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从《功勋-于敏》看对共和国前三十年历史的疏离和隔膜 -- 起于青萍之末

共:💬38 🌺34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从《功勋-于敏》看对共和国前三十年历史的疏离和隔膜

    家人陪我一起看《功勋-无名英雄于敏》,顺口评价了一句雷佳音饰演的于敏:这么一个大科学家怎么那么懦弱和憋屈?

    细想想,根子上是编剧对共和国前30年历史的疏离和陌生造成的,编剧似乎不知道当时的社会是单位制和大院制,于敏也好,邓稼先也罢,隐姓埋名工作时,家属是生活在一个有形的大院之内,家属的生活困难是有组织上协助解决和安排同事帮助的,把于敏生活中的困难写的跟住在胡同里一样,有意无意地贬了一下那个时代。

    看电视剧的感觉,似乎于敏及他同事的工作是在一个压抑的年代做了一件感天动地的事情,完全感受不到那个时代的灿烂和奋斗的激情。看《功勋》里的于敏与看当年纪录片里的情绪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雷佳音版的于敏的那种拘束、萎靡与真实的于敏影像和照片里那种睿智、宽厚明朗的形象判若云泥。

    有人说,历史不仅是记忆,它经常也是遗忘,

    应该是吧。

    通宝推:qq97,青青的蓝,阴霾信仰,东方青木,柴门夜归,方平,purplue,冻雨,梓童,empire2007,hattie,用心荐华,西安笨老虎,高地,pendagun,桥上,透明,红十月,东方白,陈王奋起,胖老猫,审度,
    • 家园 看这个单元的感觉就是于敏他们每一年都在三年困难时期。
    • 家园 没看过,对片子本身没法评论

      就是大致一种感觉,对国内一段时期内的影视作品,总体上觉得过于简单化,不能很好的表现出压力和对压力的努力和突破。那段时期,很多事情,做与不做,怎么做都面临很艰难的选择,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败。现在的作品搞得好象做决定是很简单的事情。

    • 家园 真实生活中的于敏有些内向。
    • 家园 说到根子上了

      于敏系列整体基调过于沉重了,说明编剧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不够深刻。 楼主说的“家属大院”文化在当时所有的厂矿机关等是普遍现象,大一点的单位,还会有子弟学校、职工医院和幼儿园等设施。像于敏这么重要的科学家家属绝对不会任其生活在胡同里,连生孩子时都无人问津。后来改开后这些设施全部推给了市场,所以后来的年轻人不了解也是情有可原。还有个BUG就是以“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唯一意外去世的科学家郭永怀为原型的郝主任,当时坠机时他是和警卫员将重要数据紧紧地抱在两个人之间,才将数据完整地保存下来的,这么重要的细节电视剧中完全没有反映。

      相比之下李延年系列好一些,特别是对于我军政治工作的细节反映得非常到位,利用对逃兵“小安东”的处理过程,对广大指战员为什么要抗美援朝的原因进行了很好的教育,激发了指战员的斗志。可以很好地说明为什么志愿军战士相比美军装备劣势这么大却能顽强战斗意志的来源。之后的战斗场面也很好地还原了志愿军战士的机智和勇敢精神。

      通宝推:青青的蓝,起于青萍之末,
      • 家园 李延年真是个好剧,既有时代特征又符合当代人的历史想象

        相比,于敏那几集差很多,根子还是一碰到共和国前30年的评价就很精分,所以描写的环境,精神面貌和成就协调不起来。

        其实,我看过一个老外的系列纪录片,其中一集《秦先生》,实际是钱三强的访谈,很能反映当时科学家的风貌和认识。

        有人说,历史是记忆也是遗忘的。其实,当下全球都选择遗忘上个世界50年代到70年代的革命的,追求独立和解放的、反殖民的历史,都有将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历史建构直接对接到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倾向。

        就《功勋-于敏》而言,时代环境是不是像在民国的奋斗?

