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从《功勋-于敏》看对共和国前三十年历史的疏离和隔膜 -- 起于青萍之末

共:💬38 🌺34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他们那代人亏欠家庭和孩子是铁定的

        但整个电视剧的基调有些拉胯,像是再看《牧马人》或《芙蓉镇》。

        通过更早解密的邓稼先,反映出了科研历程的艰辛,但精神面貌是昂扬的,他们个人家庭生活虽然受了很大影响,也不是生活在胡同里的感觉,回家出差是警卫跟随,车接车送。家里的困难是直接找组织帮忙的,虽然不可能事事找组织,但是,对他们这个级别的科学家,组织上和单位基本是做到了“上级想下级,下级想工作的”,哪像电视剧里演的似乎“在旧社会里为国争光”。。。

        • 家园 邓稼先的安保级别,部分超过了九常委。

          国宝级的科学家,基本都有国宝级的待遇,党和国家对知识分子的保护和重视,以及尊重,后来的宣传里很少提了。

          作为后来人,作为普通人,我们经常不理解,当年中国一穷二白,靠什么力量让精英科学家舍生忘死工作。

          提的,大多是,运动中受到过冲击,这个大概是事实,但肯定不是全部事实。

        • 家园 没有想的那么好

          于敏

          通宝推:盲人摸象,普鲁托,
          • 家园 于老在家里受伤没人管是2012年。。。居然连个警卫员都没

            话说于老80年代末已经解密了。。。国家在干啥?

            看这链接,大部分窘境都是改开以后,真是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里面提到小孩上学困难有点奇怪,九院不是有自己的子弟学校的吗?不知道当年到底什么情况。。。

            • 家园 九院的我不清楚

              但我知道一个类似的情况,某单位以前确实有过子弟学校,子弟入学有困难反应给上级一般都能解决,毕竟一个单位的,但后来统一交给地方了,就得看地方脸色了,甚至有的地方领导就直接说,你们对国家贡献那么大,应该找国家解决,找我这个小官干啥

              • 家园 要看这个子弟学校是为什么办的,以及怎么办的

                今年大搞党史教育,我有幸去两弹城学习了两天,那里是9院以前的大本营吧,现在还有一些参与了两弹的老专家健在,做了讲座。

                为什么办子弟学校?

                因为孩子没人教啊,于是办学校。老师从哪里来?家属来干,但是家属不是专业的老师,或者素质不够,教得不好。这是他们自己都承认的。我估计有水平的家属都加入了研究工作,而且很忙。

                子弟学校怎么办?

                办职业教育。就是教烧锅炉这种。因为基础差,只能学这种。那批孩子啊现在都40-50岁了吧,现在在就业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啊。所以,不少7-80岁的高级专家,在担心自己45岁的孩子以后的工作问题,回到基地会问问有没有保安保洁等工作机会。

                • 家园 没你说的那么复杂

                  就是三线单位,当初在山沟里,子弟找不到合适的学校上学,就自己办的,虽然是自己办的,但质量并不低,毕竟是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后来改开后回迁大城市,大城市的态度就是尽量照顾,但没办法保证,

              • 家园 九院的福利待遇都是很好的
          • 家园 这个链接里真是有意思

            说的是天佑中华的事,于敏甩所有人十八条街,包括朱毛差点被一锅端的事。

          • 家园 嗯,想说的是电视剧中基调而不完全是细节,是精神状态。。。

            剧中反映的困苦可能只是现实中冰山一小角,那不算问题,但对细节的解释误读了历史很多,剧中于敏的“颓”态其实是反映了导演和演员对共和国前三十年认知上的疏离,我这是很客气的评价了。其实根子上问题出在官方的“把历史阶段和历史成就分开评价”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上,影响了导演和演员的认知。

            一起看电视剧的家里人对历史并不熟悉,但看《功勋-李延年》和《功勋-于敏》感受就很不一样,我的感叹也是因此而起。

            通宝推:阴霾信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