个信封,每个人签字之后就拿一两张钞票。那已经是九十年代后期了。一个月挣1,2千块也不算稀奇。但这1,2百块对很多人家就是救命的收入。 就这样直到社保政策出台,老人的退休金归国家了。厂子的最后命运也就不得而知了。很多年后,姥姥他们的老同志聚会,大家还一起念叨着“厂长是个好人”。

    最后写一点自己的思考:小时候我所生活的应该是“平均的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真的很平等(仅仅局限在一个单位里),干部群众生活有不同,但是没有天差地别。但是效率低,活力差。 一旦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 破产是必然会发生的。 但是夺人饭碗如杀人父母,阻力巨大。最后在一地鸡毛中落幕。其影响在可见的未来恐怕也不会消失。 很多热门的讨论话题:怎么做,能不能做的更好,都远超我的能力了。

    通宝推:莫言2024,别看我矮,唐家山,从来,胖老猫,青青的蓝,缆绳,北庄,米爹,陈王奋起,柴门夜归,朴石,海峰,桥上,达雅,小泽珍珠,西安笨老虎,胡一刀,独立寒秋HK,袁大头,呆头呆脑,龙眼,普鲁托,审度,四十千,迷惑不解,四方城,
    • 家园 为什么要下岗?真是东西多到卖不掉?

      闲来无事,百度了下中国一般耐用消费品的诞生时间:

      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1958年天津无线电厂

      第一台彩色电视机 1970年

      第一台电脑 1958年中科院

      第一台小轿车1958年东风,红旗

      第一台冰箱1958年北京雪花冰箱厂

      第一台洗衣机1962年沈阳日用电器

      第一台全自动洗衣机1978年小天鹅

      第一台空调1957年上海万国冰箱厂

      第一台影碟机1993年安徽万燕电子

      ....................

      还有家喻户晓的三大件等等,这么多的消费品类,当时自动化程度又不高,能吸收大量工人,真就养不起当时那几千万下岗工人?后来大家还是都活下来没饿死,说明全社会并不缺粮食吃,真要究其原因我看还是分蛋糕的那只手偏了。

      通宝推:四十千,海中山,西安笨老虎,审度,
      • 家园 你这里的东西绝大部分90年前在广大农村销售量接近零

        90年的时候,农村人口还占80%,你列的清单里除了黑白电视可能30%左右的农村家庭有,彩色电视机我想不超过5%,其他在农村几乎没有。

        • 家园 还好吧

          到90年代末,东部的农村,冰箱彩电洗衣机,不说全部普及吧,也有一半以上,当然很多是城里的亲戚淘汰下来的,这也是需求啊.

          • 家园 90年代初和末差别很大了

            下岗潮好像开始于93,94年,所以大家收入都还比较低,消费不起大电气。90年代末好不少,我97年开始工作,在一家上海的台资企业拿到2000元的月工资,税后大概1800元,算很不错的收入了,而90年代初,我妈妈是农村小学教师,月工资可能是200元左右。

            • 家园 是啊,这正说明90年代是家电企业的发展期啊

              现在的知名家电厂,都是在那时兴起的.

              • 家园 90年代是家电行业竞争最残酷的时刻

                80年代各地都上马了一堆家电厂,进入90年代已经不缺产能了,开始优胜劣汰,但悲剧的是,剩下来的没一个是东北企业。

                老沈阳人都还记得沈乐满热水器,那是全国第一家生产热水器的企业,一家广东企业还专门来考察学习,结果没几年沈乐满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进入90年代就完蛋了,而那家广东企业成了市场一哥,就是万家乐,一直活到现在。。。

                • 家园 这么说来俺被骗了好多年

                  当年的宣传。是乐从神州老板到乡港出差,发现有热水器这个玩意,回来开发出中国第一台热水器,然后万家乐跟进。当时双德双雄的广告战十分经典,“万家乐用神州”“神州乐用万家乐”。

                  只是高潮过后就是落漠,神州被迫和博世合资,从此退出江湖;万家乐变成私企,小日子过得还好,只是变成二线品牌,靠之前的名气过日子。

                  江苏玉环我知道,辽宁沈乐满,第一次听。

                  • 家园 沈乐满70年代就搞热水器了

                    80年代引进日本生产线,几年后万家乐也引进一条相同的生产线,既然产品完全相同,比的就是质量和营销,俺们东北人这两样都不擅长。。。

                    神州也是引进日本生产线,但日方企业跟沈乐满/万家乐不同。

                • 家园 当年俺跟沈乐满争夺北京市场,三年后沈乐满退出。

                  沈乐满质量非常好,有些技术不断被南方几个竞争对手挖角。但是它严重缺乏产品外观设计,简单说老土,加上销售政策不灵活,销售人员跑市场远没我们几家南方来的勤,被挤出去几乎是必然的。

                  通宝推:柴门夜归,北纬42度,
                • 家园 唉, 时代从不缺去抓机会的人

                  记得88年还是89年我小姨结婚, 还不远千里,从我们那里买了一台18寸彩电,可能家里还利用了点儿职业的便利.

                  到了90年代初,不超过92年吧,我家搬了新房子,就流行20寸的平面直角彩电了. 22寸和25寸的也有了.

                • 家园 欧洲人要搞维修权

                  要求所有家电,包括手机在内都能修,而且能用十年。不知道会怎样影响家电市场。

      • 家园 沈阳大下岗最高潮时还有十几万农民工呢

        以四川人为主,从90年代初就大规模来沈阳打工,所谓沈阳下岗工人集体自杀一细问都是传说,但沈阳农民工因为欠薪集体自杀是真事儿,还因此被全国通报批评:

        2004年10月25日凌晨4点左右,在沈阳苏家屯区某建筑工地上工作的7名四川籍农民工,由于得不到应有的劳动报酬,服下安眠药自杀,被送到医院接受治疗。

        其实大下岗就是从资本家到国家都发现,农民工要便宜得多,楼主这篇文章说得就很好,建国初制鞋算高科技,市场很大,就算计划经济管得严,这厂也能办得起来,后来这行业普及了,能做的人多了,但这厂的成本却越来越高,最后市场都丢了,企业自然完蛋了。但农民工为啥低得多的工资也愿意出来打工,显然就是工农业剪刀差大,城乡差距大。

        但是只要一提农民工,就会有人出来说这是挑动工农矛盾。。。

      • 家园 别统计,一统计好多人的下巴就得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