        通宝推:阴霾信仰,
        • 家园 这个事还真得慢慢来

          我们的批评是希望以后的编剧导演们继续改进,从不伦不类的《金刚川》、《八百》到《长津湖》和《功勋》,其中的转变还是比较明显的,对历史的认识,对前辈们政治思想的刻画也更加深入了,可以说目前达到这个程度已属不易了。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对于前三十年的一切基本否定的观念也是近几年才逐步改变过来的。包括70后的人们多数是在歪曲的历史观中长大的,这些人大部分还活跃在主流社会中。由于2012年后的转变,对于前三十年的评价趋于肯定,但是由于几十年历史的割裂教育及老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加上资本渗透,有公知思想的人物还基本上还是文艺界的主力,所以达到目前这个程度已是相当不容易了。

          相信随着90后、00后新一代登上历史舞台,这些情况会进一步改善,历史终究会还原其本来面目。

      • 家园 对的,我看前两集就本能地有一个想法:

        这组织哪里去了?

    • 家园 李延年系列真好看

      因为离体制太远,从来不知道共产党政治、群众工作是怎么开展,这次基本是教科书式示范。

      看完有感触,共产党“为人民服务”与当前应试精英教育是硬币正反面,目前中国政治体制基本反应这种现状,政治领导人一定要具备人民性,不停的改革与反腐,中下层官员对既得利益群体负责。

      于敏系列更多教育我们如何做人,或许简单理解是儒家文化对知识分子熏陶。

      张富清系列就看二集,个人认知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具备什么样政治素养。

      希望这样影片越多越好,教育意义深入人心,让我们知道共产党是由什么样一群人组成,后人前赴后继。

      关于《长津湖》如果不是网站推送信息密集轰炸,真没多少观看意愿,知道冻死伤太多烈士,今天社会现状,没人再傻傻干这样事。

    • 家园 创作人员也是做了必要的功课的

      基本的事实也不能颠覆,毕竟主人公的家属同事都在看着呢。你怎么肯定于敏一家不是先住在胡同然后才搬到了“有形的大院”呢?剧中也是有他们家搬到了大院的一段情节(还是在于敏出差期间搬的)。这里有剧组拍摄花絮,包括他们咨询于辛夫妇的对话。

      至于下面说的护送科学家的副团长怎么不把驾驶座让个于敏。其实,理论部的科学家坐卡车颠博到基地是真事,而于敏愿意与同事同甘共苦做卡车车厢也没什么不可理解的。护送车队的负责人因为熟悉地形而坐驾驶室也方便指挥驾驶员处理意外。于敏在当时毕竟不是钱三强,也就是一名理论设计负责人,他和自己的科研队伍呆在一起,护送的负责人也不会觉得是什么大事。

      总之,剧组也是做过各方面的走访工作的,除非你接触过于敏当年工作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否则,还是不要太主观,以为自己比做过调研的剧组人员更了解当时的情况。

    • 家园 没觉得剧中的于敏懦弱憋屈,只是不张扬而已 -- 有补充

      从访谈纪录片里,给我的印象是,于敏应该不是那种霸气外露和性格张扬的强人性格,又因为专注于压力极大的科研任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貌似木讷和随意。在剧中,他与同事们的互动也很有意思,也表露出其不服输的狠劲,包括对氚氚反应截面的争执,与陆杰打赌,向上司软磨硬泡讨要计算机机时,强迫大家放假休息,带领大家抓鱼,从自家偷鸡蛋犒劳同事,不拘一格选拔新人,责无旁贷地承担最困难的“解牛”任务的庖丁,等等,无不反映出于敏韧性与担当,也不失灵活与活泼,及对同事及下属的关怀照顾。剧中的这些情节,绝大部分都是来源于真实素材。剧中也表现了于敏在家庭生活中的手足无措与无能为力,貌似不像一名合格的父亲,而这的确也在本人和家人的访谈记录中提及,于敏自己就说平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亏欠了家人,尤其是自己的爱人,这在剧中也有表现。然而,于敏对家人的挚爱是毋庸置疑的,只是,他处于为国为民的大爱,在执行中不得不做选择题的时候,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这是那一代人共有的特质,而于敏尤为突出。

      通宝推:盲人摸象,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用词不当,于敏从家里借而不是偷鸡蛋 -- 补充帖

      剧中他从家里借鸡蛋,并写了借条,反映他光明磊落、认真负责的性格,我先前用词不当了,致歉。

      • 家园 坐汽车去基地的一段

        不知道是不是真实的?解放军副团长(杨砾饰演),看见于敏把小车和驾驶室位置让给小孩子们,自己还会坐在驾驶室,让于敏坐在卡车里?没接到聂帅和张上将要优待科学家的命令吗?

    • 见前补充 466609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